西安事变说课稿

合集下载

纪念西安事变主题班会教案

纪念西安事变主题班会教案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 深入剖析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讲解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分析西安事变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开展纪念西安事变的文艺活动,如朗诵、歌唱等
朗诵《西安事变》诗歌 歌唱《义勇军进行曲》 讲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开展纪念西安事变的文艺活动,如朗 诵、歌唱等
讨论西安事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 示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在1936年发动的一次政治事件,旨在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历史意义: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讨西安事变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历史背景:介绍西安事变的 历史背景和经过
事件影响:探讨西安事变对 中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团结 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今社 会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面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的成 果展示:每组 选派代表上台 发言,分享讨 论成果,促进
全班交流
开展纪念西安事变的文艺活动
歌曲演唱:演唱与西安事变相关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等 舞蹈表演:表演与西安事变相关的舞蹈,如《黄河大合唱》等 朗诵诗歌:朗诵与西安事变相关的诗歌,如《七律·长征》等 讲故事:讲述与西安事变相关的人物故事或历史事件
专家与同学们进行 互动,回答同学们 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进行 小组讨论,分享学 习心得
老师进行总结,强 调西安事变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目 的:让学生深 入了解西安事 变的历史背景
和意义
小组讨论的形 式:分组进行, 每组人数适中, 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
小组讨论的内 容:让学生围 绕西安事变的 历史背景、经 过、影响等方
图片展示:展示与西安事变相关的图片,如历 史照片、地图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一、说教材]1.地位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九运动,西安事变。

2、作用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上发生于1931 年至1936 年在这期间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特别是由于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因此在时间上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启下指的是本课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随着本节课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这就为整个第六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3.特点本课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一条是中国社会各派力量对日本侵略的抗争。

4.课程标准《2022 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二、说学情]1.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故事、视频、图片等资料的运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学法分析:同学们可以通过自主研读、分析归纳、合作探究、总结反思等方法进行学习[三、说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初中《西安事变》教案

初中《西安事变》教案

初中《西安事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掌握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学生对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有关西安事变的内容。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提问:“你们知道西安事变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如国内外形势、蒋介石的政策等。

2. 详细讲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如张学良、杨虎城的行动,蒋介石的态度等。

3. 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张学良、杨虎城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强调西安事变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了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需改进之处,如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下面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学情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认识。

1.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根据课标内容,我对课标的理解是这样的:(课标解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转折,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说教材本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从世界史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中国史看,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国共十年对峙及红军长征,下启国共联合抗日。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为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创造性的运用课本以选择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

我以“国难下东北大学的选择”来贯穿全文,将文章分为三个篇章,一是流亡,二是觉醒,三是抗争,九一八时东北大学选择流亡,一二九觉醒,西安事变进行抗争。

东北大学周围人的选择: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东北军民选择与日军抗争;面对华北危机,国民政府选择不抵抗,学生选择游行示威;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的选择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选择和平解决。

通过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培养学生对党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了查找资料,课前预习的习惯,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理性思维、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

西安事变教案

西安事变教案

西安事变教案【篇一:17西安事变(教案)】17.西安事变(教案)兴化市边城学校许长征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第三目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能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和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板块: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小结、心灵感悟。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安事娈》电影片段(幻灯片2)提问:这一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西安事娈)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一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2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激发学生求知欲。

3自然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西安事变(在学习新课部分,我从西安事变的概念、事变原因、和平解决、历史意义四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1、西安事变的概念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88页第一段文字——了解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和简单经过。

(幻灯片5)完成填表题幻灯片6(教学西安事变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88页第一段文字——西安事变爆发,然后让学生完成填表题,旨在让学生明确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和简单经过。

)2、西安事变的原因提问:张、杨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展示幻灯片7)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形势。

八年级历史上册西安事变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西安事变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政府的政策、日军的侵略等。

2. 西安事变的经过: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蒋介石的态度、事变的爆发等。

3. 西安事变的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合作的奠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等。

三、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认识事变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2. 让学生准确把握西安事变的意义,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西安事变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

4. 采用课堂提问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西安事变。

2. 讲述背景:介绍西安事变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认识事变的背景。

3. 分析经过:详细讲述西安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过程。

4. 讨论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安事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课堂拓展:1. 请学生举例说明西安事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

2. 请学生探讨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国共合作的奠基。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请学生分析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教师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详细经过。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以及国共两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矛盾,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事变的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培养史料实证和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斗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主要人物。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内的影响,以及国共两的应对措施。

4.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引导学生理解事变的复杂性。

5.总结提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6.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斗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西安事变演讲稿3篇

西安事变演讲稿3篇

西安事变演讲稿3篇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以下是店铺分享了西安事变演讲稿3篇,供大家参考。

西安事变演讲稿篇一历史不是1页书签,历史不是已经成为化石的过去,历史不是时间长河中1段孤立的截取场景;历史是祖先的脚印,历史是1艘摆渡华夏民族的巨船,历史是1个民族曾经的精神符号的记忆,历史是1段段螺旋上升帮助我们民族抵达1个又1个高度的楼梯……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

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事变》说课稿
金村中学/路英雷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
《西安事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的教
学内容。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国民党面对日本入侵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⑵、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二、说教学法
1、说学情
初二年学生在经过一年的中学历史学习,形成了初步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且已经培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对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爱国爱民族之情。

但是他们依然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

2、在本课的教学法上,我采用方法有:
1、自由阅读法:
使用这种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成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自主学习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由阅读主要使用的有教材的小字部分以及自由阅读卡等。

课外方面如指导学生阅读西安事变等资料。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在交流中需求同伴的支持,从而得出答案。

本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且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本课知识的吸收,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此法不仅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如可设置以下问题:“为什么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或“西安事变
如何解决?如何处置蒋介石?”将知识交与学生解决,老师指点,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后进行讲解。

4、古为今用法: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特别是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的历史,深刻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让学生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

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和平未来而努力,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主旋律的认识。

如在课后布置“‘九一八事变’给我们什么启示?”,以让学生更加珍惜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

三、说教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
A、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面对西安事变?各方的反映如何?中国共产党有什么样的举措?你如何评价?等等
让学生自己谈论归纳、阅读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此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B、情境教学等教法
通过音乐和图片等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让学生回到那个战火烽飞的年代,从而实现感性的认知,启发做进一步的思考。

C、、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大脑的多重刺激,优化学习效果,充分显现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的功能,有利于立体教学的实现,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种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记忆。

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安事变
1、(过渡)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

师提问: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张和要求?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又是什么态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了解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2、学生朗读72页关于西安事变爆发的一段文字并做好标注,明确西安事变发动的时间、人物和简单经过。

3师提问:蒋介石捉起来后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讨论73页“活动与探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师补充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突出中共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4、师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中国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72页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对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巩固小结
1、师生共同小结: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2、投影张学良逝世后,江泽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

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

……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张学良先生千古!”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课后反思]:
1、本课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常规教学课。

2、本课教学效果良好,很好的完成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3、利用播放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的讲解进程中提出探究式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比较符合本课教学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