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巧记中药方剂
方剂学记忆技巧范文

方剂学记忆技巧范文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中药的组方规律和方剂应用的原理,是中医药学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方剂学知识,可以采用以下记忆技巧:二、分类记忆:方剂学中的方剂非常多,记忆起来可能会感觉混乱和困难。
因此,可以采用分类记忆的方法,将方剂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记忆。
例如,可以将方剂按照药性分类、适应症分类、组成分类等进行划分和记忆,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每个方剂的特点和应用。
三、串联记忆:方剂学中的方剂有一定的规律和脉络,记忆时可以通过串联记忆的方式帮助记忆。
例如,可以将每个方剂中的药物按照主药、副药和调药进行串联记忆,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方剂的组方原理和应用规律。
四、重点记忆:在方剂学中,有些方剂是非常重要和经典的,对于这些方剂可以采用重点记忆的方式进行记忆。
例如,可以选择几个经典的方剂,将其功效、适应症和方剂组成等重点记忆,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方剂学的知识。
五、实践记忆:方剂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记忆时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记忆。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方剂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记忆和掌握方剂学的知识。
六、多角度记忆:方剂学中的方剂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记忆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记忆。
例如,可以从中药的药性、功效、适应症等不同方面进行记忆,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方剂学的知识。
七、复习巩固:在记忆方剂学的知识时,要注意及时的复习和巩固。
方剂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只有经过反复地复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方剂学的知识。
总之,方剂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刻苦记忆和深入理解的学科,通过合理的记忆技巧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方剂学的知识。
希望以上的记忆技巧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60个方剂趣味速记口诀

160个方剂趣味速记口诀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用以治疗疾病的药物组方。
在中医药学中,有着许多名方剂,每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方剂,人们创造了各种趣味的速记口诀,以帮助记忆。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160个方剂趣味速记口诀。
一、养生调理类方剂1. 四时调理,参脑丸。
2. 春季进补,芪参饮。
3. 夏季养阴,牡蛎散。
4. 秋季治燥,麦门冬散。
5. 冬季养阳,艾叶丸。
二、清热解毒类方剂1. 伤寒解毒,柴胡汤。
2. 感冒咳嗽,板蓝根。
3. 红肿疼痛,葛根汤。
4. 中暑退热,薄荷饮。
三、祛湿化痰类方剂1. 咳嗽痰多,川贝枇杷膏。
2. 胸闷气短,半夏泻心汤。
3. 大便黏滞,厚朴丸。
4. 小便不畅,苓桂术甘汤。
四、活血化瘀类方剂1. 经痛不适,桃花汤。
2. 破血积肿,当归散。
3. 血瘀经闭,通窍丹。
4. 血瘀腹痛,活血丹。
五、补益类方剂1. 补气养血,四物汤。
2. 补肾壮阳,六味地黄丸。
3. 补肝补血,血府逐瘀汤。
4. 补气固表,参苓白术散。
六、安神类方剂1. 失眠多梦,安神颗粒。
2. 神经衰弱,养心安神丸。
3. 内热不宁,逍遥丸。
4. 躁狂易怒,清开灵。
七、解表发汗类方剂1. 感冒头痛,葛根汤。
2. 发热恶寒,银翘散。
3. 外感风寒,麻黄汤。
4. 发热无汗,麻杏石甘汤。
八、安胎类方剂1. 流产胎动,益母草汤。
2. 胎气不安,建中汤。
3. 胎动不安,安胎煎。
九、小儿驱虫类方剂1. 虫积腹痛,苦参汤。
2. 蟹虫痢疾,蟹壳风汤。
3. 虚劳不胖,二妙丸。
4. 蛔虫咳嗽,莱菔子散。
十、妇科调理类方剂1. 月经不调,调经丸。
2. 产后恶露,四物汤。
3. 闭经腹痛,益母草颗粒。
4. 少精遗精,右归丸。
十一、肝胃调理类方剂1. 胃火烦躁,龙胆泻肝汤。
2. 胃寒腹痛,柴胡疏肝汤。
3. 肝阳上亢,小柴胡汤。
4. 胃痛食欲减,香砂六君丸。
以上是一些趣味的方剂速记口诀,便于学习和记忆各种中药方剂。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方剂外,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剂,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中医方剂快速记忆法

中医方剂快速记忆法
中医方剂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方剂的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对于初学者来说,记忆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方剂的快速记忆法,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中医方剂。
1. 根据方剂名称的含义进行记忆
中医方剂的名称往往与其所治疾病或主要成分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方剂名称的含义进行记忆。
例如,桂枝汤是以桂枝为主要成分的方剂,可以用“桂枝”两个字来记忆;四逆汤是治疗寒证的方剂,可以用“四逆”两个字来记忆。
2. 利用方剂的组成进行记忆
中医方剂的组成往往比较复杂,但是其中有些成分是比较常见的,例如桂枝、甘草、生姜等。
可以利用这些常见成分进行记忆。
例如,桂枝加芍药汤中的桂枝和芍药都是常见成分,可以用“桂芍”两个字来记忆。
3. 利用方剂的功效进行记忆
中医方剂的功效往往与其所治疾病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方剂的功效进行记忆。
例如,清热解毒汤是治疗热毒病的方剂,可以用“清热解毒”四个字来记忆。
4. 利用方剂的经典文献进行记忆
中医方剂的经典文献很多,例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可以根据方剂所出自的经典文献进行记忆。
例如,桂枝加附子汤是出自《伤寒论》的方剂,可以用“桂附”两个字来记忆。
中医方剂的记忆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可以根据方剂名称的含义、组成、功效以及经典文献进行记忆。
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更好地掌握中医方剂。
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

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
1. 方剂口诀真奇妙,就像钥匙开宝箱!比如麻黄汤的口诀“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一下子就记住啦!
2. 方剂速记顺口溜,那可是学医的好帮手哇!像小柴胡汤的“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是不是很容易?
3. 哇塞,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简直太好用啦!就说四物汤的“四物地芍与归芎”,多顺口呀!
4. 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这可真是个宝呀!瞧瞧归脾汤的“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记起来毫不费力!
5. 嘿,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能让学习轻松不少呢!像金匮肾气丸的“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山药及茱萸”,轻松就记牢咯!
6. 哇哦,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魅力可大啦!比如逍遥散的“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太好记啦!
7. 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不是一般的厉害哟!瞧瞧白虎汤的“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一下子就印在脑子里啦!
8. 哎呀呀,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真的超棒的呀!像理中丸的“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记起来 so easy!
9. 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绝对是学习的利器呀!比如六味地黄丸的“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轻松搞定!
10. 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那真的是太绝啦!就像银翘散的“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多简单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方剂口诀方剂速记顺口溜实在是太有用啦,能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记住方剂,一定要好好利用呀!。
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技巧

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技巧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中药方剂需要记忆大量的药名、组成、功效等信息,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下面介绍几种趣味记忆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更轻松地学习中药方剂。
1.制作记忆卡片:将需要记忆的方剂名称、组成、功效等信息写在卡片上,可以分成不同的颜色或形状,如红色代表方剂名称,绿色代表组成,蓝色代表功效等。
然后将卡片随意排列,挂在墙上或便签上。
每天看一遍,慢慢熟悉和记忆,同时可以进行复习和巩固。
2.制作草稿图:把需要记忆的方剂通过绘画或其他方式简化成图形,反复看图,可加深记忆。
比如,将桑白皮、红花、天麻三味草药分别用桑树、红花和脑袋的形状画出来,然后将它们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趣的图形。
当你看到这个图形时,就能记起桑白皮、红花和天麻这三味草药的组成。
3.制作故事情节:将方剂中的草药和功效通过故事情节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比如,妖精玛嗤,因为得了头风而常常头痛。
妖精玛嗤找来了乌梅、川穹、牛蒡茶这几味草药帮忙,结果头痛消失了。
这个故事情节中,乌梅用来治疗头风,川穹用来治疗头痛,牛蒡茶用来调理身体。
4.制作关键词:将方剂中的关键草药、功效等信息提取出来,用直观的词语进行描述和记忆。
比如,加味建中汤的关键是黄连、白术和党参,可以将黄连和白术联想成“黄色的树根”,党参联想成“党家人常用的参加活动”。
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5.制作口诀押韵:为方剂取一个好记的押韵名,用它来代替方剂的名称,通过押韵来记忆方剂的信息。
比如,将桂枝汤记忆为“郭静在厨房”,六味地黄丸记忆为“你喜地喜得黑丸”,这样就能很快记起桂枝汤和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和功效。
6.制作药物符号:将每一个草药用一个符号来代表,通过符号来记忆方剂的组成。
比如,将当归用“♀”符号代表,川穹用“∧”符号代表,那么当你看到♀∧的组合,就能想起当归和川穹这两味草药的组成。
7.制作方剂谜题:将方剂名称、组成、功效等信息隐藏在谜题中,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记忆方剂信息。
中药学快速记忆法

中药学快速记忆法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理论、中药鉴定、中药制备、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为了帮助快速记忆中药学知识,以下是一些简单实用的记忆方法:
1. 关联记忆法:将中药的名称与其功效或特点相关联,可以通过联想或造助记符号的方式来记忆。
例如,当记住“黄芩”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它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所以可以想象一朵黄色的花在躺在床上退烧。
2. 分类记忆法:将中药按照药性、功效、用途等进行分类记忆,这样可以将大量的中药分为几个类别,减少记忆负担。
例如,可以将中药分为清热药、活血药、化痰药等类别,然后分别记忆每个类别下的中药。
3. 造句记忆法:将中药的名称用于造句中,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例如,对于中草药“百合”,可以造句“百合花
瓣如洁白的玉簪,宁神养心”。
4. 制作笔记或卡片:将记忆的中药知识写下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可以用草图、表格、彩色笔等方式将中药的名称、功效、用法等整理出来,然后反复阅读,帮助记忆。
5. 利用图像记忆:通过绘制中药的形状、特点、功效等图像来记忆。
可以用简单的图形、符号来表示中药,然后用不同颜色、线条等方式来突出其特点。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学快速记忆法,适用于不同人群。
每个人的记忆方式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此外,经常复习、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中药的属性和作用,能够提高中药学的记忆效果。
中医方剂歌诀顺口溜大全

中医方剂歌诀顺口溜大全中医方剂歌诀可是很有趣的呢,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口诀宝藏。
一、解表剂。
麻黄汤是个经典方,“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麻黄就像个大力士,把毛孔打开,桂枝在旁边帮忙,杏仁负责降肺气,甘草调和诸药。
喝了麻黄汤,那风寒感冒的怕冷无汗症状就能得到改善啦。
还有桂枝汤呢,“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桂枝和芍药就像一对好搭档,一个往外散,一个往里收,再加上姜枣来调和脾胃,对于那种有点怕风、出汗的感冒可管用了。
二、泻下剂。
大承气汤很猛哦,“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大黄和芒硝就像两把扫帚,把肠道里的热结垃圾都扫出去,枳实和厚朴呢,就像是推动的力量,让这个清扫的工作更顺利。
小承气汤就相对温和一些,“小承气汤朴实黄,谵语潮热腹胀详,大便秘结脉滑数,泻下热结此方良。
”它也是清理肠道积滞的,不过没有大承气汤那么峻猛。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超有名的,“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当人有那种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的症状时,小柴胡汤就像个和事佬,让身体里的邪气和正气和平共处,调整好身体的状态。
逍遥散也很厉害,“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女性朋友们要是因为肝郁血虚导致月经不调或者心情郁闷,逍遥散就像个贴心小棉袄,能让心情舒畅,身体也恢复正常。
四、清热剂。
白虎汤是清热的好方子,“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石膏像个大冰块,知母跟着一起降温,甘草和粳米保护一下脾胃,大热、大汗、大渴的时候,白虎汤就派上用场了。
黄连解毒汤也是很厉害的清热剂,“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身体里三焦有火,出现烦躁、发狂等症状,黄连解毒汤就像灭火器一样,把火扑灭。
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技巧

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技巧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由于中药方剂繁多,而且中药的性味功效多种多样,所以记忆和掌握中药方剂是一项相对复杂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趣味记忆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更轻松地记忆中药方剂。
1.形象联想法:将中药方剂中的药物与一些形象鲜明的事物进行联想,形成有趣的记忆点。
例如,如果要记忆柴胡桂枝汤,可以想象柴胡是马的胡子,桂枝是树枝,汤是马毛沐浴用的清洁剂,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有趣的场景图像,让记忆更加深刻。
2.故事串联法:将中药方剂中的各种药物编织成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情节来记忆。
例如,要记忆十全大补汤的组成药物,可以编织一个故事,比如说“十全大补汤是一位年老的中医师爷用来治疗血虚体弱的,他的名字叫做当归,他的妻子名叫人参,儿子名叫白术,女儿名叫白芍,女儿的朋友名叫天冬,他们一家人都携手合作,为病人带来健康和快乐。
”3.诗歌咏唱法:将中药方剂中的药物和其功效、适应症等信息编写成诗歌,并进行朗诵和咏唱。
通过押韵和节奏的方式,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中药方剂的组成和应用。
例如,要记忆清热解毒汤的功效和组成,可以编写一首诗歌:“赤芍轻橘解毒热,黄连小麦根燥湿。
知母性凉消热火,黄芩杀菌疗感染。
薄荷藿香散热气,甘草益气和胃功能。
清热解毒汤妙用,热毒传染有法宗。
”5.图像记忆法:将中药方剂的各种药物和其功效、适应症等信息制作成图表或者草图,通过视觉形象的方式进行记忆和理解。
图像记忆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把握中药方剂的组成和应用。
例如,可以将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和其功效制作成一张草图,使用颜色和形状来表示不同的药物和功效。
总之,中药方剂的记忆确实是一项相对复杂的任务,但通过运用趣味记忆方法和技巧,可以使记忆更加轻松和有趣。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记忆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记忆效果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巧记中药方剂
1背诵方歌,重点记忆
现今方剂学教材所选的正、附方剂近四百首,每首方剂由哪些药物组成,具有什么作用,主治哪些病证等基本内容,都应该要求学生熟悉或掌握,这是在方剂学的学习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
的确,如果孤立地去记忆并掌握这些内容确实比较困难。
因此,前辈医家们为了方便记忆,将方剂的重点内容提炼压缩,并用歌诀的形式编写成方歌,如麻黄汤的方歌是“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该方歌只用四句话,就囊括了方名、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及主症等主要内容。
方歌是中医传统的记忆方法,其特点是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方剂学教学大纲对教材中要求掌握或熟悉的一百五十多首方剂,明确规定要背诵方歌。
为此,笔者第一次上课就要求学生自备一个袖珍小本子,将已学过的方剂歌诀抄在上面,晨起或利用零碎时间背上几首,在背诵新方歌前,必须先背旧方歌,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背诀要做到一章一节地背,学到哪里抄到哪里背到哪里,有些同学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深有体会,觉得尽管书后附有方歌或有专门印刷的方歌小册子,但“手抄本”更亲切,印象深。
我经常告诫学生年轻时记忆力强,背熟的东西不易遗忘,因此,要求他们趁年轻时多背诵,反复背诵,每次上课前都要检查督促,并定期在课堂上默写方歌。
好多经过见、实习的同学都感受到了当时上方剂课时为什么老师一再强调要背熟方歌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熟练而准确地背诵方歌,临床用方才可能得心应手。
2衍化延伸,扩展记忆
这种方法是将部分基础方衍化出的系列方或通过适当加减而变成的类方进行纵横梳理、总结延伸,有机地联系,触类旁通,以扩展记忆。
例如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其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功用是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若加陈皮名异功散,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功兼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功兼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四君子汤除可衍化出如上所述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附方外,还可衍化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正方。
有时其药味组成仅相差一味而功用就大不相同,归类也不一样,如四君子汤去佐药茯苓加干姜为君名理中丸,归在温里剂,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四君子汤去君药人参加桂枝为臣名苓桂术甘汤,功用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此方属于祛湿剂中的温化寒湿剂。
其它如健脾丸、枳实消痞丸、布袋丸、八珍汤等方都可以说是四君子汤的衍化方。
笔者体会到重点掌握这类基础方的组成、功用以后,通过扩展,就容易记住更多相关联的方剂。
3理解贯通,加深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方剂的组成、方义、用法用量、功用(治法)、主治证等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只有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才能加深记忆。
例如寒下剂的大承气汤,组成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软坚润燥,以除燥坚;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其煎服方法为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且厚朴用量倍于大黄,故泻下与行气并重,攻下力最峻,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热结重证,为峻下剂;而小承气汤则不用芒硝,厚朴用量为大黄之半,且三物同煎,故泻下热结之力较轻,主治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热结轻证,为轻下剂;调胃承气汤不用枳实、厚朴,芒硝溶服,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热结之力较缓,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热结证,为缓下剂。
这就从组成、用量、煎法等的变化来理解和推断其功用及主治证的差异。
再如药味较多的独活寄生汤,相关内容比较难记,但根据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路,可从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入手。
该方主治久痹证,其病因病机特点是风寒湿邪合而为痹,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故治疗(即功用)既要祛风湿,止痹痛,又要益肝肾,补气血。
在理解其病因、病机、立法之后,再分析其组成药物和方义方名上的两药独活和桑寄生,既祛风湿,又益肝肾;秦艽、防风、细辛、桂心助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温经散寒;牛膝、杜仲助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以四物汤(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以四君子汤(去白术)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
同学们觉得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方剂进行这样的分析、推导、贯通,不但容易记,而且印象深,记得牢,可谓终生难忘。
4抓住要点,巧妙记忆
中医方剂要掌握记忆的内容较多,如何熟记也得有个技巧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窍门。
例如在讲解方剂的功用时,根据“以法统方”的原则,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记住方剂的分类,在明确共性的基础上,再抓住一些知识要点区别其个性。
以理血剂中活血祛淤的方剂为例,其共性都有活血祛淤作用,而桃核承气汤中因含有调胃承气汤,组成中有大黄和芒硝,故兼下淤泻热作用,因主药桃核,祛淤作用较强,故有的教材称逐淤或破血祛淤;血府逐淤汤的组成除含有桃红四物汤,还寓有四逆散加味,故功用除活血化淤外,尚有行气止痛作用;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意在气旺血行,用桃红四物
汤去生地活血,加地龙通络,故其功用为补气,活血,通络;复元活血汤用治跌打损伤,胁肋淤肿疼痛,药用柴胡、穿山甲等,故尚有疏肝通络作用,本方的组成可趣记为将军(大黄)穿山,桃花(粉)红,柴草贵(归),再通过联想便可记忆其药物组成;温经汤的病机为寒、热、虚、实(淤),组成抓住气、血、阴、阳,补气用人参、甘草,养血用当归、芍药、川芎(四物汤去地黄),滋阴清虚热用阿胶、麦冬,温阳(经)祛寒用吴茱萸、桂枝(共为君药)和生姜,再加丹皮活血散淤,又清血分虚热,半夏通降胃气,有助于祛淤调经,诸药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淤之功;生化汤因主治产后虚血寒凝淤阻胞宫之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故功用为养血温经,祛淤止痛。
其它如失笑散活血祛淤,散结止痛;活络效灵丹;活血祛淤,通络止痛(功似复元活血汤);丹参饮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效同血府逐淤汤而力弱);桂枝茯苓丸活血化淤而缓消块等。
学习中只有抓住了主要知识点,才可能类推其它,也就便于巧记这一类方剂的重要内容。
5归纳对比,强化记忆
在同章、同节或同类的某些方剂中,其组成、功用和主治证有相似之处,因此对这样的方剂要加以归纳比较,找出方与方之间的异同,寻求共同点,区别不同点。
如五苓散和猪苓汤,两方相同的药物是茯苓、猪苓、泽泻,功用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之证。
不同的是五苓散中尚有桂枝、白术,温阳健脾以化气利水,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饮;而猪苓汤组成尚有滑石、阿胶,清热养阴以润燥利水,主治水热互结,邪热伤阴之证。
有些方剂,尽管分属在不同的章节,因其药物组成部分相同,也有其共性所在,可跨章节前后联系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析同,如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蒿苓清胆汤与温胆汤、导赤散与小蓟饮子等。
有些主治证类似的方剂,其病因病机和具体症状都有一些差异,亦可以比较鉴别,强化记忆,如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就有真人养脏汤、四神丸、补中益气汤、乌梅丸等。
总之,方剂之间可以比较的内容较多,笔者一般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制成图表,以形象、直观的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
6联系临床,巩固记忆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方剂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方剂的主治和自己临床使用这些方剂的经验讲一些现代应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成方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体会方剂运用的规律和灵活性,开拓学生视野。
与此同时,可根据所学方剂的功用、适应证精选病案,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所讲方剂的印象和理解,巩固记忆的内容,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和讨论,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临床,提高学生分析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剂学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适当地穿插记忆方法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开发智力和记忆潜能,而且使学生不再为方剂难记而苦恼,也避免了方剂学教学枯燥而单一的模式,增强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