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模拟题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_________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A. 电视B. 互联网C. 广播D. 报纸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交互性B. 实时性C. 单向性D. 多样性答案:C3.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信息传播的_________。
A. 集中控制B. 权威性C. 平等性D. 保密性答案:C4.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A. 文字C. 视频D. 社交媒体答案:D5. 网络传播的“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网络传播的_________特点。
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可复制性答案:B6.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往往受到_________的影响。
A. 网络带宽B. 用户数量C. 信息内容D. 传播渠道答案:B7. 网络传播的“长尾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少数热门产品占据市场主导B. 大量小众产品累积起来的市场份额C. 信息传播的不均衡性D. 信息传播的集中性答案:B8.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B. 转发率C. 评论数D. 所有选项答案:D9. 网络传播的“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最多通过_________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
A. 5B. 6C. 7D. 8答案:B10. 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信息的单向传播B. 信息的封闭传播C. 信息的多向传播D. 信息的开放传播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_________。
A. 成本低B. 速度快C. 覆盖广D. 互动强答案:A, B, C, D12.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过滤机制包括_________。
A. 算法推荐B. 用户选择C. 社交网络D. 广告推广答案:A, B, C1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包括_________。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1、中国的网民人数超过了亿,居世界第一2、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将互联网确定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3、“信息爆炸”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4、1883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采用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创造了一种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点、划两种信号的信技术5、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莱特香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被认为的信息论诞生的标志6、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知后的再现7、信息的主要特性:①客观性;②可处理性;③可识别性;④可存储性;⑤可传输性;⑥时效性;⑦共享性8、①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②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章符号的产生和运用;③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④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这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9、“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日本著名学者梅田中夫在《朝日放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情报产业论》。
第二年,《朝日放送》杂志又刊登了日本立教大学教授上岛的论文《论情报社会的社会学》,第一次使用了“情报社会”这一概念10、早在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11、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12、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员”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大具有上几节历史意义的时间,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开端13、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来看,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①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②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③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④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14、信息技术又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基本力量15、现代通信的手段包括:①微波通信;②卫星通信;③光纤通信;④移动通信16、根据美国政府的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要点为:①铺设覆盖美国的光纤网络'②用光纤网络联结所有的通信系统、数据库和电信消费设施③让光纤网络能够传输视频、声频、数字、图像等多种媒体17、第一个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威廉斯卡德,1623年他制造了第一台计算器,并称之为“计算器”18、目前公认的第一条使用计算器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与1623年制造的19、巴贝奇的设计已经于现代计算机十分接近了,因而她被后人尊为“使计算机之父”第一个采用电子遇见自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操控B、施控C、受控D、遥控正确答案:B2.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书稿B、手抄报纸C、手抄新闻信札D、手抄文书正确答案:D3.早在1920年,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李普曼D、罗杰斯正确答案:C4.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以政论为主B、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C、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A5.“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微观理论B、实用理论C、宏观理论D、分支理论正确答案:C6.批判学派引起的学界革命的直接策源地是在( )A、加拿大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7.在信息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A、“黑客”的袭击B、虚假信息C、侵犯著作权D、黄色信息侵扰正确答案:A8.在1972年最早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肖和( )A、罗杰斯B、麦库姆斯C、麦奎尔D、拉姆斯丁正确答案:B9.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D、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C10.近代印刷报刊诞生以后,推动报刊业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是17世纪兴起于欧洲的( )A、工业革命B、技术革命C、商业革命D、农业革命正确答案:A11.一般认为,新闻属于( )A、教育性信息B、刺激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C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13.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编码和译码B、译码C、编码D、反馈正确答案:A14.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正确答案:C15.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16.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 )A、数学模式B、图像模式C、文字模式D、电子模式正确答案:B17.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戈夫曼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正确答案:B18.有助于提高敏感性问题回答率的提问方法是( )A、间接法B、虚拟法C、委婉法D、消虑法正确答案:A19.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传播学概论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B、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C、参与者即传播者D、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正确答案:D2.意见领袖和被影响者保持着( )A、横向传播关系B、外向传播关系C、纵向传播关系D、内向传播关系正确答案:A3.“培养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它是什么的有机组成部分?( )A、传播效果研究B、制度分析C、文化指标研究D、讯息系统分析正确答案:C4.被视为传播学控制研究领域的“一项最杰出的研究成果”是( )A、《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B、《报刊的四种理论》C、《论出版自由》D、《独立宣言》正确答案:A5.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座谈会B、定性分析C、定量化形式D、受众来信正确答案:C6.大众化报刊面向的读者是( )A、知识分子B、社会精英C、特定的新闻爱好者D、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正确答案:D7.世界电视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20年代正确答案:C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比喻为“雷达功能”的是( )A、娱乐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协调功能D、环境监测功能正确答案:D9.英国学者戈尔丁以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组合,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 )A、短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B、短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C、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长期效果D、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正确答案:D10.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是( )A、宏观效果论B、皮下注射论C、微观效果论D、有限效果论正确答案:A11.麦克卢汉认为,在口语传播中( )A、人的视觉功能加强,其他感觉被削弱B、在人类同环境的关系中造成了不平衡C、分裂了人类的感觉生活,阅读和思考成为个人化的行为D、各种感觉器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正确答案:D12.当代新兴学科不同于传统学科的特征体现在传播学上为( )A、理论先行B、重视实验C、理论实践并重D、引入模式正确答案:D13.在传播控制中,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 )A、经济控制B、受众控制C、文化控制.D、政治控制正确答案:A14.社会分类论的基础是( )A、心理学B、人类学C、社会学D、政治学正确答案:C15.传播学“登堂人室”的第一步是( )A、对传播过程的研究B、对传播活动的研究C、对传播方法的研究D、对传播现象的研究正确答案:A16.1848年在美国成立的纽约六家报纸联合创办的通讯社叫( )A、港口新闻联合社B、美联社C、合众社D、路透社正确答案:A17.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解释,人们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 )A、人际传播B、内心传播C、大众传播D、组织传播正确答案:C18.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舆论是一种( )A、大众话题B、社会合意C、社会控制的机制D、公众意见正确答案:C19.在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之间的信息是( )A、人工信息B、实得信息C、先验信息D、潜在信息正确答案:A20.1948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数学家申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 )A、方法论的基本问题B、系统论的基本问题C、信息论的基本问题D、控制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C21.“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是指( )A、传播条件B、传播内容C、传播目的D、传播机构正确答案:B22.在大众传播研究中,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控制实验B、内容分析C、问卷D、抽样正确答案:C23.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者的意识和心态进行调查的是( )A、武汉大学舆论研究所B、北京大学舆论研究所C、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D、复旦大学舆论研究所正确答案:C2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B、传播渠道C、传播效果D、传播内容正确答案:B25.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申农—韦弗模式B、拉斯韦尔模式C、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德福勒模式正确答案:C26.为了克服由于大众传播的“拟态环境”所造成的西方民主制的危机,李普曼的设想是建立( )A、全球化的网络媒体B、对事实负固定责任的组织C、新大众传播媒介国有化D、新闻检查机构正确答案:B27.对传播过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学者是( )A、卢因B、伯洛C、拉斯韦尔D、赖利夫妇正确答案:B28.最早提出反馈概念的是( )A、德福勒B、维纳C、申农D、香农正确答案:B29.“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分支理论B、宏观理论C、微观理论D、实用理论正确答案:B30.“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 )A、群众的喉舌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C、权力的工具D、“镜子”式的反映正确答案:B31.最先提出“沉默的螺旋”概念的是( )A、韦伯B、李普曼C、麦奎尔D、诺依曼正确答案:D32.罗杰斯认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是( )A、两级的B、N级的C、多级的D、一级的正确答案:D33.对传播媒介而言自我控制是一种来自传播者的控制,它是(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自内而外D、自外而内正确答案:C34.调查人员登门造访调查对象,要求调查对象当面填写调查问卷表的采集数据的方法叫( )A、面对面调查法B、日记法C、电话询问法D、仪器记录法正确答案:A35.对“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A、温达尔B、李普曼C、韦伯D、麦库姆斯正确答案:C36.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噪音B、反馈C、信息D、循环正确答案:B37.为传播学贡献一张“蓝图”,或者说一个“脚手架”的模式是( )A、5W模式B、系统论模式C、控制论模式D、申农—韦弗模式正确答案:A38.对少数意见的“中坚分子”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的是( )A、卡兹B、莫斯考维西C、池田谦一D、马丁正确答案:B39.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A、麻醉精神功能B、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D40.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D、线性模式正确答案:D41.传播功能中可以造成媒介人物的功能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B、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C、社会整合功能D、授予地位的功能正确答案:D42.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A、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的人影响较大B、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C、受众对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D、受众对媒介信息接触量越大,受影响越大正确答案:A43.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 )A、亲身传播B、亲属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正确答案:A44.大众传播的内容力求( )A、平易B、抽象C、深邃正确答案:A45.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B、提供信息C、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D、发挥协调功能正确答案:C46.读者概况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A、实验室法B、辅助回忆的方法C、人口统计学分类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C47.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表现形式是( )A、图像B、符号C、语言D、文字正确答案:C48.施拉姆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是( )A、《传播与说服》B、《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C、《大众传播学》D、《人民的选择》正确答案:C49.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 )A、实用论B、可获得性(易得性)论C、认识连贯论D、使用与满足论正确答案:B50.传播学对符号的研究带有( )B、特殊性C、普遍性D、操作性正确答案:D51.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施拉姆C、李普曼D、霍夫兰正确答案:A52.诺依曼认为,任何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 )A、选择性机制B、沉默的螺旋机制C、议程设置机制D、拟态环境的机制正确答案:B53.1952年在其著作中曾对“内容分析”下过一个经典性定义的是( )A、希尔泰兹B、施拉姆C、贝雷尔森D、麦克法考尔正确答案:C54.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A、“知识格差”研究B、传播流程研究C、“使用与满足”研究D、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正确答案:A55.下列为隐功能的是( )A、娱乐功能B、传递文化C、形成“脑海图景”D、监测功能正确答案:C56.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 )A、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一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B、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多学科理论探索C、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多学科理论探索D、多学科理论探索——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正确答案:A57.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因变量B、实验对象C、无关变量D、自变量正确答案:C58.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的地方是( )A、纽约B、匹兹堡C、伦敦D、威尼斯正确答案:B59.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 )A、外部结构问题B、外部问题C、内部问题D、内部结构问题正确答案:A60.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人物是( )A、霍克海默B、卢卡奇C、霍夫兰D、葛兰西正确答案:A61.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模式研究完成了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解决了传播的( )A、构架问题B、条件问题C、要素问题D、方向问题正确答案:C62.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是( )A、人际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B、口头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C、口头传播时期,组织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D、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正确答案:D63.关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后者指的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B、前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C、后者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D、后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正确答案:D64.1850年在德国创办的新闻通讯社叫( )A、德新社B、路透社C、港口新闻联合社D、合众社正确答案:B65.就文化体系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是( )A、大众文化B、娱乐文化C、平民文化D、弱势文化正确答案:A66.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具备不同的特点。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斯塔尔报告1998年,美国独立检查官斯塔尔调查克林顿时间的报告在网上公布,我们统称为斯塔尔报告,这一案,现在已被称为是网络传播历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不是通过电视,电台或者报纸,而是通过网络率先了解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详情。
OSI参考模型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一个分委会专门研究网络体系结构,并于1984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这一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 模型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的主体结构,从而解决了不同类型网络互联时的兼容问题,被公认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并为普及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域名系统在INTERNET里,人们喜欢用具有一定意义的字符串(英文,数字)来标识自己的计算机,因为这比IP好记,为了避免重复,人们采取在主机名后加后缀名的办法,这个后缀名就称为域名,用来标识主机的区域位置,域名具有一定的区域层次隶属关系,一般结构形式为“区域层次名。
机构名。
国别名” Internet协会规定结构性域名有七类,分别是:Com 商业机构组织 edu 教育机构组织Int 国际机构组织 gov 政府机构组织Mil 军事结构组织 net 网络结构组织Org 非赢利机构组织DNS服务器提供主机域名与IP地址之间相互转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叫DNS服务器,解析过程大致如下:(1) DNS客户向本地的DNS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2) 如果该DNS本身有客户所需要的数据,直接返回给客户,如果没有,则与其他域名服务器联系,从其他服务器获得信息,再返回给客户 (3) 如果本地的DNS服务器查询了所有其他的域名服务器,仍未获得客户所需要的信息,则返回“找不到”或错误信息给请求方内联网内联网是在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内部使用的网络技术,它以通信和信息访问的方式,帮助组织成员实现组织内的传播。
2021秋《网络新闻传播概论》试题_远程作业1(2021)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试题|远程作业1(2021)(答案:1534499857)一、名词解释1、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2、意见领袖3、数字化身二、简答题1、请介绍算法推送在新闻行业运用的现状,并分析这一新技术是否会带来“信息茧房”。
(600字以内)2、数字化社会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范戴克(José van Dijck)提出“平台社会”(platform society)的概念来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信息环境。
请阅读以下节选段落,并选择某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归纳和阐述你对“平台社会”的理解。
In the introduction, we defined a platform as a programmable architecture designed to organize interactions between users. Many people think of platforms simply as technological tools that allow them to do things online: chatting, sharing, commenting, dating, searching, buying stuff, listening to music, watching videos, hailing a cab, and so on. But these online activities hide a system whose logic and logistics are about more than facilitating: they actually shape the way we live and how society is organized (Gehl 2011). Now let us first look more closely at the elements that construct a single platform’s anatomy: a platform is fueled by data, automated and organized through algorithms and interfaces, formalized through ownership relations driven by business models, and governed through user agreements. We will zoom in on each of these technical, economic, and sociolegal elements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their governance power, before we explore their mechanisms and effects in the next chapter.Platforms automatically collect large amounts of data— both content data and user data (Driscoll 2012; Mayer- Schönberger and Cukier 2013; Turow 2012; Van Dijck, 2014). The collection of data is enabled and shaped by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vices people use to access platform services often come equipped with software and apps that can automatically collect data. With each mouse click and cursor movement user data are generated, stored, automatically analyzed, and processed—not just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and geolocations but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interests, preferences, and tastes. Large quantities of data are also collected across the Web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buttons” and “pixels”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Instagram, YouTube, or Google+) on websites (Gerlitz and Helmond 2013).Data provide the fuel for a grow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platforms. By means of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PIs), platforms, subsequently, offer third parties controlled access to their platform data, giving them detailed insights into user behavior and metrics—information on which they can build new applications or platforms (Helmond 2015; Langlois et al. 2009; Zittrain 2008).5 Since eBay launched the first open API in the year 2000, its ubiquitous employment has arguably transformed the Web into a data- driven, platform- based ecosystem.Algorithms are another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ingredient defining the connective architecture of platforms; they are sets of automated instructions to transform input data into a desired output (Gillespie 2014; Pasquale 2015). For instance, Google’s PageRank algorithms define the relevance of a web page by calculating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hyperlinks to this page. And Facebook’s News Feed al gorithms determine the content you will be exposed to,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online activities of “friends” and “friends of friends” (Bucher 2012). Platforms use algorithms to automatically filter enormous amounts of content and connect users to content, services, and advertisements. Although platform owners may lift a veil on how their algorithms work, they are often well- kept trade secrets and are everything but transparent.Moreover, algorith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are subject to constant tweaking. Shifting the focus from technological to economic relations, two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gredients of a platform’s architecture are its ownership status and business model. To start with the former, each platform has a specific legal–economic status; most distinctively, platforms may be operated on a for- profit or a nonprofit basis, even though such labels often leave implicit who stands to profit from a platform’s activities.7 Airbnb, for instance, is run by a US company with headquarters in San Francisco and satellite offices in ninetee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company is owned by its stockholders, who are, besides its founders, a number of Silicon Valley venture capitalists. Whether a company calls itself “global” or “American”has implications for compliance with regulatory regimes including taxation.Ownership status also has consequences for a site’s economic transactions and its social interactions with users. It is relevant for users to recognize owner– consumer relationships, especially because they may change over time. Couchsurfing Inc. is a case in point; the “hospitality site” started in 2005 as the Couchsurfing Collectives, with local teams operat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ia, and New Zealand. When the site changed from a volunteer- based organization financed by donations to a corporation in 2011, many members objected to the shift from a nonprofit “travelers network” to a for- profit “accommodation site.” The switch translated accordingly into the selection of a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 Business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platforms refer to the ways in which economic value gets created and captured. In the online world, value gets measured in various types of currency: along with money and attention, data and user valuation have become popular means of monetization.9 One of the most pertinent myths is that platform services are “free” because many do not charge for their services. Facebook, Twitter, and Google+ are just a few of the many online social networks that are monetized through automating connections between users, content, data, and advertising (Couldry 2015; Fuchs 2011; Turow 2012). The “free” strategies adopted by many platforms have resulted in an ecosystem where the default mode is to trade convenient services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Schneier 2015).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elements of platforms steer user interaction but simultaneously shape social norms. Although a platform’s architecture affords a particular usage and users are often met with a finite set of possible options, they are not “puppets” of the techno- commercial dynamics inscribed in a platform. Through itsinterfaces, algorithms, and protocols, a platform stages user interactions, encouraging some and discouraging other connections (Helmond 2015); for example, inserting a “like button” in the right- hand corner of an interface activates more “liking” than an insertion in the left- hand corner. Indeed, one could argue that any major platform is a recalibration laboratory where new features are constantly tested on users (Benbunan- Fich 2016).Another important element in platform- governing methods is its user agreement, usually called “terms of service” (ToS). These pseudo- legal contracts define and shap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sers and platform owners, but they are often long,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subject to constant change, which is why many people check the box without even looking at this “agreement.”以上内容节选自Van Dijck, J., Poell, T., & De Waal, M. (2018). The platform society: Public values in a connective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一、网络传播的定义与特点1. 简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
2. 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相比有哪些特点?3. 论述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1. 描述互联网的起源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
3. 论述社交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与模式1. 列举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2. 讨论网络传播的传播模式,如病毒式传播、口碑传播等。
3.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扩散机制。
四、网络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 讨论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问题。
2.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问题。
五、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1. 论述网络传播对公众意见形成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对政治参与和民主进程的影响。
3. 讨论网络传播对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影响。
六、网络传播的策略与技巧1. 讨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品牌推广。
2. 分析网络传播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分析和定位策略。
七、网络传播的未来趋势1. 预测未来网络传播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2. 讨论人工智能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前景。
3. 分析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八、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成功的网络传播案例,讨论其成功的原因。
2. 讨论一个网络传播失败的案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网络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语网络传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考研题库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网络传播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题库能够为考研学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库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练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传播渠道B、受众C、传播效果D、传播内容正确答案:A2.传播功能中可以造成媒介人物的功能是( )A、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B、麻醉精神的功能C、社会整合功能D、授予地位的功能正确答案:D3.霍夫兰等人提出了( )A、意见领袖的概念B、可信性效果的概念C、结晶效果的概念D、两级传播的概念正确答案:B4.英国学者戈尔丁以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组合,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 )A、短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B、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长期效果C、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D、短期的预期效果、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正确答案:C5.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社交性功能B、游戏说C、工具性功能D、自我中心性功能正确答案:B6.“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 )A、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B、“镜子”式的反映C、权力的工具D、群众的喉舌正确答案:A7.魔弹论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 )A、技术决定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本能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正确答案:D8.创立系统论的是奥地利科学家( )A、维纳B、布里渊C、贝塔郎菲D、申农正确答案:C9.1901年实现了横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递的科学家是( )A、摩尔斯B、爱迪生C、马可尼D、波波夫正确答案:C10.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平等将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是( )A、麦奎尔B、贝尔C、罗杰斯D、霍尔正确答案:B11.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是在( )A、1983年B、1940年C、1943年D、1948年正确答案:D12.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于( )A、1991年B、1993年C、1992年D、1994年正确答案:D13.“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微观理论B、实用理论C、分支理论D、宏观理论正确答案:D14.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 )A、巴斯B、卢因C、麦克内利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C15.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内联网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3、网络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三、论述题
1、网络对传媒运作观念的影响。
网络传播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吉尔德定律ARPAnet ATM网络
WAP搜索引擎网络广告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网络媒介使用的富选择性。
2、简述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
网络原生艺术
虚拟社区
二、简答题
1、简述“斯塔尔报告”的意义。
2、黑客伦理是什么?
3、简述局域网的组成。
答:包括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二大部分。网络硬件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外设)等,如果要进行网络互连,还需要网桥、路由器、网关,以及网间互连线路等。网络软件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根据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的不要是网络操作系统和满足特定应用要求的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传播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Internet梅特卡夫法则
网络新闻网络出版
网络原生艺术虚拟社区
二、简答题
1、简述“斯塔尔报告”的意义。
2、黑客伦理是什么?
3、简述局域网的组成。
三、论述题
1、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变化。
网络传播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达维多定律网络交易WWW
网络传播ISP门户网站
WWW环球信息网的缩写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
ISP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简答题
1、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横幅广告、通栏广告、弹出广告、按钮广告、画中画广告、对联广告、文本链接广告、擎天柱广告、浮动标识广告、流媒体广告、全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赞助式广告、与内容相结合的广告、富媒体广告、其他新型广告、EDM直投广告。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通过网络广告投放平台来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网络媒介使用的富选择性。
2、简述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
3、网络媒介分众传播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三、论述题
网络传播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达维多定律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
网络交易指发生在信息网络中企业之间(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B2B)、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usiness to Consumer,简称B2C)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Consumer to Consumer,简称C2C)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交易。
ATM网络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它是一种为了多种业务设计的通用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模式。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它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2、内联网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1.对传统传播手段的冲击有可能消弱传播中的非语言辅助信息,影响传播效果2.匿名方式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的出现,也可能使组织成员利用内联网泄私愤3.网络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阻止组织实行大规模网络化办公的主要问题之一
3、网络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致害人的过错
三、论述题
1、网络对传媒运作观念的影响。
网络传播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吉尔德定律又称为胜利者浪费定律,由乔治·吉尔德提出,最为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是价格最低的资源将会被尽可能的消耗,以此来保存最昂贵的资源。
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
三、论述题
1、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变化。
当今受众的地位已经和以往不同,现在的受众不仅仅是受,还是传的人。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同时也可以传播信息。他们效率之高可能不亚于警方的速度。以此看来,受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3、网络媒介分众传播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三、论述题
1、网络作为人际传播平台时的受众心理。
网络传播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Internet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梅特卡夫法则是指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
网络新闻
网络出版网络出版是指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并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
1、网络作为人际传播平台时的受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