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三讲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071015

合集下载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
• 由于语言的作品不可能是纯审美的, 所以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不固定的 ,一些外在标志也是不可靠的。
2020/12/10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2020/12/10
便条
威廉斯
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so cold
2020/12/10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 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
2020/12/10
文学的审美含义(例证)
• 西方
➢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 查里斯·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 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 )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 ➢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 追求
• 主要以形式引起主体情感愉悦的语言作品 ,即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审美含义的文 学就是对这部分作品的指称。
• 审美含义的文学,其最基本的表现是其技 艺性和创造性。
• 但审美含义的文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审美 的。
2020/12/10
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
• 由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具有技艺的 含义,所以不管是历史意义还是逻辑意义 ,“文学”在现实使用中都有广义与狭义 两种含义。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通过艺术形象 表现作者主观评价 态度,同时也表达 其客观理智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 而理智认识是间接 的。直接的审美情 感的深层往往隐伏 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字、语 音为符号),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文学是一种语言艺 术。 文学所运用的语言并不是语法意义上的 “语言”,而是一种实际交往的特殊 “语言”--话语。
2、文学的文化意义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 学最初的含义指的是 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 行为和作品。文学没 有从政治、哲学、历 史、宗教或演讲术、 一切文章等一般文化 形态或现象中独立出 来。
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又是文化创造的。文化从 一定的意义上就是“人化”。 那么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 人的生存的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 人所憧憬的理想密切相关。同时。文学作为一 种艺术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不但与整个文化相 联系,而且还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文化意义 的载体。一句话是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 四点:
含混

含混偏重的是阐释 上的“一”中生“多”, 即看似是单义而确定的 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 确定的意义,令读者回 味无穷。 无论是含蓄还是含 混,共同揭示出文学文 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 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 语蕴藉特性。当然,文 学话语蕴藉特性还有更 丰富、复杂的形态。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由于长期的文学实践 活动及创作经验的总 结,人们的审美观念 不断发展,对文学含 义的理解也不断深入。 在中国魏晋时期、西 方18世纪左右,文学 特具的审美属性被共 认,文学狭义的审美 含义从广义的文化含 义中分离与独立出来。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后评:天生本色,含蓄之功! ❖ 初读之,啰嗦。
❖ 再读之,便觉得很有味道了。
❖ 诗妙处于不道破注视鸳鸯旳人此时所 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 见。
❖ 企业破产法生效日近,国家不再提供避风 港,三十万亏损家企业将被淘汰。
❖ 中国旳

企业破产法

悄悄地

悄悄地

逼近了

生效期
❖ 国家
定风波
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眸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旳审美含义
❖ 1、它专指具有审美属性旳语言行为及作品 ❖ 2、它把文学与哲学、历史、宗教等其他作
构化、意义旳丰富性 ❖ 2、文学活动旳理性 ❖ 文学活动旳理性与科学活动旳理性旳区别:
存在方式不同(蕴藏于文学形象之中,存 在于形象旳背后)、非概念性(不可言说、 模糊性)
(三)情感与认识
❖ 1、文学活动旳情感性 ❖ 2、文学活动旳认识性
❖ 人世旳承担过分沉重,起早赶晚, 收入支出,挥霍着我们旳才干, ❖ 在属于我们旳自然界,我们竟一无全部, ❖ 啊,蝇营狗苟使我们舍弃了自己旳性灵! ❖ 向月亮袒露胸怀旳这浩瀚旳大海, ❖ 能够无休止地呼吼而此刻已经消歇旳风, ❖ 正像熟睡旳花一样自在, ❖ 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格格不入, ❖ 无动于衷.
❖ 民国年间,军阀韩复榘斗大旳字识不得
一升。但他在任山东省主席时,却爱冒充 斯文,到处刊登“演讲”。他在齐鲁大学 旳一次演讲,就是一篇难得旳奇文.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03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03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节文学的含义一、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文学历来有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所谓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主张此说者,如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文学论略》云:“文学者,以有文字者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所谓狭义文学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因素的语言作品,如诗、小说和散文等.主张此说者,如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序》云:“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它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所谓折中义文学是那种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的难以确切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主张此说者,如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序首称,“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所谓三变,指王勃杨炯一变,张说苏廷一变,韩愈柳宗元一变.王杨所作是骈文,张苏秘作是制诰文,韩柳所作古文.它包括诗、小说、戏剧及传奇、书札、游记、史论等散文.从历史演变看,广义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4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专有的性质;狭义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折义文学概念从惯例角度接纳的难以确切归类的文学现象,如新文体、边缘文体或实验文学.我们主张以狭义的和审美的文学观念为中心去吸纳广义的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和折中义和惯例的文学观念,从而建立明确的文学概念——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二、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形态是从广义的角度看文学的结果.也就是说,文学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神学、修辞学(演讲术)等一样都是文化产品,并无特殊或专有的性质.如宋人蒋捷(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在度宗咸淳十年,即时1274年中进士.)的词《虞美人•听雨》.这首词,作者把自己少年的浪漫生涯,中年的流离景况,以及宋亡之后,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与心情,刻划得逼真逼肖,入木三分.其文字容量之大,表现手法之高,令人叹服.三、文学的审美含义所谓审美就是主体在闲暇中对色、形、声等所引起的一种超功利纯情感的全身心的体味和审视的美的享受.审美对美的客体的一种超功利纯情感的全身心的体味和审视.人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多样性活动中的一项特殊活动,一般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欣赏活动及艺术欣赏活动,是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存活动、认识活动、宗教信仰活动及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精神享受活动.它是在闲暇中对色、形、声等所引起的美感的享受.审美活动的特征是:超功利性、主体性与感性.如宋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描写人生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阶段的“听雨”体验.四、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是美学意义.因为文学是审美的语言作品.⒈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丰富与发展,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⒉文学属于审美表现领域,它承担以语言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⒊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五、文学与非文学非文学指的是狭义文学和广义文学之间的现象,如某种新文体、边缘文体或实验文学.如一张便条,当它以以往的方式出现时,它只能是非文学性的应用文.而当把它按诗歌的形式排列时,它就变成了诗.如《便条》.从非文学到文学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⒈语言要有独特的表现力;⒉要呈现出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的特性;⒊要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要构成一个整体;⒋要留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⒈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特殊性质在于其审美意识形态性质.①从目的看,文学并不直接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然而,间接地或内在地又有某种功利性,即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并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P61-63)②从方式看,文学以审美形象为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又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并要求人以活生生的审美直觉去把握.(P63-66)③从态度看,文学的形象世界直接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同时,也包含着他们的客观理智反映——认识.⒉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文学的双重性质指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文学是审美的,表明文学具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这种特殊性在于,文学对现实抱有无功利目的,它采取形象方式,表现主体情感评价.但文学同时又是意识形态的,它具有与其它意识形态相同的一般性质.这种一般性在于,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从而必然带有间接的功利目的、运用概念方式、具有认识因素.但在这种双重性质中,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而意识形态性质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P66-68)⒊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存在于其话语系统的含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含蕴而独立存在.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文学话语包含五要素:⑴说话人——文本中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是话语活动的主体之一.⑵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这是另一主体.⑶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有时也称话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即具有一定结构的语词和语词构成的句子单元——汉诗的七言绝句形式.⑷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如阅读作品后对作品中描写的形象、景象产生喜爱和眷恋的情感.⑸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②在更具体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本文的话语蕴藉常表现在两方面:含蓄和含混.所谓含蓄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所谓含混则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义空间,令读者回味无穷.。

《文学概论》第三章

《文学概论》第三章
1938年11月17日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 小结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阿多诺 –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 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 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
阿多诺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 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 一方面,它又属于现实,属于这个社会 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 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 现象的。
附录: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 法式,谓之文学。” —— 章炳麟:《国故论衡· 文字论略》 韦勒克、沃伦论文学研究和文明史研究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 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 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 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 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第三章 文学与审美
第一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 雕塑等艺术活动。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要在具体的语言 组织中显示特定社会生活的种种情状。
•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作 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 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 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阿· 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 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 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 在一起的。
(三)19世纪以后,文学审美含义的发展阶 段 1、文学研究的对象更多限制在具有审美性质 的文学作品中。 2、黑格尔强调艺术的心灵化,建构了一个空 前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论述各种艺术门 类,奠定现代艺术的分类体系。 3、韦勒克和沃伦合著《文学理论》,把文学 的基本特征概括为虚构性、创造性和想象 性。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作 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 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 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3、文学的认识性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表达 客观理智认识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 素。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4、情感与认识(小结)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 的理智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起来考 察。
情感与认识
(1)情感化的文学语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 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情感化的文学形象 如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诸葛亮、曹操、关 羽的形象等 (3)情感化的故事情节 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卡夫卡的《变形记》 等。
文学本质的双重性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2、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
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 间领悟 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 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
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 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 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 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 多样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本源。

文学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2、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方式的三个方面:从目的看,审美是无功利的;从方式看,审美是形象的;从态度看,审美是情感的。

参看康德《判断力批判》“审美判断力的四契机”“美的分析”:1)“非功利而生愉快”;美在对象的形式而非实际存在。

2)“无概念而有普遍性”,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运动,心理方面。

3)“无目的的目的性”,非客观目的,是主观目的,哲学概括。

4)“共同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审美之根源在社会。

2、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3、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举例:汪曾祺《受戒》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表现: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1)无功利与功利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

非经济商业利益:“名画”拍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的含义


1.文学的两种含义 2)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指具有审 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散文、小说、剧本等。 从文学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 狭义文学观念。
一、文学的含义



2.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是一门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 诚然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但无法 与社会的文化过程分离开来。
美国舞蹈家邓肯谈《春》

是波提切利吸引了我这个年轻人的想象。 一连好几天,我坐在波提切利的名画—— 《春天》前面。这幅名画启发了我的灵感, 使我创作了一个舞蹈,其中我努力体现由 它提供的那些柔和的、奇妙的动作。铺满 鲜花的大地柔和起伏,山林女神站成圆圈, 和风之神凌空飞翔,全部围绕着中心人物; 她一半是阿佛洛狄特,一半是圣母玛丽亚, 用一个意味深长的手势象征春天孕育万物。
威廉斯《便条》讨论与分析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原谅我 它们太好吃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卡勒的分析: 1)刻画两个对立面:日常感 官享受与违反社会礼俗。 2)诗成为调节力:一方面承 认社会礼俗重要,致歉;另 一方面呼吁感官享受不能少, 为这种体验留余地。 3)吃梅子行为的价值属超语 言价值,无法为诗把握,除 非以否定的形式。

诗,本是产生于诗人对于造化中 一花一草一禽一鱼的深切的同情, 由同情而体会,由体会而感悟。 不但是汩汩的深情由此流出,许 多惺惺的妙悟,默默的沉思也由 此诞生。诗,是诗人用他的灵魂 抚摩这世界,熨贴这世界,因而 抚慰着自己,弥补着自己的心灵 的伤痕。诗,是诗人的哀乐的升 华,子规的夜啼,黄莺的晓唱。
德国美学家席勒

《希腊群神》:“只有美才被奉为神圣”
《审美教育书简》:“只有当人在充分意 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 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游戏: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完满融合 第三王国:游戏让人在力的王国和法则的 王国之间建立起审美王国

文学:个体审美体验的结晶

宗白华:散步与诗
于坚:作品52号(很多年)
很多年 靠着一堵旧墙排队 把新杂志翻翻 很多年 送信的没有来 铁丝上晾着衣裳 很多年 人一个个走过 城建局翻修路面 很多年 有人在半夜敲门 忽然从梦中惊醒 很多年 院坝中积满黄水 门背后缩着一把布 伞 很多年 说是要到火车站去 说是明天 很多年 鸽哨在高蓝的天上飞过 有人回到故 乡


从单一到综合,即从审美本质分析转向对多重属性 的综合探究 从全面到特色,即从面面俱到式的概括转向对其某 些特色的强调


结论:寻求带有综合特点而又具特色的文 学分析框架。
三、文学属性


3.文学属性 1)文学的多重属性
传播媒介 语言系统 活的形象 审美体验 文化产品 意识形态
两首《生活》
北岛:

池莉《烦恼人生》中 主人公印家厚所写
生活
生活


三、文学属性

1.属性与文学属性:


属性:“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 文学属性:文学所具有的特点。
三、文学属性

2.文学本质论质疑与转向
本质论的迷误:唯一性和独断性 转变:以属性论取代本质论
燕子提问:怎样才能学好文学理论?
4、自己动手实践。如写论文(作
业) 5、持之以恒,必有所得。
要点
一、文学的含义 二、文学与非文学 三、文学属性 四、通向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五、理解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六、个案分析

讨论:下列东西哪些属文学作品?

《呐喊》—《边城》—《尝试集》— 《经典常谈》—《恶之花》—《而已 集》—《人间词话》—《文心雕龙》— 《文化苦旅》—《日子》—《南腔北调 集》—《水煮三国》—《谁动了我的奶 酪》—《沧浪之水》—网上及纸质《老 徐博客》……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威廉斯《便条》讨论与分析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原谅我 它们太好吃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讨论: 这首“诗”能叫诗吗? 哪些因素促成诗? 1)分行 2)语义对比:“我”与 “你”之间围绕梅子而展开 的虚拟式对话 3)意味:当代日常生活中 人际关系的甜蜜与冰凉感
二、文学与非文学

1.为什么要认识文学?
文学现象千姿百态,这里面是否有 唯一的终极原因或本质? 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文学究竟是指哪些东西? 哪些东西才称得上文学? 哪些东西促成了文学?

近期诗坛现象:所谓“梨花体”

赵丽华:“梨花体”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问题:

分行就成诗? 诗有没有特定 阅读程式
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

始作俑者 美国著名诗人 威廉· 卡洛斯· 威 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

始作俑者 美国著名诗人 威廉· 卡洛斯· 威 廉斯
(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中国社 科1991年版,262页)
华莱士· 斯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1879-1955)

一只陶罐的逸事
我在田纳西放了一只陶罐 它是圆的,放在一座山上
卡勒:哪些因素促成了诗?

阅读诗歌依赖于读者的程式化期待 (conventional expectations)
于坚:作品52号(很多年)
很多年 屁股上拴串钥匙 裤袋里装枚图章 很多年 记着市内的公共厕所 把钟拨到7点 很多年 在街口吃一碗一角二的冬菜面 很多年 一个人靠着栏杆 认得不少上海货 很多年 在广场遇着某某 说声“来玩” 很多年 从18号门前经过 门上挂着一把黑锁 很多年 参加同事的婚礼 吃糖 嚼花生 很多年 箱子里锁着一块毛呢衣料 镜子里他默 默无言
文学概论第三讲
文学的审美意识 形态属性
燕子提问:怎样才能学好文学理论?


原因:从中学到大学必经知识型转型 建议: 1、跟随课堂体会反复阅读教材 2、欣赏及体验相关文艺作品 3、阅读相关经典著作 1)李泽厚《美的历程》 2)李长之《鲁迅批判》 3)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 空间意识》(论文)

傻瓜灯——我坚决不 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有人仿作: 我 终于 会 作诗 了 再有人戏拟: 明天 我 也是 诗人 啦
近期诗坛现象:所谓“梨花体”

06.9.30第三极书局诗歌朗诵会闹剧
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的讨论
一则新闻报道分行: 昨天在一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闯 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三、文学属性

3.文学属性 2)本教材主张
综合已有成果 坚持自身特色 形成如下文学界定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
的审美意识形态
三、文学属性

4.合理对待文学属性 不能不重视 但切忌过度重视
重要的是:了解文学属性,面对具体文
学现象
四、通向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通向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三个认识步 骤 1.文学是审美形式 2.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3.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 识形态
美国舞蹈家邓肯谈《春》

我在这幅画的前面坐看了好几个钟头,倾 心于它。一位好心的老管理员给我搬来一 张凳子,怀着好奇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我崇 敬的表情。我一直坐在那里,果然我真正 看到鲜花成长,画中赤露的腿跳起舞来, 身体扭动起来,而欢乐的使者来到我面前。 于是我想,“我一定要把这幅画编成舞蹈, 把爱的信息,曾经使我那样痛苦的爱的信 息——春天,孕育万物的春天,带给他人。 一定要通过舞蹈把这种狂喜的感情带给他 们。”
一、文学的含义

1.文学的两种含义 1)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是一种文化 形态,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 和作品,既包括今天的文学,也包人章炳麟:“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 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文学是指由竹帛媒介传输的任何文字。
韦勒克:“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 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 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 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 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美]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


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1.文学是审美形式
文学:一种审美形式

德国古典美学:文学是美的艺术

温克尔曼、莱辛、康德、席勒、黑格尔 美在无功利性 美在无目的的目的性 美在形式 美在想象

康德:


莱辛《拉奥孔》
《拉奥孔》背景故事



群雕由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 多斯三位雕刻家于公元前50年左右完成。 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城阿 波罗神庙祭司拉奥孔警告同胞不要中希腊 人设下的木马计谋,得罪希腊保护神雅典 娜。雅典娜为惩罚拉奥孔,派两条巨蟒先 咬死拉奥孔两个儿子,后又缠绕拉奥孔, 用毒液浸透他的肉体。 群雕表现这一悲剧情景。
1)非个人性与普遍情趣 2)整体性 3)诗必有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