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合集下载

如何解读“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如何解读“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如何解读“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李映冰宋运娜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11期摘要:“意识形态”用来界定文学,只能表现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特征,“审美”作为人类主观的、情感的、想象的创造性活动,才是文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

意识形态的文学,往往成为对于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成为庸俗社会学的试验场;纯粹审美的文学可能沦为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缺乏现实关怀、人文精神的文学,它的价值总是有限的。

只有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之间,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主体的自我生成之间寻求到平衡的文学,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它“历史—人文”的价值追求。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理论价值也在于此。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I20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2-0107-03在1979年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文学艺术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展。

党的作用不是发号施令,而是给文艺工作者提供条件繁荣文艺事业[1]。

问题是如何将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从政治话语转变为学术话语,文艺审美特征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建构,应运而生。

它以学术的语言话语表达了邓小平的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但文艺不能脱离政治的思想[2]。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就是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一1981年,童庆炳发表《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一文,对别林斯基的形象特征论提出质疑和批评,同时指出:“文学反映的是人的美的生活。

如果生活不能跟美发生任何联系,那么它还不能成为文学的对象。

文学,是美的领域。

文学的对象和内容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或是在描写之后具有审美价值。

”[3]658就如何理解“审美”这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童庆炳讲:“审美是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所缔结的一种特殊关系。

从主体、个人的角度看,审美是主体、个人的一切心理机制处于无障碍和高度自由的状态。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使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审美形式。

文学可以将世界表达得流畅、生动,而审美意识形态就是文学所表达的审美观念、文化特征和价值观的集合体。

传统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包括几个属性,例如情节、语言、格调以及文学中的文化内容。

情节指的是文章由开始到结束的整体发展,故事结构围绕着主角的行为变化,在审美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叙事,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语言表述指的是作家在文章中使用的华丽、有针对性的语言,来表现主角的思想感受、情绪变化,也可以表现情节中角色之间的关系转变。

格调是指作家在表达文章内容时使用的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而文学中的文化内容则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文化主题、思想以及现实社会现象等。

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具有主题性、激情性和实用性,并且在情节表述、语言表述和格调表述中都具有创新性。

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炮儿》等小说,表现出了它们所表达的人物思想和情绪变化,以及个性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洞见等;《青年》杂志则以报告文的形式表现出了文章的实用性,让读者更好的理解现实社会的发展变迁,从而启发人们改变现状,作出新的选择。

总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可以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上表现出所表达的人物思想和情感,以及时代语境中
的文化主题和社会观念,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感受和价值取向,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描写 的细致入微、深入曲折的程度,都是其他艺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视连续剧等)无 法相比的。因此,文学的审美最为辽阔丰富。在 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 抱或排斥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美、 丑、悲、喜、崇高、卑下等),都可以当做审美 观照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作家读者的诗意的过滤。
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岳飞 的《满江红》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 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 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 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 (一)审美的含义
•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 • (三)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的含义
•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 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 照、感悟、判断。 换言之,审美是对事物 的情感评价。如感觉花很美(视觉),感 觉某首乐曲很好听(听觉(,感到某部小 说很动人(心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主体心理层(观照—感悟—判断)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历史文化的积累
客观对象层(美、丑、崇高、卑下、悲、喜)
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多层面协同的过程
• 主体心理层:“审”的愿望、要求和必要的 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功能的活跃。 • 客观对象层:包括美(美感)、丑(厌恶 感)、崇高(赞叹感)、卑下(蔑视感)、悲 (怜悯感)、喜(幽默感)等。 •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在审美活动中,孤 立的事物若与主体各个方面的条件缺乏契合,那 是无所谓美不美的。 • 历史文化的积累:审美活动的实现还必须有 赖于主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条件。

[文学]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文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单项选择题1.艾布拉姆斯所指的‘文学四要素”是(B)。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这句话的是(C)。

A.黑格尔 B.谢林 C.马克思 D.高尔基3.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B)。

A.直接等同 B.不直接等同 C.小部分等同 D.大部分等同4.说“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宣之于口而为言”这句话的是(B )。

A.荆浩 B.叶燮 C.谢赫 D.石涛5.在西方文艺史上首倡“寓教于乐”的人是( 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6.文学是(C)。

A.独立自足,不需借助外力而存在的主体B.除自身外别无任何目的的存在C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D.孤立绝缘的自生物7.人类的文学艺术自身演变的总趋向是( A )A.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B.由表现到再现,由再现到形式C.由表现到抒情,由抒情到装饰 D.由再现到装饰。

由装饰到表现8.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是(C)。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9.首先提出“人是文化的动物”这一观点的人是(C)。

A.亚里士多德 B.狄德罗 C.卡西尔 D.伏尔泰10.“价值阅读,钓意义在于( A )。

A.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B.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C.在发现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同时给予评价 D.以评价为主、发现为辅11.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的基本途径是( B )。

A.品质阅读, B.价值阅读C.品质阅读为主,辅以价值阅读 D.价值阅读可有可无12.区别了诗与画的界限的名著《拉奥孔》的作者是( B )。

A.谢林 B.莱辛 C.温克尔曼 D.泰纳13.各类艺术之间是(D )。

A.相通而不互动的 B.互动而不相通的一C.既不相通又不互动的 D.既相通而又互动的14.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 D )。

文学的审美意识

文学的审美意识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概念、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可从三个方面看:第一,从目的看,文学并不直接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然而间接地或内在地又有某种功利性,即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并把审美无功利性当作实现现实功利目的的手段。

第二,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又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并要求人以活生生的审美态度去把握。

但形象被置入文学时,必须依赖于作家分析时代、素材、主题及预测读者反应的理性力量。

第三,从态度看,文学的形象世界直接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同时,也包含着他们的客观理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

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简论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简论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简论作者:孙军鸿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1期内容摘要:2000年,童庆炳先生的在《学术研究》(第一期)发表了《意识审美形态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阐发文学意识形态性在当下仍然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立刻引起了以董学文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反对。

可见,对文学本质的探寻,历时时间长,争论很大,其中便随着对马克思经典文艺理论的阐发,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解。

本文尝试对这个论题进行理解。

关键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

70年代末朱光潜先生质疑文艺属于意识形态但不属于上层建筑。

80年代王元骧先生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童庆炳先生提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000年,童庆炳先生的在《学术研究》(第1期)发表了《意识审美形态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阐发文学意识形态性在当下仍然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立刻引起了以董学文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反对。

可见,对文学本质的探寻,历时时间长,争论很大,其中伴随着对马克思经典文艺理论的阐发,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解。

本文尝试对这个论题进行理解。

一.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文论的基石人们最早对于文学的界定应该就是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开始的。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

所以,文学隶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之中的意识形态,但文学只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马克思在文中使用了“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这个概念。

苏联著名“审美学派”的主将阿·布罗夫曾说过:“‘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郭沫若《石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 而不枯瘠,清新而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 杨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世界是一个广阔的自由世界,在文学 的世界里你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驰 骋。人们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文 学世界里可以如愿以偿。 在现实世界里,人的个性往往受到各种客 观环境的压抑而不能得到充分展示,但在 文学世界里,人的主体性却能得到尽情地 任意发挥。
你的作品揭露了一种腐败现象写了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现状政府官员腐败成群最大腐败者居然是即将接任省委书记的二把手腐败给社会给人民造成的损失和悲剧可说是令人发指最后因为老省委书记的正义力量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制裁结局可谓大快人心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论(二)
一、文学具有审美性
2、文学又具有理性的一面 所谓理性的一面,就是说文学的在用形象 反映生活的同时,通常蕴涵着耐人寻味的 理性思考。 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文学直接是形象的,间接是理性的。 形象是文学的外部形态,理性则是文学的深层内 涵。形象是直接的,理性是间接的,二者互为表 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只有蕴涵了理性内容 的形象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只有用具体鲜活的 形象表现出来的理性内容才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和审美的愉悦。正是因为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理 性的,所以文学是耐人寻味的。

意大利表现主义大师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 当代史”。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 史。”中国现代启蒙主义大师胡适有这样一句话: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应该是客 观真实的,但人们在解释历史的时候,却都带有 现实的功利色彩。所谓以史为鉴,述往而知来者 也。既然人们在述说历史的时候都带有功利性, 那么作为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抒情感怀的虚构 文学,又何尝不带有功利性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特定的价值观、思想观点和思想倾向。

它涉及到作者对社会、人生、道德、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和定位。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作品往往反映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包括对人性、人类命运、生死、幸福、苦难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作品中所展现的价值观可以是乐观主义、悲观主义、人道主义等不同的观点。

2. 社会理念和历史观:文学作品可以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和揭示,展现作者对社会问题和历史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理念可以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的立场。

3. 道德价值和伦理观:文学作品往往涉及到对道德问题和伦理观念的探讨和反思。

作品中所展现的道德价值可以是善恶的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等问题。

4. 美学观和艺术追求: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表现方式的选择。

作品中所呈现的美学观可以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不同的美学理念。

总的来说,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了作者对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艺术观的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思想倾向。

它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等方面的
表现。

文学作品是作者审美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同时也对读者的审美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