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管路标准[1]
汽车空调制冷管路设计要求

绩效评估过程与面谈技巧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系统化的评价。
在评估员工表现时,需要通过特定的流程并运用一定的面谈技巧,确保评估能够精确、公正地进行。
本文将为您介绍绩效评估的过程和面谈技巧,以帮助企业有效评估员工表现。
一、绩效评估的过程1. 设定绩效标准在考核员工时,需要明确的是评估的标准。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绩效标准,以评估员工在各项工作职责和目标上的表现。
这些绩效标准应该是可以量化的,能够反映出真实的工作表现。
2. 收集评估数据在开始评估之前,需要搜集评估数据以了解员工的表现。
这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询问同事、参考工作报告和项目成果等方式进行。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评估员工在实现公司目标和标准方面的表现状况。
3. 绩效评估当数据搜集完毕之后,需要将数据反映到员工绩效表现中。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认真考察员工是否达到和超越了制定的绩效标准。
如果员工的表现不能满足标准,则需要制定处理方案,并向员工明确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
4. 推动绩效改进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確保员工持续改进工作。
根据评估的结果,需要确定无效措施以及支持员工发展的计划。
推进改进需要依据员工的优势和弱点制订可行的计划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面谈技巧1. 保持专业态度在面谈中,企业需要保持专业态度,以确保面谈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面谈时,应保持冷静,避免冲动和主观性。
对于任何评估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需要用清晰的语言详细地解释,以便员工能够理解收到的反馈意见。
2. 聆听员工意见在面谈中,需要倾听员工的反馈,以了解员工对自己的看法。
问题是评估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
员工可以表达对自己的态度和对领导的看法,以便他们获得针对性的评估。
3. 维持氛围和确保员工信任优秀面谈技巧不仅仅是思想,还涉及管理技巧。
对员工的评估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对企业更加信任。
因此,面谈时,需要加强员工与公司之间的互动,以维护和谐氛围。
空调管路设计规范

空调管路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版本日期目录1.目的、介绍 (3)2.引用标准 (3)3.管路开发流程图 (4)3.1.设计流程图 (4)3.2.设计输入 (4)4.详细设计 (5)4.1.管路的设计 (5)4.2.管道的分类 (5)4.3.空调管路的布置 (6)4.4.管路的安装固定 (6)5.检验、校核 (8)5.1.实验项目如下表 (8)5.2.泄漏试验 (9)5.3.耐高温性试验 (9)5.4.耐低温性试验 (9)5.5.耐真空性试验 (10)5.6.拉脱试验 (10)5.7.爆破试验 (11)5.8.脉冲试验 (11)5.9.清洁度试验 (14)5.10.钎焊试验 (14)6.间隙及维修可行性校核 (14)1.目的、介绍目的:本规范描述了一般空调管路设计开发流程,用于指导空调管路的开发设计,本规范仅适用于多种类型汽车设计功能:功能:传递鼓风机与压缩机之间的循环,蒸发器与发动机之间的循环,是汽车必备零件。
如下图为T701空调管路总成由高低压管、进出水管、排水管组成其结构形式如下图2.引用标准根据客户的目标市场确定整车要满足哪些国家或地方法规,一般规定:QC/T664-2000 汽车空调(HFC-134a)用软管及软管组合件GB/T20025.2-2005 汽车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制冷剂134aQ/MBAC 019-2010 汽车空调用橡胶软管规格和性能要求3.管路开发流程图3.1.设计流程图3.2.设计输入空调管路设计需要输入暖风空调的相关系统参数等4.详细设计4.1.管路的设计注意要点1)空调管路总成的构成及其功能的分析和结构设计,确认各自的材料;2)空调管路总成在前面罩内零件的间隙定义;3)空调管路总成安装固定点在车身震动中的稳定性分析;4)空调管路总成在前面罩开启后检修的方便性分析;5)空调管路总成的车头翻转运动间隙分析;6)空调管路总成的密封分析;7)空调管路总成与暖风机压缩机地盘件的配接分析;4.2.管道的分类空调管路总成可分为压缩机管路组、冷能器管路、暖风机管路、通风组管路。
汽车空调管路(1)

6.8
1.9
7.4±0.1
2.6±0.1
7.8
1.9
8.8±0.1
2.6±0.1
10.8
1.8
11.7 (端面密封)
10.8
2.4
12.1±0.1
3.2±0.1
11.2 (端面密封)
13.8
2.4
14.9±0.1
3.2±0.1
16.2 (端面密封汽)车空调管路(1)
塑料堵帽
塑料堵帽是安装在空调管路接口处,用来防止各种 杂质进入空调管路内部。
汽车空调管路(1)
2020/11/23
汽车空调管路(1)
概要
1.汽车空调管路简介及分类 2.汽车空调管路的组成 3.汽车空调管路的加工 4.设计管路时注意的问题 5.汽车空调管路设计中常出现问题
汽车空调管路(1)
汽车空调管路简介:
由于汽车空调的各部件总成一般分散安装在汽车的各个部 位,汽车空调管路将这些部件总成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完 整的汽车空调系统。如果说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心脏,汽 车空调管路就是空调系统的血管。汽车空调管路一般由铝 管,空调胶管及其他管路附件组成。 目前汽车空调中使用的制冷剂为R134a。
外径尺寸 对应铝管外
(mm)
径(mm)
A10
A10-15.2B Φ15.2±0.4 Φ23.0±0.5
16
A20-5/16 Φ8.2±0.3 Φ19.0±0.5
8.2/9
A20
A20-13/32 Φ10.5±0.4 Φ23.0±0.8
11/12
汽车空调管路(1)
空调波纹管
波纹管特点: 1、刚柔兼备,在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的同时,兼备优异的柔韧性。 2、与板式管材相比,单位长度的波纹管质量轻,省材料,降能耗,价格便宜。 3、耐化学腐蚀性强,可承受周围环境中酸碱的影响。 4、波纹形状能加强管道对周围环境的负荷抵抗力,又不增加它的曲挠性,以便于连续 敷设在凹凸不平的物体上。 5、接口方便且密封性能好,容易搬运,安装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工期。 6、使用温度范围宽,阻燃,自熄,使用安全。 7、电气绝缘性能好,是电线套管的理想材料。
汽车空调

R134a制冷剂所需的制冷制热软管1.本规范应需要一个软管,用于制冷剂R134a的排放。
图中表现出的东西应给予优先考虑,而不是本规范的内容。
如果有任何与此规范内容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应该体现在图中,在这种情况下,图应有优先地位。
2.材料规格必须符合JIS H4080(管子)JIS H4040(螺母,接头)JIS H4140(法兰)JIS H4000(插口)3.连接部分和O形圈安装必须符合ES-X28035标准(O型圈安装)。
4.这部分必须符合ES-X28037标准(汽车空调用制冷剂软管)。
5.制冷剂是R134a。
7.管子里必须隔绝灰尘,油,水汽等等。
8.插头和插座在运输和安装时必须保持安全定位。
规范号:ES-X28150题目:传感器,压力目录1.应用2.规范2-1 通用规范2-2 推荐电气安装2-3 性能规范2-4 输出特性2-5 输出容差3.可靠性和环境试验4.提交试验报告规范号:ES-X281501.应用本规范应适用于传感器,压力。
图中表现出的东西应给予优先考虑,而不是本规范的内容。
如果有任何与此规范内容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应该体现在图中,在这种情况下,图应有优先地位。
参考规范2.规范2-1 通用规范(1)制冷剂(*)HFC134a(2) 润滑剂 SUN PAG56,DN-OIL8,ZXL200PG,MA68EV(3) 检测压力封闭(4)工作压力范围0~3.138 Mpa(5)工作温度-30~120℃(6)存储温度-40~140℃(7)湿度0~100%RH(8)电源电压 5±0.5VDC(9)耐压力 5.3 Mpa(10)控制图参见“2-2电气安装推荐”(*由压缩机供应商来定。
)规范号:ES-X281502-2电气安装推荐2-3 性能规范(1)输出特性见“2-4 输出特性”和“2-5输出容差”(2)输出比度量特征小于0.5%(3)输出波动小于20mV(4)响应速度输入压力为3.138MPa时,输出电压从稳定值的10%上升到90%时间小于十ms(5)电源电流小于10mA(6)输出电流小于1.5mA规范号:ES-X281502-4 输出特性2-5 输出容差规范号:ES-X281503. 可靠性和环境试验下面表1的内容应被执行和满足要求。
汽车空调系统空调管同轴管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系统空调管同轴管技术条件产品技术要求1、空调管路外表面应光滑、整洁、不允许发粘、应无伤痕、龟裂、夹杂物、汚秽等现象,两端应有防尘罩堵塞。
2、硬管不允许有凹陷、压痕、焊缝应牢固、光滑、管内不允许有尘埃、杂物、水份等,两端应有防尘堵塞。
3、管路接头处O 型密封圈处应均匀地涂有PAG 润滑油。
4、气密性组件的气密性应符合表1的规定。
5、耐压性组件的耐压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6、耐振动性震动试验后,空调软管应无异常,并满足(4)要求。
7、耐腐蚀性空调管进行500h 盐雾试验后无异常。
8、拉伸性能9、耐脉冲疲劳性经1.5×105次循环试验后,软管组合件符合气密性要求,无渗透及损坏等异常,内层应无破裂和离层现象。
10、可萃取物含量软管组件内表面的可萃取物含量应≤118g/m 2。
11、长度变化率在规定压力下,长度变化率为-4%~2%。
12、热老化性热老化试验后,软管的内外表面不允许有龟裂现象,并要满足(4)的要求。
13、低温性软管总成在-40℃±2℃低温下放置24h 后,胶管内外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裂纹,经耐压性试验应无泄漏。
14、制冷剂渗透率制冷剂渗透率试验后,高压用软管总成的制冷剂渗透量≤10kg/m ²/年,低压用软管总成的制冷剂渗透量≤5kg/m ²/年。
15、爆破压力高压软管组合件的最小爆破压力为8.83 MPa。
低压软管组合件的最小爆破压力为4.41 MPa。
保压10min无泄漏,无破裂等异常现象。
16、耐臭氧性在温度为40℃±2℃、臭氧浓度为(50±5)×10-9的环境中保持70h,软管的外胶层在八倍放大镜下应无可见的龟裂现象。
17、耐真空性软管组件在81kPa的低压下保持2min,软管外径的塌陷量应不大于软管初始外径的20%。
18、组合件密封性在软管组件中充注适量的冷冻油和HFC-134a制冷剂经充分混合后保持2.07Mpa的压力,置于温度为-30℃~120℃的高低温老化试验设备中进行温度交变老化试验12天,每根软管组件的最大质量损失应不大于10g,在所有的试验周期内及进行弯曲试验时,在软管组件的任何位置不应产生渗漏。
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汽车空调系统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乘客提供了舒适和愉快的驾乘体验。
而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则是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和操作安全的重要指南之一。
通过对汽车空调管路进行扣压测试,可以检测出可能存在的泄漏、压力异常和管路连接失效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修复。
本篇长文旨在详细解释说明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的定义、目的以及其重要性,并概述实施该标准所需遵守的条件和要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与目标,并简要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解释说明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的定义、目的以及其重要性。
第三部分将概述实施扣压标准所需遵守的方案、相关技术指南和规范,以及需要满足的条件和要求。
第四部分将探讨扣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泄漏、压力异常和管路连接失效,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修复措施。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将总结评价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的重要性,同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解释说明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的相关内容,并概述实施该标准所需遵守的条件和要求。
通过详细解释扣压标准的定义、目的以及其重要性,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测试以及其作用和意义。
此外,针对在扣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压力异常和管路连接失效等常见问题,本文也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修复措施。
最后,在文章结尾部分对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解释说明:2.1 扣压标准的定义:汽车空调管路扣压标准是指在维修、安装或检测汽车空调系统时,对管路进行充装制冷剂和施加压力,以测试系统的密封性能和安全性的一套规定。
其目的是确保汽车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行,并且不会对环境和使用者造成危害。
QJLY J7110418B-2017 汽车空调用管路总成技术条件

Q/JLY J7110418B-2017①汽车空调用管路总成技术条件<秘密级>编制:罗翔校对:夏嵩勇审核:曹兰宝审定:董洪雷会签:娄辉、肖劲松、韦新、钱小飞标准化:张岗批准:张容波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3)5 试验方法 (8)6 检验规则 (22)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4)前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418A-2011《汽车空调用管路总成技术条件》,与Q/JLY J7110418A-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气密性试验的试验方法氦检,相应地增加了氦检的技术要求(见4.2.1、5.2.1);——修改了内表面清洁度的试验方法,相应地修改了内表面清洁度的技术要求(见4.3、5.3);——增加了氯化物检测,相应地增加了氯化物的含量要求(见4.4、5.4);——增加了制冷剂渗透试验,相应地增加了制冷剂渗透率的技术要求(见4.5、5.5);——增加了耐臭氧试验,相应地增加了耐臭氧性能的技术要求(见4.6、5.6);——修改了耐腐蚀试验的试验时间,从144h增至288h(见4.7、5.7);——修改了耐高温性能试验的试验条件,从135℃改为125℃,从168h增至400h(见4.8、5.8);——修改了耐低温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见5.9);——增加了耐油试验,相应地增加了耐油性能的技术要求(见4.10、5.10);——增加了压力循环试验,相应地增加了压力循环性能要求(见4.11、5.11);——增加了振动试验,相应地增加了抗振性能要求(见4.12、5.12);——增加了萃取试验,相应地增加了萃取物的技术要求(见4.13、5.13);——增加了堵盖拔脱力试验,相应地增加了堵盖拔脱力的技术要求(见4.14、5.14);——增加了同轴管的耐压性能试验,相应的增加了同轴管的耐压要求(见4.15、5.15);——增加了同轴管的爆破性能试验,相应的增加了同轴管的爆破要求(见4.16、5.16);——增加了含水量检测,相应地增加了含水量的技术要求(见4.17、5.17);——增加了水气渗透试验,相应地增加了水气渗透性能要求(见4.18、5.18);——修改了拉伸试验的性能要求(见4.19、5.19);——增加了耐扭矩试验,相应地增加了耐扭矩的技术要求(见4.20、5.20);——增加了耐拉力试验,相应地增加了耐拉力的技术要求(见4.21、5.21);——增加了尺寸稳定性试验,相应地增加了尺寸稳定性的技术要求(见4.22、5.22);——增加了加注阀强度试验,相应地增加了加注阀强度的技术要求(见4.23、5.23);——增加了橡胶材料耐液体性能试验,相应地增加了橡胶材料耐液体性能要求(见4.24、5.24);——增加了同轴管性能试验(见4.25、5.25);——增加了抗弯刚度试验,相应地增加了抗弯性能要求(见4.26、5.26);——增加了电磁阀性能试验,相应地增加了电磁阀的性能要求(见4.27、5.27);——增加了电磁阀电子电器性能试验,相应地增加了电磁阀电子电器技术要求(见4.28、5.28)。
汽车空调管道打压测试标准

汽车空调管道打压测试标准
汽车空调管道打压测试是指对汽车空调管道在一定条件下的耐压能力进行测试,主要用于检测汽车空调管道的质量和耐用性,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并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汽车空调管道打压测试应该遵循如下的标准:
1.测试方法:汽车空调管道打压测试主要采用静态压力测试和动态压力测试两种方法。
2.测试要求:静态测试的要求是在
3.5倍的工作压力下进行测试,持续时间为1分钟;动态测试则要求在2倍的工作压力下进行测试,采用特定的循环测试方法,每个循环的时间应为10秒钟。
3.测试结果:在进行测试过程中,应该记录下汽车空调管道的变形程度以及其所承受的压力值,并根据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使其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总之,汽车空调管道打压测试标准是为了确保汽车空调管道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减少由于管道损坏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只有在
严格遵循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汽车空调管道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空调管路标准[1]
汽车空调(HFC-134a)用管接头和管件 QC/T 669-2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HFC-134a)用管接头和管件端部的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HFC-134a)用管接头和管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ANSI B1.1-1989 英制统一螺纹
ANSI B1.2-1983 英制统一螺纹量规
ANSI/ASME B1.3M-1992 螺纹量规体系
ANSI B1.13-1983 米制螺纹牙型
3 型式与代号
螺纹管接头及其组件的型式与缩写代号按表1规定;
一般要求 4
4.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系统用扩口式和O形圈式管接头的螺纹连接件和管件端部型式,以及带“倒钩”的推入式软管接头。
4.2 尺寸与公差
除螺纹规格代号及管接头规格代号采用英制表示外,其余尺寸与公差都用公制(mm)表示。
除非另有说明,公差值按如下方式表示:
毫米(mm) 对应于英寸(in)
×=?1.0 .×= ?0.040
×.×=?0.25 .××=?0.010
×.××=0.13 .×××=?0.OO5
×?=?2?
4.3 材料
用于制作本标准所规定零件的材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所用材料的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4.4 成品
本标准所规定的各种管接头及管件经表面处理后应满足至少96 h的中性盐雾试验(按GB/T 10125进行)的要求。
4.5 管接头尺寸的确定
规格代号及对应螺纹规格按表2规定
表2
管接头尺寸规格及代号螺纹*
1/4=4 7/16
5/16=5 9/16
3/8=6 5/8
1/2=8 3/4
5/8=10 7/8
3/4=12 11/16
* 螺距可以不同
4.6 螺纹标准
所有的螺纹的尺寸及公差应符合ANSI B1.1所规定的2级螺纹(2A、2B);螺纹量规应符合B1.2的规定;螺纹检验按ANSI/ASME B1.3M所规定的22体系执行。
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普通螺纹(ANSI
B1.13)。
4.7 标准转矩
各规格管接头的转短应符合表3规定。
表 3
O形圈式 1)尺寸代号扩口式螺纹钢管铝管
2)4 14.9,17.6Nm 40.7,47.5Nm 6.8,9.5Nm 7/16
5 20.3,23.0Nm 40.7,47.5Nm 10.8,13.6Nm 9/16
6 24.4,27.1Nm 40.7,47.5Nm 14.9,17.6Nm 5/8
8 48.8,52.9Nm 40.7,47.5Nm 2.03,27.1Nm 3/4
10 70.5,77.3Nm 40.7,47.5Nm 28.5,36.6Nm 7/8
12 96.3,107.1Nm 40.7,47.5Nm 38.0,44.7Nm 11/16
注
1)螺距可以不同
2)表中转矩值是从英制按 11bs=4.44822N,1 ft=0.3.48 m换算而 4.8 工艺
管接头、螺母和管件应无产生脱落或渗漏的划痕、凹陷、裂纹、毛刺和氧化皮。
4.9 一般性能要求
管接头的最大工作压力为2.4 MPa,最小爆被压力为12 MPa。
3 注:压力值按1 psig=6.89476×10Pa换算圆整。
5 扩口式管接头旋接螺母
5.1 范围
适用于45?扩口式管接头的具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的旋接螺母。
5.2 说明
外螺纹螺母按图1和表4规定。
内螺纹螺母按图2和表5规定。
6 O形圈式管接头旋接螺母
6.1 范围
适用于O形圈式管接头的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的旋接螺母。
6.2 说明
外螺纹螺母按图3和表6规定。
内螺纹螺母按图4和表7规定。
7 刚性扩口式螺纹管接头
7.1 范围
规定了45? 刚性扩口式管接头的外螺纹管接头和内螺纹管接头。
7.2 说明
扩口式外螺纹螺管接头按图5和表8规定。
扩口式内螺纹螺管接头按图6和表9规定。
8 刚性O形圈螺纹管接头
8.1 范围
规定了外螺纹(刚性机械及双片结构)和内螺纹O形圈刚性接头。
8.2 说明
刚性O形圈插入式外螺纹管接头按图7和表10规定。
O形圈插入式两件复合外螺纹管接头按图8和表11规定。
O形圈插入式内螺纹管接头按图9和表12规定。
9 扩口管端部
9.1 范围
适用于准备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的45?扩口式单头、双头管件端部(包括外接件和内插件)的型式。
此类管件端部与第5章规定的内螺纹和外螺纹旋接螺母配合使用。
其它型式的扩口式管接头不推荐在汽车空调系统使用。
9.2 说明
扩口式外接管件端部按图10和表13规定。
扩口式内插管件端部按图11和表14规定。
表 14
10 O形圈管端部
10.1 范围
本章规定了O形圈导向管(长和短)和推入式O形圈管件端部的型式。
此类管件端部与第6章所述的外螺纹或内螺纹旋接螺母和第8章所述的两件复合式外螺纹螺母配合使用。
本章不规定配合使用的O形圈。
10.2 说明
O形圈导向管端头按图12a、图12b和表15规定。
表 15
D?0.38 B C 规格型式 A -0.13 ?0.25 短长 4 1 1/4 5.00 9.02 - 4.45 5 2 5/16 7.21 11.99 - 6.10 6 1 3/8 8.56 13.21 4.70 7.24 6 2 5/16 8.56 13.21 4.70 7.24 6 3 5/16 8.56 13.21 4.70 7.24 8 1 1/2 11.71 16.36 4.70 9.78 8 2 13/32 11.71 16.36 4.70 9.78 8 3 13/32 11.71 16.36 4.70 9.78 10 1 5/8 14.48 19.48 4.70 9.78 10 2 1/2 14.48 19.48 4.70 9.78 10 3 1/2 14.48 19.48 4.70 9.78 12 1 3/4 17.65 23.04 4.70 9.78 12 2 5/8 17.65 23.04 4.70 9.78 12 3 5/8 17.65 23.04 4.70 9.78
最小公称壁厚 E R G 规格型式 F +0.08 ?1.5 铝钢 -0.25 4 1 0.89 0.89 - - 0.81 5 2 0.89 0.89 9.53 10.2 0.81
6 1 1.24 0.89 - - 0.81
6 2 1.24 0.89 9.53 10.2 0.81
6 3 1.24 0.89 - - 0.81
8 1 1.24 1.24 - - 1.17
8 2 1.24 1.24 12.70 10.2 1.17
8 3 1.24 1.24 - - 1.17
10 1 1.24 1.24 - - 1.17
10 2 1.24 1.24 15.88 10.2 1.17
10 3 1.24 1.24 - - 1.17
12 1 1.24 1.24 - - 1.17
12 2 1.24 1.24 19.05 14.0 1.17
12 3 1.24 1.24 - - 1.17 11 带倒钩的推入式软管接头
11.1 范围
适用于为图14所示的管套所设计的三倒钩式推入式软管接头。
不推荐使用螺旋状软管环箍。
11.2 说明
型式与尺寸按图13和表16规定。
表 16
A 软管尺寸
B
C
D 软管规格 (参考) (名义) +0.23 +0.23 (参考)
9.525(3/8) 6 5/16 7.87 9.25 5.3
12.7(1/2) 8 13/32 10.26 11.79 8.1
15.875(5/8) 10 1/2 12.65 14.17 10.3
19.05(3/4) 12 5/8 15.82 17.35 13.5 注:“A”为参考尺寸,可以有3.175mm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