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浅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浅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浅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在使用译林版教材《牛津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和学生的抱怨声:这英语教材太“难”了——整个教材是以版块方式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单元与单元的联系和复现不多;题材广、起点高、容量大尤其是单词量大;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语法知识较多,整理和贯通知识较困难等等。也有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遵照现代语言教学的理念,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体现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我的认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诸多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但是教材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如: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它无法满足课堂的具体需要;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收入所有能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信息;教材是由专家们编写的,而专家们离“具体的儿童”太遥远了。所以,如果我们完全依赖于教材,不对教材进行创新和整合的话,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和不协调。

新课程标准在对新教材的使用建议上也提出: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或删减。

2、适当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3、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4、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5、调整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认真研读教材,灵活性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局限于教材的结构,按部就班,而是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和重组,加强联系,增强复现,化解难度,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对教材的整合谈谈我的看法:

一、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

市场上出现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但由于教材本身篇幅的局限性,很多地方功能突出,语料明显不足,很难丰富语言,而且教材也不可能是完整的,客观上要求教师去加工。我们的老师手上有多种教材,这样老师在备课时,同样的话题和内容可以融会贯通,并不拘泥于学生手上的那一种,把多种教材消化吸收,教学时可以信手拈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翻阅不同的英语教材,如: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快乐英语,新标准英语,洪恩GOGO学英语等教材,每一种教材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如能结合各种教材的优点,集思广益,用于自己的教学,将会收益不少。如《洪恩GOGO学英语》将英语的词汇、句型等巧妙融入39集精彩的动画片当中,整个学习的过程由39集精彩出色的动画片构成,涉及将近700个词汇,2,000多个经典句子,39首脍炙人口、童谣风格的英文歌曲,妙趣横生,能让孩子完全在“自主式、无意识、强吸力”的情况下掌握英语!以绝对真实的母语环境、纯正的发音、精美的动画和独创的说唱形式让儿童来学习英语。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把《洪恩GOGO学英语》教材以及配套的VCD其中的情境引入教学中,很受学生欢迎。例如,在3B第四单元教学数字时,内容比较单调枯燥,缺乏前后联系。教学中我补充了儿歌“Ten little I ndians”这首歌,通过唱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词汇,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因此,我们应尽力改变教材单一化的现象,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

材。

二、不同年级之间的整合

牛津英语教材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较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但是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比如3B与4A,4B和5A之间知识跨度太大,学生不能一下子接受;4B中对话比较短,而到了5A中却出现一大段对话,让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地整合和重组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五、六年级涉及到的节日、月份、星期、课程、气候等几个单元,内容多,知识量大,学生通过当时的几个教时学习,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能结合真实的生活需求,在三四年级就对这些内容进行渗透教学,那么到学的时候,教师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了,对于4B中对话比较短,而到了5A中却出现一大段对话这个问题,如何做好衔接,我们在三、四年级就开始渗透语段语篇的教学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长期坚持。

三、不同单元之间的整合

《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排是以一个个独立的话题为单位编排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知识的复现率不高,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根据某一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句型或交际用语等教学内容,它相当于一个资料库,给教师使用教材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把握和处理教材从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其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入手,进行早渗透和多复现。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是日期月份的教学,在第一单元教学时就进行早渗透,每天课前五分钟就与学生交流What date is it today?甚至渗透第三第四单元的知识,What date was it yesterday?在学习Unit 5时,反复复现前单元的知识内容,What date …?Where were you last…?等等以旧带新,温故知新,逐步扩展。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就不会觉得很突然,容易领会和掌握,也容易理解记忆,不易遗忘。

四、不同板块之间的整合

《牛津小学英语》是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的,各单元基本都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听、说、写训练的,这样的体系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过于拘泥教材的体系,必然使教学程序化。因此,教师必须灵活编排单元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每一单元它原有结构是这样的:Part A .Look, read and Say对话教学, Part B. Look 、read and learn单词教学, Part C .Look a nd say/Ask and answer句型教学,后面的板块主要是巩固操练。在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板块重新组合,适当删除和增加内容。例如: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这样的调整:先用实物图片教学Part B部分,学习新单词,在教单词的同时渗透句型,再通过教学Part C来进一步巩固句型,

然后再做一些活动游戏和语段训练。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已经非常熟悉,最后再回过头去学习Part A就非常简单了,所以,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水到渠成。

五、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

英语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手工等联系紧密。新课标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渗透,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以及创设学生“习得”环境,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英语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如:在教5A Unit 9 Shapes ,我让学生把各种形状画出或拼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他们用英语说说使用了哪些形状。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音乐和英语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型的教学、巩固,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好动、活泼,喜欢唱歌、跳舞。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就尽量多编、多教英语歌曲;把单词、句子溶入歌曲之中,学生边唱边表演。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英语教学与数学还密切相关,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有询问年龄,价钱,数量等等,如:6B学习形容词和副词的同级比较时,教师问学生:“How old are you?”学生回答有12, 13……等等,然后教师指向一个学生问“What about your father?”,学生回答40。教师接着说“so you r father is not as old as you, he is 17 years older than you.”并且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问同学们画线的这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一定能够猜测到这句话的意思(他与他的父亲不一样大,他的父亲比他大29岁)。

六、不同生活经历之间的整合

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使用学生带入课堂的信息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就教材单元主题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语言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但也有许多相关文化渗透,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对此了解的程度也不等,更有一些孩子是未曾体验过的东西。只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教师也必须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整合生活资源,寻找教材语言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点,由此切入课堂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我在课前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熟悉的人物,有影视明星、教材人物、小说主人公等,从中选取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姚明、克林顿等人物与教材进行整和。

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要求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在我的提问What can you do ? 之下,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表演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奏乐器等等。

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整合

《牛津小学英语》的八册教科书共出现了个人情况、家庭人员、日常生活、学校生活、节假日活动、体育和文娱等20多个话题,问候、介绍、告别、感谢、道歉、打电话、就餐、就医、购物和问路等约40个语言功能项目,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结构以及1000多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还提供了3 0多首英语歌曲和30多首英语歌谣。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唱、做)和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编排过程中,力求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力求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五个方面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力求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的原则;力求文字和插图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显示出整体的美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具有比较真实交际意义的综合训练,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学习。

我在教学时认真研读3A-6A教材,熟悉并梳理各单元的知识点,将各单元的知识点按语音、词汇、基本句型、话题、语法等进行整合,在教学时有层次、有坡度的进行教学,如语音教学,在三年级要求学生知道相应的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四年级重点是有规则的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五年级就可以按照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和字母组合按组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到了六年级就可以综合进行归类复习,在平时的单词教学时,经常以旧引新,让学生感知、体验其中的规律,如教学新单词lake 时,可让学生先认读cake,make等单词,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lake的拼写,在此基础上还扩充有用的短语学习和说话训练。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增删、整合、重组,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