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合集下载

可穿戴产品解决方案

可穿戴产品解决方案

可穿戴产品解决方案篇一:智能可穿戴设备-资料智能可穿戴设备一、产品定义“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

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二、产品类别1. 按产品形态分:头戴:眼镜和头盔手戴:手表和手环衣服类:外衣、内衣和鞋类2. 按产品功能分: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Flex。

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 Google Glass等。

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

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 Pebble等。

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3. 按技术角度分:高端产品:智能手表、眼镜和头戴式可视设备。

特点是内置通用OS、多媒体和连接性不间断工作应用:智能手表和运动跟踪器。

特点是内置RTOS、连接性和信号处理专业市场:健康医疗、健身和时尚类型的产品。

特点是小型和连接性三、智能可穿戴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穿戴设备是一个典型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处理器(MCU或MPU)+传感器+射频。

基于ARM Cortex M3的MCU 是穿戴设备主流处理器,蓝牙4.0(BLE)是主要采用的无线协议技术可穿戴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计算机“穿”在身上进行应用发挥其功能的技术。

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可穿戴产品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可穿戴产品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可穿戴产品系统设计与实现李艳【摘要】随着柔性技术的发展,很多柔性材料产品的出现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提出了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可穿戴产品系统模块化设计方略,基于柔性石墨烯织物心电电极设计了柔性可穿戴背心,设计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户穿上之后舒适性良好,在静止和走路状态下能获得较好的波形.【期刊名称】《微型电脑应用》【年(卷),期】2018(034)010【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柔性电子技术;可穿戴产品;心电采集【作者】李艳【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0 引言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

在北京召开的2013年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上,最引人瞩目的产品就是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有可能成为继电视平台,电脑平台,移动平台之后的“第四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谷歌眼镜、三星智能手表、苹果推出的iwatch智能手表等,我们正在慢慢进入智能穿戴设备的时代。

但是,由于人类身体构造的原因,可穿戴设备如何更好的贴合人类的肢体需要进行探索和改进,就算可穿戴设备的材质再柔软再舒服,也无法带来最好的使用体验。

柔性电子材料是近几年来比较热的一种研究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柔性材料产品的出现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在可穿戴设备中引入柔性电子技术,大量运用新材料,不怕弯折,改善人体活动关节处的连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耐用程度,降低成本,期望对能对可穿戴产品的设计做出一些突破。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新兴的消费电子产品,它结合了普通手表、腕带和其他包裹式电子设备的功能,使人们可以无线交互并控制不同的智能设备。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也迅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行业发展情况1.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用户对健康、运动等方面需求的增加,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IDC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全球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总出货量超过了3.16亿台,比2018年增长了82.3%。

2.种类丰富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家居配件等。

这些设备能够监控人体的生理参数、提供位置服务、生物识别、心率检测等功能。

3.技术更新换代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智能手表、手环发展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这些设备不断完善功能,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向着更周期短、功能更强大、更为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未来发展趋势1.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未来将面临更多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无论是健身、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这些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智能设备来实现。

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也将进一步向大众市场拓展,以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2.技术更新换代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向着更为智能化、人性化、可控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输速度将得到大幅提升,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更为智能化、具有更强的人工智能技术。

3.品牌竞争加剧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品牌竞争加剧。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不断的创新,未来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只有品质更强、更为智能化、人性化的设备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目公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目公示

行业动态News 2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93行业动态(政策与市场)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于3月20日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目名单,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共计50家,其中,仿灵长类高机动运动机器人等48个项目的实施周期为3年,而面向五金行业制造的国产机器人系统应用示范等标有“*”的2个项目在实施1年后,需评估择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目公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目公示清单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实施周期(年)12018YFB1304500仿灵长类高机动运动机器人北京理工大学黄强322018YFB1304600新型变构型机器人机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金国332018YFB1304700机器人仿生感知与驱动技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王文学342018YFB1304800机器人新型高可靠精密减速器重庆大学李俊阳352018YFB1304900微纳操作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南开大学赵新362018YFB1305000基于视觉的机器人环境建模与定位导航同济大学刘春372018YFB1305100人-机器人智能融合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胡德文382018YFB1305200多模态融合的机器人自然交互湖南大学李树涛392018YFB1305300人机互助型冗余灵巧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验证北京理工大学蒋志宏3102018YFB1305400穿戴式外肢体辅助作业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朱延河3112018YFB1305500面向机器人应用的激光扫描测距仪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朱晓蕊3122018YFB1305600机器人用智能六维力和触觉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戴振东3132018YFB1305700面向工业机器人的快速高精度三维视觉测量技术与系统西安航天时代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尚俊云3142018YFB1305800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三维视觉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黄源浩3152018YFB1305900工业机器人中间件关键技术及应用平台研发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小刚3162018YFB1306000工业机器人云平台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刘旭东3172018YFB1306100工业机器人智能故障诊断及健康评估系统西安交通大学雷亚国3182018YFB1306200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提升与验证华南理工大学汤勇3192018YFB1306300个性化图案智能涂装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赵文军3202018YFB1306400复杂曲面壁板结构搅拌摩擦焊机器人技术及系统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陈树君3212018YFB1306500面向酿造工艺流程的机器人智能作业系统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张建华3222018YFB1306600汽车板材机器人激光落料和三维切割系统研发与应用重庆元创汽车整线集成有限公司段书凯3232018YFB1306700全断面掘进机刀盘刀具检测换刀机器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卓普周3242018YFB1306800大型舱体类复杂薄壁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原位加工技术与系统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刘辛军3252018YFB1306900面向建筑行业典型应用的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铁军3262018YFB1307000面向半失能老人的辅助机器人技术与系统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刘荣3272018YFB1307100智慧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田国会3282018YFB1307200具有双向神经通路的智能上肢假肢丹阳假肢厂有限公司姜力3292018YFB1307300智能动力下肢假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北京工道风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王启宁3302018YFB1307400面向电力行业的作业机器人系统研究及应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郭锐3312018YFB1307500高海拔环境科考站辅助值守机器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何玉庆3322018YFB1307600面向脊柱椎板切除手术的机器人系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危石3332018YFB1307700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山东大学左秀丽3342018YFB1307800下肢骨折精准复位手术与量化康复一体化机器人系统天津大学孙涛3352018YFB1307900大型轴类楔横轧制机器人化生产线及其应用示范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王宝雨3362018YFB1308000面向五金行业制造的国产机器人系统应用示范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黄博*372018YFB1308100面向五金行业制造的国产机器人系统应用示范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程俊*382018YFB1308200面向铸造行业的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研制及在航天装备与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上的示范应用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李涵雄3392018YFB1308300面向定制式木工家具制造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南通跃通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华长春3402018YFB1308400卫浴陶瓷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会军3412018YFB1308500洁净环境大型玻璃基板智能搬运机器人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王广炎3422018YFB1308600面向智能手机制造的柔性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制及示范应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卢忱3432018YFB1308700面向特钢棒材精整作业的机器人系统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黄永建3442018YFB1308800面向运动鞋服行业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福建华峰运动用品科技有限公司孙以泽3452018YFB1308900汽车轮毂智能磨抛机器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杨桂林3462018YFB1309000面向有色金属浇铸过程的机器人作业系统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方勇纯3472018YFB1309100面向锻造行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单德彬3482018YFB1309200钣金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集成系统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冷志斌3492018YFB1309300面向电商的无人化柔性仓储物流机器人系统及应用示范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刘云辉3502018YFB1309400面向大型立面维护的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洛阳圣瑞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张明路3(来源: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颜延;邹浩;周林;袁婵;王磊【摘要】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讨论可穿戴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回顾可穿戴技术发展的技术渊源与发展历史;从通信技术、芯片技术、传感器、柔性原件等几个方面,阐述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分析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模式,介绍可穿戴设备中常用的操作系统;综述可穿戴设备的常见应用场景,指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可穿戴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各个方面的系统论述,为可穿戴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框架.【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5(034)006【总页数】10页(P644-653)【关键词】可穿戴技术;交互模式;操作系统;应用模式【作者】颜延;邹浩;周林;袁婵;王磊【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518055;深圳低成本健康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5;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518055;深圳低成本健康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5;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引言可穿戴技术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热点,充分体现了智能-生物-技术(intelligent bio-technology, IBT)的融合。

可穿戴技术演化出新型商业模式,使学术界和工业界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契机,对提升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穿戴技术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养老健身、生物工程、移动通信、时尚文化、教育和工业等领域,不断促成新的产业格局,为智能硬件产品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然而,可穿戴设备的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可穿戴产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穿戴市场一直处于“外热内冷”的尴尬境地。

在产品设计上,可穿戴设备厂商受智能手机的定势影响,缺乏思维创新。

面对这些可穿戴热潮衍生的问题,相应的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热点。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20•【字号】闵府规发〔2018〕4号•【施行日期】2018.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规发〔2018〕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现将《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2018年8月20日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优先战略选择,也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

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和《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66号),加强区域产业联动,推进闵行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建设马桥人工智能未来小镇、紫竹走廊人工智能创新带、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建设,促进闵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闵行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较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

经过排摸梳理,闵行区已经集聚了140多家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产业年产值规模突破100亿元。

企业数量和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初显优势。

其中,芯片、云计算、传感器、数据服务、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基础领域,机器识别、机器学习、视频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模式识别和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和无人机、智能医疗/健康、智能教育/娱乐、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物流等集成应用领域都有涉及。

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穿戴式导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穿戴式导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7【项目名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201028。

【作者简介】 郭小磊(1994—),男,本科,研究方向:智能检测与自动控制。

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穿戴式导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郭小磊 辛 平 陈广大 程 明 韩志伟(北华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摘 要:针对盲人因视觉的缺失而导致的生活困难与精神空虚的难题,提出可与盲人交互并为其提供多种服务的导盲助手方案。

采用STM32F407系列开发板与树莓派为控制核心,运用图像处理与语音识别等技术为盲人的生活提供包括道路障碍检测、环境语音提醒、熟人识别、文字识别、语音位置分享、危险状态检测与报警、人机交互等多种功能。

系统功能全面,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穿戴式;图像处理;语音交互;功能全面据统计,中国现有超过1400万的盲人,因视力的缺失,他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他人的帮助。

为了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设计研究出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穿戴式导盲设备。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向系统下达指令,获得自己想要知道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让摄像头成为自己的眼睛,进行人脸识别与文字识别,以提升自主生活能力。

整个系统功能全面,操作简单,性价比高,从辅助盲人生活的角度为盲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一、智能导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本系统主要由可放置于腰部的设备主体和位于肩部与手腕部的传感器组成,以STM32F407系列与Raspberry…Pi为控制核心,包含摄像头模块、VS1053语音提示模块、电机振动提示模块、GPS/GMS模快、MPU6050危险状态检测模块。

系统通过摄像头对盲人前方的道路进行检测识别,当发现障碍物时,立即通过语音提示模块与振动电机模块对盲人进行提醒,伴随着盲人和障碍物距离的拉近,振动电机会通过逐渐加快振动频率的方式向盲人进行反馈。

当盲人前方出现其熟人时,开发板通过肩部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再由语音模块向盲人播报人员信息。

智能手表方案综合篇——汇总智能儿童手表功能及核心技术

智能手表方案综合篇——汇总智能儿童手表功能及核心技术

智能手表方案综合篇——汇总智能儿童手表功能及核心技术精准课程学习(中文学名:赛亿科技;英文学址:www.saiyimcu.com)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可谓是整个智能手表市场的一片新蓝海,从出货量、品牌数量、市场增长速度等维度来看,都呈现了飞速增长的趋势。

不过,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产业监管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使得儿童智能手表这一市场鱼龙混杂,功能应用和信息安全均未能达到用户的核心需求。

智能儿童手表功能汇总据统计,目前国内做儿童智能手表的厂商已达700余家,360、糖猫、腾讯小Q等品牌位居前列,并在主打功能上各有千秋。

儿童手表目前主要的功能包括以下十项一、GPS定位:GPS定位是智能手表的基本功能,家长通过手机APP端,可实时、快速定位孩子的位置,即便身在外地,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哪里。

二、语音对讲功能:光有定位功能是不够的,家长想要知道孩子正在干什么,是否安全需要随时可以和孩子进行交互,语音对讲能帮助实现这一愿望。

通过手机APP对讲按键,可以呼出对讲界面,类似于微信对讲,按住说话可以将语音直接传送到手表内,儿童可以直接阅读;同理儿童可长按语音键将语音传送给手机APP,相对而言,它的操作是比较简便的。

三、智能电子围栏:当孩子岁数较小时,家长害怕他走远可以设定一定距离范围,一旦孩子离开这个区域,手表就会给手机发送警告信息,家长能够立刻知道孩子离开。

四、历史足迹查询:通过网页和手机APP端家长可查询孩子在90天内走过的线路,智能动画播放效果,准确掌握孩子都去过哪里,适不适合孩子在那里。

五、一键监听:设置这个功能,家长可以随时获得小孩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知道他现在正在做什么。

同时这个功能也有助于大人对小孩性格、生长环境的了解。

六、多监护人设置:一般的儿童智能手表都能设置一个或多个监护人,以防于一个人忙不过来时有所疏漏七、时间设置:这个功能就相当于普通的电子手表功能,它可以方便小孩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时间。

八、SOS求救:当小孩遇到危险时,长按360儿童卫士界面上的一键求救功能3秒,手表机会发出求救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综合性内容研读
(中文学名:赛亿科技;英文学址:www.saiyimcu.com)【内容摘要】智能穿戴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

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

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

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

【关键词】智能穿戴解决方案;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智能穿戴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

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

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

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

一、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导言
广义的智能穿戴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FashionComm(乐源数字)、Google(谷歌)、Apple(苹果)、Sony(索尼)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

二、智能穿戴解决方案的发展历史
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

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在学术科研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工程学院以及韩国科学技术院等研究机构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研究,拥有多项创新性的专利与技术。

而中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可穿戴智能设备研究。

在机构与相关活动领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可穿戴IT技术委员会,并在多个学术期刊设立了可穿戴计算的专栏。

国际性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学术会议IEEEISWC自1997年首次召开以来,已举办了18届。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主办召开了3届全国性的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

另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国家“863计划”也支持了多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相关技术产品研发项目。

三、智能穿戴解决方案的应用领域
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

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

在自我量化领域,最为常见的即为两大应用细分领域,一是运动健身户外领域,另一个即是医疗保健领域。

在前者,主要的参与厂商是专业运动户外厂商及一些新创公司,以轻量化的手表、手环、配饰为主要形式,实现运动或户外数据如心率、步频、气压、潜水深度、海拔等指标的监测、分析与服务。

代表厂商如Suunto、Nike、Adidas、Fitbit、Jawbone等。

而后者,主要的参与厂商是医疗便携设备厂商,以专业化方案提供血压、心率等医疗体征的检测与处理,形式较为多样,包括医疗背心、腰带、植入式芯片等,代表厂商如BodyTel、FirstWarning、Nuubo、Philips等。

在体外进化领域,这类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能够协助用户实现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提升,其应用领域极为广阔,从休闲娱乐、信息交流到行业应用,用户均能通过拥有多样化的传感、处理、连接、显示功能的可穿戴式设备来实现自身技能的增强或创新。

主要的参与者为高科技厂商中的创新者以及学术机构,产品形态以全功能的智能手表、眼镜等形态为主,不用依赖于智能手机或其它外部设备即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代表者如Google、Apple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

四、智能穿戴解决方案的未来发展
1、应用前景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而设备的计算方式无疑要以本地化计算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每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并以此找准直达用户内心真正有意义的需求,最终通过与中心计算的触动规则来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服务。

穿戴式智能设备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已经从幻想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消费预测
到2016年,全球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

为了占据有利的领先地位,世界知名公司已率先吹响了号角。

在面市之初的两三年,这是不起眼的小众市场,但在未来三到五年后,这一领域将创造出不菲的收入。

2017年将售出7000万台可联网的穿戴式智能设备,而2013年仅为1500万。

随着设备种类逐渐丰富,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下载应用程序,这也让开发者看到了机会,这一领域也将成为热点。

小结分享:
赛亿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深圳,是电子行业应用设计方案的知名品牌。

赛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设计方案的研发机构,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品牌电子元器件代理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服务
的高科技机构。

其控股及衍生公司总注册资金达捌仟万人民币。

其中电子应用设计方案是赛亿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的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