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传文言知识归纳答案 zz
学习要点归纳《马钧传》共37页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
《马钧传》(字词+内容解读)

7、虚妄,不可靠
8、二子晒之
8、微笑,讥讽
9、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 9.用来……
10、居京师
10、居住
11、其功百倍于常
11、比,介词
12、更入更出
A 12、轮番
15
1-4段文言知识归纳
二、词类活用
1、天下之名巧也 2、此轮扁之对 3、此二异也 4、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
他年轻时过着玩乐的 生活,不知道自己有
为巧也。
技艺。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 在这时候,他从不对
焉可以言知乎?
人家谈到技艺,又怎 么可以通过语言知道
他呢?
第一部分:简介马钧的出身,指出其是 “天下之名巧”。
第二段
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的状 态),就想改进织绫机,那么
为博士,居贫,乃 思绫机之变,不言
器之模,而衡者所以 定物主轻重,轻重无 准而莫不模哉!”
字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 具,‘衡’是用来定东西轻重
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
轻重,还想作一切的模具吗?”。
第三段(下) 先生说:“徒然地争
先生曰:“虚争空 言,不如试之易效
论这些空话,还不如 试一试容易见效。”
也。”
于是这两人把(这事) 报告给明帝,明帝下
居京师,都城 内有地可以为
以用做菜园种植菜蔬,但 担忧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
园,患无水以
用来灌溉。
溉。
先生于是就制作了翻车,
先生乃作翻车, 令童儿转之, 而灌水自覆,
叫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 水自行倾倒灌溉,
更入更出,其 (水)轮番进出,翻车的
功百倍于常。
效率比平常水车高一百倍。
此二异也。
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9传记选读检测:第三单元15马钧传含答案

15马钧传创新的根基就是做每个人都会做却又不屑于做的动作和事情。
这些事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是你完成了的自己都不记得的一个动作。
创新的那一刻确实是质的飞跃,但是,之前不断的量的积累则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有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创新带来的成就与辉煌,却看不见背后的辛酸与努力,但是这一切是取得创新成果所不可避免的。
创新让我们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美字体赏美文创新,收获另一方美景李丹有几只小蜘蛛,没有遵从老蜘蛛世世代代留下的穿灰暗衣服的经验,毅然选择披上花衣服,不仅没有吓跑猎物,反而因形似鲜花而捕捉到了更多的虫子,这个寓言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启示。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但大多数人还像“老蜘蛛”那样固执地走在前人铺就好的老路上不肯转弯,纵使前路荆棘密布,雨雪交加,与人同行的安全感也让他们相信选择的道路无比正确,已麻木的好奇心和懦弱的天性更是注定了他们只能步人后尘.殊不知,墨守成规的他们不只浪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更失去了发现更好风景的机会,歌德有言:“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
”创新,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来吧,让我们停下一味的模仿与遵从,走上创新之路,做一个史无前例的开拓者,去收获人生的另一方美景。
创新,来源于对固有现状的不满足和对更好前景的不懈探索与追求。
因为想要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潜心研究数十年,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不仅大大丰富了作物“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美国极负盛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如是说。
创新,让我们获得延续不断的生命力。
开始创新吧,以敏锐的视角为基础,以不懈的追求为动力,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魄力为筹码,去收获另一方美景.一、内容梳理错误!错误!二、把握主旨本文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的批判。
三、艺术特色1.夹叙夹议。
有传主的创造记叙,又有作者发出的叹惜,使传主的形象具体感人.2.类比手法的运用。
马先生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马先生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马先生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①者五十蹑②,六十综者六十蹑。
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
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
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③者,能设而不能动也。
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
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
受诏作之。
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
此三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
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⑤,不能过也。
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
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
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①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
马钧传文言知识归纳答案-zz

一、解释重点字词1、天下之名巧也2、不自知其为巧3、言不及巧4、焉可以言知乎?5、居贫6、患其丧功费日7、其奇文异变8、因感而作9、轮扁之对真正巧妙的地方,《马钧传》文言归纳知识形作名,技术高超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技术高超的人。
语言没有谈到技术问题怎么可以通过语言知道(他是技术高超的人)呢?处于担忧这样费力费时那些奇特的、多变的花纹随心所欲地织出来《庄子•天道篇》记述:一个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对齐桓公说,古人的书只是一些糟粕, 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
10、不可以言言者用语言表达11、言及指南车谈到12、未之思耳“未思之耳”:没有想到它罢了13、夫何远之有“夫有何远”:这怎么是遥远的事呢?14、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而“衡”是要来确定物体轻重的15、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你这个“衡”轻重都不准确,还想作一切的模型吗?16、虚争空言用空话徒然争辩17、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他)说(自己)制作的可以让功效提高五倍18、为常则以断悬石(轮子)运转按一定规律来断掉悬挂的石块19、言之不已停止20、则必有所不解者矣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 相击刺,必已远矣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30、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把运用试验就很容易验证的事情看得很难,却轻易的用冷言冷语来压抑那些有出众才能的人 31、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用呆板不变的办法来应付无穷无尽的事物 32、其不皆是,因不用之如果因为他不全都正确,就不采用他 33、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这(就是);无从产生 34、基鉴之哉应当,表期望语气 35、不能过也超过36、皆见用于时在当时都能被使用思考2:马钧的革新和发明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体现了马钧不说空话、崇尚实践、深思苦干的精神。
21、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 22、 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精微 23、 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离题很远 24、 25、心乖于内,口屈于外 他在内心不同意,嘴上又说不过您26、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的原因27、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 用来……的东西28、不言而诚心先达 不需要语言,但诚意已先表达出来29、以变辩是非 善于随机应变,明辨是非思考3:马钧在当时得不到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当权者爱说空话,不重视科技和实践。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风余韵15马钧传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

15 马钧传本课话题——探索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发明“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张衡对科学领域和宇宙奥秘具有浓厚兴趣,他探索发明了演示天象的“浑天仪”和观测地震的“候风地动仪”,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探索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专注于放射性现象的研究,探索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探索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丈夫也曾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动摇献身科学的意志,孜孜追求的探索精神使她走上了科学的巅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3.向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李政道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五十蹑.( ) 更.( )入更出舂.( )磨 连属.( )而至瓴.( )甓.( ) 闻而哂.( )之乃难.( )先生 子所长.( )者抱璞.( )而哭 墨翟.( )[答案] niè ɡēnɡ chōnɡ zhǔ línɡ pì shěn nàn chánɡpú dí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易⎩⎪⎨⎪⎧乃皆易.以十二蹑(动词,更换)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副词,容易)(2)益⎩⎪⎨⎪⎧其巧可益.否(动词,改进)巧无益.于世(名词,好处)(3)谓⎩⎪⎨⎪⎧二子谓.古无指南车(动词,认为)傅子谓.裴子曰(动词,告诉)(4)所以⎩⎪⎨⎪⎧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用来……的)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的原因)(5)于⎩⎪⎨⎪⎧其功百倍于.常(介词,比)巧无益于.世(介词,对)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介词,在)(6)而⎩⎪⎨⎪⎧少而.游豫(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 词,不译)而.指南车成(连词,表承接关系,就、才)能设而.不能动也(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但是)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连词,表并列关 系,相当于“和”“与”)(7)其⎩⎪⎨⎪⎧其.相击刺(人称代词,“你”)不自知其.为巧也(人称代词,“自己”)其.功百倍于常(代词,“它的”)其.鉴之哉(副词,表期望,“希望”)其.不皆是(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8)以⎩⎪⎪⎨⎪⎪⎧以.大木雕构(介词,用)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连词,表目的,来)故君子不以.人害人(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乃皆易以.十二蹑(介词,表动作、行为所用或 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用”、“拿”)有以.言取之者(介词,凭、凭借)患无水以.溉(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 来、用来、以致)(9)之⎩⎪⎨⎪⎧未之.思耳(指示代词,它)夫何远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言之.不已(助词,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天下之.名巧也(结构助词,的)记言之.虚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不如试之.易效也(人称代词,它)令童儿转之.(人称代词,它) 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为博士..,居贫 古义: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员。
〖2021年整理〗《马钧传》课后练习指导

《马钧传》课后练习指导
1、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马钧的革新和发明,以及所体现的精神。
参考答案:课文记叙了马钧改造织绫机、制造指南车、创造翻车、改造“水转百戏”、改进了连弩、发石车等兵器这些革新和发明。
公元2021,曹操统一北方后,其统治的地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当时的科学技术也要适应生产的需要而有所发展。
马钧的革新和发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不说空话、崇尚实践、深思苦干的精神。
例如在古代有无指南车的问题上,马钧认为与高堂隆、秦朗“虚争无益”,“不如试之易效也”,结果,指南车终于制成。
2、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马钧的革新和发明在当时得不到重视的原因。
参考答案:封建社会里当权者常说空话,不重视科技实践。
尤其是魏晋时代,改朝换代频繁,社会上清谈成风,崇尚“玄学”,当权者“不涉世务”,对科技事业很不重视。
3、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参考答案:
①之:助词,用于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时可省去。
/之:代词,指代指南车。
在句中做宾语。
②也:句末语气词。
加强判断。
/也:句末语气词。
表示疑问。
相当于“呢”。
③是:代词,此。
作介词“从”的宾语。
/是:形容词,对、正确。
与“非”不对、错误相对。
④于;介词,比,表示比较。
/于:介词,在,表示处所。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15马钧传Word版含解析

15马钧传1.掌握文章内容,累积文言词语,进一步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2.认识传主马钧的人生经历及主要成就,从中吸取精神力量。
3.领会本文作为史外传的特色,学习传记洞察人物世界的独到方式与表达技巧。
傅玄 (217- 278),字休奕,泥阳 (今陕西耀县东南 )人,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
少年时家境贫穷,以后当官至散骑常侍,受封为子爵。
他学识渊博,精晓音乐,文章也写得很好。
他曾撰写一部《傅子》,是谈论当时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的著作。
《傅子》现已失传。
其内容在古书中常被引用,因此保存了一些片段。
《马钧传》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九《杜夔传》( 裴松之注 ),是一篇比较完好的文章。
这篇传记记录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平生事迹,反应了作者对善于创建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权门贵族的批评。
对于马钧的平生,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专传,不过裴松之在《三国志·杜夔传》的注文中引用了这篇文章,成为马钧平生的宝贵资料。
这篇传记的突出特色有两个:一是夹叙夹议,凸现人物形象;二是类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中不只有传主在科学技术多方面改革和创建的记述,并且有作者对传主不受重视,不为世用的惋惜。
表达与谈论二者联合使用,使传主的形象详细动人。
一、一词多义①平川施之,潜以水发.焉②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动词,拨动,发动动词,发动③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动词,发射,指射箭(1)发④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差遣.⑤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举事⑥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动词,裸露⑦及还,须发.尽白名词,头发①天下服其巧矣动词,钦佩.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动词,折服(2)服③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名词,衣服④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动词,投降.①能设而不可以动也.②设为女乐舞象.动词,陈设动词,设置(3)设③为武置酒设.乐动词,安排④故正义之臣虽设.,而朝廷不颇动词,用⑤居处兵卫甚设.形容词,齐备①乃思绫机之变副词,于是.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不过,只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副词,才(4)乃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副词,居然⑤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动词,是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二、词类活用①天下之名巧.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术高明的人②乃思绫机之变.动词活用为名词,变化③以后有人上.百戏者名词活用为动词,进献④以机鼓轮名词活用为动词,转动.⑤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于,缺乏..⑥虽圣人之明.尽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理智三、古今异义①圣人详细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古义:在一身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钧传》文言归纳知识
一、解释重点字词
1、天下之名巧也形作名,技术高超的人
2、不自知其为巧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技术高超的人。
3、言不及巧语言没有谈到技术问题
4、焉可以言知乎?怎么可以通过语言知道(他是技术高超的人)呢?
5、居贫处于
6、患其丧功费日担忧这样费力费时
7、其奇文异变那些奇特的、多变的花纹
8、因感而作随心所欲地织出来
9、轮扁之对《庄子·天道篇》记述:一个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对齐桓公说,古人的书只是一些糟粕,真正巧妙的地方,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
10、不可以言言者用语言表达
11、言及指南车谈到
12、未之思耳“未思之耳”:没有想到它罢了
13、夫何远之有“夫有何远”:这怎么是遥远的事呢?
14、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而“衡”是要来确定物体轻重的
15、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你这个“衡”轻重都不准确,还想作一切的模型吗?
16、虚争空言用空话徒然争辩
17、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他)说(自己)制作的可以让功效提高五倍
18、为常则以断悬石(轮子)运转按一定规律来断掉悬挂的石块
19、言之不已停止
20、则必有所不解者矣有不能理解的地方
21、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
2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精微
23、其相击刺,必已远矣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离题很远
24、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
25、心乖于内,口屈于外他在内心不同意,嘴上又说不过您
26、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的原因
27、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用来……的东西
28、不言而诚心先达不需要语言,但诚意已先表达出来
29、以变辩是非善于随机应变,明辨是非
30、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把运用试验就很容易验证的事情看得很难,却轻易的用冷言冷语来压抑那些有出众才能的人
31、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
用呆板不变的办法来应付无穷无尽的事物
32、其不皆是,因不用之
如果因为他不全都正确,就不采用他
33、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
这(就是);无从产生
34、其鉴之哉
应当,表期望语气
35、不能过也
超过
36、皆见用于时
在当时都能被使用
思考2:马钧的革新和发明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体现了马钧不说空话、崇尚实践、深思苦干的精神。
思考3:马钧在当时得不到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当权者爱说空话,不重视科技和实践。
魏晋时代,改朝换代频繁,社会上清谈成风,崇尚“玄学”,当权者“不涉世务”,对科技事业很不重视。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1、天下之名巧也技术高超的人形容词做名词
2、此轮扁之对对话形容词做名词
3、此二异也奇妙的事形容词做名词
4、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造出模具名作动词
5、不如试之易效也见效;证明名词作动词
6、其后有人上百戏者献上,进贡名词作动词
7、其巧可益否改进名词作动词
8、以机鼓轮转动名词作动词
9、使首尾电至像闪电一样名词作状语
10、后之君子,其鉴之哉以……为鉴(教训)意动用法
11、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为……而痛哭为动用法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
1.少而游豫过着玩乐的生活
2.天下之名巧也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3.为博士,居贫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
4.圣人具体备物一身之内
5.夫同情者相妒爱情同属一个人
6.同事者相害工作同属一件事
7.中人所不能免一般人
8.必以考试为衡石考察试验
9.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事物的道理可以用
10.缘縆、倒立,出入自在转动灵活
11.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等而下之的人
12.良可恨也可惜
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不自知其为巧也
2、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3、乃皆易以十二蹑
4、闻贤不试以事
5、取人不以一揆
6、心乖于内,口屈于外
7、其功百倍于常
8、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
9、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
10、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11、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12、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13、裴子者,裴秀。
14、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五、翻译
1、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轮番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
2、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十丈远的地方去。
3、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
4、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圣人一身之中,具有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5、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
尽管圣人有理解一切的明智,但如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
6、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
对子游、子夏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从此算起不如他们的人呢!
7、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为什么呢?空谈理论(事物道理),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难讲清楚的地方,一试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
8、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革新)的东西,因此他开头的所说所为,不会全部都正确。
9、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
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老一套去做天下的事,固定不变地看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事情当然就办不好了。
《马钧传》译文
【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
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译文】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那末不用说什么,人们就会知道他技术巧妙了。
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蹑,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有费力费时的缺点,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
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象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可以象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
这种技术,正象轮扁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去检验它呢?
【原文】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晒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
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译文】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
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
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
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和他开玩笑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
‘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
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
”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
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
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