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对联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对联题的考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这几种:一、对联撰写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对联知识直接对出下联(或上联);二是根据一定的限制对出下联(或上联)。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例1、对对联

上联:诚实守信立根本

下联:____________(2006年湖北荆门市中考题)

例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题)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清楚对联的知识。对联有五大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结构相近、情境相似。例1要分析上联的词性、结构,然后根据其意义对出下联。

例2也要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但内容受到了限制,必须是来自名著。参考答案:例1:如廉洁奉公为百姓、勤政爱民得民心、贪污腐败失民心等。例2:如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等。

二、对联匹配即根据上联选出下联,或根据下联选出上联。

例3、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2006年福建福州市中考题)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此题根据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对应,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的知识,可以得知本题应选A.三、对联删改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改正对得不够工整的对联;二是改动散句,使之形成一副对联。例4、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2006年江苏南京市中考题)例5、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

下联:____________(2006年浙江温州市非课改区中考题)

无论是何种类型,解答此类试题都要根据对联的知识,即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对,句法结构也要一致来进行删改。参考答案:例4: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例5: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四、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结合起来加以考查。

例6、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2006年辽宁锦州市中考题)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________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________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________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对联中的重要词语,如“表”“对”“三顾”“酌酒花间”“磨针石”“正气”“丹心”等,再联系自己相关的知识积累来解答。参考答案:(1)诸葛亮三顾茅庐(2)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3)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五、对联品读即根据对联中的信息以及相关背景来解读对联中的内涵。

例7、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①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②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恒”?(山东烟台市中考题)

解答此类试题,必须对对联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参考答案:(1)知恩必报(或“士为知己者用”等)千秋。(2)可从个人品格、聪明才智、民族气节、历史成就等方面来回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