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对比分析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对比分析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对比分析作者:***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3摘要通过阐述体质与健康的关系,对比分析国内外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演变,为正确、合理地进行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一、国内外关于体质健康及相关概念研究综述日本和美国是世界上学生体质研究开展较好的国家,本文主要从日本、美国和我国三个国家体质健康概念内涵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关于体质1.世界卫生组织将“体质”定义为:体质即人体质量是先天遗传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1]。

2.日本一般将体质通称为“体力”,他们所谓的“体力”是指人们为了正常生活工作和应付意外事件而经常保持较强的行动能力和抵抗能力。

一般认为,日本的体力大体上相当于我国的体质,英译文大多为physical fitness。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现代生产方式使人身体运动的机会减少。

“现代文明综合症”肆虐以及肥胖症增加。

在此背景下,身体素质定义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意味着能够安全从事体力活动,意味着健康,意味着能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体质最终与健康紧密结合。

从美国体育界对于体质健康的界定来看,他们认为运动对体质健康影响较大[2]。

4.在我国体育界对体质的定义是在 1982 年由体质研究分会所认定的: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3]。

何仲恺在比较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对体质健康的概念后认为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4]。

中日学生体质健康比较

中日学生体质健康比较

中日青少年 身高和体重的比较分析
身高的比较分析
表格 1 1995年中日7-17岁学生平均身高的比较
数据来源:张允平,胡虞志.当代中日两国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的对比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1年第14卷第1期, P17.
表格 2005年中日7-17岁学生平均身高的比较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从表格1和表格2可以看出中日7-17岁学生身高状况在 10间有了很大变化。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男生与女 生的平均身高都有所增长,17岁年龄段上,与10年前 比较,中国男生增高了1.9cm达到了170.80cm,女生 增高了1.10cm ,达到了159.00cm,日本男增高了 0.21cm,达到了171.01cm,女生增高了0.13cm,达 到了158.13cm。从变化来看,10年间中国比日本身 高增长幅度大,17岁时女生身高已经超过了日本女生, 但男生身高还不如日本。
9.70 9.31 0.39 10.20 9.53 0.67
9.40 8.95 0.45 10.00 9.20 0.80
9.10 8.47 0.63 9.80 9.01 0.79
8.70 7.91 0.79 9.70 8.76 0.94
8.30 7.54 0.76 9.70 8.76 0.94
7.90 7.51 0.39 9.70 8.98 0.72
来源于中国学生成绩降低,而日本成绩反而提高,尤其在青
春期更加明显。与表格5和表格6对比,就13岁学生来说,我
国男生成绩由8.60s下降到8.70s下降了0.10s,而日本男生则
由8.00s提高到7.91s,提高了0.09s,我国女生成绩由9.50s
下降到9.70s下降了0.20s,而日本女生则由8.80s提高到

美国健康体适能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比

美国健康体适能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比

二、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否和中国现况差不多)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体育界提出终身性、个体化、健康体适能的教育计划,有着深 刻的社会背景: (1),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在急剧下降,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人数从1991年的 42%下降到1995年的25 %;不能有规律的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学生约占该群体 的一半; (2)体育课每周时间不到1.7小时; (3)体育课常常由对体育不感兴趣(或不合格)的学科教师任教;--农村小学 (4)在许多州体育必修课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社会变迁给整个美国人的健康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使得人们深感日常生活和上作充满了竞争, 人们不断承受着强烈的心理紧张感和压抑感; (5)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运动机会越来越少,产生了今天人们所熟知 的“运动不足”或“肌肉饥饿”症 (6)以肥胖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病正构成美国人健康的 主要敌人。 80年代,有1 /3的美国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症。今天则有1 /2的美国人体 重超重。 (7)国民医疗保健费用大幅增加,使国民经济背上沉重的负担据资料介绍,1982年国 民医疗保健费用是2,866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8%-。1996年达1万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8%。面对现代文明病的威胁,人们的健康观念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正由传统的有病求医,转向积极预防。 (8)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如何使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是老龄社会面临的 共同课题。1990年美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12.2%一1996年达到12.8% (9)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水污染、空气污染、环境破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 胁,社会对健康和体育的渴求向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成员对体育 的需求就成了现代美国学校体育面临的新课题。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正是在这样的社 会背景下出台的。

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的差异性分析

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的差异性分析
论坛
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的差异性分析
董志强
(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2 0 1 1 级研究生,湖北 武汉 4 3 0 0 6 2 ) 中图分类 号 : R 2 — 0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O l 一 0 4 7 2 — 0 2 摘要;体质健康作为一个世界・ l 生的研究课题,各国对于体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同性。体质研究对象都是从学生开始的,并且最终 目的都是全 民健康 。研究内容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逐渐丰富起来,评价指标也逐步完善,趋于合理化。但是受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各国 对体质 的研 究存 在 一定 的差异 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容。 日 本 体质研 究学科 的发展与完善 。 美国是将体质研 究与学校体 育课程、健 身教 育融合最 为有 效的国 日本青少年 旧测试指标为 :5 0 m 跑、急行跳远 、引体 向上 、1 5 0 0 m 家 。体质研 究的资料收集有 非常强的计划性 和 目的性 ,工 作开展也是 跑 、纵跳 、台阶实验 。而 最新 的测 试指标 分别是 :反复横走 、i 5 0 0 m 广泛而又规 律。 由于美 国体育产业 的高速 发展,使得体质 健康 与社会 快走或跑 ( 男 )、 l O 0 0 m 快走或跑 ( 女 )或可选择2 0 m 往 返跑、立定跳 的联系极为密切。 远 、握力或仰卧起坐或坐位体前屈。 与 日本 的专 业程度和美 国的广而有序 相比 ,我 国的体 质研 究在科 3 . 美 国青少年体质测试指标 。 研方 向和 社会联系上 ,都存在很大 的差距 。科研基础配 备淡薄 、与社 目 前 , 在美 国比较普遍使用 的健康体质 测试 方法, 主要有 由有 氧 会联系脱节 、体育研究质 量不高等 因素,都影响着我 国体质研究 的发 运动研 究所1 9 8 7 年 建立 的计算机程序化 的F I T N E s s G R A M , 其测试指标 包 展 括l 英 里跑或走 、体 脂含量 ( % B F ) 、身体 质量指数 ( B M I ) 、坐位 体前屈、 仰 卧起 坐、引体 向上和 曲臂悬垂 。另一个是从H P E R D l 9 8 8 年公布的测试 三、在 指导 思想 和 目的性上 的差 异 h y s i c a l B e s t , 包括 i 英里 跑或走、皮下脂肪厚度 、B M I 、坐位体 美 国进行体质测试 的指导思想是 :将其作为一种非限制性的手 段, 方法P

中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比与分析

中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比与分析
加体适能相应要求
相应收集要求
美国 24 州 47 1% 有相应体育健康课程评估要求
小学和高中生参加学校体育课程评价ꎬ 结果不作为升学指标ꎬ 部分
除部分残障生ꎬ 要求全
中国 省区高中生参加体育学业水平测试ꎬ 结果为毕业要求指标之一ꎮ 初
收集ꎬ 但不公开
部参加
中毕业生参加体育升学考试ꎬ 结果为重要的升学指标之一ꎮ
第 38 卷 第 3 期
军 事 体 育 学 报
2019 年 7 月
Journal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Vol. 38 No. 3
Jul. 2019
中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比与分析
李朝阳ꎬ 仇亚宾ꎬ 张新萍
( 中山大学 体育部ꎬ 广东广州 510275)
注: 美国数据根据 201 6 年美国 (50 个州加上哥伦比亚特区) 国家形状整理 [1]
中国测试群体较广ꎬ 基本上都是学校自己进行
删除了ꎬ 增加了 1 mile 跑、 坐位体前屈ꎬ 完成了由
技术问题ꎬ 数据误差较大ꎬ 但学生全部测试一定程
渡 [3] ꎮ 中国体质健康测试大部分内容是反映学生
摘 要: 为了更好检测学生体质健康且保证评价公平科学性ꎬ 旨在对中国体测方案进行优化ꎮ 通过专家
访谈等方法ꎬ 了解且对比分析了中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与方法等ꎬ 研究发现体适能更加重视 “ 健康指
标” ꎬ 体测更多的是 “ 运动技术指标” ꎻ 体适能主要是由第三方机构来对学生监测ꎬ 数据相对比较精确ꎬ 体
进行测试ꎮ 一些州对学生进行体适能的测试和收集
范围内抽样测试学生的体适能ꎬ 通过抽样了解美国
体质比数据ꎬ 一些州则严禁收集学生体质比指数ꎮ

中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标准比较研究

中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标准比较研究

青少年是民族、国家长久发展的基础,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自身综合发展,因此,各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给予充分重视。

文章以美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例,和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强化学生综合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中外体质评价标准变革情况分析1.1、中国体质评价标准变革分析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工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变化,总体表现出不断进步趋势。

1952年国家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之后,在1975年,制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1982年、1990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修改完善,非常重视学生体质锻炼。

一系列政策标准的制定,表明国家对学生体育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体育工作进步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热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近年来大规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发现,学生身高、营养状况明显增加,常见病患病几率减小,但是,学生的体能素质也逐渐下降,以近视、肥胖为代表,学生该类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属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标准,在内容上,该标准和学校体育教育逐渐平偏离,更多的倾向于以“达标”反映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其不能反映体格及身体技能发展水平。

因此,需指定一个全面、实用的体质健康标准,实现“一标多用”。

1.2、美国体质评价标准变革分析美国在体质健康分析上有丰富的经验,既有学术理论支持,又有先进实验方法奠基。

在美国,身体素质被理解为“表现人有效活动程度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饱满的完成的日常工作,又不至于过度劳累的状态。

身体素质在不同时代也有对应变化,最初只是用来测定跑、跳、投等动作。

60-70年代,美国公众对身体素质内容产生争论,由此加入了增进健康的相关因素,在体质评价上,融入“1英里跑”、“坐位体前屈”等内容,逐渐将体质评价标准向“健康指标”方向发展。

当下,美国体质评价标准主要评价心肺、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组成等内容,为人们安全稳定从事活动提供保证。

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对比研究

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对比研究
*通信作者简介: 徐建方(1976-),男,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与生化、 运动健康促进,E-mail: xujianfang@ 。
作者单位: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61; 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1.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Beijing China;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对比研究
A Comparison on the Assessment Systems of Physical Fitness for Adolescent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r Regions
郭瑞芃 1,2,徐建方 1*,李良 1,路瑛丽 1,冯连世 1 GUO Ruipeng1,2,XU Jianfang1*,LI Liang1,LU Yingli1,FENG Lianshi1
中国体育科技 2019 年(第 55 卷)第 6 期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55, No.6, 3-13, 2019
文章编号:1002-9826(2019)06-0003-11 DOI:10. 16470/j. csst. 2019091
【编者按】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发展,关乎民族未来。党和国家高 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的关注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儿童青少年的关怀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身 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 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全社会更加关注儿 童青少年健康。为响应人民关切,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在庆祝第 69 个国际儿童节 之际,本刊以“儿童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为主题分别从国际经验、中国进展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刊登最新研究成果, 以飨读者。

2024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总结(三篇)

2024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总结(三篇)

2024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总结____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整体上人们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通过对参与测试者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体质指数(BMI)方面____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显示,人们的体质指数(BMI)普遍降低,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控制了自身体重,减少了肥胖和超重的风险。

这可能是由于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人们的运动意识也得到提高,积极参加运动活动,提高了身体代谢水平,减少了脂肪堆积。

二、心血管健康方面____年的测试数据还显示,大部分参与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良好。

血压和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疾病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积极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并增加体育锻炼等。

三、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方面测试结果表明,____年人们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可能是由于人们更加关注身体锻炼,进行了更多的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的提高不仅有助于预防骨骼疾病和肌肉损伤,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协调性,减少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风险。

四、心理健康方面____年的体质健康测试还关注了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有所提高,积极参加心理健康调适活动,缓解压力和焦虑症状。

这可能是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宣传效果的体现。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____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整体上人们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这得益于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和宣传效果的增强,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关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积极行动。

然而,仍然存在部分人群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的持续提高。

2024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总结(二)引言:本次体质健康测试是对2024年全国范围内亿万人口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测试,旨在了解人们的身体状况及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对比分析作者:唐大桂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3摘要通过阐述体质与健康的关系,对比分析国内外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演变,为正确、合理地进行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一、国内外关于体质健康及相关概念研究综述日本和美国是世界上学生体质研究开展较好的国家,本文主要从日本、美国和我国三个国家体质健康概念内涵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关于体质1.世界卫生组织将“体质”定义为:体质即人体质量是先天遗传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1]。

2.日本一般将体质通称为“体力”,他们所谓的“体力”是指人们为了正常生活工作和应付意外事件而经常保持较强的行动能力和抵抗能力。

一般认为,日本的体力大体上相当于我国的体质,英译文大多为physical fitness。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现代生产方式使人身体运动的机会减少。

“现代文明综合症”肆虐以及肥胖症增加。

在此背景下,身体素质定义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意味着能够安全从事体力活动,意味着健康,意味着能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体质最终与健康紧密结合。

从美国体育界对于体质健康的界定来看,他们认为运动对体质健康影响较大[2]。

4.在我国体育界对体质的定义是在 1982 年由体质研究分会所认定的: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3]。

何仲恺在比较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对体质健康的概念后认为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4]。

我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认为体质的范畴,主要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见表1)。

体质的强弱,通常表现为人体在某一发展时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因此,人体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阶段性[5]。

(二)关于健康健康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对自身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不断深化的,在远古时代,人们意识到身体没有疾病和创伤是非常安全和无痛苦的,这种本能的意识就是对健康的朦胧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健康”的英文health源于公元1000年英国,其主要含义是安全的、完美的、结实的。

中国《辞海》中健康概念的表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这种表述比“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提法更为完善,但仍然片面地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来看待,把定义定格在人体生理功能没有缺陷上[6]。

2005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健康的新概念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推进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揭示了人体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这种健康观突破了传统健康模式和医学范畴,形成了三维健康观。

此观点得到了各国学者的普遍认同,但由于对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表达比较模糊,无法提出一个全面评估健康和疾病的可操作方案,这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体质和健康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范畴来看待人体状况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健康要大于体质的范畴。

从体质的范畴来看,它更趋向于人体的形态发育,生理机能、心理发展、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

从健康的范畴看,它除了包括体质的范畴以外,还强调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卫生、对疾病的预防、卫生保健以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等。

图1二、国内外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综述(一)国外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1.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国家,在1880—1990年期间,美国曾盛行体力测验法。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指出:“体质是一种期望可以换回最多东西的投资”。

在美国,每年的五月份被定为“健康月”,布什总统曾亲自参加1990年5月1日在白宫举行的“美国体育活动”;为推动“健康体力测验”的开展,美国还与前苏联进行过交换互测[7]。

1958年,美国健康体育和娱乐协会(AAHPER)为儿童开发了“青少年体质测验”,评价指标包括:俯卧撑、折返跑、立定跳远、投掷和50米跑。

在1975年的美国体质普查中取消了垒球掷远与往返跑;1985年立定跳远和50米也被删除了,还增加了1英里跑(反映心血管功能)、坐位体前屈(腰背柔韧性)[8]。

1980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AAHPERD)开发出“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1988年对该测验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命名为“最佳身体测验”。

从上述指标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对体质的认识已由单纯的身体素质指标过渡到素质与身体形态、机能相结合,综合评价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

2.日本政府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更加关注。

1996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关于体力调查方法研究委员会”,对现行体力测定指标进行了研究,1998年制定了新的体力测定指标,经过两年的修改,于2000年正式施行。

表3是日本新旧青少年体质测试指标。

新的指标在实施时不需特殊器材,既省时、省力、又省钱。

日本从小学到中学的测试项目基本一致,保持了连贯性,既能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评价学生的体质状况又比较全面[9]。

(二)国内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1951年8月,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有健康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严肃注意这一问题,立即纠正忽视学生健康的思想和对学生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改善各级学校的学生健康状况[10]。

”1954年在中央统一颁发并实施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由于十年动乱,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普遍下降,为了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实施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于1982年和1990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并于1990年和1992年分别颁发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1]。

1975年到2002年间,尽管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则没有做大的调整,这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变化的需要。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1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在认真总结《标准》试行方案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颁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自200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每两年组织一次对各地实施《标准》情况的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13]。

表4反应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颁发的各种条文。

从测试内容和评价领域来看,测试的内容更加丰富、合理,评价也更加的全面,对学校的体育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准名称测试内容评价领域劳卫制1950年 1.100或60米跑;2.400或800米跑或1500、3000米跑(男);3.跳远或跳高;4.爬杆(竿)或俯卧撑(女)或举重(男)或引体向上(男);5.射击或手榴弹掷远或垒球掷远或行军;6.游泳、体操、滑冰(少年级除外,各省规定项目) 1.速度运动素质;2.速度耐力运动素质;3.爆发力运动素质;4.力量素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 1.50或100米或25米往返跑;2.800米(女)1000米(男)跑;3.跳远或跳高或立定跳远;4.掷实心球或推铅球;5.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1.速度运动素质;2.速度耐力运动素质;3.爆发力运动素质;4.力量素质运动技能;5.力量素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2年 1.身高标准体重;2.台阶试验或耐久跑(男1000、女800);3.肺活量体重指数;4.50米跑或立定跳远;5.坐位体前屈或握力体重指数或屈腿仰卧起坐(女) 1.身体成分;2.心血管系统机能;3.呼吸系统机能;4.速度素质、爆发力运动素质;5.柔韧、力量耐力素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 1.身高标准体重;2.台阶试验或耐久跑(男1000、女800);3.肺活量体重指数;4.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5.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 1.身体成分;2.心血管系统机能;3.呼吸系统机能;4.柔韧、力量耐力素质;5.速度素质、爆发力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参考文献:[1] 吴谋林.苏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2] 张占平.对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3]《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何仲恺.体质概念及其健康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2.22(22):37-38.[5] 孙庆祝,容仕霖.人体体质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4.[6] 肖夕君.体质、健康和体适能的概念及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146-148.[7]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8] 崔晓明.中、美、日三国青少年健康标准指标的比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9] 傅纪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1.[10] 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司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选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编.现行体育法规汇编(1949-1988)[M].天津: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2]12号.[1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7]8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