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期货、期权、互换案例

货币金融学——期货、期权、互换案例
货币金融学——期货、期权、互换案例

货币金融学——期货、期权、互换案例

期货案例

现代期货市场虽然脱胎于早期的远期合约交易,但是却同远期交易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现代期货交易的目的已不再是商品的实际交割,而是为了套期保值或投机。套期保值者谋求风险的转移,而投机者则通过承担套期保值者转移出来的风险来谋求风险收益。

所谓套期保值(hedging),是指投资者为预防不利的价格变动而采取的抵消性的金融操作。它通常的做法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两组相反方向的买卖,从而使两个市场上的盈亏大致抵消,以此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基本原理在于: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和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往往是同向波动的,如果在现货市场上先买后卖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先卖后买(或者,在现货市场上先卖后买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先买后卖),两个市场上的盈亏便可以部分抵消。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案例

假定A公司是一个大豆经销商,它于3月1日购进1000吨大豆,打算于5个月后销售出去。为了防止大豆价格下降引起损失,它可以在买入1000吨大豆现货的同时,卖出1000吨9月份(或9月以后的月份)到期的大豆期货(在实际交易时,是卖出若干张既定数量的期货合约。)

假定在3月1日时,大豆的现货价为每吨4000元,9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为每吨4500元。5个月后(也就是8月1日),大豆的现货价下降为每吨3800元,这时候A公司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大豆就有亏损。但是根据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同向变动的道理,它原先卖出的那种9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也将下降,假定下降为每吨4100元,A公司就可以在卖出1000吨现货的同时,购入1000吨9月份大豆期货,从而消除其在大豆

期货市场上的空头地位,并获得差价收入,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A公司损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结果是,A公司还有每吨200元的净盈利。反之,若不做套期保值,该公司便会有每吨200元的净损失。当然,这只是众多种可能情况中的一种。一般说来,套期保值既不可能使两个市场上的盈亏完全抵消,更不可能保证投资者有一个净的盈利。但它确实可以使投资者在面临不利价格变动时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当现货市场价格朝有利的方向变动时,套期保值还会使投资者的盈利

如果3个月后加元汇率并未下降而是上升了,6月10日现汇汇率为0.8500美元/加元,同时该出口商买入(平仓)5份当日加元期货合约,价格为0.8498美元/加元,则该出口商在现货市场上盈利50万×(0.8500?0.8490)=500美元,在期货市场上亏损450美元,即50万×(0.8489?0.8498)= ?450美元,净盈利50美元。这说明套期保值虽然可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抵消潜在收益,套期保值方向错误则反而减少了现货市场的收入。

股票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案例

某股票持有人拥有价值200万美元的股票,他预料未来股价会下跌,因此在期货市场上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当天每份股指期货合约的市值是5万美元,他卖出40份合约,总价值200万美元。结果正如所料,股票价值下降至180万,每份期货合约价格也相应下降至 4.5万美元,于是股票持有人买回期货合约对

冲掉卖出的合约,在期货市场上获利(5-4.5)×40 = 20万元。这样,在股票现货市场上的损失20万美元,由期货市场上的盈利20万美元弥补,该交易者正好达到保值效果。如果不进行套期保值,则股票持有人会有20万美元的净损失。

投机者不是象套期保值者那样,通过现货、期货市场上两组方向相反的交易来使盈亏相抵,而是看准一个方向,只进行其中的一组交易,也就是投机者只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某种期货。显然,这样的交易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也包含着巨大的风险。

看涨期权交易案例

某股票的市场价是10元,一位买方预计股价将会上升,以11元协定价格购买了100股看涨期权一份,支付的期权费为每股2元。几天后股价大涨,上升至16元,期权费上升至6元。这位买方如果执行合约,它可以盈利(16-11-2)×100=300元;卖方则损失了300元。

看跌期权交易案例

全球油价上升,某人手持20元价格的100股石油类股票想进行长期投资,但股价指数有向下波动的趋势,为替手中的股票保值,他决定买入一份同品种看跌期权。合约约定价格为20元,期权费为2元。几天后果然股指下跌,股价跌至15元,他立即执行合约按协定价20元出售100股,扣除成本为:(20-15-2)×100=300元(期权市场盈利),对冲现货市场亏损(15-20)×100= -500元,最

终产生净损失为200元。

反之,如果股价上升至22元,他将放弃执行期权合约,损失200元期权费,而现货盈利(22-20)×100=200元,正好持平。当股价继续上升至23元,他放弃执行合约的损失仍然是200元期权费,但是现货盈利(23-20)×100= 300元,对冲仍然可得到盈利300-200=100元。

利率互换案例

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它可以借入8%的固定利率贷款,而B公司只能借到9.5%的固定利率贷款。在浮动利率市场上,A公司优势减弱,可以借到同业拆借利率+0.8%的浮动利率,B公司可以借到同业拆借利率+1%的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相比较,B 公司相对优势在于浮动利率仅仅比A公司稍微高了一点。于是,他们各自按自己的优势借入资金,A公司获得8%固定利率贷款,B公司获得同业拆借利率

+1%的浮动利率贷款,然后双方签订一项利率互换协议,通过交换,A公司得到B公司的浮动利率贷款,B公司得到A公司的固定利率贷款,双方都降低了融资的成本。

货币互换案例

货币互换也存在着比较优势,两家公司中的一家A公司借入美元有着利率比较优势,另一家B公司借入日元有着利率比较优势,但是各自需要的币种却刚好相反。于是,他们为对方借入所需的货币贷款,然后通过货币互换的交易,实现A公司美元贷款转换成日元贷款,B公司日元贷款转换成美元贷款,降低了各自的融资成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