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52例临床分析

1 1 临 床 资料 本 组 T D 合 并 甲 状 腺 疾 病 患 者 5 . 2M 2例 , 男 2 2例 , 3 女 0例 ; 龄 2 7 年 8~ 3岁 , 均 4 .6岁 。① 诊 断 :2 M 平 63 TD 诊 断 符合 19 美 国糖 尿 病 协 会 制 定 的 糖 尿 病 诊 断 标 准 , 9 7年 甲 状 腺 疾病 包 括 甲状 腺 功 能 亢 进 ( 亢 ) 甲 状 腺 功 能 减 退 ( 甲 、 甲
龙 3 g d 逐渐 减 量 , 月 后 停 药 。 亚 甲炎 口服 泼 尼 松龙 者 0m / , 2个
胰岛素用量相对较 大。1 亚 甲炎 反复查 例
2 结 果
、 丌 降低 ,T u—
s H升高 , 长期应用左 甲状腺素钠 2 gd替代治疗。 5 /
T D 合 并 甲亢 患 者 1 继 续 胰 岛 素 治疗 ,1 改用 口 2M 6例 1例 服 药 物 , 停用 所 有 药 物 ;2 M 合 并 甲减 患 者 1 继 续 应 1例 TD 4例 用胰岛素治疗 , 2例 改 用 口服 药 物 ;2 M 合 并 亚 甲 炎 患 者 1 TD
齐鲁护理 杂志 2 1 0 0年第 l 6卷第 1 8期
・
临床 医学 ・
2型糖 尿 病 合 并 甲状 腺疾 病 5 2例 临床分 析
董瑞鸿
( 州大 学第五 附属 医院 河 南 郑州 4 0 5 ) 郑 502
摘 要 对5 2例 2型糖尿病( 2 M) 并甲状腺疾病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进行分析 、 TD 合 总结。结果 T D 合并 甲亢 患者 2M
时 诊 断 5例 ; 减 l 甲 6例 , 中 先诊 断 甲减 6例 , 诊 断 T D 其 先 2 M6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病例背景
- 患者性别:男
- 年龄:60岁
- 诊断:Ⅱ型糖尿病
- 主要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 二甲双胍(Metformin):开始剂量50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使用阿卡波糖(Acarbose),开始剂量25mg,每日3次,饭前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胰岛素:如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需要,可考虑加用胰岛素治疗。
饮食控制
- 限制糖分和高糖食物摄入。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谷类、水果等。
- 分餐进食,控制食物摄入量。
治疗效果与随访
患者在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共同作用下,血糖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随访发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加强药物剂量和饮食调整。
总结
本病例中,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饮食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持续的随访和监测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至关重要。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将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以上是临床药师对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案的总结。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疗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疗分析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进行诊治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果:两病同时进行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症状好转,病情得以控制。
结论:两病互相影响,相互叠加。
因此甲亢合并糖尿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同时治疗。
标签:甲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糖尿病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两者并存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学者认为甲亢能诱发糖尿病,然而现在并无定论。
本文就本院收治的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
其中,男25例,女35例。
患者年龄23~70岁,平均52.7岁。
其中,患糖尿病在先者34例;患甲亢在先者24例,同时确诊糖尿病和甲亢者2例。
60例患者中,17例有糖尿病家族史,6例有甲亢家族史。
发病间隔时间:甲亢先于糖尿病6月以上,糖尿病先于甲亢1年以上。
均有不同程度的怕热、多汗、紧张、心悸等甲亢高代谢及交感神经兴奋症候群。
患者均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
突眼16例,其中严重突眼3例。
本组患者中,42例以糖尿病症状为主,18例以甲亢症状为主。
1.2 诊断标准甲亢与糖尿病并存时,症状互相叠加,病情相互加重,高水平TH使血糖难以控制,甚至发展为酮症酸中毒(DKA),而DKA时造成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如脱水、酸中毒等,是甲状腺危象的一个促发因素[1]。
判断是否甲亢合并糖尿病时,采用实验室检验。
空腹血糖6.9~17.9 mmol/L,餐后2 h血糖11.7~25.1 mmol/L,FT3 7.31~21.30 ng/L(正常值1.21~4.18 ng/L),FT4 23.20~75.82 ng/L(正常值7.2~17.2 ng/L),TSH 0.01~0.03 IU/ml(正常值0.6~4.5 IU/ml),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速17例,心房纤颤13例,频发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7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亢合并糖尿病患者 5 例 , 中男 2 例 , 2 例 , 0 其 2 女 8 年龄 2 岁 ~ 9
6 。在 临床检查过程中 , 7岁 糖尿病患者并发 甲亢患者 3 , 0例 甲 亢与糖尿病病症 同时检查确 诊患者 3例 , 先有 甲亢病史 , 之后 并发糖尿病症状患者 1 。 临床检查中发现 , 纯患糖尿病 7例 在 单 体重指数正常或超重 而合并 甲亢后消瘦者 3 ,甲亢在先而 3例 合并糖尿病后体重下降加重者 1 7例。 1 临床 检查 . 2 针对 患者的病症 采用血糖检测 、心 电检
20 ,5 3 : 1— 2 . 0 6 Z ( )1 5 1 1
[ Sh ie m rr kte e 1T et n f ol yehdoi 3 endrP, oauE,ilrU,ta. ra 】 t meto a hp rirs f s
wt ouiu t i p :og tr flw u 1ai t i btl m xnt eA ln-em l - pi 6 p tns叨.r h n o y oo n e B J
毒素 , 具有抑制 乙酰胆碱释放 的作用闭 而与腋臭直接相关的大 , 汗腺分泌 受胆碱能神经支配 , 因此 , 当肉毒 毒素注射到 汗腺处
【 陈曼静 , 1 】 刘林蟠 , 汤. 陈言 不同术式治疗腋臭 的临床 分析叽. 中国美 容医学 ,0 6 1 ( )15 1 6 2 0 ,5 2 : — 4 . 4
■ 嘧庶国霞固
4例 , 好转 3 , 5例 缓解 l , 3例 无效 0例 , 治愈率 为 7 9 提示 . %, 6 单纯微切 口皮下搔 刮术 治疗腋臭 , 在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情 瘢痕小 、 操作简单且可 以显著提高治愈率的腋臭 治疗 方法值得
甲亢及病例分析(1)

病程、并发症、个体对射线的敏感性及抗甲状腺 药物的使用等
2021/11/14
[1].Alfadda A,Malabu UH,El -Desouki MI,et al.Treatment of Graves' hyperthyroidism--prognostic factors for outcome.Saudi Med J.2007,28(2):225-230.
依
➢ 眼球突出
据
➢ 抗体TGAB、TPO-AB、TR-AB
2021/11/14
8
影响预后常见因素
1、131I的剂量
➢ 患者所接受的131I剂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治疗的结 果,甲亢的治愈率随131I剂量的加大而增加
➢ 而随着放射性碘剂量的增加,甲减的发生率也随 之增高
2021/11/14
Grosso M,Traino A, Boni G,et a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hyroid committed doses in radioiodine therapy for Graves' hyperthyroidism.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05,20(2):218-223.
9
影响预后常见因素
2、甲状腺重量
➢ 治疗前甲状腺重量大小与放射碘的疗效有一定关 系,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准确的测定甲状 腺重量的方法
➢ 但也有研究者发现早发甲减的发生与G D 患者甲 状腺体积、甲状腺功能状态、R A I剂量、年龄、 性别均无关[1]。
2021/11/14
甲亢继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糖水平临床研究探讨

并 2型 糖尿 病 2 8例 手术 治疗 病人 的 围手术 期处 理的 回顾 性分 析及研 究。结 果 : 6 围手术期 的 正确 处理 以及手 术 方式 的选择 , 对手 术的进 行 和 手术 后 恢 复十 分重 要 。结论 : 外科 急腹 症合 并 2型糖尿 病病 人 , 围手术 期的 积极 治疗 能 帮助糖 尿病 患者 手术 成功 并顺 利渡过 危 险期 。
【 键词 】 科 急腹症 ; 关 外 2型糖 尿病 ; 糖尿 病 围手术 期处 理 【 图分 类号 】 66 1 中 R 5 . 【 文献标 识 码 】 B 【 章编 号 】06—15 (0 10 00 一 1 文 10 99 2 1 )9— 1 1 O 酮症 酸 中毒及 高血 糖高渗 性 非酮症 昏迷 。糖 尿病 代谢 紊乱增 加手 术 的危 险性 , 科手 术又 加重 糖尿 病病 情 。围 手术 期 的正 确处 理 以及 手 术 方式 外
外 科 急腹 症合 并糖 尿病 在 临床 上并 不 少见 , 诊 治不 当可 导 致病 情 若 恶 化 , 响术 后恢 复 , 至死 亡 。有报告 该类 患者 急症 手术 的 病死 率 明显 影 甚 高 于非 糖尿 病 患者 。我 院 自 2 0 年 7月 ~ 0 1年 7月共 收 治 外科 急 腹 01 21 症 合并 2型 糖尿 病 28例手 术 治 疗病 人 。 急腹 症 已经是 紧急 情 况 , 并 6 合 有 糖尿 病将 增 加手术 风 险 , 增加 术后 感染 性并 发症 的发 生 , 严重 影 响病 人 的预后 _ 。在合 并糖 尿病 的感 染 性 病 人治 疗 过 程 中影 响 预后 的关 键 因 】 j 素 是 围手术 期 血糖 的控 制 J 。本 文 对 其 围手 术 期 处 理 , 术 时机 , 术 手 手 方 式 , 手术期 的危 险性和 血糖 控制 问题进 行 探讨 。现 报道如 下 。 围 1 临床 资料 1I 一般 资 料 :6 . 2 8例患者 中 , 11 , 17例 ; 龄 3 — 1 , 男 4例 女 2 年 1 9 岁 平均 6. 2 9岁 。人 院时血 糖 】 . 2 . m o L 尿糖 > ++,3例无 糖 尿 2 8~ 1 4 m l , / 9 病病史, 其余 患者 糖尿 病病 史均 超过 2年 。包 括 胆石 症 急性 胆 道 感染 8 2 例, 急性 阑尾 炎穿 孔 5 5例 , 部 脏 器 外 伤 性 破 裂 4 腹 8例 , 性 肠 梗 阻 4 急 9 例 , 股 沟疝嵌 顿 1 腹 2例 , 化性 溃疡穿 孔 1 消 6例 , 肠破 裂 6例 。 结 12 临床 表 现 : . 胆石 症急 性胆 道感 染 8 2例 , 右上 腹或 剑 突下 持 续 为 性 疼痛 , 腹胀 或伴 有 肩背 部 放 射 痛 , 恶性 , 吐 。右 上 腹 明显 压 痛 , 紧 呕 肌 张 。 急性 阑尾 炎穿 5例 , 转 移性 右 下 腹痛 或 右下 腹 痛 , 下腹 明显 L 5 有 右 压 痛 , 紧 张 , 跳痛 。腹 部脏 器 外伤 破 裂 4 肌 反 8例 , 有腹 部 外 伤史 , 部 有 腹 腹 膜刺 激征 。急性肠 梗 阻 4 9例 , 腹部持 续疼 痛 , 恶心 呕吐 , 有 伴 停止 排 气 排便 。腹股 沟疝 嵌顿 1 2例 , 股沟 疝 区 可复 性 肿 物不 能 还 纳 , 部 疼 痛 腹 局 逐 渐加 剧 , 有肠 梗 阻症状 。消 化性 溃 疡 穿孔 1 或 6例 , 突 发 上腹 剧 烈 疼 有 痛 病史 , 板状腹 , 可有 气 腹 。结 肠 破 裂 6例 , 突 发 腹 痛 病 史 , 膜 刺 激 有 腹 征 。 以上均 合并 2型 糖尿 病 ,7 1 5例有 糖尿 病病史 及 症状 。 13 本组 病人 临床 处理 : . 人院 后如病 情 容许 , 术前各 项 准备 , 即 做 立 测定 血 糖 , 血二 氧 化碳结 合力 , 酮体 , 电解 质 等 , 血 血 了解 其 糖代 谢 及 水 , 电解 质 紊乱 的情 况 , 积极 调整 。同时有 酸 中毒者 患 者 二氧 化 碳 结合 力 在 1 .m o 以下 , 酮体 在 “++” 57 m l 尿 以上 , 应尽 可 能将手 术推 迟数 小 时 , 改 以 善 患者 的周 围循 环状 况 , 控制 酸 中毒 , 即给 以胰 岛素 , 充适量 液体 , 立 补 以 纠 正糖 及水 电解 质代 谢紊 乱 , 手术 创 造 较好 条 件 。如 患 者情 况 十 分 紧 为 急 , 立 即手术 危 机生命 , 不 则应 立 即手 术 急 救 , 降糖 边 急 诊 手 术 。有 血 边 糖应 急 增高 者 , 前 术 中用生 理盐 水 加普 通胰 岛素 积极 降 血糖 , 术 降至 1. 1 1 m lL以下 。人 院后 1h内手术 18 , m o / 2 2 例 人院 时 血糖均 高于 1mm lL 6 o , f 手术 当中为 1 4~1 . m lL 9 2 mo 。 / 1 4 结果 : 中 5例手 术后 死亡 , 别为 重症 胆道 感染 2例 , 发性 . 其 分 多 脏器 损 伤 、 绞窄 性肠 梗阻 、 结肠 穿孔 各 1例 。死亡 原 因 为 心肌 梗 死 、 高渗 性 非酮 症酸 中毒 。其 余 13例 术前 行理 想 的降糖 治疗 , 血糖 控制 在 8— 4 使 1m IL之 内 , 中 , 4 mo / 术 术后 血糖 水平稳 定 , 复 良好 , l例死 亡 。 恢 无
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诊治分析

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诊治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异常。
而Graves病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肿大。
糖尿病与Graves病都是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而二者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会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更大的影响。
研究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诊治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患者常常面临着更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而临床上对于这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诊治分析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对这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治策略,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2 目的糖尿病合并Graves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诊治现状,全面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评估以及防治措施,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通过对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诊治策略进行总结与归纳,探讨改进现有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本文的目的是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并促进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打下基础。
1.3 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糖尿病合并Graves病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疾病。
对于糖尿病合并Graves 病的诊治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医疗资源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及早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合并Graves病,能够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合并Graves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病例分析甲亢范文

病例分析甲亢范文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为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导致。
甲亢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包括心动过速、体重减轻、多汗、焦虑等。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3岁,主诉近期出现心慌、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患者近期出现体重减轻明显,从原来的72公斤减轻到了63公斤。
患者还反映最近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夜间出汗明显增多,而且时常感到心慌胸闷,时而有手颤。
患者表示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两个月左右,且逐渐加重。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潮红,皮肤湿润,手颤明显,心动过速(每分钟120次),胸闷明显。
甲状腺可及,质地增硬,无明显肿大。
实验室检查结果:T3:240ng/dL(正常范围80-220ng/dL),T4:15μg/dL(正常范围4-11μg/dL),TSH:0.01mIU/L(正常范围0.4-4mIU/L)根据上述病例描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确诊为甲亢。
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导致。
甲亢的主要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结节或肿瘤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过量。
甲亢的典型症状包括心动过速、多汗、体重减轻、手颤、自主神经亢进等。
以往,甲亢的常见病例往往是年轻女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甲亢也可以发生在中老年男性。
在诊断甲亢时,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血清中T3和T4水平升高,而TSH水平明显降低,可帮助确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治疗甲亢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是抗甲状腺药物,如硫脲类药物和甲状腺抑制素。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甲状腺肿瘤引起的甲亢,手术通常是部分切除甲状腺组织。
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中、重度甲亢患者,通过碘-131放射性核素摄取来治疗甲状腺。
对于该病例,建议患者首先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的使用。
通常,硫脲类药物如甲巯咪唑是首选药物。
通过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44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接受相关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6.0±1.2)mmol/L、餐后2 h的血糖(7.0±1.9)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H3)(4.56±2.78)ng/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H4)(7.83±4.22)ng/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4.730±3.680)IU/ml,较治疗前的(12.2±5.2)mmol/L、(18.0±6.3)mmol/L、(14.30±6.99)ng/L、(48.30±26.30)ng/L、(0.002±0.001)IU/ml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
结论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会使病情加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对两种疾病一同治疗,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与糖尿病都是一种常见疾病,都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一种。
在两种疾病一同发病的过程中,因为两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差异不显著,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现象[1]。
相关学者表示,甲亢能够引发糖尿病的出现,在诊断糖尿病或甲亢的过程中,应该对两种病情均予以检查,随后再进行确诊,防止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本研究探究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44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9.8±8.1)岁。
全部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心悸、多食、体型较瘦等表现。
1. 2 方法对患者治疗时首先对甲亢进行治疗,采用针对性的药物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促使糖代谢功能有所恢复,一旦出现紊乱的现象需要持续采用降糖药物,上述症状的消耗性与代谢性都较高,在治疗时必须补充营养。
在患者治疗前的60~90 d内补充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并加强运动,避免体内能力的过度消耗,致使甲亢加重。
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都接受两种疾病一同治疗的方法。
患者均服用甲巯咪唑片(赛治)治疗,30 mg/d;其中24例糖尿病严重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强化治疗,40~60 U/d;20例患者采用口服诺和龙进行治疗,8~12 mg/d。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FH3、FH4、TSH水平进行检测,并通过患者的病情将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1. 3 评判标准空腹血糖的标准值4.0~6.1 mmol/L,餐后2 h血糖标准值≤7.8 mmol/L,FH3标准值1.22~4.18 ng/L,FH4标准值7.3~17.2 ng/L、TSH 标准值0.7~4.5 IU/ml。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90 d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的血糖得到有效降低;FH3、FH4、TSH水平得到有效改善(P<0.05)。
见表1。
3 讨论
甲亢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相关学者表示:患有甲亢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会过度分泌,致使肠道吸收过多糖,导致糖原明显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变强,血糖明显升高[2]。
现代医学认为:甲亢与糖尿病的存在和自身的免疫学有关,甲亢患者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以及拮抗激素,致使其敏感性更强,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
在某种程度上甲亢合并糖尿病者的症状会出现叠加的情况,致使病情加重,引发TSH水平明显提升,进而对血糖很难控制,还可能会演变成酮症酸中毒。
其中酮症酸中毒会导致患者出现脱水与环境紊乱的情况。
此种情况也会引发甲状腺危象的出现。
目前,国内甲亢发病率呈上升的发展趋势,有关研究表明可能和食用碘盐有关,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种疾病特点全面考虑,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已确诊的糖尿病者,一般会把排便增多等表现当作植物神经性病变的一种。
对于部分采用降糖药物身材消瘦患者,不仅需要对双胍类药物充分考虑,还应该对合并甲亢充分考虑。
相关研究[3]显示,35%的近亲都会出现糖尿病,在糖尿病者的抗甲状腺球蛋白具有较高的抗体阳性率。
在两种疾病一同发作时,很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的现象。
所以,如果糖尿病者产生“三多一少”表现,通过治疗后没有控制血糖的升高时,需要对是不是合并甲亢充分考虑。
还应该检查血糖与甲状腺。
对甲亢者一旦有显著的糖尿病表现,且甲亢得到有效控制后,其体重依然下降,需要对有没有伴随糖尿病充分考虑,此时应对两种疾病一同治疗。
治疗糖尿病时甲亢的有效控制十分必要。
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治疗早期,患者应该选择大量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对甲亢病情控制后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明显降低,充分表现甲亢控制力度的增强,能够对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带来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在治疗早期对部分患者采用降压药物对血糖很难控制,仅能选择大量的胰岛素治疗。
在控制甲亢症状后选择降糖药对病情进行控制。
根据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病情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对甲亢症状密切观察,并对降糖药物的剂量及时调整,避免产生低血糖。
参考文献
[1] 兰翠萍.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53-1355.
[2] 周浩. 46例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医学信息,2014,27(6):153-154.
[3] 孙宏丽,暴金生. 降糖药物与综合疗法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比较.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