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

252023.12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郭志睿(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河北 承德 068450)我国目前正在加紧开展绿化工作,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随着社会发展观念的深化和改革,林业项目的实施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发展森林既能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又能改善大气品质,还能优化地质土壤环境。
林业育苗技术既能提高生态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1 林业育苗容器技术林业发展过程关键在育苗阶段。
以往采用传统育苗容器技术,容器材质导致幼苗在生长期间出现长势不均、根系纤弱、偏根等情况。
经研究,以往使用的容器形状较固定、材质较坚硬,不能满足植物根部自由生长需求。
在我国广泛普及应用育苗容器技术,不仅能平衡苗木根系,而且能很大程度防控病虫害,避免苗木受到侵害。
以往使用的塑料袋等容器,不仅透气性相对较差,而且透水性也不强,难以保证根系优质生长。
现阶段,我国采用的育苗容器技术得到不断更新发展,先进的容器不仅更容易被分解,而且具有较强穿透性。
根据对发达国家的调查,其以无纺布容器为主,该容器材料除了有轻基质以外,还有无纺布材料,这类容器能被压缩,从而达到节约占地面积的目的,且更方便运输。
想有效发挥育苗容器技术作用,就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标准。
容器要进行全方面、多角度清洗,保证容器洁净。
同时,需在苗床上摆放容器,且保证摆放整齐度。
在容器内需放置一定量肥沃森林土作为基质,确保其处于湿润状态。
此外,还需重点关注苗木管理工作,保护好苗木根系,促使其保持竖直状态,尽可能避免露根等情况出现。
保护苗木根系,促使其呈现良好状态,有利于提升苗木存活率,也能为后期生长情况提供保障。
2 种子催芽与播种技术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筛选,确保种子质量。
通常可以应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进行选择,如风选、粒选等。
种子购买后,必须对其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技术能确保种子存活率更高。
常用的催芽方法有温水或热水浸泡。
具体做法:每天将种子浸泡在温水或热水中,并用温水及时清洗,以此加快种子出芽速度。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解析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生态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尤为重要。
一、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1. 种子采集和贮藏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生殖物质,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采集种子时需选择成熟度适当、形态完整、种质纯正的种子,并严格按照种子储藏技术的要求进行处理,避免种子受潮、发霉等情况的发生。
2. 人工授粉技术现代林业对于木本植物进行异种授粉、同种授粉等人工授粉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精细的控制和干预,提高了植物繁殖的效率,让林木种类更加多样化和品种更加优良。
3. 种子萌发技术种子萌发是苗木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对于种子的预处理和管理非常关键。
通过调节萌发环境的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质量,保障苗木生长的顺利。
4. 苗木生长调控技术种子萌发后,如何通过调控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苗木的茁壮成长是现代林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实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续的造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造林技术解析1.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于林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造林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包括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并进行深松翻耕,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2. 森林制种技术制种是指在有生殖生长潜力的优质林木上进行人工繁殖苗木的技术。
通过对母树的选择和照料,选取种子并进行精细化的处理,赋予苗木更好的抗病虫害、逆境能力和生长速度,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
3. 间伐和修枝技术在苗木成活后,需要对林木进行适当的间伐和修枝。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调整林分内部结构,提高森林的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保障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4. 灌溉和保墒技术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灌溉和保墒技术对于森林的生长至关重要。
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

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作者:王权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林木育苗产业化工作中,将原本分散、低水平的传统育苗工作,整合成为高度专业化、集约化的林木育苗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育苗工作产业化过程中,为了保障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要选择规格、材料合适的育苗容易,也可以采用裸根育苗;育苗基质的配制亚要符合幼苗的生长需求,保证足够的透气、透水和生化性质;为了提高育苗效率,采用良种育苗或通过扦插、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大规模优质育苗技术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机械化育种设备,以及高效的农业育种技术也是有益的。
除此以外,优化育种管理模式,实现工厂化、流水线化的林木育苗流程,可以更好地实现育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控制。
关键词:林木育苗;产业化;技术随着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育苗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外在林木幼苗的无性繁殖工作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云杉、火炬松等林木的组织培养和繁殖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先进育苗容器的开发工作中,国外的无纺布容器等也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比之下,国内的林木育苗产业还处在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阶段,因此,要想实现林木育苗技术产业化,优化育苗的相关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一、林木育苗产业化的特点实现林木育苗的产业化,就是要实现林木育苗过程中的设施设备、苗木选择、扩大培养以及相关流程的高效化和流程化,除了前期的技术研发和设备采购投入外,后期资金投入较少,且培育流程相对简化和集约化。
二、林木育苗产业化的关键技术1.育苗容器的设计与选择在产业化的林木育苗生产线上,采用容器育苗具有显著优点。
相对于裸根自由生长的育苗方式而言,容器育苗可以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较好地保护苗木的根系,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在移植、苗木运输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预防根系扭曲、折断等。
但由于容器同时也会对幼苗根系的生长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若容器的体积、结构的设计和选择上存在不当,则容易引起幼苗根系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卷根、歪根等问题,对林木的后续生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是现代林业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育苗技术是指将采集的种子或种苗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从而培育出具备良好生长能力的苗木;而造林技术是指将培育出的苗木移植到林地上,进行林木的人工种植。
本文将重点讨论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的关键要点。
1. 种子采集与储存:在育苗过程中,种子是最基本的育苗材料之一。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要求种子的采集要及时、准确,并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存储,以确保它们的种子活力和发芽能力。
2. 种子处理与发芽:采集之后,种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如去壳、去翅、消毒等。
这些处理步骤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木的生长能力。
3. 育苗基质:育苗基质是种子生长的基础,它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育苗基质有腐殖土、河沙、腐熟的露天堆肥等。
4. 控制生长环境:在育苗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现代育苗技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确保育苗环境的稳定和优化,从而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苗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们会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通过选用抗病虫害品种、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管理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1. 土壤改良:土壤是林木成长的基础,土壤贫瘠或缺乏适宜的养分会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
现代造林技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种植季节选择:不同的树种对种植季节有不同的要求。
现代造林技术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以保证苗木生长的发育和成活率。
3. 种植密度和配置: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种植的苗木数量,它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树冠发育。
现代林业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确定不同树种和地域的合理种植密度和配置,以达到最佳的林木生长效果。
4. 人工疏伐和修剪: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人工疏伐和修剪是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林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不仅可以提供木材、纸张等原材料,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和造林技术的相关知识。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种子收集和保存种子是育苗的基础,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苗木的生长和品质。
种子的收集和保存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之一。
在采集种子时,要选择生长良好、健康的母树进行采集,尽量避免受到病害、虫害和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
收集后的种子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保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种子质量检测和选择,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保存环境。
二、种苗繁育和补栽技术种苗繁育和补栽技术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之一。
在种苗繁育中,要重点关注种苗的生长环境、土壤质量、水肥管理等方面,确保种苗的健康生长。
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地域和不同用途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育苗技术和方法,如生活苗、容器苗、穴盘苗等。
在补栽技术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进行补栽,确保树木的良好生长。
三、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又一重点。
在栽培管理中,要注意土壤疏松、通风、保湿、施肥等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苗木生长中出现的问题。
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下现代造林技术的相关知识:一、造林规划和设计现代造林技术的重点之一是造林规划和设计。
在造林规划中,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树种的特点,合理确定造林区域、造林密度、造林方式等内容,确保造林工作的高效进行。
在造林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树种选择和配置在现代造林技术中,树种选择和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根据地域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以及造林技术的一些内容。
一、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1. 种子选择和处理:从优质母树中选择种子,并进行处理,如去翅、浸种、切芯等,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
2. 生产基质的研究和应用:生产基质是育苗的土壤替代品,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
现代林业注重研究不同树种的合适生产基质,并在育苗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营养元素,以提高苗木的质量。
3. 温湿度条件的控制:温湿度是育苗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对苗木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影响。
现代林业通过温室育苗等方式,能够对温湿度进行精确控制,以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4. 生物技术应用:现代林业在育苗过程中应用了生物技术,如微繁殖、转基因等,以提高苗木的繁殖效率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现代林业将病虫害防治作为育苗的重要环节,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采用化学和生物防治手段,以减少病虫害对苗木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二、造林技术的内容1. 土壤改良:在造林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如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土地治理:对于贫瘠、侵蚀严重的土地,需要进行土地治理,如梯田造林、水土保持措施等。
3. 深翻整地:将土壤翻松,改善土层结构,提供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
4. 灌水和排水:根据树种的要求,合理进行灌水和排水工作,以保持土壤湿润度的合适程度。
5. 种植方式:根据树木的生长特点和局部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如行距、株距和种植深度等。
6. 抚育管理:在造林后及时进行苗木的抚育管理,包括修剪枝条、防治病虫害等,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林业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在实现林业目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和造林技术,并进行详细阐述。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培育树苗,为植树造林提供优质的苗木资源。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苗木良种选育:育苗的首要工作是选育优良的良种,即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抗逆性的树种。
良种的选育可以通过品种混合、全球种质资源调查和利用等方法实现。
2. 苗木经营:苗木经营包括苗圃建设、育苗环境调控、育苗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苗圃管理,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存活率。
3. 苗木繁殖技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繁殖技术来获得大量的苗木资源,如播种、扦插、嫁接、分株等方法。
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繁殖特点,需要选择合适的繁殖方法。
4. 苗木生长调控:苗木生长调控是指通过适宜的管理措施来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例如灌溉、施肥、修剪等。
科学合理的生长调控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5. 苗木质量检测:育苗过程中需要对苗木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苗木的高度、直径、根系发达程度、叶绿素含量等指标。
只有经过质量检测合格的苗木才能用于造林。
二、造林技术造林技术是指将苗木按照一定的规划和方法种植到指定的土地上,实现绿化和林业经济目标。
现代造林技术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性质和树种的要求,对土壤进行合理的改良,包括调整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等。
土壤改良可以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植树规划:根据造林的目标和地理条件,制定合理的植树规划。
包括树种选择、间距确定、树龄、栽植方式等方面。
植树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效果和林地的经济效益。
3. 栽植技术:栽植技术主要包括钻孔或挖坑、根系处理、埋土和固定等环节。
栽植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浅谈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及发展趋势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林业种植业的基础,关系到林木的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林木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种苗培育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本文将主要从技术要点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进行浅谈。
一、技术要点1.选育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是种苗培育技术的核心。
通过育种繁殖,选出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这样才能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种苗。
2. 创新培育技术种苗培育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可以实现对种苗的高效培育。
培育技术应该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和种苗特点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当地的种苗培育需要。
3.科学育苗科学的育苗方法能够提高育苗的成活率以及苗木的品质。
因此,在育苗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灌溉、肥料、施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保证育苗过程的稳定性。
4.精细管理在苗木栽培的过程中,必须对苗木进行精细的管理,包括灌溉、防治病虫害、养护、修剪、调节等方面的管理。
这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
二、发展趋势1. 绿色生产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关注,种植业和林业也越来越注重环保。
使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绿色产品,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使种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和健康。
2. 智能化生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种苗培育的发展趋势。
利用自动化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可以实现操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育苗的质量和效率。
3. 垂直种植因为空间越来越紧缺,垂直种植已经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垂直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种植的密度和产量,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4. 建立种苗质量监督体系建立种苗质量监督体系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提高种苗的质量。
加强对种苗品种的管理、种植环境的监督、种苗生长过程的监控,保证了种苗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总之,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林业种植业发展的基石。
使用新技术和创新的方法,提高种苗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潮流,将有助于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芦溪县林业局在我国林业学科中,苗木培育属于森林培育学的内容,但所占比重有限;在林业科研中,苗木培育常被认为技术含量低、难出成果,得到的重视不足;在生产实践中,则被认为是苗圃工人的工作,与科技和产业关系不大。
欧美林业发达国家却在苗木培育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成为育苗技术、设备和设施的出口国。
我国人工原料林普遍低产和“连年造林不见林”等问题的原因常被归咎为良种不良、立地条件差和幼林管护不力等,而对造林苗木质量问题考虑甚少。
木或林分的生长受到内在(遗传性状) 和外在(生态因子)因素的影响。
为解决内因问题,遗传育种在林业学科中地位突出;为改善外部条件,幼林抚育管理在林业生产中得到足够重视;但对苗木培育的重视和入却远不如前两者。
事实上,使用不良方法和技术培育的劣质苗木,不仅难以发挥良种的优良性状,还将导致幼林抚育管理的成效大打折扣。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林木育苗研究和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化关键技术,为我国林木育苗产业化提供支持和参考。
1 产业化林木育苗的特点和技术体系1. 1 产业化苗木培育的特点林木育苗产业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产业化苗木培育要求把育苗这一环节从森林培育过程中细分出来,由专业人员在固定的培育基地开展深入细致的配套技术研发和育苗工作,实现林木育苗的专业化。
固定的培育基地为投入育苗机械设备和配套设施提供了条件,而机械化、设施化是苗木培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利用现代育苗设备设施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苗木培育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育苗基地有限的空间和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都要求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实现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效益。
1. 2 产业化苗木培育的技术体系苗木培育过程包括繁殖材料获取、扩繁、幼苗保育和成苗等步骤,各个步骤可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产业化苗木培育要求对各步骤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组装集成,合理配置技术措施和设备设施,以较高的效率实现生产目标。
根据国内外发展现状,林木育苗产业化技术主要涉及苗木扩繁技术、育苗基质研发和生产技术、育苗容器研制和选择技术、机械设备设施制造和选配技术以及育苗生产线建设和工厂化育苗综合配套技术等。
2 苗木培育产业化关键技术2. 1 苗木扩繁根据植物繁殖方式,苗木扩繁技术可分为有性扩繁技术和无性扩繁技术2大类。
有性扩繁技术有种子育苗和离体胚培养,离体胚培养是为克服种子发育机理障碍将胚剥离培养的繁殖技术;无性扩繁技术有扦插、嫁接和组培等。
组织培养技术始于1968年美国的W inton利用颤杨根段愈伤组织培养获得第1株试管苗。
目前世界各地的林业科研院所大多建有组培实验室,并开发了当地树种组培苗工厂化生产配套技术,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受到生产规模和单位成本的限制,仅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得到应用。
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是组织培养的前沿领域,对设备、技术和财力投入的要求高,全世界有40 多种木本植物获得了体细胞胚,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仅有火炬松、挪威云杉和辐射松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树种。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所和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研究了云杉属、火炬松、马尾松、黑穗醋栗、桉树、桃树、枫香、鹅掌楸和杉木等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技术。
种子育苗和扦插繁殖仍然是现今苗木扩繁的主要途径。
组培育苗和离体胚培养具有利用少量优良种质资源获得最大扩繁效果的特点,一直被认为是林木快速扩繁技术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受到成本- 效益限制,导致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之间还有一定距离。
种子育苗由于遗传变异需要进行多世代选育,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用良种育苗造林仍然是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基本的增产措施,瑞典、日本、美国和芬兰等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种子园,目前已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种子园,特别在欧洲,由于欧洲赤松和欧洲云杉等主要造林树种的种子质量和数量得以保证,林木种子是主要的扩繁材料。
我国的扦插繁殖技术在ABT系列生根粉成功研发和应用的基础上,到迅速发展。
尽管某些树种的扦插生根仍然困难、侧枝扦插“偏冠”问题尚未解决,但扦插繁殖已成为目前苗木扩繁中应用最多的无性繁殖方法。
2. 2 育苗基质林木育苗基质可分为2种:一是以泥炭土为主要原料的泥炭基质,二是以各类植物(作物)体为原料的复合基质。
高纬地区特别是北欧国家如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国,利用丰富的泥炭土资源优势,形成了独立的育苗基质生产企业和基质品牌;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和亚热带以研发和生产复合基质为主;低纬度或热带地区的林木育苗基质研发和生产则相对滞后。
泥炭基质的育苗效果总体上优于复合基质,前者在单位时间内收获的苗木生物量是后者的3~6倍,但泥炭基质的供给量远不能满足中、低纬度地区林木育苗的需求。
因此,开发和生产轻型高效复合基质是中、低纬度地区的必然选择。
复合基质的研发主要包括基质配方、发酵过程控制、基质产品性状和育苗效果比较等内容。
复合基质的配制原料多为就地取材,各地配方不尽相同,主要原料有森林土、草炭土、腐殖土、锯末、蔗渣、树枝叶、椰糠、稻壳和作物秸秆等;辅助原料有蛭石、珍珠岩、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等;添加剂有生物发酵剂、白生菌剂、白腐菌剂等。
发酵过程控制的指标包括发酵温度、pH 值、C /N等,发酵温度达到55 ℃以上,既可有效提高腐熟速率,又能控制病虫杂草滋生;发酵过程中用硝酸溶液调剂酸碱度,将pH值控制在6左右,有助于提高针、阔叶树种的育苗效果; C /N是衡量发酵充分与否的重要指标,以达到40 以下为佳。
基质产品性状以物理结构和化学营养成分衡量,现代温室育苗要求基质总孔隙度达到70%~80% , 其中持水孔隙度达到40% ~45%。
Heiskanen报道用珍珠岩和砂作为添加剂可改善基质的水文特征,另外基质中应有5%左右的长纤维( ≥2 cm)维持基质的物理结构;营养元素包括N, P, K,Mg, B,Mo, Cu,Mn, Zn, Fe等,含量测定以g/m3 为单位。
育苗效果比较试验是衡量基质优劣的重要标准,李继承、奥小平、邓煜、尚子华等利用不同配方的基质,完成了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香椿、日本落叶松、侧柏、油松、山杏、刺槐、丁香、爬地柏等的基质育苗对比试验,筛选出适于不同树种的育苗基质。
此外,在基质中添加菌根菌以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当前基质研发的新领域。
复合基质的规模化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复合基质的生产远比基质研发复杂,基质研发可利用各种试材,开展组合和配比试验,获得不同树种较为理想的育苗基质;但基质的规模化生产需在获得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原材料的持续供给能力、加工机械设备、产品适应性等因素。
北欧国家的泥炭基质生产目前形成了多渠道原料供给、机械化加工和全球产品销售的产、供、销链条;我国的复合基质生产受到原材料和加工机械设备的限制,至今尚无专门从事林木育苗基质生产的企业,离产业化基质生产有一定距离。
但林木育苗基质特别是轻型高效基质的生产是一个前景光明的产业。
2. 3 育苗容器容器育苗已成为苗木培育的发展趋势。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可有效避免苗木根系在起苗、运输、定植时受到损伤(折断、失水和扭曲等) ,且具有易于搬运、便于困难立地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等优点。
从世界范围看,尽管裸根苗仍占造林苗木总数的70%左右,但近年来容器苗比例大幅上升。
不是所有育苗容器都利于苗木根系发育。
苗木根系不仅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还影响人工林分的质量和产量,不良容器常导致苗木无主根、发辫根、反转根、歪根、稀根、卷根等低劣根系问题,采用这种根系不正常的苗木营造的林分,是没有前途的林分,我国林业育苗中常使用塑料袋、蜂窝纸、辣椒管等装填粘土,培育的苗木根系纤弱并伴有卷根、稀根、偏根等问题,是我国人工原料林低产低效的重要原因。
值得欣慰的是人们并未因此放弃容器育苗而恢复到裸根苗培育,而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不断发明、改进育苗容器,使容器的形状、规格、结构和质地更能适应育苗需要。
各国研制的容器主要有以下类型:尼苏拉容器、芬兰钵、基菲钵、柯柏福特容器、瓦特尔弱形容器、安大略管状容器、苯乙烯容器块、多杯式容器、斯彭塞尔一列麦尔容器、泥炭肠容器、塑料袋容器等。
目前国内常用的容器种类有穴盘、纸质容器、薄膜容器、塑料袋、硬塑杯等。
科学选择育苗容器是培育苗木平衡根系的关键。
容器构造是育苗容器是否科学的关键因素,容器底部具小孔或可穿透、内侧壁具导根肋或导根槽是选择育苗容器的2个基本条件。
聚丙烯育苗盘(箱)和无纺布容器都具备了上述条件,是当前较为先进的育苗容器。
聚丙烯育苗盘可根据育苗要求制作成54 穴( 6 行×9 列) 到108穴( 9行×12列)各种规格,可回收,重复使用(热带地区6~8年,温带和亚热带地区8~10年) ,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但首次投入成本较高,单个苗盘的价格在16 ~18 元人民币。
侯元兆推荐的法国产无纺布容器,单穴耗材成本0. 004元(与塑料袋差不多) ,且无需回收,对环境不造成影响,但需要购买容器成型机和匹配容器箱。
我国目前苗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塑料袋尽管成本低廉,但导致的窝根、穿袋等问题影响了造林成效,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尽早淘汰和取缔。
2. 4 育苗设备与设施欧美国家的苗木培育产业化受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40 - 60年代)的影响,在20 纪50年代由机械化作业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化经营代替了工场式生产。
早期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如北欧各国、美国和日本等,是当前育苗机械设备设施的主要出口国,表明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与工业化程度密切相关。
育苗机械设备与设施的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是我国苗木培育产业化的鲜明特点。
机械设备的引进与应用在我国经历了从作物、蔬菜到经济林,再到花卉和林木的发展过程。
1978年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 80年代初引进遮荫网进行试验栽培, 1994年从荷兰引进自控玻璃温室、法国自动充气双层薄膜温室,最初应用于作物、蔬菜、瓜果和花卉生产,并逐步推广应用到苹果、板栗、银杏、香椿等经济林及工业原料林造林苗木培育。
然而,普遍存在温室结构从国外原样引进或低水平仿制的问题,没有根据我国不同气候条件进行改造,使用性能达不到引进国水平。
“七五”期间,国家组织了林木育苗机械设备与设施的科技攻关,研制出种子精选分级机、筒式蜂窝塑料容器制作机、基质搅拌机、装播生产线、过渡温室及覆盖遮荫保温装置、微喷设备、暖风装置、标准育苗盘、苗盘架等[ 16 ] 提高了我国工厂化育苗机械设备的研制和生产水平。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农耕思想的束缚和育苗劳动力成本低的影响,我国苗木培育机械化、设施化程度仍然很低。
近年建成的南方和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以及各省区的苗繁基地,都是通过国产机械设备与从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瑞典和芬兰等国引进技术设备相结合的途径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