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分级管理方案样本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样本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样本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一、目的:

更科学的抓住主要矛盾, 分清主次, 突出重点, 又能兼顾一般, 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充, 分发挥现有设备经济社会最大效能。

二、管理总则:

1.对公司设备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

2.规范设备管理的程序

3.增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

4.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业务管理素质。

5.加强维修人员的管理, 使设备维修工作上台阶提质量。

6.准确地统计企业设备的数量并进行科学的分类, 分析企业生产

能力。

7.明确职责分工、编制设备维修计划、进行维修记录和技术数

据统计分析。

三、分级原则、原理、定义:

1、按照生产设备在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公司形象要求、主导性。

2、按生产因素(产品质量、产量)、安全因素、检修因素 (可靠性、维修性 )比重。

3、按经济因素 (价值)

4、备用

因素、备品备件因素( 设备备品备件存储、采购的难易程度) 。

5、保养维护级别、影响的重要程度及权重, 分为A\B\C三个等级。

2、按事物之间”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 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分类, 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少数( A级) 和次要的多数( B级和C级) 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ABC分级运用到设备管理中, 就是把品质繁多的设备, 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 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 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提高效率。

3、根据设备在生产上的重要程度, 可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 A 级) 、主要设备( B级) 和一般辅助设备( C级) A级设备是企业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将引起公司主要生产线停产、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它重要设备的正常使用直接关联的设备。 B类设备是工厂主要生产设备, 是指该设备损坏或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 会直接导致生产线的可用性、安全性等降低的设备。 C类设备属于结构比较简单, 生产中的辅助设备, 平时维护工作较少, 检修也简单的设备。

四、正文

( A) 级: 公司日常生产中的关键设备, 且是唯一的生产单元, 无备用和替代。设备一但停运或故障, 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 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对外形象, 都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A级设备管理项目及类别确定:

A级设备管理:

1、A级为重点关键设备, 是公司各部门管理的重点, 为公司重点特护对象。是完成生产任务重要物质基础, 对设备的使用有特殊要求。

2、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操作制度,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并有操作证。操作人员须选择责任心强技术熟炼生产人员。

3、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五定( 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而且每班有专人负责按照保养手册落实, 严格填写规范的设备运行及检查润滑管理维护记录, 做到严格油品对路, 加密油品检测, 且由工程管理部门监督汇总管理。

4、日常维护保养不得随意拆卸部件, 以免影响设备精度和性能, 清洁材料按说明书规定, 不得随意代用, 清洁过程严格按照清洁

程序进行。

5、操作人员要认真操作, 精心维护。发生事故, 立即停车保持现场, 逐级上报。

6、按照手册规定, 关键部件要定期精检、精调。

7、工程管理部门建立公司关键设备台账, 整理设备资料存档。各生产工序建立关键设备运行、润滑、故障台账, 按周报工程管理部门。

8、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师每周对公司关键设备进行检查, 发现隐患及时组织处理, 各生产工序对负责关键设备进行重点巡检,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由工程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 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价工作。设备的技术状况指标、运行状态指标、产出产品的质量指标, 是否满足GMP要求, 同时总结设备运行指标和发展趋势, 进行必要的状态检测定性分析。

9、关键设备的备品备件必须数量充分、供应及时、库存科学合理。关键配件, 由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师, 根据设备的技术资料、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结合设备配件的经济因素, 报请公司相关领导及部门, 对重要配件进行损耗分析, 并建立安全库存, 保证生产。

10、关键设备的检修验收必须由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师、各生产工序负责人及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确认, 并有记录签字。

11、保证关键设备备机完好率100%, 设备利用率满足公司要求指标。

12、对有备用机组的关键设备, 应每10天轮流使用。

13、严格执行设备运行的SOP, 认真执行日常的润滑监测制度和设备运行动态点检制度而且有记录可查。设备状态标识牌( 责任牌) 标识明显。

14、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态, 采用诊断技术, 实行状态监测、维修, 及早发现异常, 做好预防性维护措施。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 必须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设备主管部门, 对设备故障问题大小、严重性, 科学的进行处理。

15、维修: 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 维修记录进行梳理, 确定各设备各配件的更换周期, 并对设备运行情况实施监测, 确保机器一直处于可靠的状态。完成维修后, 必须严格检查更换零部件安装技术参数, 相关部门及人员检查验证后, 方可运行。

16、结合设备的记录、运行特点、经常发生故障点, 由OU操作人员申报设备经常损坏的简单常见配件, 工程部门审核后, 进行一定数量的配件库存, 便于及时更换, 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防止问题扩大影响设备及产品质量。

( B) 级: 公司日常生产中的主要设备, 可是不是唯一的生产单元, 有备用和替代。设备一但停运或故障, 根据故障的实际发生情况, 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 结合实际能够用其它设备和方法代替。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 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对外形象, 不会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并经过备用和替代后能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

B级设备管理项目及类别确定:

B级设备管理:

1、主要设备是生产设备中的主要完成生产任务的物质基础。

2、严格执行凭证操作制度, 操作人员必须选择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人员。

3、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五定(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日常生产需填写规范的设备运行及润滑管理维护记录, 做到严格油品对路, 定期监测, 且由工程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4、工程管理部门建立主要设备台账, 各生产工序建立部门主要台账并建立设备档案。

5、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师随机对主要设备进行检查, 发现隐患及时组织处理, 各生产工序对主要设备负责进行巡检,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由工程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

按照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工作。

6、主要设备备品备件必须数量充分、供应及时, 根据B级设备的记录、运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配件通用性强易采购的特点, 结合设备配件的经济因素, 报请公司相关领导及部门, 建立一定量库存, 备品计划按公司规定正常处理。

7、关键设备的检修验收必须由各生产工序负责人及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确认, 并有记录签字, 报工程管理部门。

8、保证关键设备备机完好率100%。

9、对有备用机组的关键设备, 应每20天轮流使用。

10、严格执行设备运行的SOP, 设备标识牌( 责任牌) 视情而挂。

11、维修保养: 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 维修记录进行梳理, 确定各设备各配件的更换周期, 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计划和预防性维护。

12、根据B级设备的记录、运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配件通用性强易采购的特点, 结合设备配件的经济因素, 报请公司相关领导及部门, 建立一定量库存。

检修、检测、备品计划正常处理。

( C) 级: 公司日常生产中的一般辅助设备, 有备用和替代。设备一但停运或故障, 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 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对外形象, 不会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并经过备用和替代后能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

C级设备管理项目及类别确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