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与马克思哲学变革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发生学阐释

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与马克思哲学变革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发生学阐释

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与马克思哲学变革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发生学阐释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与马克思哲学变革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发生学阐释马克思哲学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之一,是以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首先在欧洲兴起,并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一哲学思想不仅对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于哲学本身也提出了极富创造性的思考。

那么,马克思哲学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涉及到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与马克思哲学变革之间的关系。

一、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源远流长,从十七世纪的莱布尼茨、康德到十八世纪的黑格尔、费尔巴哈、沃尔夫、席勒等轰轰烈烈的哲学名家,德国哲学影响着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

德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从认识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三个方面构成的三位一体,它注重世界的建构和这种建构的合理性,即追求一个总体的哲学系统。

其中,用一个单一原则来统摄整个世界观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流之一。

1.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他是一位全才型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等。

莱布尼茨著名的单子论主张,万物皆生自单子,世界是由一切不同的单子以完美无缺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这个单子是不可分割的,是无限的,是理性和神智的原型和表征,同时也是构成个体和各种物体的最基本的单位。

2. 康德的“先验范畴”康德(Immanuel Kant)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反对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提出了先验范畴的概念。

康德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是依赖于先验范畴的,先验范畴是超越经验的,是人类理性活动的必然前提。

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

3. 黑格尔的“合理与自由”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理论可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峰时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合理与自由。

马原绪论和第一章选择题

马原绪论和第一章选择题

马原绪论和第一章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存在性 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 A.辩证法观点 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单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B)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C)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表现在:①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②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A)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解析:实践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主体所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可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实践的发展过程,虽然有人的意识参与,但却是意识指导下的现实的客观过程,实践的结果是外在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效果。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D)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解析: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B)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解析: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也是人类认识史上优秀成果的综合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19世纪初期先进思潮中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它们所提出而未解决的问题,又给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以启迪,它们的失足之处也给马克思、恩格斯以鉴戒。

从社会根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从理论来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活跃于德国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哲学。

它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约翰·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弗里德里希·威廉·谢(1775—1854)、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路德维希·费尔巴(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是在它所处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而它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

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连续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和无‎矛盾的。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的认识‎步骤是:物→感觉→精神(意识)或思维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

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断‎(如感觉或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⑴唯物主义有‎其社会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
BDE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E. 19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ABC
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E.谢林
BC
8、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代表是 A.托马.斯莫尔 B.昂利.圣西门 C.沙尔.傅立叶 D.诺埃尔.巴贝夫 E.易伯特.欧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
2、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 C.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统一 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

C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
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
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
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
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导思想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

A
19、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
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第20卷第9期(2008年9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V ol .20N o .9(S ep.2008) [收稿日期]2008-05-21[作者简介]桑 磊(1977-),男,山西襄垣人,硕士,太原大学社科部讲师。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桑 磊(太原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9)[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对黑格尔“自然界是‘绝对精神’自我异化的产物”思想和费尔巴哈“人同自然界的联系仅仅是纯粹的‘自然关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阐发了人与自然环境双面依赖和双重构建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思路,形成其环境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环境理论;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继承[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8)09-0026-02 德国古典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之一,而且在马克思恩格斯环境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它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恩格斯环境理论的形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位哲学家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念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抽象自然环境理论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崭新的环境理论。

一、对黑格尔“自然界是‘绝对精神’自我异化的产物”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在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中,即“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第二阶段,黑格尔阐述了他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

在其《自然哲学》导论中,他明确的向人们宣称:“自然是作为他在形式中的理念产生出来的。

既然理念现在是作为它自身的否定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它对自身是外在的,那么自然就并非仅仅相对于这种理念(和这种理念的主观存在,即精神)才是外在的,相反的,外在性就构成自然的规定,在这种规定中自然才作为自然而存在。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者:胡斌阳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5期【摘要】德国古典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曾经在世界哲学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不仅指出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根源,而且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今天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在序言中明确阐述了他和马克思“共同阐释的见解”为唯物主义历史观,而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在前三部分主要都在分析和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肯定了黑格尔“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①和费尔巴哈“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确实物质的最高产物”②的观点,并分析了二者的缺陷和根源。

一、对黑格尔的批判首先,恩格斯列出了黑格尔的一个经典命题并对其加以批判,即“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恩格斯将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引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引入,他认为:凡是现实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成不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不管和现实多么矛盾也终将变会成现实的。

这样黑尔格的命题就变成了凡是现存的: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在这里,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是一种运动中的现实性,现存的现实性在新的必然的现实性面前就展现出了它的不必然性。

那么,新的现实性就将取代现存的或者旧的现实性而存在。

所以,这一命题就在批判中发展为“新的现实性总会以其必然性而取代旧的现实性而存在。

”那么,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就显而易见了。

黑格尔哲学的实质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也就是黑格尔认为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的由低级上升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也不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今世界上,对人类的时间与认识活动影响对打、传播最广的思想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就其科学性与积极性来说,任何学派都不能与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马克思主义始终葆其美妙之青春,以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究其原因,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它吸收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全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就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过的科学理论。

另外,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在其创造性。

它面对世纪,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与新的科学成就,使自身得到丰富与发展。

其中,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就就是极好的例子。

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古典主义,到19世纪上半夜取得了重大成就。

它的著名代表人物就是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如果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其经济理论推进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那末,德国古典哲学,特别就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则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维。

黑格尔就是伟大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者,她最卓越的贡献就是辩证法。

她就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综合地叙述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哲学家。

尽管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头足倒置的,但她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阐述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都高度评价了黑格尔对辩证法的贡献。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绝不妨碍她第一个全免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就是她的巨大功绩——把整
个自然的、历史的与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

转变与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观察社会生活,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人类历史的瞧法。

黑格尔的历史观就是唯心主义的但又就是辩证的,其中包含着某些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黑格尔力图描述历史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她从“理性统治世界”这个客官唯心主义原则出发,把世界历史瞧成就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展开。

这个过程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就是由绝对观念的发展所决定。

因此黑格尔反对用有纯粹的偶然性来解释历史,而就是强调从偶然性中瞧到必然性,例如她在论述罗马共与国灭亡原因时指出:“要知道罗马共与国之所以灭亡,并不就是由于凯撒降生这件偶然事故——这种灭亡自由它的必然性。


正因为黑格尔强调历史的必然性,因而她反对杰出人物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历史的主观唯心主义论断。

黑格尔把杰出人物的产生与作用同世界精神密切联系在一起,认为杰出人物就是世界精神的先觉者与代表人,她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她们眼光犀利,认识并道出了世界精神的要求;另一个方面,她们又就是世界精神实现自己的工具。

黑格尔把拿破仑形象地称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就就是这种可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体现。

尽管黑格尔把杰出人物瞧成世界精神的工具与傀儡的观点就是神秘主义与宿命论的,但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内在联系,否认个人意志可以任意决定历史的观点就是卓越的。

同黑格尔不同,费尔巴哈在另一个方面代表了人类在19世界上半
期所取得的哲学成就。

她就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与无神论者,在反对宗教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建立起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唯物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与人作为哲学最高的对象。

她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实在型,认为自然界就是发展着的永恒的实体,就是第一性的实体,就是人们借助感官可以直接判断的感性存在物;人不就是纯粹的自我意识,而就是在主体与课题,即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肉体就是产生精神的基础,离开肉体,离开作为身体有机部分的大脑,思维与精神就不可能存在。

在费尔巴哈瞧来,人的肉体都来自自然,人不能离开自然,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她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费尔巴哈根据自己的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批判把人的思维变成独立精神实体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指出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理性化与现代化了的神学,就是化为逻辑学的神学,坚持与阐述无神论原则,情调神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批判不可知主义,强调自然界没有人类不能用自己的五官来感知的属性。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尽管具有形而上学与直观性的缺点,而且在历史观赏就是唯心主义的,但它冲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统治,恢复唯物主义的应有权威,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批判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提供了可能性。

列宁在肯定马克思主义就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前提下,又着重强调西欧19世纪社会理论成就的重大意义,指出:“马克思的学说就是人类在19世纪创造的优秀成果的当然继承者。

”因为,这些事人类在19世纪上半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就是原封不动地搬动黑格尔的辩证法,她们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因素,例如有关于运动、发展、变化的观念,关于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观念,关于逻辑与历史同意的观念,关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观念,等等。

但彻底批判了黑格尔把绝对观念当作运动的主体,把运动与运动着的物质割裂开来的唯心主义观点。

对待费尔巴哈也就是这样的,她们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反对思维唯心主义,反对宗教的斗争,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存在就是主词,思维就是宾词的观念,关于人的客观实在性、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观念,等等,但彻底摒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消除了费尔巴哈理论中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杂质。

在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这些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一种就是片面强调继承,抹煞马克思主义与以往思想体系的本质区别。

例如有些学者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说成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把马克思唯物主义说成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或者把马克思主义瞧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简单结合。

在当代,西方有些人力图把马克思主义纳入西方文化传统的轨道,把它瞧成就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简单延续。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弗洛洛姆就特别强调这一点。

她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概念》中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西方人道主义的哲学传统,这个传统从斯宾诺莎开始,通过18世纪法国与德国的启蒙运动哲学家,一直延续到歌德
与黑格尔。

另一种就是否认继承,把马克思主义同人类文化遗产对立起来,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就就是这样。

她们把无产阶级文化瞧成与人类文化无关的一种特殊文化。

这完全就是一种臆造。

人类的认识犹如接力赛跑,后人实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前进的。

不继承全部人类文化遗产,特别就是19世纪上半叶西欧的社会理论成就,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

但这种继承就是批判地继承。

列宁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人类文化遗产的几次与改造的双重关系。

她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就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世道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与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与文化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