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

合集下载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的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 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人。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导师,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

一般信奉他‎理论的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者。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并于184‎1年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民主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经验主义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

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

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数学。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尼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尼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

去到巴黎。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概述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与卡尔·马克思合作并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

他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和他的贡献进行总结。

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形态会根据这种矛盾不断地转变。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

2. 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他们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不仅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还剥夺了劳动者的权益。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恩格斯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3. 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被剥削和压迫,但他们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呼吁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并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4.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步消除阶级差距和私有制,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旨在解放人类,消除阶级压迫。

5. 对人类解放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理论给予了被剥削阶级和被压迫国家的人们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进行斗争和改革。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推动了实际的社会变革和进步。

结论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者,他们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和社会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构建方面,还体现在社会运动和实际变革方面。

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

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

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很多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供大家参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篇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篇2十五年前(89年),我上过一次党校,虽然也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感到们这次学习与上次不一样,本次学习必将有更大的收获。

叙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并谈谈体会

叙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并谈谈体会

叙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并谈谈体会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历程1.1 青年时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于1818年出生在德国特里尔市。

年轻时,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了德国的学生运动。

尽管他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但他对社会的不公平和剥削问题充满了觉醒。

马克思早期的观点是受到哲学家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但他发现黑格尔的思想过于抽象和远离现实,于是开始寻找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

1.2 与恩格斯的碰撞与合作马克思在1842年开始担任《莱茵报》的编辑,这是他第一次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接触的机会。

恩格斯是一位富有的工厂主的儿子,他为了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亲身参与了莱茵地区的工作阶级生活。

恩格斯的经济学和哲学知识为马克思提供了巨大的启发,两人开始了长期而深入的合作。

1.3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他们的主要著作《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这部著作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纲领,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的体会2.1 深刻洞察社会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历程使我深刻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实质。

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剖析和对阶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社会结构的本质,并揭示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和被剥削。

这使我认识到,只有通过深入理解社会问题,才能为社会的变革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2 支持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思想让我对无产阶级革命充满了信心和支持。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阶级斗争,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反抗,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这让我意识到,无产阶级的觉醒和联合将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键。

2.3 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历程让我明白了个人和团体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读后感当我翻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的时候,就像是开启了一场充满智慧火花与犀利洞见的奇妙旅程。

这卷文集里,我感觉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像是两位绝世高手,站在时代的巅峰,对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病进行着精准的剖析。

他们谈论起政治经济学来,那可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

就好比他们拿着一把手术刀,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器官——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仔仔细细地解剖开来给我们看。

我读到里面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时,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只模糊地知道工人被剥削,但马克思这么一分析,就像是把遮在眼前的迷雾一下子吹散了。

原来资本家就是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巨额财富的。

这就像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工人辛苦劳作,大部分成果却被资本家不声不响地拿走了,而马克思就像是那个勇敢的揭秘者,大声喊出:“这里面有猫腻!”他们在论述资本的积累过程时,让我看到了资本就像一个贪婪的怪兽。

它不断地扩张、吞并,小资本被大资本吃掉,整个社会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这就好比是一场资本的“饥饿游戏”,弱肉强食,而广大的普通民众则在这个过程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且,他们看待社会变革的观点也特别犀利。

不是那种纸上谈兵式的空想,而是基于对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着资本积累、贫富分化等问题的加剧,必然会引发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不是偶然的,而是像火山喷发一样,是地下岩浆(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爆发。

同时,文集中他们的论证逻辑特别严密。

就像建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稳稳地垒起来。

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一步步推导到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规律。

这让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思想不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严谨的思考、大量的研究才诞生的。

读这卷文集,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新的思考。

虽然现在的世界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但资本的本质似乎并没有改变太多。

贫富差距、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好像历史的车轮转了很久,但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像顽疾一样困扰着人类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感悟

马克思恩格斯感悟

马克思恩格斯感悟
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马克思恩格斯呀!
你说马克思恩格斯,那可真是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呀!他们的思想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之门。

咱就说,他们对社会的洞察,那简直比咱对自己兜里有几块钱还清楚!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看到了阶级的存在和矛盾,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这就好比你在一堆乱麻中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根关键的线头。

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咱的生活,每天都有新情况。

他们的理论让我们明白,不能死脑筋地看问题,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想想看,要是没有他们的理论,我们能这么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运行规律吗?能知道为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不公平吗?这就像没有指南针,我们在大海上瞎转悠呀!
他们还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多在理呀!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可大家团结起来,那可不得了。

这不就跟拔河一样,一个人拉不过,但一群人齐心协力,就能把那绳子拽过来。

马克思恩格斯的感悟,那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得出来的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们的著作,那是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明灯。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理论,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运用。

你要是真的理解了,那对你的人生、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他们的思想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不会干涸。

我们要好好地珍惜,好好地学习,让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感悟是无比珍贵的,是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

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吧!。

[社科论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社科论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社会主义观,包括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道路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有关社会主义的重XX论的基本观点;狭义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阶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的属性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以下根本属性:1、唯物史观是马恩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对所处环境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诞生的。

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不断恶化,工人阶级不断贫困化,剥夺者应被剥夺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科学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逻辑预测并论证了这一预测。

他们指出,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设想,即:私有制的弊端用全民所有制来克服;按资分配的非伦理性用按劳分配来克服;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性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性来克服;自由经济的盲目性、无序性用计划经济来克服。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客观的对资本主义弊端予以揭露并科学的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具体手段。

他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以及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的问题。

2、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价值追求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对于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设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