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三大贡献
恩格斯重要贡献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1895年8月5日),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奠基人。
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一棉纺厂主家庭。
1834年10月入爱北斐特中学读书。
1837年 9月受父命中途辍学,到商行当练习生。
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役,同时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
1842年 4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K.马克思当时在该报社工作)。
同年11月到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棉纺厂”的办事处工作。
在这里他经常深入工厂,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
这次赴英途中,他在科隆与马克思第一次会面。
1844年 8月在巴黎与马克思再次会面,从此开始了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极为亲密的合作和始终不渝的友谊。
1845年出版了他同马克思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他同马克思一起不仅致力于创立革命理论,而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
1847年他们改组正义者同盟,使之成为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
翌年 2月出版了他们受同盟委托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新的世界观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 月受同盟委托组织出版革命运动的战斗机关报《新莱茵报》。
1849年 5月德国西部和南部为保卫帝国宪法举行了武装起义。
恩格斯赴爱北斐特领导该地起义人民的防御工事构筑,在巴登 -普法尔茨起义期间,参加志愿部队的战斗。
恩格斯的伟大贡献及当代意义

2020.122020年11月28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身彻底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是伟大的、不朽的,我们永远纪念他、学习他。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早在1844年2月,恩格斯就发表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这标志着他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同年,他同马克思相识相知,开始了长期的“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精神生活”,[1]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肩战斗。
1848年2月,他和马克思共同写作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有了代表自己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1876—1878年写下巨著《反杜林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1880年,把《反杜林论》中的有关部分编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70年代到80年代初,致力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留下的大量札记辑录成《自然辩证法》,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辩证法,特别是人和自然的关系;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整理和发表马克思文献遗产的工作,经他整理的《资本论》第2卷于1885年出版,《资本论》第3卷于1894年出版。
列宁曾经指出:“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概述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与卡尔·马克思合作并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
他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和他的贡献进行总结。
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形态会根据这种矛盾不断地转变。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
2. 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他们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不仅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还剥夺了劳动者的权益。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恩格斯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3. 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被剥削和压迫,但他们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呼吁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并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4.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步消除阶级差距和私有制,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旨在解放人类,消除阶级压迫。
5. 对人类解放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理论给予了被剥削阶级和被压迫国家的人们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进行斗争和改革。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推动了实际的社会变革和进步。
结论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者,他们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和社会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构建方面,还体现在社会运动和实际变革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主要贡献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人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
1836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改读法律和哲学。
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843年6月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
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
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1845年2月他们的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出版该书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同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仅的历史任务。
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恩格斯一生在宗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耕耘

恩格斯一生在宗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耕耘,他许多重要的理论建树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恩格斯的贡献除了比较系统论述了宗教的基本理论问题外,还从三个方面拓宽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二是德国农民战争与宗教问题;三是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恩格斯通过这种历史考察,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重理轻史”的理论格局,丰富、拓宽了宗教学的历史内容和理论构成,从而在整体上使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
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感”,改变宗教史学的研究空白,恩格斯晚年在一系列著作中,如《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1882年)、《启示录》(1883年)、《费尔巴哈论》(1886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892年)、《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1894年),等等,对宗教,特别是早期基督教历史起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拓宽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
对于宗教发展的历史性分类,恩格斯提出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从自发的宗教"到"人为的宗教";第二种是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种是从"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
恩格斯的三种提法,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发展过程的历史形态的三种分类。
三种分类基本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的宗教发展过程所做的历史性说明。
这三种发展系列之间并不是一一相当、完全同步进行的。
宗教发展史的过程和宗教历史形态的演变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间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
对一个宗教如何分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恩格斯利用德国历史学家戚美尔曼《伟大农民战争通史》中的材料证明,16世纪德国的市民阶级同他们19世纪的后代即德国资产阶级一样,在革命的后期背叛了革命人民,出卖了革命,使革命最后归于失败。
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与影响

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与影响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马克思的亲密合作者。
他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和影响深远而广泛。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资本主义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探讨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首先,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的变化。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并指出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阶级的出现。
他的这些理论对于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恩格斯对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和马克思一起研究了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分析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并断言资本主义社会就是阶级斗争的社会。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系统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斗争,为后来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此外,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资本论》中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恩格斯以严密的逻辑分析和丰富的历史事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无法持久性和必然崩溃的趋势。
他的这些观点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反资本主义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
最后,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在《反杜林论》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新庸俗经济学,彻底改变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建立起真正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不是凭空想和道德呼吁。
他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并坚持将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努力解放被压迫阶级。
总之,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与影响不可低估。
他的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资本主义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等观点,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恩格斯概括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十九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恩格斯概括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更是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三大发现分别是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和存在性原理。
在本文中,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些发现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并探究它们对科学和人类认知的影响。
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在恩格斯看来,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宇宙中能量的不灭性,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这一定律的提出和确立,使得人类对于能量转化和利用的认识更加深刻。
在工业革命时期,这一定律的应用推动了机械能的利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触发了人类对能源和环境的关注和思考。
2. 物质不灭定律物质不灭定律是另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科学发现,它揭示了物质不会从不存在转变为存在,也不会从存在转变为不存在。
这一定律的确立,打破了以往对物质变化的局限性理解,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物质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关系。
它也为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3. 存在性原理存在性原理指出了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由物质的存在和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即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这一原理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使人们开始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性原理的提出也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更深刻的思想武器。
总结回顾:恩格斯概括的这三大发现,不仅是对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总结,也为科学和人类认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和存在性原理的确立,推动了科学界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而我个人认为,这些发现的深刻影响不仅体现在科学领域,更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励着我们不断深入探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
在我看来,恩格斯概括的这三大发现,深刻影响了十九世纪以及后世的科学发展和人类认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理论基础。
恩格斯生平

恩格斯生平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社会主义者,他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人们誉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恩格斯的生平事迹与贡献。
早年经历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的布鲁门市,他是一位富有的工业家家庭的次子。
他的父亲是一名纺织厂主,这为他的未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恩格斯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对历史、哲学和文学等学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恩格斯在高中时期开始接触并参与了一些政治运动,他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接触到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人运动后,对工人的困苦和剥削感到愤怒,决心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
与马克思的相识1842年,恩格斯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并在那里工作了几年。
在曼彻斯特期间,他亲身目睹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恶劣工作条件和工人们的生活困境,这进一步坚定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在曼彻斯特,恩格斯结识了卡尔·马克思,两人展开了长时间的合作与友谊。
他们共同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参与了《共产党宣言》的起草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作过程,以及其他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创作过程。
社会主义思想与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合作,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不平等。
他们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问题。
恩格斯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恩格斯还在哲学、历史以及军事理论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他的哲学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他还对战争与军事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一些重要著作。
后期生活与影响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致力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组织。
他们在建立了第一国际后,一直积极参与组织和指导这个国际工人组织的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的三大贡献
作者:王东赵玉兰《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9日14版)恩格斯是马克思毕生的革命伙伴与忠实战友,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事业,献给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2015年是恩格斯逝世120周年,我们努力依据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等新文献、新成果,来梳理这位科学共产主义共同创立者的伟大贡献,以此作为对他的致敬和纪念。
与马克思共同创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
自从1844年8月在巴黎会面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便踏上了共同合作、共同奋斗40年的革命征程。
1845年初,他们的第一部合著作品《神圣家族》问世。
在这部论战性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批判的批判”,即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
在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以精神性的自我意识作为绝对的支配力量从而否定现实的人的历史作用——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黑格尔辩证法作了正反两方面的具体分析与评价,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包括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都作了基本的阐发。
另外,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后,《神圣家族》再次详细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结晶——《神圣家族》已距离唯物史观的创立只有一步之遥。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二部著作便是标志唯物史观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尤其对这部著作作了详细的说明:“当1845年春他(恩格斯)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两厚册八开本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利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
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德意志意识形态》未能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出版,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却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完整地、详细地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了自然存在的先在性、现实的人的前提性、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生产力与交往关系(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等等。
可以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理论成果。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三部著作《共产党宣言》出版。
这篇震撼世界的宣言书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在这部重要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强调自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只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进而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可以说,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共产主义作出的科学阐发,为无产阶级建立政党、夺取政权、实现专政的革命道路点亮了明灯。
全力支持马克思写作《资本论》
众所周知,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
此后,撰写《资本论》成为他的主要工作,直至1883年去世。
在此过程中,恩格斯给予了马克思巨大的物质与精神支持。
一方面,恩格斯向物质生活窘困的马克思一家提供了长期的经济支持与援助,使马克思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资本论》的创作中。
另一方面,对于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现实经济问题,恩格斯也会及时予以帮助和解答。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主动承担起编辑未竟的《资本论》第二、三卷的重任,这项任务最终成为恩格斯晚年工作的主要内容。
因此,正如苏联哲学家阿多拉茨基在1935年为纪念恩格斯逝世40周年而出版的MEGA1版恩格斯专卷中谈到的:“尽管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无疑占据首席地位,但是如果没有恩格斯,马克思根本就不可能写作《资本论》。
”
近年来,随着MEGA2的出版,特别是MEGA2第II部分即关于“《资本论》及其准备材料”部分在2012年全部出齐,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方面的历史功绩亦通过MEGA2的文本直观地显现了出来。
以《资本论》第二卷为例。
通过对MEGA2收录的马克思手稿(第II/4.1、II/4.3、II/11卷)和恩格斯编辑稿(第II/12卷)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恩格斯编辑第二卷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从宏观上讲,恩格斯确立了第二卷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一方面,在“把最后的文稿作为根据,并参照了以前的文稿”的编辑原则下,恩格斯对马克思遗留下来的8份手稿、4份片断和2份准备材料进行了筛选,最终确立了第VII稿、第VI稿、第V稿、片断IV、第IV 稿、第II稿和第VIII稿的基本编排顺序,从而使第二卷的总体内容得以确定。
另一方面,恩格斯确立了第二卷的总体章节划分和标题设置。
其中,就第一、二篇来说,由于马克思的原始手稿比较完备,因此恩格斯没有作太多的章节划分和标题补充,而在第三篇中,由于手稿非常不完备,所以,几乎所有的标题(除了第二十章和二十一章的章标题)都是由恩格斯补充完整的。
其次,从微观上讲,恩格斯对第二卷的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致的修订与完善,包括字词的润色、译介(从英文译为德文)和修改等,使之成为一部成熟的著作。
因此,MEGA2编者谈到的恩格斯在第二卷编辑稿中所作的5000处改动并不是让人浮想联翩的篡改或歪曲,而恰恰属于这种完善范畴。
同样,就《资本论》第三卷来说,MEGA2的相关编者雷吉娜·罗特认为,恩格斯一方面尽可能地保持了马克思手稿的原貌,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马克思的手稿。
恩格斯晚年的理论创新
自从1870年退出商界、移居伦敦以来,恩格斯便全面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他在理论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首先,在李卜克内西的建议下,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在1878年出版了《反杜林论》一书。
这部论战性的著作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所谓“社会主义的行家”杜林作了根本的批判,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肃清了杜林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内的影响,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而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其次,恩格斯晚年一直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自然辩证法》。
如果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阐述历史领域的辩证法的典范,那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则是阐述自然界的辩证法的经典。
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他不是“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是“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
可以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丰富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内容,是恩格斯晚年的重大创新。
再次,1884年恩格斯出版了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人类史前史的杰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极大拓展了唯物史观的论述范围。
最后,1888年恩格斯出版了小册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该书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作了历史的、深刻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可谓是恩格斯晚年的自我澄清与自我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恩格斯逝世前写的一篇文章,即《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成为后世学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即旧式的起义、筑垒巷战已经大大过时了;有效地利用普选权成为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
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方式所作的这一科学合理修正,后来被伯恩施坦扭曲为所谓“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
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把恩格斯当作修正主义的源头。
对此,我们一定要进行严肃批驳。
首先,强调利用普选权夺取政权,既是晚年恩格斯在新的斗争形势下所作的新的斗争策略总结,亦是他对过去革命斗争方式的反思。
这本身体现了恩格斯晚年思想所实现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另一方面,强调斗争策略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恩格斯放弃了革命的立场和态度,更不是修正主义。
正如恩格斯在1889年底致格尔松·特里尔的书信草稿中所写的,“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
但恩格斯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政党不能暂时利用其他政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能暂时支持其他政党去实施或是直接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或是朝着经济发展或政治自由方向前进一步的措施。
当然,这种利用和支持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即“所有这一切又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
显然,对于恩格斯来说,斗争的策略、手段是多样的、可变的,但是斗争的目的、革命的立场、无产阶级的性质却是根本不能动摇的。
恩格斯的这种观点同所谓的修正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