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重要贡献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闫小斌 ( 嵩山少 林武术职业学院)
摘要 : 恩格 斯 同 马 克思 一 样 ,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的 创 立 者 和 奠基 人 , 格 斯 抽 出来 , 以改编, 为《 是 恩 加 作 社会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书 出版,
晚 年 对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的重 大历 史 贡献 主 耍 有 : 成 了社 会 主 义从 空想 到 科 学 完 成 了从 空 想社 会 主 义 到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发展 的 系统 阐述 。 完 发 展 的 系 统 阐 述 ; 刻 地 揭 示 了社 会 主 义代 替 资 本 主 义 的 历 史 必 然 性 : 证 深 辩 首先, 书中 , 在 恩格 斯 对 圣 西 门 、 利 叶 、 文 这 三 大 是 空 想 社 会 傅 欧
1完成 了社 会主义从 空想到科学发展的系统阐述
1 9世 纪 7 0年 代 以 后 , 欧 美 各主 要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处 于 相 对 缓 和
义从 空 想 转 变 到科 学 的关 键 。
其 次 , 证 了唯 物 史 观和 剩余 价 值 学 说 , 论 正是 由于 唯 物 史 观 和 剩 的 发展 时期 , 一 时 期 资 本 主 义 生 产力 得 到 很 大 发 展 。 人 运 动 在 各 余 价 值 学 说 这 两个 伟 大 发 现 ,使 社 会 主 义 有 了从 空 想 变 成 科 学 的 理 这 工 个 国 家 中 广 泛开 展 。 着 运 动 的深 入 开 展 , 随 工人 阶 级在 马 克思 主 义 理 论 基 石 。 书 中恩 格 斯 用 这 两 大理 论 , 统 全面 地 分析 了资 本 主 义 社 在 系 论 指 导 下 纷 纷成 立 了 自己 的政 党 ,先 进 的 工人 阶级 迫 切 需要 新 的理 会 的 基 本 特征 ,从 社 会 生 产 力 和 生 产 关 系在 社 会 发 展 中 的辩 证 关 系 论 来 指 导他 们 的 斗争 。 这种 历史 条件 下 , 在 深入 学 习和 研 究科 学 社 会 出发 ,通 过 对 唯物 史 观 的 阐述 ,得 出 了社 会存 在 决 定 社 会 意 识 的 结 主 义理 论 , 用科 学 的理 论 来 指 导 工人 运 动 , 成 为 了形 势 发 展 迫 切 需 论 :从 经 济 关 系和 社 会 关系 的辩 证 关 系 论 证 中得 到 了阶 级 斗 争 是 社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贡献

论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杰出贡献朱传棨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讨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成果也颇有见地和启迪意义,特别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的研讨很有进展。
而其中涉及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发展和论述等问题,肯定者少于诘难者,认为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的理解只强调“经济必然性”,忽视“实践观点”,没有关注历史辩证法,等等。
因而有的论者提出对历史唯物主义要“重释”、“重解”、“重建”等。
由此不能不使人们想到西方有些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如乔治•莱尔因)、“重建”(如哈贝马斯)早就在进行着。
但是,至今未看到他们真正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成果。
当然,国内学人的“重解”、“重建”与西方学者的“重构”、“重建”是根本不同的。
但二者却引起人们同样的疑问: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存在着“建”的不当?为何要“重建”?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和阐释是否有误因而应予以“重释”、“重解”呢?因此,首先要研究清楚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发展和阐释的具体内容,以及他当时为何这样论述的原因等情况之后,再依据现时代发展的特点,研究是否需要“重释”、“重解”、“重建”,以及如何科学地去“重释”、“重解”和“重建”。
一、恩格斯对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启迪和影响唯物史观虽然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但恩格斯对这个伟大发现的创立、完善和发展有着不可缺的卓越贡献。
特别是对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恩格斯给予的思想理论影响是深刻的。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马克思的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思想前提和重要机制。
恩格斯的《大纲》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联系起来,并依据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变化来阐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认为,随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变得越来越反动了。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主要贡献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人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
1836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改读法律和哲学。
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843年6月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
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
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1845年2月他们的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出版该书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同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仅的历史任务。
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学的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学的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革命者,他们在许多学科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民族学。
他们给民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民族学诸多理论。
其中,马克思对民族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一位社会主义思想家,认为民族关系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他提出了“民族多样性的社会性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民族多样性的全面解决和发展的可行方案。
他认为,民族分化是由不平等的社会组织而导致的,要解决它就要加强公民的角色,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共处。
恩格斯也是民族学领域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认为民族是政治征服和文化扼守背后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是民族主义潜在形式之一。
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强调历史上某些事件的客观性,认为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找到实质的根源,这对民族学的理论具有重要独到性。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为后人解读民族历史提供了有效工具,为后世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力理论。
总结,他们对民族学的贡献已经启发了后知后觉的学者们有关民族实践和政策研究的深刻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及主要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及主要贡献马克思生平简介及主要贡献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出生于一个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
马克思的父亲具有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
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有这样两段话:“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1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联系马克思一生的经历、奋斗和实践,这恰好是马克思一生的真实写照。
1835年10月,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里,他除了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马克思获得博士学位。
马克思大学毕业以后,先是在资产阶级报纸《莱茵报》中工作,向封建统治者展开了猛烈的斗争和批判。
在这里,他第一次实际地接触社会。
他以报纸为阵地,以政论文章为工具,为下层的苦无依靠的劳动人民辩护,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的弊端和罪恶。
批判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才华、渊博的学识和坚定的立场,令封建统治者害怕。
封建统治者通过马克思父亲的朋友的关系,以高官厚禄引诱和收买马克思,遭到马克思的断然拒绝。
社会舞台上的初试锋芒,使马克思进一步了解了社会,与此同时,对自己坚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立场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发生了怀疑。
【文学常识】恩格斯简介

弗里德希·恩格斯
(1820—1895)
著作
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自然辩
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
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
详见下页
恩格斯简介
早期作品
1844—1848马克 思主义诞生时期
1848年革命及 其退潮期
第一国际时期至 马克思逝世
恩格斯晚年
恩格斯简介
拓展素材·作家作品介绍
恩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革命功绩
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 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重要通信
《乌培河谷来信》《谢林和启示》《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英国状况》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神圣家族》(与马克思合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 思合著)《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合著)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
《论权威》《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史部分是马克思写的) 《自然辩证法手稿》(因马克思逝世,最终未能完稿)
《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48-1851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法兰西内战》导言。整理《资本论》遗稿。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特别是关于《资本论》写作的通信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 恩格斯晚年写给弗·梅林、约·布洛赫等人的通信。
再见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认为,无产阶 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④。列宁说,“使马克思的理 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⑤。而恩 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
郑冬芳王宏波*
【内容提要】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以马克思的名字 命名,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不但同马克思一起共同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全程参与了《资本 论》的创作,维护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恩格斯和马克 思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 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恩格斯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都做出了自己的 贡献。
和马克思不同,恩格斯很早就参与了父亲公司的工作,接触了生动的 社会现实,1839年3月匿名发表于《德意志电讯》上的《乌培河谷来
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5~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601 -60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97页注。 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96页。 ⑤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1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2页。 ②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56页。 ③ 转引自郑吉伟《恩格斯与〈资本论〉第一卷一兼评西方学者的文本解读》,《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摘要]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独自一人的创造。
恩格斯以其广阔的胸怀,伟大的实践,渊博的知识,精深的造诣,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恩格斯在各个思想领域内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他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要全面地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就必须先好好研读恩格斯的著作,因为他是这一思想从形成到发展这一路上的见证者;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更加不能够忽视恩格斯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说说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说,虽然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但它并不是马克思一个人创立的,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对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很少作独立的、比较充分的研究。
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著作在谈到恩格斯的作用时,都以“第二小提琴手”来定位。
其根据当然是恩格斯本人在马克思去世一年之后即1884年10月15日致约•菲•贝克尔的信中所写下的一段文字:“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
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当现在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这一点没有人比我自己更强烈地感觉到。
而且只有在更猛烈的狂风暴雨时期来到时,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失去了什么。
”对“第二小提琴手”这一定位本身,我们也不能作简单的、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理解。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其整体作用而言恩格斯位居马克思之后,这并没有错。
但这并不妨碍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第二个我”的历史地位。
所谓“马克思的第二个我”,是指恩格斯和马克思在社会认识领域共同实现划时代的飞跃,在社会改造领域协力探寻通向新世界之路而共同成就的理论业绩和实践业绩;是指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上所起作用与马克思的共同性、一致性、相互性和共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1895年8月5日),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奠基人。
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一棉纺厂主家庭。
1834年10月入爱北斐特中学读书。
1837年 9月受父命中途辍学,到商行当练习生。
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役,同时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
1842年 4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K.马克思当时在该报社工作)。
同年11月到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棉纺厂”的办事处工作。
在这里他经常深入工厂,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
这次赴英途中,他在科隆与马克思第一次会面。
1844年 8月在巴黎与马克思再次会面,从此开始了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极为亲密的合作和始终不渝的友谊。
1845年出版了他同马克思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他同马克思一起不仅致力于创立革命理论,而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
1847年他们改组正义者同盟,使之成为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
翌年 2月出版了他们受同盟委托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新的世界观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 月受同盟委托组织出版革命运动的战斗机关报《新莱茵报》。
1849年 5月德国西部和南部为保卫帝国宪法举行了武装起义。
恩格斯赴爱北斐特领导该地起义人民的防御工事构筑,在巴登 -普法尔茨起义期间,参加志愿部队的战斗。
事后,他撰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和《德国农民战争》,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他深深体会到军事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开始长期、系统地研究军事。
他阅读历代军事家浩瀚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史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讨军事问题,对当时的重大军事行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1850年11月至1869年6月,恩格斯完成了许多重要军事著作。
他撰写的《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论证了军事组织和作战方法的发展决定于生产方式的发展,并预言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将有它自己的表现,将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
他在《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1852)一书中,总结历史经验,提出革命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动力,起义是一种艺术。
他为纽约《美国新百科全书》写了《军队》、《步兵》、《炮兵》等59个条目,涉及到军队建设、装备发展、作战指挥、筑城、炮兵、海军等范围十分广泛的问题。
他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新奥德报》、《新闻报》、《曼彻斯特卫报》和《派尔-麦尔新闻》等多种报纸上发表了关于克里木战争、意大利战争、美国内战、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等的评论文章和其他军事论文。
他摆脱经商活动后,迁居伦敦。
1870年10月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直接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
1878年他完成了光辉巨著《反杜林论》,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系统的阐述,并论证了暴力对经济的依赖性和对经济的反作用,肯定了暴力在历史上不仅起反动作用,还起进步的作用。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承担起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翌年他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重要著作,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途径与形式,探讨了战争的起源和本质。
恩格斯晚年完成了重大的理论著述工作并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对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
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这时,恩格斯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受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棉纺厂当职员,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
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
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这清楚地表明恩格斯已经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1844年8月,恩格斯拜访侨居巴黎的马克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同年9月,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
1845~ 1846年间两人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这部著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系统的阐述。
1845年,恩格斯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应邀加入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它的改组工作。
恩格斯出席同盟在6月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向大会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旧的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树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欧洲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委托,为德国无产阶级制定了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他们立即回国参加革命斗争。
恩格斯除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外,还亲身参加南德和爱北斐特地区保卫革命成果的几次激烈战斗。
革命失败后,1849 年11月10日恩格斯流亡伦敦与马克思会合,担负起重建同盟中央委员会和地方组织的工作,着手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
1850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经商,以便在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
工作之余,他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就各种理论问题同马克思交换意见,写了大量军事、政治论文。
恩格斯极其关心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写过不少论述波兰问题的文章。
他在《波斯和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等文章中,揭露沙皇俄国和英国对中国的侵略,预言今后必将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
10月,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
在国际的后期发表《论权威》等著作,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批判了巴枯宁派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1877~1878 年恩格斯写出《反杜林]论》,深刻批判E.K.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庸俗的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该书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1880年,把《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内容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广为传播,马克思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恩格斯从1873年开始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了许多札记和片断。
这些手稿在恩格斯逝世后被编成《自然辩证法》一书出版。
其中《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科学地解决了人类起源的问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
1885 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
188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论述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指明私有制、阶级、国家消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拉萨尔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关于国家问题的谬论。
1886年,他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唯心史观,精辟地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列宁选集》第3卷第603页)。
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
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恩格斯除了从事繁重的理论工作以外,也十分重视和关心国际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活动。
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第一国际。
马克思去世后,他独立肩负起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
他用通信、发表文章和私人交谈等方式对各国工人政党给予指导。
1889年,在思格斯的直接领导下,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成立第二国际。
1893年,七十二高龄的恩格斯亲自出席了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代表们以暴风雨般的掌声向他表示欢迎和致敬。
恩格斯在会上发表了简短讲话,提醒各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对议会主义和政治改良不可有过高的估价。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去世。
根据他生前的意愿,他的骨灰被撤在波涛滚滚的大海里。
1.《反杜林论》:集中当时多门科学的重要成果,批驳了杜林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