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完整)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知识复习要点

儿童文学知识复习要点

儿童文学知识复习要点第一章1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区别:相同点①都具有文学的属性: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通过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

不同点:①创作目标定位的差异:创作目标定位的差异。

儿童文学作家将创作目标定位于儿童能够接受,必须适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儿童对文学的接受有年龄的阶段性。

成人文学创作目标定位则是多向性的,儿童对文学的接受有年龄的阶段性;②文化底蕴的差异:童文学没有成人文学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表现出虚化的时空和淡化的背景,重在表现活泼的儿童生活。

以人道精神、温暖与快乐、想象与幻想、幽默与巧智为其主要文化内涵;③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成人文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功能的聚合;儿童文学以娱乐为桥梁,达到认知、教育和审美的统一。

2.儿童文学的母题: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场面、手法、意象,也可以指主题或题材。

一、爱的母题(母爱型、父爱型)二、顽童的母题三、自然的母题(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纯真——童真美的表现;稚拙——稚气、拙朴;欢愉: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质朴。

4.儿童在文学接受中进行审美教育遵循的一般原则:(1)直觉性原则(2)情感性原则(3)非功利性原则第二章1.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心般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充满奇异色彩的想象、富有儿童情趣的幽默感;饱含诗意的表达方式;叙述生动故事的本领)2.儿童文学作家的两大群体是:自觉型和自发型;六种类是: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

3.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4.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有年龄的阶段性: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少年前期(13——15岁少年后期(15——18)。

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第三章1.儿童文学故事性的构成:基本结构(故事元、情节、细节);叙事技巧(矛盾体现物、传奇、意外、完整、连贯、生动、曲折、悬念设置)2.儿童文学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体现:儿歌、儿童诗用小小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儿童故事以故事性突现事件的过程,加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3.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一、形象性、二、简洁性(朴素、简练、准确精当)三、音乐性形式(字音、语调、节奏、押韵等)+意义;四、叙述性第四章1.儿歌的起源和发展:儿歌的发展:吕坤在16世纪末编辑成《演小儿语》,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

小学生文学常识汇总

小学生文学常识汇总

小学生文学常识汇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文学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对小学生文学常识进行汇总,介绍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知名的儿童文学作者,以及一些学习文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1.《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是国际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这些童话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能传递深刻的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阅读。

2.《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一系列的民间故事集,其中包含了《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常常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等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3.《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是全球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一。

书中讲述了小王子从行星上旅行到地球的故事,通过对人性、友情和爱的思考,引导孩子思考生命的意义。

4.《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爱丽丝在梦中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的故事。

这本书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离奇的情节吸引了无数小读者。

二、知名的儿童文学作者1.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许多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作家。

他的作品如《中国儿童文学史略》、《阿Q正传》等,以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文风,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安徒生:此前在经典作品中已经提到,安徒生是世界儿童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童话故事既能娱乐小朋友,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得安徒生的作品跨越时空,深入人心。

3.草地亚·奥维德:草地亚·奥维德是俄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十二个月》、《野天鹅》等被广泛地翻译成不同语言,成为全球孩子们的童年读本。

三、学习文学的方法和技巧1.阅读:要培养小学生的文学常识,首先要鼓励他们多读书。

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那些提到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同时也要关注国内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孩子拓宽阅读领域。

儿童文学知识点

儿童文学知识点

儿童文学知识点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和形式都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下面将介绍几个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领域的作品。

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儿童文学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可以分为幼儿文学、少儿文学和青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主要适合3-6岁的孩子,内容简单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少儿文学适合6-12岁的儿童,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题材和形式的作品。

青少年文学适合12岁以上的青少年,内容更加深刻,涉及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和情感体验。

二、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简单明了,符合儿童的阅读水平和心理特点;2.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形式;3.内容积极向上,弘扬美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4.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

三、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代表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经典代表作,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的《灰姑娘》、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儿童文学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了解儿童文学的知识点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美好的儿童文学世界中茁壮成长。

儿童文学引论第三版知识点

儿童文学引论第三版知识点

儿童文学引论第三版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儿童文学引论第三版》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儿童文学呢,就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等各种形式。

这些作品得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审美需求还有认知水平,要让儿童读得懂,读得有趣。

②重要程度:在文学领域里,儿童文学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它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想象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

就像给孩子们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一样。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基本的文学概念有一点了解,比如文学体裁,像诗歌、小说这种分类。

还要懂点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吧,这样就能更好理解为啥儿童文学是这个样子的。

④应用价值:在教育领域用处可大了。

老师可以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教学,用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像家长在睡前给孩子读童话故事,既增进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孩子入睡。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整个儿童文学学科中,它涵盖从儿童文学的基础理论,到各种体裁的具体创作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

就像是一棵大树,基础理论是树干,不同体裁的相关知识是树枝。

②关联知识:和儿童心理学紧密相连,因为得依据儿童心理创作作品。

跟教育学也有关联,涉及到儿童文学在教育中的使用。

和普通文学理论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儿童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度的地方在于要准确把握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比如5岁孩子的理解能力和10岁孩子就有区别,要针对不同阶段创作出合适的作品不容易。

- 关键点: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创作,避免成人化或幼稚化,还有掌握不同体裁如童话的幻想性特点这个关键。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重要性在于会考查儿童文学的概念、不同体裁的特点等。

考查方式可能是选择题,问某个作品属于什么体裁;也可能是简答题,让分析某部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不同时期的儿童文学有不同的创作背景。

比如说,早期的儿童文学很多都带有道德教育目的,像安徒生童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存在贫富差距大等社会问题,安徒生通过童话一方面描绘美好,一方面也传递积极的道德观念。

少儿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少儿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少儿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少儿文学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旨在满足孩子们在情感、认知、审美和心灵成长方面的需求。

它包括了童话、神话、寓言、幼儿文学、儿童诗歌、儿童文学杂志、儿童文学评论等形式。

以下是关于少儿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少儿文学的发展历程少儿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

最早的少儿文学作品可见于古代的神话、寓言和童谣。

在欧洲,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和勃莱兄弟的童话集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世的少儿文学写作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古代的儿童诗歌、童谣和寓言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

20世纪初,少儿文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

以《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作品为代表的儿童文学经典问世,进一步丰富了少儿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此后,少儿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包括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出版、研究等方面。

二、少儿文学的特点1. 内容多样:少儿文学的内容包括童话、神话、寓言、幼儿文学、儿童诗歌等,丰富多样,涵盖了动人的故事情节、美妙的想象和情感表达。

2. 语言简单:少儿文学要求语言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它采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形式,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

3. 教育性质:少儿文学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对儿童进行道德和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心智成长和情感体验。

4. 对读者需求的关注:少儿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注重创新和创意,力求迎合儿童的喜好和心理特点。

三、少儿文学的创作方法少儿文学的创作方法广泛而灵活。

作家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角色设定、语言表达、情感渲染等手段,来吸引和感染年幼的读者。

1. 故事情节的设定:少儿文学的故事情节通常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紧凑的结构,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

一些经典的少儿文学作品如《小王子》、《哈利·波特》等都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令人叹为观止。

2. 角色塑造的技巧:少儿文学中的角色塑造要求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冲突和生活气息。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中国民间文学的四大经典作品是《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2、贝洛夫人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3、成人文学的美学取向是“以真为美”,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是“以善为美”。

4、亲子共读是幼儿文学独一无二的特性。

5、卢梭在其著述的《爱弥儿》中提出了“归于自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6、儿童文学的四大艺术母题是成长、幻想、爱、自然的母题7、1835年,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发表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标志着近代儿童文学的诞生。

8、叶圣陶1923年出版的童话集《稻草人》和1931年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精品。

9、1909年孙毓秀编译的《童话》是首次在中国出版物上使用“童话”一词。

10、30年代童话作家张天翼用夸张幽默的方式讽刺揭露现实黑暗的三部长篇童话是《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

11、寓言的两大要素是故事性和寄托性。

(寓体和寓意)12、寓言的寓意根据内容可分为讽刺型和经验教训型。

1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希腊、古印度、中国14、在欧洲最早以“童年岁月”为书写重心的童年小说是1553年西班牙出版的《小癞子》二、名词解释1、稻草人主义:“稻草人主义”借用了1923年出版的叶圣陶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的篇名。

“稻草人主义”注重的是文学的审美认知功能及其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反响,即作品的“实用因素”。

“稻草人主义”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即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来实现作品的价值尺度。

2、卢梭主义:卢梭主义对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审美自由度的要求:第一,顺应儿童。

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应当脱去严肃、厚重的外套,换上轻便活泼的童装,走出深沉,走出沉重。

第二,愉快原则。

认为儿童文学是使儿童感到愉快、满足的艺术品。

第三,反对灌输。

重在启发、引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主张采用实物教育和直观教育的方法,让孩子在切身体验和生活实践中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坚决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反对强迫灌输与系统说教。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三、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JL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狭义的儿童文学则专指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它是指为6、7岁~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四、简答题1.儿童文学的两大特征是什么?答:(1)它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对应于成人文学,它是文学,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 (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2.幼儿审美意识有哪些特点?答:(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儿童意识中的世界是一个主客{本不分的混沌世界。

儿童物我未分.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和人一样有感觉。

有意识。

(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对幼儿身心状态的大量研究表明,幼儿的审美意识是处在一种动物快感、生理快感的初级精神的愉悦阶段。

3.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具有什么特点?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4.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5.为什么说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有它自己的特点?答:(1)幼儿文学的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2)各种相近的文体在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尽一致(3)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6.举例说明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启蒙引导作用。

答: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有着启蒙引导作用。

如儿歌中的数数歌,巧妙地把数字嵌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帮助幼儿记忆数字;绕口令用读音相近的字组成幽默的内容,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谜语歌能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幼儿童话中关于勇敢、正直、同情心、友好等内容,有助于幼儿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形成;幼儿戏剧则通过幼儿对不同角色的扮演,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于儿童文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儿童文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儿童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儿童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创作、叙事、语言等各个方面。

2. 特点: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简单、形象生动、情节紧凑、内容朴实、适合儿童接受和理解。

同时,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二、儿童文学的分类1. 文学体裁:包括儿童故事、童话、寓言、诗歌、儿童小说等。

2. 内容主题:根据内容主题可以分为生活类、成长类、文化类、科普类等。

3. 年龄段别:根据适宜的年龄段不同可以分为婴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等。

三、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1. 语言简洁生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生动有趣。

2. 情节紧凑: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通常简单,内容活泼有趣。

3. 角色形象鲜明: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4. 情感真挚:儿童文学作品强调情感真挚、纯洁,能够激发儿童内心的感受。

5. 内容积极向上: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积极向上,传递着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念。

四、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体裁,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

在发展历程中,儿童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到国际的发展变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1. 传统儿童文学:传统儿童文学以童话、寓言等形式为主,主要以道德教育为导向。

2. 现代儿童文学:现代儿童文学以儿童视角出发,注重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的传递。

3. 国际儿童文学:当代的儿童文学已经融入了国际元素,吸收了各种文学形式和风格,使得儿童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五、儿童文学作家和代表作品1.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品《长n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 汤姆逊:英国作家,代表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3. 宋涛: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小屋的故事》、《小熊和棕熊》等。

六、儿童文学的价值与意义1. 教育功能: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能够启迪儿童的思维,开发想象力,培养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考点第一章基本原理1、儿童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第六章童话寓言1、童话概念: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

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5、寓言的概念:“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三)犀利幽默的讥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联系: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

它们的故事情节都充满幻想色彩,比较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差异:首先,寓言和童话主题设置的重心有所不同。

寓言的训诫意味十分明确,能够在实现中找到直接投射的目标。

童话对于现实生活的折射则是间接的。

其次,寓言和童话的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

寓言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多着眼于现实事物与虚构事物中找到某点相同之处,因而其虚构与幻想的展开经常受到理性逻辑的限制。

而童话的幻想是主题提炼、故事发展、人物行动的根本驱动力,它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具有真幻结合、似真似幻的特质再次,主题呈现以及幻想方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体特质上的不同。

寓言情节单纯,叙述简洁凝练,人物形象鲜明而单一,不一定个性丰富,但具有概括性。

而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丰富,结构也复杂多变,更注重细节的描写,角色性格的刻画。

安徒生童话的出现,标志着作家专为儿童创造童话的意识的觉醒,童话发展由此进入另一个阶段,开始了艺术实践的现代之路。

真正的把“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幻想故事,并使其成为独立的文体是五四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第七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1、儿童故事的概念:故事是一种叙事述性文学体裁。

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故事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趣味性,适合口头讲述。

儿童故事则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2、儿童故事的特征:(一)完整连贯(二)生动有趣(三)语言口语化和生活化3、儿童故事的类型:(一)民间故事(二)改编故事(三)生活故事(四)历史故事(五)谜语故事(六)动物故事4、儿童小说的含义: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5、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人物、故事、主题。

6、儿童小说的分类:(一)按篇幅的长短划分:(1)长篇儿童小说(2)中篇儿童小说(3)短篇儿童小说(二)按题材内容划分:(1)生活小说(2)历史小说(3)惊险小说(4)动物小说(5)武侠小说(三)按体裁样式划分:(1)传记体儿童小说(2)日记体儿童小说(3)系列儿童小说联系: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且两种都有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区别:(1)儿童小说的读者是高等年段的少年儿童,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儿童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复杂;而儿童故事一般供成人对学龄儿童讲述或低学段儿童阅读,更侧重于有完整的事件过程,有起伏的情节。

(2)儿童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人物心理的形象化展示以及人物活动环境的详尽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用小说笔法;而儿童故事在叙述上要求口语化,且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

第八章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1、儿童散文的含义:散文是指那些以自由的笔墨抒写作者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形式活泼、情思精美的文学作品。

儿童散文则是指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载体。

2、儿童散文的特征:(一)内容的包容性与限定性(二)多样的儿童情趣(三)美的和谐统一:(1)情感美(2)意境美(3)语言美3、儿童散文的类型:(一)叙事性(二)状物写景型(三)抒情型(四)议论型4、儿童报告文学的含义:报告文学是将文学和新闻相结合,及时迅速地反映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人物和事件的文学体裁。

儿童报告文学则是生动及时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中与儿童生活联系的人物和事件的报告文学。

5、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一)报告文学的特征:新闻性、文学性、评述性(二)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1)对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热切关注:儿童报告文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少年儿童,关注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一文学体裁的表现重心。

(2)对现实报告的冷静思考:儿童报告文学不一定斗医欢愉去取悦读者,而更侧重于直面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的现实状况,以作者冷静的思考铸成作品的震撼力。

(3)现实报告与读者对象的适应性:儿童报告文学的内容应深不失度、锐而有情。

表现内容要与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需要相适应。

6、儿童报告文学的类型:(一)以报告事件和现象为主(二)以报告人物为主第十一章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1、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儿童影视文学是指为拍摄儿童影视片所创作的文学剧本,它是儿童影视创作的文学基础,是导演再创造的依据。

2、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幻想性3、儿童影视的分类:(一)儿童故事片(二)美术片:(1)色彩鲜艳(2)造型夸张(3)机智有趣(4)节奏快、动感强简单题:《爱弥儿》——卢梭《爱弥儿》是法国杰出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理性王国的“新人”。

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

《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什么是童年”,“童年是怎么产生的”和“童年是怎么逐步消逝”等问题,通过教育,阅读能力,家庭,羞耻心,媒介等方面来阐述童年的消逝。

波兹曼认为,童年理念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大众媒介形式,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由此发明了童年;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模糊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界限,由此导致童年的消逝。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幼年失去父母被姑妈收养。

聪明顽皮的他富有正义感还爱冒险,因为不堪忍受束缚个性和枯燥乏味的生活,于是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情节紧凑,含义深刻,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爱丽丝梦游仙境》——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

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

在这个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的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

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

但就在这时候她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书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种种隐喻,描绘了心地善良、纯洁、乐于助人、坚强勇敢的爱丽丝不被世俗及外界的束缚所左右,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并在梦境中找回了自己,坚持做自己的故事。

《夜莺与玫瑰》——王尔德《夜莺与玫瑰》这篇童话收录于王尔德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及其他童话》。

作品中的夜莺一直在歌颂爱情,当她听到青年学生的故事时,坚信其终于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真爱。

所以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朵红玫瑰,帮助青年学生实现其爱情。

然而当年轻学生的表白遭到女孩的拒绝时,这朵珍贵的红玫瑰在那一刻变得黯然失色,毫无价值。

这是一篇对爱情的嘲讽之作,也是一篇对唯美主义爱情的追求之作。

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色彩艳丽的词汇、多感性的语言来描绘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作品中夜莺为爱而死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理想中的“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最高主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了爱,我们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是有限的,爱的精神却是永恒的”这种因为至爱而变得极美的形象。

——412小蕾小鱼小蛋小旭小色小白附:儿童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中国民间文学的四大经典作品是《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2、贝洛夫人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