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附答案)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绪论+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B )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A、新时期B、新时代C、重要战略机遇期D、关键期2、(C )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思想道德素质D、法治素质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B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4、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是( B )。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性本善D、人性本恶5、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C )的总和。
A、生产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政治关系6、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B )。
A、人的属性B、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D、自然属性7、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B、正确的人生观是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8、( B )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9、人生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10、( A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准则11、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 )A、人为什么活着B、人如何对待生活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12、(D )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修订说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修订说明
据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正式全国发行,它以阐明思想道德基
本要求和法律基本概念为主线,通过多媒体理论教学的方式,将自觉接受党的纲领、宪法
与法律精神深入到考生及全体社会公民的灵魂深处,形成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意识,提
高全民的法律素养。
此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的修订,在继续尊崇新中国成立以来,
大力加强宪法政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体系,弘扬正确道德价值观和伦理规范的基础上,
着力结合全国教育大环境、立体教学模式及最新常识,更好地把握法治社会秩序和新时代
思想道德建设新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整本教材中,以符合我国当前思想道
德建设的新形势的概念探讨。
修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丰富了内容,加强了法治宣传活动,着
力在让学生深入学习宪法,了解法治社会具有哪些基本内涵,对学生进行适当、有效的全
方位思想劝导,加深学生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法制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特征,引导我们把守法治、尊
法守法作为国家的根本要求,以更加正确的概念与行为去遵守法律法规,道德立场,从而
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坚持一贯的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展示
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象。
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旨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宣传及贯彻法治社会建设,同时作为一本有潜力的教育读物,也为武汉市的思想道德
教育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在社会面带来积极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附答案)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绪论+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B )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A、新时期B、新时代C、重要战略机遇期D、关键期2、(C )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思想道德素质D、法治素质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B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4、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是( B )。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性本善D、人性本恶5、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C )的总和。
A、生产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政治关系6、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B )。
A、人的属性B、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D、自然属性7、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B、正确的人生观是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8、( B )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9、人生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10、( A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准则11、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 )A、人为什么活着B、人如何对待生活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12、(D )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思修知识点整理绪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3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知识点:1.(新时代的5个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3.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4.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大学生怎样才能做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3-P7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有理想)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有本领)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有担当)知识点: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
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知识框架绪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P3-P7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P6【区别和联系】第一段4、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含义。
P6最后一段5、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P7第二段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1、人的本质。
P9最后一段2、人生观的含义。
P10第三段3、人生目的。
P10最后一段]4、人生目的的重要性。
P10-P11首先、其次、再次。
5、人生态度的含义。
P11第二段6、人生价值的含义。
P12第二段7、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P12第二段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1、世界观的含义。
P13第二段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P13第三段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13-14【对立统一。
最根本的是?】4、科学高尚的人生最追求是什么?P15第三段为什么?4点(4个才能)5、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P16-17 四点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什么?当前标准是什么?P18第二段7、如何评价人生价值?【根本尺度,当前标准,三点方法】P188、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P19 三点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1、怎样看待幸福问题?P20-212、怎样看待得失问题?P213、怎样看待苦乐问题?P21-224、怎样看待顺逆问题?P225、怎样看待生死问题?P22-236、怎样看待荣辱问题?P237、怎样看待金钱问题?8、个人主义。
P25第二段9、几种错误的人生观。
P23-2510、如何成就出彩的人生?P25-26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理想的含义及特点P292、信念的含义及特点P303、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P31-32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P33-3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P35第二段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P35-364、四个自信。
P36第二段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提纲】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知识框架绪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P3-P7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P6【区别和联系】第一段4、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含义。
P6最后一段5、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P7第二段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1、人的本质。
P9最后一段2、人生观的含义。
P10第三段3、人生目的。
P10最后一段]4、人生目的的重要性。
P10-P11首先、其次、再次。
5、人生态度的含义。
P11第二段6、人生价值的含义。
P12第二段7、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P12第二段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1、世界观的含义。
P13第二段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P13第三段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13-14【对立统一。
最根本的是?】4、科学高尚的人生最追求是什么?P15第三段为什么?4点(4个才能)5、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P16-17 四点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什么?当前标准是什么?P18第二段7、如何评价人生价值?【根本尺度,当前标准,三点方法】P188、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P19 三点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1、怎样看待幸福问题?P20-212、怎样看待得失问题?P213、怎样看待苦乐问题?P21-224、怎样看待顺逆问题?P225、怎样看待生死问题?P22-236、怎样看待荣辱问题?P237、怎样看待金钱问题?8、个人主义。
P25第二段9、几种错误的人生观。
P23-2510、如何成就出彩的人生?P25-26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理想的含义及特点P292、信念的含义及特点P303、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P31-32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P33-3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P35第二段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P35-364、四个自信。
P36第二段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XXX知识点整理绪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3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知识点:1.(新时代的5个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3.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其中国人的。
4.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猛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新时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好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
新时期属于每小我,每小我都是新时期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大学生怎样才能做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3-P7要有崇高的幻想信念,,自信自励。
(有幻想)要有高强的本领才能,勤奋研究,全面发展。
(有本领)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有担当)知识点:1.党的XXX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期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有幻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
1、什么是新时代?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什么是新时代?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③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④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⑤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⑥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①党的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概念:①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联系:①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②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③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思想基础、精神支撑、法治保障。
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思想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②调节领域不同:思想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
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
③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思想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两者关系: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法律体现、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支持、促进我国法律,二者共同融入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
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 (1)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
人具有其和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但是这是已经社会化的自然属性,人在从事物质生产社会交往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有属性,如劳动、社会联系,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只能从人的社会属性当中去寻找。
(2)人的本质不是虚幻抽象的,而是现实具体的,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
考察人的本质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关系中,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与创造,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本质。
(3)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社会关系的产物,而是由一切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共同规定的。
这句话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4、如何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这一观点? (1)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2)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
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能使人们在面对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3)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能使人们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顺逆曲直;
(4)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能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使人们能够在个人与社会的平衡统一中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5、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一、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
(1)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二、如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的、对未
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①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②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
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
大学生应当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广,使宝贵的人生富有价值。
③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大学生应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 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不仅至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拥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④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大学生应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①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③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 ④以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8、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1)主要内容:
1、狭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广义: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形成的,反映民族特色和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因素。
(2)为什么:①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②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③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⑤中国精神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9、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大学生如何做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爱国是个体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和人民的一种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是一种基于自然情感基础之上的积极社会性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关于爱国的主张,不同的人、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具有各种不同的主张。
内涵: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大学生如何做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从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出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时代价值;爱自己的国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处理好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些基本观念;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坚持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从做忠诚的爱国者出发,要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