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封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详细-最新)word版本

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 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 认识本课 4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 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 1.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 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 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 唱)。 2. 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2. 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设计意图:注意问题的生成性应该是我们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学 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说说你知道的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 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 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 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3. 按自己的理解给自己分段,理清课文的层次。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层次,为下一步有层次地学好课文打好基础)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 1、 2 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 到什么? 2. 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 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 3―7 自然段: 1. 默读课文 3―7 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 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设计意图:抓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只起适当的点拨作用,体现了教 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至3单元教案及板书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全书整体备课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1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
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2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50页)

1.草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预测:(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章:Unit 1《草原》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和祖国的辽阔。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草原美景和祖国之情。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1.4.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草原的美丽和祖国的辽阔。
1.4.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4.4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草原美景的看法。
学生书写课后小练笔,运用所学生字词。
教师出示相关草原的图片或文章,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拓展知识。
第二章:Unit 2《古诗两首》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
2.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朗读与背诵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古诗中的景色,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4.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4.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4.4 课堂练习根据古诗内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诗人情感的看法。
学生书写课后小练笔,运用所学生字词。
教师出示相关古诗,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拓展知识。
第三章:Unit 3《荷花》3.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荷花的美丽。
2024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课前准备与课堂导入•课文阅读教学设计•写作训练及指导方案•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计划•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复习巩固与测试评估PART01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故事、寓言、童话、科普知识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教材结构清晰,每个单元包括课文、生词、练习和拓展阅读等部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
本册教材包括8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多个方面。
教材内容与结构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生词和常用表达方式,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习并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知识点与技能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常用生字、生词的掌握和运用。
不同文体的阅读和理解;写作中的表达技巧和思路拓展。
03020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PART02课前准备与课堂导入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针对每课时的学习内容,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全册教材、教参、课件、相关教学资源等。
教师准备课本、笔记本、学习用具等。
学生准备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室环境教学资源准备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封皮、进度、计划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2019—2020—2)姓名:五年级语文备课组202 年2月五年级语文下册备课安排一、备课要求:1.各备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整合各种资源,精心修改,设计出一份优质教案,要求必须体现我校语文“导、研、悟、练”的高效课堂模式及理念。
2.打印统一用A4纸张,课题用小三号黑体并加粗;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22磅。
3.主备教师负责将审核后的备课于一周前发年级组QQ群,并统一打印签字页,下发给各科任老师,剩余部分科任老师自行打印。
二、备课流程:1.开学初在年级组长的领导下,把本学期备课任务按单元分配给各位老师。
2.主备教师个人初备,拿出初稿。
3.集体研讨,进行修改,自己打印出清样。
4.主管领导审查。
三、集体备课考核:1.每学期末,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级本科教师组成考核小组,打出每位教师的分数,按备课分数高低分为A、B、C、D四类。
2.考核内容:备课质量60%,修改教后记40%,教学反思要求每个月最少两次,保证质量。
3.出现下列情况,按D类对待:(1)直接从网上下载,未经修改。
(2)主管领导未签字。
(3)不能按时下发给教师。
(4)没有修改或教后记。
(5)没有组长按周签字。
四、备课安排:备课组长:高宁(负责安排备课及审核,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备课研讨活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2019--2020—2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年级现有学生800多人,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
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感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
同时,有部分学生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需给予特别的关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93页)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筹齐: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