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政治抒情诗:产生于五十年代,盛行于六十年代。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偏偏重于豪情壮志的书写和战斗精神的表现。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雷锋之歌》

2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指在赵树理的影响下,文坛出现了一批以山西作家为主题的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是我国当代小说史上第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小说流派。其主要创作特点是:都以农村生活为创作题材,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多写中间人物,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语言大众化、群众化,都有朴素幽默的风格。代表人物是赵树理马烽西戎。

3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其解释即为:“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科可以自由争论。”并指出“双百方针”市人民内部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领域的表现。“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的提出与贯彻有力的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着思想的活跃和解放。

4杨朔体散文及特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是新时代新生活的颂歌,也是普通劳动者的赞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作品往往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与人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颂歌这一抒情主体,风格清新隽永,深沉明朗,具有独特的诗化散文的艺术特点。

散文特点:1追求诗意,具具体表现在巧于造境,工于诗艺,如托物言志,借景生情。2讲究构思,严于剪裁构局,玲珑精巧。3语言精美,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5三突出原则:由于会泳最早提出,姚文元审定加工的。其主要内容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它是一种结构原则和叙事方法,一种人物安排规则,是一个反动的理论观点,它搞乱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为四人帮炮制“瞒”与“骗”的文艺及与“走资派”作斗争的文艺提供理论依据:被“四人帮”作为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的坚定不移的原则”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而大力宣扬。

6 样板戏:又称文革样板戏,出现于文革前期,但经过不断修改到文革后期定型。习惯上将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大样板戏”代表文革文学的最高成就。

7 归来的诗: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粱南野写了《归来》和《归来时刻》“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的是个主题。“归来”的诗人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主要是“九叶派”的诗人。

8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指以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其命名来自于章明发飙《让人气闷的“朦胧”》。它建立在对文革的质疑或批判上,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重新确认,呼唤人道主义的人性复归,对人的自由奥秘进行探险;意象化、象征化和主体化,是其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因其在艺术上多用象征的艺术手法,诗歌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因此称为朦胧诗。

9 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是继归来诗人,朦胧诗人之后,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新的诗歌创作群体,他们试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新树立一种诗歌精神。代表人物有韩东,于坚等。

10艺术散文:是指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的“独白”写法,真实、自由的个性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裸露心灵,表现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文篇章。一些中青年作家如张洁、宗璞、贾平

凹、韩少华、唐敏、王英琦等,常会通过儿童的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又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的朴素感人一面。

11 学者散文:也叫“文化散文”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在散文创造时,他们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讲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使使得作品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学者散文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兴《负暄琐话》等为代表。

12 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的《伤痕》而命名。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革这场灾难性的动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

13 反思文学:八十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反思文学”在思想内容上的一种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诞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的揭示社会的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总结上,比之伤痕文学,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被认为是反思文学出现的标志。

14 寻根文学: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小说潮流,该类小说以现代意识重新审视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精神。小说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成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和暗示抽象等手法。代表作家又韩少功、阿城等。

15 先锋小说: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具有先锋性的小说创作潮流。这种先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革命,代表人物有马原。二是语言试验,代表人物有孙甘露。三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探索,代表人物由余华。先锋小说对小说创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叙事上的极端实验性,远离现实生活而疏离读者大众,之后很多作家出现了创作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