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田间试验
新时期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

新时期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作者:陆发廷刘兰明孙元钧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20期摘要:与包含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在内的多种耕作条件的试验对比,结果显示,在土壤容重、水分、有机质、经济效益等方面,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均表现出理想优势。
从整地处理、科学选种、种子处理、播种过程的控制、适时收获与留茬这5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的关键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要点;增产提质文章編号:1005-2690(2021)20-005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S512.1 文献标志码:B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是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兴起的重要玉米种植技术,通过改变行向和垄距,实施免耕和秸秆全量还田等管理措施,使得耕地轮作休耕,实现休闲种植、培肥地力和防风保水的目的,相比于其他玉米种植方式来说,其应用优势更为明显,这样一来,可提升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结合莒县店子集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既能增产又能较好地保护耕地,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值得重点探究与推广应用。
1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的应用优势探究1.1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对土壤的影响1.1.1 土壤容重依托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土壤扰动程度明显降低,促使土壤结构长时间维持在较为理想的状态,实现土壤可持续生产[1]。
在使用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展开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土壤的孔隙结构得到有效维护,为水分渗透、保持提供了更好条件,可达到维护秸秆还田实施成效的效果。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土地的深松处理,优化土壤结构以及土壤物理性状,以此达到降低土壤容重的效果,同时强化土壤的通透性。
因此,相比于其他玉米耕作方式来说,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在土壤容重方面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总孔隙度更为理想。
1.1.2 土壤水分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的应用为水分渗透、保持提供了更好条件。
玉米垄作高光效栽培技术

第3 3卷
第1 1 期
2 0 1 3 年 1 1 月
玉米广 中心 ,吉林 吉林 1 3 2 0 1 3)
摘 要 :吉林 市地处 山区、半山 区,平地少 , 春 季气温低 ,土壤 湿度 大,平作 易出现 出苗慢、 出苗率低、生育期延长等问题 , 特 别是 播种后遇低 温多雨易造成大面积粉种的严 重后果 ,这 些 问 题 极 易造成 玉米减产 。根据这 一情况 ,吉林市经过试验示 范,探 索并推 广 了高光效栽培与垄作 栽培相 结合的栽培技术模式。
关键词 :玉米 ;垄作 ;高光 效栽培 中图分类号 :¥ 5 1 3 文献标识码 :A
1科学选地
7田 间管 理
选择耕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 、 保肥保水 、排水 良好 的平 7 . 1 玉 米 螟 川 I 地 ,不能选择 岗坡地 、低洼地 和二洼地 。要求土地集中连片、 应采用化学药剂 、物理及生物措施综合防治。 规模经营 。主要依托各地的农 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 民专业合 7 . 2化 学防治 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落实地块 。 玉米 心叶末期 ,用 自制辛 硫磷 G R、杀灭 菊酯 G R等 放人 2调整 垄向 心 叶内 ,用 量 1 2 g / 株 。在 玉米螟 羽化盛期 ,每立 方米插 2 吉林地区的最佳垄 向是 2 0 。0 2 ,将罗盘放平 , 转动罗 3根用 5 0 %敌敌畏乳油浸泡 的高粱秆熏杀 羽化成虫 。 盘让指针对准 0 。和 1 8 0 。, 然后沿 2 0 。和 2 0 0 。画一条直线 , 7 . 3 物 理 防治 这条线就是播种的垄 向 ,即磁南偏西 2 0 。垄 向。 用 高 压 汞 灯捕 杀 ,在 玉 米 产 区村 屯 的开 阔 地 ( 距 房 屋 3精细整地 与起垄 1 5 m以上 ),每 1 6 h m 玉米 田设 置一 盏高 压 汞灯 ,灯 间距 为 秋 翻春整 地 的 ,待土壤 化冻 5 c m时进行 耙 、压整 地 ,保 1 5 0 m。7 月1 3 1日为 开灯期 ,每 天 晚上 2 0 : 0 0 开灯 ,次 日 墒提墒 。对于没有秋翻的地块要在 3月下旬 至 4月上旬 当土壤 早上 4 : 0 0闭灯 。 化冻 1 0— 1 5 c m时进 行春 整地 ,对 耕层进 行深 翻或深 松 ,保 7 . 4生 物 防治 证深度在 2 0—3 0 c m, 翻后及时拖平耙压 , 做 到无漏耕 , 无立垡 , 在玉米螟化蛹前对玉米和高粱秸 、茬垛 ,每立 方米 用 白僵 无坷垃 ,土块疏松细碎 ,耕层虚实均匀。用 大型机械起垄 的, 菌7 5— 1 0 0 g 和1 O 倍 的细土拌匀 , 喷粉封垛 ;用赤 眼蜂 防治 , 在 1 . 9 5 m宽 度 内,起 3条 垄 ,垄 台宽 4 5 c m,垄 沟宽 2 0 c m。 公 顷放 蜂 量 为 2 2 . 5万 头 ,当玉 米螟 化 蛹率 达 2 0 % 时 往 后 推 用小 型机械起 垄 ,按照 常规 方式起垄 ,垄台宽 3 0 c m,垄沟宽 1 l d为第 1 次放蜂期 ,蜂量 为 1 0 . 5万头 ,第 2次在第 1 次后 5 3 0 c m。 7 d 放1 2万头 ,将蜂卡撕成小块 ,每公顷选 1 5~3 O 个点, 4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将蜂卡 固定在玉米植株 中部 叶片背面 ,用秸杆签别好。 高光效 栽培技 术必 须选择 耐密 、 抗 倒 、抗 病 的品种 ,吉 7 . 5化学除草 林 地区 以先 玉 3 3 5 、农 华 1 0 1 、迪 卡 5 1 6 等密植 品种 为主 。用 玉米 田以阔叶杂草为主要群落而以连作 的地块 ,可用 3 8 % 玉米选种机械或人工粒选 ,剔除混杂粒 、 病 斑粒 、 虫蛀粒 、 小 阿特拉 津胶 悬 剂 ,每 公 顷用量 5 . 0 —7 . 5 k g 兑水 4 0 0 6 0 0 k g 粒 、秕粒 、破损粒及杂质。种 子纯度不低于 9 8 %,净 度不低 于 进行土壤喷雾 。单双子叶杂草混 生或轮作 的地块 ,每公顷 3 8 % 9 8 %,发芽率不低 于 9 5 %,含水量 不高于 1 6 %。播 种前 1 5 d , 阿特拉津 胶悬 剂 3 k g 混5 0 % 乙草 胺乳 油 2 . 5~ 3 . 0 k g 兑水 4 0 0 将 种子 晾晒 2 d 。播 种前 1 0 d进 行 1—2次发 芽试验 。播 种前 6 0 0 k g 进行 土壤 喷雾 。干旱年 份或干旱 地区 ,土壤处 理效果 用专用玉米包衣剂进行包衣 ,或直接选择包衣种子 ,防治苗期 差 ,每公 顷用 4 % 玉农 乐悬 浮剂 1 . 0— 1 . 5 L或 3 8 % 阿 特拉 津 地下害虫 、苗期病害及丝黑穗病 。 胶 悬剂 3 . 7 5—4 . 5 L兑 水 4 0 0—6 0 0 k g 在 杂草 2~4叶期进 行 5精细播种 茎 叶喷雾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的地块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 , 当春 季 1 0 c m地 温稳 定 通 过 1 0℃,进 行播 种 ,一 般在 4 反之使用低剂量 , 苗带施药按施 药面积酌情减量 。 施药要均匀 , 月2 5日 ~5月 5日播种 。在 4 5 c m和 2 0 c m宽组 合垄垄 台中间 做 到不重喷 ,不漏喷 。必须在土壤较湿润 ( 表层土壤相对含水 播 2行 ,采 用 行 距 3 5 c m,株 距 1 4~ 1 6 c m。在 3 0 c m宽 常规 量 在 8 0 % 以上 )的条件下使 用 ,同时注 意温度 ,不能在 温度 垄 垄 台上 ,分别 在相邻 的 2 个垄 台靠近 垄沟 5 c m处 播种 ,行 低 于 1 5 %条件下用药 ,否则药害严重。 距4 0 c m,株距 1 4— 1 6 c m。严格控制播种深度 ,密度 6 . 5万 8收 获 7 . 0 万株 / h m 。播 种 时,保 证播种 深度 ,一 般在 3 4 c m, 种 对 于人 工 收获 地 块 ,秋 季 收割 时 ,留根 茬 高 度为 3 0— 子 与底 肥距 离在 1 5—2 0 c m,防止烧苗 。播后根据 土壤墒情合 3 5 c m,待玉米果穗收获后 ,将总量 1 / 2 的玉米秸秆依次均匀放 理镇压 ,墒情好 ,轻镇压 , 墒 情不好 , 重镇压 。 置在 0 . 4 m小垄 中间 ,秸秆根部朝 向西南 ,堆 放高度不 能超过 6合理施肥 根茬 高度 ,以防被风 吹走 , 其余秸秆运 出地块 。也可 以只 留根 选用缓 释长效 复合 肥为 主 ,尿素 为辅。每公 顷施用 纯氮 茬 3 0~3 5 c m ,秸秆运 出地块 。 3 0 0 k g 、纯磷 1 0 0 k g 、 纯钾 1 5 0 k g 。分基 肥和追肥 2 次施入 , 基 对于机械收割地块 ,留根茬高度 3 0 —3 5 c m,秸秆粉碎还 肥必 须做到深 施 ,深度保证 在 2 0 c m,基 肥施用量 为氮肥 总量 田, 第2 年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的3 5 %,磷 、钾肥 的全 部 ,追肥 为氮肥 的 6 5 %。整地 同 时施 9休耕轮作技术 人基肥 。玉米拔节前进行追肥 ,应用拖拉机牵引机械将肥料侧 9 . 1 4 5 c m和2 0 e a 组合垄 r 施与玉米苗 的外侧 8~ 1 0 c m,施肥深度 8 1 0 c m。 第 2年 在第 1 年播 种玉 米根 茬 的东 南侧 3 0 c m和 6 5 e m处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分析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比较适用于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其可以充分发挥土地优势,促进玉米的增产增收。
从技术层面分析,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主要通过轮流耕作的模式,将植株间距固定,从而获得高效光照,加快养分运转,提高作物生长效率。
一、整地方案1、选地选择玉米种植地时,要结合作物特点,匹配合适区域,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一方面,对于大庆地区而言,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区域,以有助于通风和排水,同时也有利于光照采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另一方面,为确保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得以实施,还要尽可能保证土壤维持较高肥效。
2、灭茬由于大庆地区春季气温较低,所以一般情况下,当土地的化冻层达到16厘米左右时,可通过机械设备提前进行整地、灭茬。
灭茬的具体要求为将灭茬深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上,碎茬的长度应不超过5厘米。
与此同时,要在正式灭茬前将秸秆清除干净。
3、确定垄向垄向的确定有助于提高玉米种植区的通透性,因此要进行科学测定,首先要将罗盘摆正、放平;然后调整指针使其对准0度和180度;其次,在20度方向和200度方向取一条直线;最后,将此条直线作为基础垄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磁南偏西20度垄向。
4、确定垄距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便是垄距的确定。
科学合理的垄距有助于缓解遮阴效应,从而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最大程度改善玉米全株接受光照的时长。
从经验来看,较大的行距通常在1.6米左右,较小的行距则接近0.4米。
与此同时,要将株距控制在15厘米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地过程当中要顺带将杂草清除并进行底肥施加。
二、选种与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选择;其次,结合所在地气候条件进行选择,以提高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最后,多应用杂交技术品种,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性。
以大庆地区为例,类似于郑单958以及良玉108等都较为常见。
2、种子处理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玉米种子进行筛选和预萌芽,例如晾晒、浸泡等。
四平市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4 0 c m 窄行带 种植 、 1 6 0 c m 宽行 带休 耕进 行 。 3 )第 三
年播 种 时 ,在第 二 年 播 种 同侧 再 间隔 3 0 c m 进 行播
1 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应 用试验方法 ,
在 四平 市铁 东 区城 东 乡进 行 两 种 玉米 机 械 耕 作 模式 的 田间对 比试 验 。
1 . 1 选 地与 整地
种. 仍按照 4 0 c m窄 行 带 种植 、 1 6 0 c m 宽行 带 休 耕进
行。 4 )第 四年 播种 时 , 回到第 一 年 的播种 位 置 。如此
循环 , 每3 a 完 成一 个耕 作周 期 。
1 . 5 施 肥 方 式
选择 耕 层深厚 、 肥 力较 高 、 保肥 保水 、 排 水 良好 的 平J I 』 地 。深 松 在春 秋 两季 进行 , 深度 为 3 0 ~ 3 2 c m, 以 打破 犁底 层 。 分 别在 4月 2 5 日和 1 1月 5 日前 完成 全 幅深 松作 业 。
第1 0期 业 科 技 与 装 备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Te c h no l o g y a n d Eq u i p me nt
N O. 1 0 To t a l N O. 2 3 2
O c t . 2 6 1 3
四平市玉米 高光效栽培 技术应用研究
张 溯 , 刘远 和
( 1 . 公 主 岭 市 农 业 机械 化技 术推 广 总 站 , 吉林 公 主 岭 1 3 6 1 0 0 ; 2 . 四 平 市 农 业机 械 化研 究所 , 吉林 四平 1 3 6 0 0 0 )
1 . 4 播种 方式
四平:科技赋能 民富粮安

四平:科技赋能民富粮安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9年第22期《民生周刊》记者于海军即便有先进储粮科技助力,工作人员仍每天爬粮仓、查粮情,确保粮食安全。
吉林省四平市,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玉米带,这里土质肥沃、气候宜农,盛产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优质农产品,深得大众青睐。
近些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充分运用智能仓储、科学运维,强化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四平地区在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中,具体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民生周刊》记者近日前往四平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梨树模式”近日,四平市梨树县高家村的高产攻关田(核心区)通过了现场验收,保护性耕作使其比普通田地增产20%到30%,获得了大丰收。
玉米长得好源于种得好,梨树县通过“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核心内容的“梨树模式”,让土地肥力得到增加,降低了农业投入。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采用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后,土壤地力大大提高,产量显著提升。
过去由于农民追求产量,对养地还不够重视,化肥越用越多,土壤越来越板结,黑土层也越来越薄,多年来“掠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让肥沃的黑土地疲惫不堪。
随着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诞生,赋予了黑土地新的生命。
事实上,“梨树模式”的核心技术即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少耕、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这种模式中,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5年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20%,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
秸秆覆盖相当于给大地盖了一层被子,不仅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还能大大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对春旱起到抵御能力,延缓旱情。
这种模式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在保水、保肥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持续稳产高产。
在“梨树模式”研发基地内,一株株玉米紧凑相依,这里相比普通田地的玉米有更高的种植密度。
高产攻关田经过多年的秸秆覆盖与免耕播种,土壤的理化性状较好,为玉米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吉林省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doc

吉林省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高产栽培技术项目是由屮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牛态研究所研发的科研项目,在徳惠运行儿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休耕轮作对黑土地的保护意义非常重大。
一、适宜区域该项技术适宜在我省长春、四平、松原等平原地区推广应用。
适宜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达15-20%。
二、技术耍点1.地块的选择与深耕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平整地块,有机质含量高,以平川地为最好,二洼地次之,不能选择岗坡地和低洼地。
秋收后最好进行秋翻地,翻地最佳深度为20-25厘米,打破犁底层,翻后及时拖平耙压,做到无漏耕,无立窣,无坷垃,土块疏松,细碎。
2.改变垄向,确定垄距,提高光能利用率垄向:垄向为磁南偏西18-20°C o垄距:依据人阳髙度角和方位角以及玉米株高,经计算,人垄行距为165cm ,小垄行距35cm,两米为一个组合垄,提高光能利用率。
具休播种方法:第一年播种时按耕作行宽35厘米(小垄宽),休闲行宽165厘米(超人行距)进行播种。
第二年播种时在笫-年耕作行的东侧间隔30厘米左右进行播种,仍按耕作行宽35 休闲行宽165厘米进行播种。
第三年播种与第二年播种同侧,再间隔30原米左右,仍按耕作行宽35原米,休闲行宽165厘米进行播种。
第四年播种时回到第一年的播种位置。
三年完成一个耕作周期,四年一个轮回。
3.选择优质高产耐密品种选择牛育期在126-129天,积温在2650-2750°C的优质、高产耐密品种。
先玉335、、良玉11、良玉99等。
4.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期:当5-10cm地温稳定通过8 — 10°C时,耕层含水量20%左右时开始播种。
播种:在平整好的土地上用播种机以超大垄双行(1.65米与0.35米组合),垄向西南 -东北(磁南偏西18-20度)的种植方式进行播种。
种植密度6.5 —7.0万株/hm2。
玉米试验示范实施方案

玉米试验示范实施方案一、前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进行科学的试验示范,以确定最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
本文档旨在提供玉米试验示范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试验示范目标。
1. 提高玉米产量,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实现稳定增产。
2. 提升玉米质量,优化种植结构,改善土壤肥力,提升玉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3. 探索新技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示范内容。
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试验示范,保证玉米生长的基本条件。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包括优良杂交种和传统优良品种。
3.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保证每株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4.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调配养分。
5.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间作、合理施肥、喷施农药等,保证玉米生长的健康。
6.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玉米生长需求,科学制定灌溉方案,保证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
7.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培土,保持玉米生长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四、试验示范步骤。
1. 地块准备,对试验示范地块进行清理、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2. 种植管理,按照预定的种植密度和品种要求,进行玉米的播种和管理。
3. 生长监测,定期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养分需求等。
4. 管理调整,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5. 收获评估,对试验示范地块进行收获评估,包括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指标。
六、试验示范总结。
通过试验示范的实施,我们可以得出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玉米生产提供可靠的指导。
国内外休耕制度研究综述

农技服务本刊特稿·3·2017,34(23)国内外休耕制度研究综述刘翔宇(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WRS 设计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协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1373067)。
作者简介:刘翔宇(1992.11-),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摘要]总结国外成功休耕制度实践,归纳国内休耕研究现状,重在休耕必要性提出在休耕意愿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不足,为休耕政策推广提供方向。
[关键词]休耕制度;研究综述1 国外研究综述1.1美国—环保休耕计划(CRP)1986年美国为缓解农产品过剩,控制土壤侵蚀、改善水质现象,制定为期10-15年的保护储备计划(CRP)休耕政策。
补偿机制随政策实施、时代发展动态变化,1990 年前,实行固定补偿标准,遵循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来确定。
1990 年后,为提高成本率政策补贴引入市场机制,用竞标的方式分配保护合约,将农民愿意接受的最低补偿金额加上部分政府支出和,与相应休耕环境效益比较,最终选出使单位美元支出获得最大环境效益的投标申请。
竞标机制采用自愿和竞争原则,补偿标准由政府与农民间供求关系确定。
1.2日本—小规模农业经济体休耕日本是一个耕地缺乏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率较少,20世纪70年代初,缓解粮食供给过剩实施稻米转作休耕政策。
日本将耕地分为一、二、三等地,对不同的耕地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
同时,政府也采取奖惩机制对不配合休耕的农民,按一定标准收取代偿费,以此增加耕地耕作成本,引导农户休耕。
1.3欧盟—农业发达国家休耕李忠(2001)提到1992年麦克萨里改革在农业发展相对发达的欧盟国家,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的现象,推行休耕调整供需关系。
刘璨(2009)总结了欧盟休耕土地的规模有两种,一种是农场的面积,二是土地产粮总量。
休耕制度有较完善的监管系统,应用卫星、雷达等系统,对休耕的地块进行实时监控,保障休耕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 雄f I L 深松 J I 第 :i 年 }
L 深 松 j
一 深 松 宽 艘 1 . 常规均 匀垄耕作模 式 6 0 c m等行距 种植 。秋 天
“ 良育 1 1 ” 。播 种 密度 为 6 . 5~7 . 0 万株 / 公 顷,株距 玉 米 收获 后 或春 季 播 种前 灭茬 ( 灭 茬深 度 为 1 8 c m) 、
推广天地
E ×TENSl o N
四平市玉米高光效休耕 轮作 田间试 验
。吉林省四平市农机化研究所 刘远兴 刘远和
四平市是产粮大市,耕种面积 4 0 万公 顷,其 中玉 肥 7 2 0 k g / 公顷 , 深度 为 1 4 c m ~1 6 c m。 口肥 :在 播
米 种植 占总耕地的 6 6 %。该 地 区春 旱频繁,但一直 采 种 同 时 施 人 种 子 下 方 5 c m ~8 c m处 ,二 铵 5 0 k g / 公
1 4 2天 。
图 2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模式示意图
.
犬 版 1 6 0e a r
1 . 地块 玉 米高光效休 耕轮作 模式 和常规均 匀垄 耕作模 式 的试 验 田地块 ,面积各 1 公顷。试 验 田地块 耕层 深厚 ,肥力较高 ,为保肥保 水 、排水 良好 的平川 地块,试验 田间管理与当地大 田生产一致。
推广天地
E×T ENSI o N
表 ,为来年平 作种 植做准备。第 一年先将垄 向定 为磁 株、2 . 1 g / 株、1 . 3 3 g / 株。
西1 9 。3 4 。原来 6 0 m均匀垄距 改为窄垄距 4 0 c m, 宽 垄距 1 6 0 c m,构成一 个 2 m组合垄。播 种时在 4 0 c m窄
用传 统种 植模 式,以灭茬 后扶原垄 ( 均匀垄 )清种为 顷 ~7 5 k g / 公 顷 。追 肥 : 定 苗 2周后进 行 追 肥,在苗
主,南北垄 向和多个垄 向,垄距 有 6 0 c m、6 5 c m。由于 带外侧 8 c m ~1 0 c m处 ,深度为 1 4 c m ~1 6 c m,施尿 素 长期 掠夺经营 ,农 业生态环境 恶化 ,玉 米种植 后出现 4 0 0 k g / 公 顷 ~5 0 0 k g / 公 顷。
相 结合。底 肥 : 播 种 的 同时在 种 植 带 中间施 人 复合 米 收获 后将均匀垄 6 0 c m垄 进行灭茬 、旋 耕、耕 平地
—
9农 A G R i C 机 U L T u R 科 E M A C 技 H I N ∈ 推 R Y T E 。 L 。 G Y 2 E 0 x T 1 E 3 N S . 1 l 0 1 N
项技术 通过 打破 以往 常规均 匀垄耕 作 模式 ,定垄 向、 量k g : 4 8 0; 2 B J G _ 2 型 精量 播 种机 ,双行 播 种机 ( 将 定垄距 和休耕 轮作,充分利 用光能 , 解 决玉米 密植后 2 个单体 播 种机 的播 种行距 调整 为 4 0 c m) ,配套 动力 通风 透 光效 果 不好、群 体郁 闭和改善土壤结 构 问题 。 k W: 1 3 . 2~l 8 _ 3 的中小型拖拉机。
2 . 品 种 和 密度 由于 该 地 区 是 大 陆 性 季 风 气 候,选 择抗旱 、抗倒 伏、适合本地 区种植 的玉米 品种
繁 篙 } 6 竺 一 1 } 翌 . J
慕 量 基 1 1 ‘ - l i t I L  ̄ " { I { j
平西乡海清村,位 于吉林 省西南部 ,全 年平均气温 为 5 . 9 ℃,≥ 1 0  ̄ ( 2 积温平均 为 3 0 7 8 . 5 ℃; 年平均 降水 量为
5 7 2 . 8 m m,且 降雨 时 空分布 不 均 ; 全 年盛 行 西 南风 , 基 本上是 5 月上旬终 霜,9 月下旬初霜 ,平均无霜期为
通 风透 光不好 、群体郁 闭,土壤 水蚀、风 蚀加重 ,土
4 . 试 验 耕 作机 具 1 G Q N - 2 6 0型 耕 整 机 , 配 套
壤 板结、有机质含量逐年减 少,土壤 肥力下降等问题 , 动力 k W: 3 6 . 8—7 3 . 5 ,工 作 幅 宽 e m: 2 4 0 ,整 机 质 量
耕 作 模 式
表2
单位 : g / 株
测试 深 度 f c m) O~ 4 5
行 带上播 种 双行玉 米,1 6 0 c m为休耕 宽 行带。第 二年
2 0 1 1 年 ~2 0 1 3 年 我们在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进行 了两 种玉米机械 耕作模式 的田间试验 。
一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两种耕作模 式,各耕作模式 见下图。 图 1常规 均匀垄耕作模式示意图
、
试验条件
试 验 时间为 2 0 1 1 年 ~2 0 1 3年,试 验 点 铁 西 区
1 4 e m ~1 5 c m,播种 深 度为 3 c m ~4 c m, 深浅一致 ,播 起 垄 ( 灭 茬 扶 原垄 ) ,春 季 垄 上播 种 方 式 。株 距 为 种后及时镇压 。 3 0 c m,密度为 5 . 5 万株 / 公顷。
3 . 施 肥 方式 采 用 机 械 化 施 底 肥 、 口肥 、追 肥 2 .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模式 首年整地 ,在秋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