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效新型栽培模式简介
谷子高光效栽培模式

摘要:谷子,在我国种植历史极为悠久。
由于其营养价值以及用药价值极高,深受市场认可。
为提高谷子产量与质量,科学研究人员加大了对谷子栽培模式的研究力度,各种新型、高效谷子栽培模式开始出现,高光效栽培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以某地区谷子种植试验研究为例,对谷子高光效栽培技术展开重点研究,期望能够为国内谷子种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光效栽培技术;选种;试验;谷子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谷子硒肥高效利用与示范,项目编号:201703D221009-1中图分类号:S515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6.005韵晓冬,王晋*,孙常青,屈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谷子高光效栽培模式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温、耐干旱,在农业生产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市场发展前景较为理想。
以往谷子种植多以行距种植模式为主,整体种植区通风透光效果相对较差,对喜光植物而言,光照不佳很容易对其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人为手段对谷子种植布局进行改变,可有效改善群体受光情况,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应用潜力极大,极具研究价值。
1谷子高光效栽培技术高光效栽培技术是利用温度、风以及光等资源,提升作物产量的栽培技术。
通过对该项技术的运用,可有效改善作物群体生长状况,提升微气象环境水平,边际效应极为突出。
2栽培实例为对高光效栽培技术应用展开进一步分析,在此将以某地区谷子种植试验为例,对该项技术具体运用展开深度探究。
2.1试验材料本次试验选用“长农35”作为试验作品,此品种具有抗性强以及产量高等优势,试验地则设置在该地区的农科院谷子研究试验地。
2.2试验设计此次试验设置一块试验田与两块对比田,种植田面积均为13m 2,种植环境相同,其中试验田实施高光效栽培技术,谷子宽窄行距为:窄行15.1cm 、宽行47.8cm ;两块对比田均采用普通种植模式,实施等行距种植布局,只是两块田的行向与行向间和有所不同。
永吉县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轮 作 养地 技术 , 实现 高 茬留 田、 全 株秸 秆还 田 、 苗带 休耕 轮 作, 轮作 期为 3年 , 每条播种 苗带休耕 期 2年 , 第 4年 重复 播 种第 1 年苗带 。 1种 植 模 式
1 . 1 平 作
适 宜 在 平 地 或 平 岗地 ,且 具 备适 宜 平 作 的 整 地 和 播 种 机 械( 免耕 播种机 ) 的地方采 用。但 不宜在土壤 湿度偏大 、 排 水 不畅 、 地温偏低 的地块 采用 。 1 . 2垄 作 适宜在平地 、平 岗地 ,且不具备大 型播 种机械 的地方 采
2 . 1 . 2垄( 行) 距确 定 为了减 少玉 米植株相 互遮 阴 , 充分利 用 太 阳光 能 , 提 高垄 ( 行) 间透光 率, 增大 叶片受光面积 , 保 证 玉
底肥
底 肥
平作 :在适播 期内 ,选 用康达 2 B MZ F - 2免耕播 种机 整 地、 施肥 、 播种一次 完成 。第一年用旋耕 机先将整个地块 整平 耙细, 以地 的一边 为基 准 , 用免 耕播 种机 播 种两 行 ( 行距 4 0 厘米 ) , 然后 空 出 1 6 0厘 米 再 播 两 行 , 依 此 类推 ; 第 二 年 在 紧 邻 上一年种 植行 间隔 4 O厘 米 ,按 同样 的 规 格 在 原 空 行 上播 种两行 , 间隔 1 6 0厘 米 再 播 两 行 , 依 此类推 ; 第 三 年 与 第 二 年 相 同依 此类推 。每三年一个 轮回 , 使每 个种 植行都 有两年 的
永吉县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高金友 , 陈金丰 , 王风龙 , 高 跃。
( 1 . 永 吉县农 业技 术推 广总 站 ; 2 . 永 吉县 一拉 溪镇 农业技 术推 广 站 ; 3 . 永 吉县 西 阳镇 农 业技 术推 广站 , 吉林 吉林 1 3 2 2 0 0 )
玉米新型种植模式——高光效栽培

玉米新型种植模式——高光效栽培
张琼
【期刊名称】《农村科学实验》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一、选地和整地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易于改变垄向的地块。
以平川地为佳。
2.整地及确定垄向垄距①整地。
灭茬前先用耙子把田间残留的秸秆搂干净,然后进行机械灭茬;灭茬后
要进行旋耕,深度为20厘米左右,可以进行灭茬、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张琼
【作者单位】柳河县表业技术推广总培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青冈县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及应用成效 [J], 邹月超
2.永吉县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J], 高金友;陈金丰;王风龙;高跃
3.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初探 [J], 赵兴力;于志明
4.固原市玉米高光效复合新型种植模式试验初报 [J], 王峰
5.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J], 李哲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方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1 . 2 . 1 增 加 插 秧 成 本 高 光 效 栽 培 进 行 人 工 插
秧, 相应 地增加 了水 稻插 秧人工 , 每 天 比抛 秧增 加 人 工 7个/ h m 2 , 增 加成本 1 0 0 0元/ h m 2 左右。
光合产物 , 来 实现水稻高产 。2 0 1 3年东丰县推 广水 h m 以上 ,或可 创 出北 方 寒冷 稻 作 区粳 稻 高 产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 5 1 1 . 0 4 8 文献标志码 : B
东 丰县 位 于吉林省 东南 部 , 处 于东经 1 2 5 。 3 ~
1 2 5 。 5 、 北纬 4 2 。 1 8 ~ 4 3 。 1 4 的 中纬度 地带 , 年 均 ≥
常规栽 培提 高 2 - 3 ℃。
2 - 2 培 育壮秧
1 , 1 . 1 增加 太 阳光 照
高 光效 栽 培能够 充 分利 用
太 阳光照 , 每天 1 2 - 1 4时这 段强 光 时间 , 阳光可 照
到宽 行里 , 全株 照射 时 间 比常 规栽 培要提 高 3 h 。 1 . 1 . 2 提 高地 温 采用 高光 效栽 培 ,地 温 能够 比
培 技术要 求较 高 , 需 要具 有一定 的栽 培技术 水平 。
1 主 要 栽 培 模 式
高 光 效 栽 培 的水 稻 栽 培 行 向为 西 南 至 东 北 向, 角度 为磁南 偏西 l 9 。 3 6 。 采用 宽 窄行稀 植栽 培 方式 , 通 风透 光 超 大 行 行 距 5 0 e m, 小行行距 2 5 e m, 株距 为 1 5 - 2 0 e m。插秧 时采用 拐 子苗插 法 。 1 . 1 栽培 技术 优点
增强 通 风 , 使水 稻 秆壮 , 可减 轻 病 害发 生 ( 主 要减 轻纹枯 病 的发生 ) 。
高效蔬菜设施栽培模式

高效蔬菜设施栽培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
因此,高效蔬菜设施栽培模式应运而生。
高效蔬菜设施栽培模式是一种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农
业生产方式。
它采用温室、智能控制系统、LED光源等设备,能够精准控制环境条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在高效蔬菜设施栽培模式下,蔬菜种植采用流水线作业,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过科学施肥、灌溉和环境控制等手段,实现蔬菜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此外,高效蔬菜设施栽培模式还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生产效率,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蔬菜。
总之,高效蔬菜设施栽培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它能够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保证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 -。
Y形桃树栽培全套技术方案

Y形桃树栽培全套技术方案桃Y形栽培是近年来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光效新模式,是广大果树专家、果农朋友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较为先进、科学、实用的桃栽培技术,它可使桃种植2~3年即可达到投产丰产的要求。
一、使用范围本技术规程规定了各种桃Y形栽培的园地选择、苗木选择及种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生长调节剂应用、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露地栽培操作,也适用于大棚桃树栽培操作,如遇特殊自然灾害应灵活应用。
实施本规程,一般种植后第二年即可进入投产期,比传统的自然开心形栽培技术可提早2年结果,亩产量可提高2~3倍(图1)。
二、高产优质树相指标2.1 幼树(2年生)(1)产量:1000~1500千克/亩。
(2)总枝量:0.6万~0.8万个/亩,其中:长枝为40公分以上,中枝为20~30公分,短枝为10公分以下。
长枝∶中枝∶短枝=5∶3∶2,以中长枝结果为主(图2),结果枝占80%。
(3)树高:2.5~3米。
(4)根颈粗:4~8公分。
2.2 投产树(3~10年生)(1)产量:2000~4000千克/亩。
(2)总枝量:0.9万~1.0万个/亩,其中长枝∶中短枝=6∶4,结果枝占85%。
(3)树高:3米左右。
(4)根颈粗:10~20公分。
(5)单果质量:200克以上一级果占60%以上。
(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以上。
三、种植3.1 园地选择。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1米以下)、交通方便的地块建园,必须采用起垄种植,做到排水畅通。
3.2 种植密度。
株距1.5~2米,行距4~4.5米,可使用大型机械的果园2米×5米。
3.3 种植时间。
从落叶后到春分前的适宜时间内越早越好,单行长方形种植,行距大于株距,朝向以南北向为好。
3.4 苗木选择。
以成苗种植为好,苗木高80公分以上,枝干皮色有光泽,芽眼饱满,根颈粗0.8公分以上,嫁接高度20公分,砧木选择毛桃砧木,选根系发达的无病壮苗(图3、图4),坚决杜绝重茬苗。
光照管理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光照管理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光照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合理的光照管理技术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优质高效栽培。
本文将介绍几种光照管理技术,帮助农民实现高效栽培。
一、温室光照管理技术温室是一种有效的光照管理工具,可以调节光照条件,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温室中,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遮阳网的使用来控制光照强度。
遮阳网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强光照射,减轻作物的光照应激反应,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温室内还可以利用反光材料折射光线,提高光照利用率,达到优质高效栽培的效果。
二、人工补光技术在某些情况下,自然光照条件不足以满足作物的需求,需要采取人工补光技术。
人工光源的使用可以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提供足够的光能量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常见的人工光源包括高压钠灯、金卤灯等。
在冬季或阴雨天气中,通过合理的人工补光技术,可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光周期控制技术植物对光周期的敏感性较高,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需求也不同。
光周期控制技术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的长短来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在提升设施蔬菜中,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蔬菜生长速度,缩短光照时间可以提高蔬菜品质。
通过精确控制光周期,可以实现优质高效的栽培效果。
四、光照均匀性控制技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光照均匀性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不均匀的光照会导致作物生长不平衡,产量减少。
因此,光照均匀性控制技术是实现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之一。
现代温室设施中的光照均匀性控制技术包括调节灯具布置、适当的反光材料使用等。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利用反光材料,可以均匀地将光线照射到作物的各个部位,提高产量和质量。
五、光照强度监测与控制技术光照强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强度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作物对光照要求的不同,及时调整光照强度,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通过安装光照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光照强度的监测和控制。
彰武县高光效超高产玉米种植新模式及其栽培技术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0期摘要:结合彰武县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地力水平以及降雨量,提出彰武县玉米高光效超高产种植新模式及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种植;新模式;栽培技术;彰武1 玉米种植新模式所谓新模式就是二比空的种植模式采用种两垄空一垄,不改变原垄的尺寸宽度,一垧地种6667m2闲3333m2,6667m2地保苗7~8万;60cm宽的垄,株距为4寸(13.2cm);50cm宽的垄,株距为6.7寸(22cm)。
有以下优点:1)充分的利用光照条件;2)增加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3)充分的利用群体优势;4)垄垄是边行;5)生产管理非常方便;6)实现休耕农业。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2.1 精细整地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
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
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cm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
要求尽量秋翻深松整地,同时结合整地,秋夹肥,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
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对于平播的地块要及时的翻耙,地中没有大坷垃。
2.2 施肥方法与方式2.2.1 基肥(底肥)施用方法与方式。
灭茬后起垄前用小耘锄(小铧)在垄沟内犁不低于12cm的沟,然后将基肥施到沟内,施肥后起垄及时镇压,这样施肥就不会造成由于施肥量大而烧种,(同时要注意由于施肥量在40~50kg/667m2,而且空垄不施肥,所以40~50kg肥料要施到三分之二的土地上,所以在调节施肥斗时要按照施肥量60~75kg调节)。
对于平播的地块可以采用侧深施肥的方式,但施肥深度也需要尽量深施,施肥深度最好达到15~20cm。
2.2.2 种肥(口肥)施肥方式与方法。
由于施肥深度较深,所以播种时同时使用一些种肥,注意种肥亦需要种、肥隔离5~7cm。
2.2.3 一次性施肥使用方法与方式。
对于覆膜或者习惯使用一次性施肥的地区一定要深施肥,由于施肥量比较大,最好侧深施肥,施肥深度在15~20cm,或者将肥料施到两条种植垄中间,但施肥深度也要在13~18cm,一次性施肥使用量在60~70kg/667m2,(所以在调节施肥斗的施肥量在90~105kg)如果一次性施肥量施不进去,可以将剩下的肥料在追肥时一次性追到地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75 水平距离(cm)
140
30
75 水平距离(cm)
14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自然降水利用—土壤蒸发
新型种植 传统种植 对照
土壤蒸发强度(mm/d)
2.2 2.0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苗期 拔节期 大喇叭口期 抽雄吐丝期 灌浆期
NEIGAE
光照效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试验验证
通过遮阴试验验证:遮阴后玉米株高、 穗位分别增高 10-16% 、 26-48cm ,单株叶 面积减小,叶片变薄,开花日期延后 3-5 天,雄穗变短,光合速率明显降低。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解决途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一、选择地块与整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一、选择地块与整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一、选择地块与整地
整地(翻地、耙地)
收获后最好进行秋翻,最佳翻地深度为:20-25厘米,打破犁底层,翻后及时拖平耙 压,做到无漏耕、无立垅、无坷垃,土块疏松,细碎。没有大型机械条件的收获后及时 灭茬,然后拖平镇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KZ 新型种植 JY 传统种植 CK 对照
生育时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高光效栽培技术体系
配套机械 精量播种 定株距 技 术 病虫草 鼠害生 物防治 技 术 田间 管理 技 术 新型肥料 配方、平 衡施肥 配套机械 玉米秸秆覆 盖粉碎还田 技 术 适时 收获 理 论 专利技术 留高茬、 休耕轮作 新型模式种 植技术体系
单位:g/m2
开花期 传统模式 59.17 6.17 4.41 3.59 2.85 76.19
生长发育前期:总根量新型模式低于传统模式; 生长发育后期:总根量新型模式高于传统模式;但0-20cm根量低于传统 模式,其余各层新型模式高于传统模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热(光强、光质量)??!-没有被重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问题提出
科学问题1:垄向问题-传统的栽 培方式是否合理?
传统的种植方式以清种为主,垄向无规 则、无固定栽培方向,无科学依据! ---光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低产!
垄向无规律
科学问题2:栽培垄距问题?
高梁、玉米、大豆、马铃薯、蔬菜垄距 都是65cm左右;合理否? ---相互遮阴,影响光照,影响光合作用 率,导致低产!
太阳高度角 • 日照时间 • 日照方向 • 辐射强度 • 盛行西南风
北 极
北 极
南 极
西南
东北地区风玫瑰示意图
南 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垄向、垄距确定(计算)
6-9月份阴影最小原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方位角示意图
风速(km/h)
风速(km/h)
据地面高度1 5 c m 不同水平距离风速变化 14 12
风速(km/h)
据地面高度2 6 c m 不同水平距离风速变化 14 12 10 8 6 4 2 0 有秸秆 无秸秆
10 8 6 4 2 0 有秸秆 无秸秆
8 6 4 2 0 30 75 水平距离(cm) 140 有秸秆 无秸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核心技术
专利号ZL 200710056394.2 专利号ZL 200410011193.7 专利号ZL 200410011192.2
改变垄向,扩大垄距,休耕轮作,防风保水,提高光能利用率。
1.一种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 2.玉米休耕轮作和防风保水的耕作方法 3.玉米改变垄向和扩大垄距的耕作方法
25
改向组合垄
16 14
20
12
光合速率
超大垄 南北向 75cm垄 8 6
10
5
常规播种垄
8:00 10:00 12:00 时间 14:00 16:00
4 2 0 8:00 10:00 12:00 时间 14:00 16:00
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地名
银川 永宁 贺兰 石嘴山 平罗 陶乐 吴忠 同心 灵武 中宁 盐池 中卫 青铜峡 固原 西吉 泾源 海原 隆德
经度
106.27 106.24 106.35 106.39 106.54 106.69 106.21 105.94 106.34 105.66 107.41 105.18 106.07 106.28 105.07 106.33 105.64 106.1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光合作用测定
数据采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光能利用—不同种植模式光合速率日变化
7月22日光合速率日变化
30
9月19日光合速率日变化 18
宁夏各县市区垄向调整为13.4-14.1度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第 一 年
第 二 年
第 三 年
第 四 年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水稻改变垄距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南北向
磁南偏西20度
NEIGAE
技术简介
• 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是一项可充分利用光温资源从而 提高玉米、水稻产量的新型种植技术。关键技术是由‘中 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3项专 利技术组成,配套集成了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肥料缓释 、控失技术,玉米休耕轮作培肥地力技术,水稻智能化育 秧技术等单项增产技术,结合各地生产实际形成一套全新 的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应用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 式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玉米增产6-15%,水稻增产 5-10%。
纬度
38.47 38.28 38.55 39.04 38.91 38.82 37.99 36.97 38.10 37.48 37.78 37.51 38.02 36.01 35.97 35.05 36.56 35.63
垄向(磁南偏西)
13°47′10″ 13°45′30″ 13°49′07″ 13°52′59″ 13°55′07″ 13°57′11″ 13°42′35″ 13°30′53″ 13°45′37″ 13°30′15″ 14°02′06″ 13°22′06″ 13°38′14″ 13°30′25″ 13°21′21″ 13°27′47″ 13°23′48″ 13°25′14″
NEIGAE
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 简 介
齐晓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高光效栽培技术适用作物
水 稻
玉
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玉米种植模式
传统种植模式 高光效种植模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水稻栽培模式
传统模式 高光效模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工作进展—示范区建设
黑龙江省地方推广玉米高光效模式
虎林 鸡西
绥滨 讷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工作进展—示范区建设
黑龙江省农垦系统推广水稻高光效模式
宝泉岭高光效水稻示范田
建三江高光效水稻示范田
红兴隆高光效水稻示范田
前进农场万亩水稻示范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玉米不同时期根系 生长与不同深度根 量变化。
开花期
拔节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秸秆和根茬 形成的风障
防止风蚀
风向
0.35m 0.35m 0.35m 0.4m 1.6m 0.4m
1.6m
0.4m
1.6m
距地面高度5 c m 不同水平距离风速变化 14 12 10
垄距无依据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问题思考?
大家知道,玉米在环境条件优
越的情况下,能结 2-3 个果穗。随
着群体密度的增大,环境条件逐渐
变差,单株果穗数减少,果穗个体 减小,秃尖增大,甚至空杆。
如何在保证密度的情况下,改善环境条件。
1 万株 8 51 株 7 6 万株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产量的形成是什么过程? 阳光
CO2+H2O===Cn(H2O)m 叶绿素
核心问题有两个: 1.解决充分利用阳光的问题(能源) 2.改善土壤结构问题(养分水分供应问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NEIGAE
技术原理与效果
东北地区光资源特征
季风气候:夏季光照充足,西南 向更充足;盛行西南风,太阳高 度角高;光照时间长,雨热同季
技术原理与效果
不同种植方式相对叶绿素含量 不同种植方式土壤结构变化
不同种植方式土壤含水量变化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