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示范工作汇报
新品种试种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单位积极开展新品种试种工作。
现将新品种试种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的新品种;2.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内容1.品种引进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引进了多个品种进行试种。
引进的品种包括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等,涉及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油菜、辣椒、西红柿等多个种类。
2.试种布局将引进的品种分批次、分区域进行试种,确保试种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试种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包括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形。
3.田间管理(1)播种:按照品种特性,确定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参数,确保播种质量。
(2)施肥: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科学施肥,确保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3)病虫害防治:针对试种品种易发生的病虫害,制定防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4)水分管理:根据作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
4.数据采集与分析(1)产量测定:在收获期,对试种品种进行产量测定,包括单株产量、亩产量等指标。
(2)品质检测:对试种品种进行品质检测,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指标。
(3)数据分析:对试种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品种筛选提供依据。
三、工作成果1.筛选出多个适宜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2.提高了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试种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试种区域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试种效果不佳。
(2)部分品种适应性较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
(3)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漏洞,影响试种效果。
2.改进措施(1)优化试种区域布局,确保试种工作全面、深入。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从试 验结 果 可 知 ( 表 1 , 理 2返 青后 第 5 见 )处 d 施 用分 蘖肥 的产 量为 9 4 . k / m 较对 照 比公 顷 4 1O g h ,
3 小 结
以 上试 验 结果 表 明 , 随着 分 蘖肥 施 用 时期 的后 移 , 稻穗 粒数 、 实 率 和 千 粒重 逐 渐 降 低 , 量 也 水 结 产 随之 下 降 , 同时造成 水稻 抽穗 期 和成熟 期拖 后 , 株高 增加 , 易产 生贪 青 晚熟现 象 , 大大 增加 了倒 伏 的机 也 率 , 且 降低稻 米 品质 , 以水 稻分 蘖肥 的最 佳施 用 并 所
收 稿 日期 : O 1o - 8 2 l - 5 1
土 地轮 流休 闲 1年 ; 改传统 耕 翻整地 为免耕 播 种 ; 改 传 统根 茬还 田为 秸 秆全 量 还 田 ; 传 统 垄 向为 磁南 改
偏西 2 。 2。
作 者 简 介 : 怀 庆 ( 9 3) 男 , 东 安 丘 人 , 要 从 事 现 代 化 李 1 7 一, 山 主 农 业 技 术研 究 与 推 广 工 作 。 通 讯 作 者 : 忠 良 (9 3) 男 , 龙 江 拜 泉 人 , 级 农 艺 师 , 杨 1 7一 , 黑 高
保 护性 耕作 栽培 技术体 系 , 通过 3年 的试 验示 范 , 取 得很 好 的经 济效 益 、 会效 益和 生态 效益 。 社
1 技 术 特 点
玉 米高 光效 保护性 耕 作栽 培技 术与 常规 玉米栽
5
似 , 与美 国 的单 产 水 平相 比却 是 大 相 径 庭 。美 国 但
针 对 玉米密 植 后 通 风透 光 不 好 、 体 郁 闭 的 问 群
题 , 出 了玉米 高光 效保 护耕 作栽 培技术 , 点分 析 提 重 了玉米 高光 效保 护 性 耕作 栽 培技 术 的特 点 、 产 机 增 理 、 产效 果及 其技 术操 作要 点 , 增 为玉米 密植 高产 提 供 了新 的技 术模 式 。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的全程农机化技术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的全程农机化技术玉米作物中的营养成分较高,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光照率和耕作技术的选择会对玉米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为了提升玉米作物的品质,需要采取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方式来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光照度,从而提升玉米作物的品质。
与此同时,可以与农机技术联合应用,为玉米作物的生产效率提供保障。
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由我国发展起来的,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突出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优势,我们需要对农机化技术与其的联合应用展开研究。
一、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因素1、气候以东北地区的某县为例,该县属于温带气候,年均温度为5.2℃,年均降水量为553mm,年日照总时长在2175-2344h。
在1a当中,10.0℃以上温度的日照时长占总日照时长的46.0%左右,每年有140d的无霜期。
该县在冬春季节较干旱,夏季雨量最充足,从夏末至秋末雨量为正常水平。
该县74.5%的降水都集中在盛夏至初秋时节,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该县的早春时节是偏干旱的,不利于蔬菜的种植。
2、土壤该县境内共有9个土壤类别,其中有19个亚类、31个属以及93个土种。
该县处丘陵地带,河流支流众多。
该县的土层呈非常明显的垂直分布状态,在低山处分布有很多褐棕壤。
该县境内的沿河地区分布有广阔的冲积土。
3、根系长势总结以往的玉米种植经验,可以发现,玉米根系的生长状况与玉米作物的生产品质存在直接联系。
通常情况下,玉米根系会呈现出圆锥形的笼状结构,在玉米根系发达的情况下,可以牢牢抓住土壤,有效降低倒伏问题的发生。
一般而言,玉米根系的根幅可达37厘米左右,而深度也有27厘米。
玉米根系的主体结构一般在地表以下15厘米处,根系主体结构的深度越大,就代表根系,含水量越低。
二、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内容1、高光效栽培技术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最初是由我国提出的,由中国科学院和沈阳农业生态研究机构所研发出的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4行密带状高光效栽培间作大豆技术

成 自然通风带 ,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并为每带的边行效 应发挥创造环境条件 。每 6 6 7 m 玉米 的种植密度可达 5 5 6 0株 , 较传 统 种植 方式 提 高 了 1 8 0 0多株 。群 体数 量
增加 4 8 %, 加之 5 0 % 的植 株 具 有 边 行 优 势 , 单 株 生 产 量 明显提 高 , 为 群体 产 量 的增 加 发挥 了作 用 , 经 试验 较 传 统 的种植 方法 增 产达 2 5 % 左右 。
目的 。
1 技 术 研 究 背 景
1 . 1 探 索大 豆夹 缝 中求生 存 的路径 中国加入 世 贸组 织 以后 , 国外 大豆 冲击 国产 大 豆市 场 , 中国大 豆 产业 面 临严 重 危机 , 非转 基 因大 豆 面 积急 需 恢 复 , 但 和 玉米 争
2 技 术 内容
玉 米 4行 密 带 状 高 光 效 栽 培 间作 大 豆 技 术 属 于 复合 技术 , 玉米 可 用 4行式 窄 行 密植 的形 式 单作 , 亦 可
呻 固 种业
实 用 技 术
玉米 4行密 带状高光效栽培 间作大豆技术
袁二排 李晓瑞
( 河南省开封市种子管理站 , 开封 4 7 5 0 0 0) ( 河南 省开封市农林 科学研究院 , 开封 4 7 5 0 0 4)
玉米 4行 密带 状 高光 效 栽培 间作 大豆 技 术是 将 多 项 现代 农 业 研 究 成 果 组 装 而 集 成 的作 物 栽 培 新 技 术 。 其 中 的玉米 “ 4行密 ” 技术 为 传统 的玉 米栽 培 理论 赋 予 了新 的技术 内涵 , 可使 玉 米 显 著增 产 , 具有 重 要 的生 产
2024年高效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高效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我所在的高效设施农业部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围绕高效农业生产的目标,扎实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下面,我将对2024年高效设施农业工作进行总结。
一、重点领域措施实施有力在2024年,我们重点推进了设施农业的核心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完善设施农业支持政策等。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我们积极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实践,解决了设施农业种植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我们还针对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保障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推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我们在2024年积极推进了示范区建设。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我们在多个地区建立了设施农业的示范园区,对新技术、新品种进行了尝试和验证。
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平台,也吸引了外界的参观和学习,对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示范区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普及设施农业的优点和方法,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生产。
三、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2024年,我们深入推进农融结合,通过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帮助他们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一方面,我们引导农民合理利用金融资本,对设施农业进行投资,提升产能和产量;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我们严格遵守农业生产标准和环保要求,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农田的精细管理,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
浅谈高光效新型栽培模式在舒兰市的应用

吉林舒兰
1 3 2 6 0 0 )
要: 近年来 , 由于过渡使 用化肥, 过渡密植等已经导致 土壤板 结, 遣成土壤 有 机 质含 量严重下降。 在这些不 利因 素的影响下, 我市农业生产
虽 每年投入增加但产量却逐年持 平并有下降的趋势, 所以必须寻求切实有效的耕作制度和 耕作模式 实践证明. 应用禹光效新 型栽培技术 对
! Q :
Sc i enc e e nd Te ch no l o gy I n no ve t i o n Her al d
学 术 论 坛
浅谈高光效新型栽培模式在舒兰市的应用①
( 1 . 舒兰市水曲柳农业 技术推 广站 摘
于春艳’ 王立新 吉林舒兰 1 3 2 6 0 0 ;2 .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1 基 本 情 况
之 间, 年平均 气温 为4 . 3 ℃, 平 均 降 水 量 市 1 0 0 多名农 业 技 术 干 部进 行了高 光效 专 题 4 结 语 6 8 2 . 4 t i r m, 平均 E l 照2 4 9 3 h , 无霜期1 4 0 技术培训, 培 育 一大 批 师资 力量 , 组 织 全市 ( 1 ) 玉 米 增 产 幅 度不 大 的 原 因 由于 2 O l 3 田左 右 , 土 壤 以 灰棕 壤 、 白浆 土 和 冲 积 土 为 农 业 技 术干 部 全 员下 乡进 行 高 光 效 技 术 进 年 春 季 低温 多雨 , 播期延后, 5 月3 日以后 才 主, 土 层深 厚肥 沃 , 耕 层2 0 C i T I 以上 , 适 宜 行 技 术 培 训 和 技 术 指 导 服 务 , 确 保 技 术 到 开 始 播 种 , 使 得 土壤 中水 分 过 大 、 温 度低 , 玉米、 水 稻 等 粮食 作 物生 长 。 2 0 1 3 年 克 服了 户 到 田。 玉 米播后出苗不齐, 保 苗 率 不够 是 主 要 原 春 季 低 温 多 雨寡 照等 极 其 不 利 的 条 件 , 积 ( 5 ) 整合 技术 , 提 高 示 范 效 果 一 是 整 因 。 极 示 范 应 用 省 政 府 提 出的 玉 米 、 水 稻 新 型 合 资 源 。 将 省 政 府 五 项 重 大 技 术 及 各 项 强 ( 2 ) 水 稻 增产 幅度 不 大 得原 因品种 之 间 高 光效 栽 培技 术 , 共落实 “ 高光效” 示 范 面 农 惠 农 政 策 和 土 地 集 约 化 经 营 有 机 结 合 , 差异较大 , 抗 逆 性不 同, 部 分 品 种 出现 了 不 积1 . 4 万亩, 建 立 吉 舒、 平安、 七 里 三 个高 光 全 力 推 进 高 光 效 示 范 工 作 的 开 展 , 二 是 实 同 程 度 的 倒 伏 及稻 瘟 病 等 病 害造 成 水 稻 的 效示 范基 地 。 行土地 集约经营。 按 照 高 光 效 栽 培技 术 的 千 粒 重 降 低 。 另外 缺 乏 配 套 的 插 秧 机 械 , 要求, 在 示 范 地 块 的选 择 上 , 以 农 民专 业合 人 工摆 秧 不 能 很 好 的 保 证单 位 面 积 有 效 穴 作社、 家庭农场、 种 粮 大 户为 主 ; 三 是 严 格 数 , 影 响 了产量 的 提 高。 依 托 高 光 效 技 术 方 案 和 技 术 指 ( 1 ) 加强组织领导, 夯 实工 作基 础 。 为了 管 理 办 法 , ( 3 ) 存 在 的 问题 一 是 高 光 效 技 术 要求 技 对 技 术规 程 和 技术 指 标 落到 实处 , 术性、 精准性高, 农 民 操 作 过程 有 一定 的难 保证 此 项 工 作 落到 实 处 , 抓 出成 效 , 起 到 典 导小 组 ,
高效设施农业汇报(做法写的很好)

高效设施农业汇报(做法写的很好)高效设施农业汇报1. 引言本文对高效设施农业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多个农场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高效设施农业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效设施农业的设施建设、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
2. 设施建设2.1 温室建设温室是高效设施农业的核心设施之一。
我们在多个农场建设了现代化温室,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双层玻璃,自动控制系统,灌溉系统等。
这些温室在保温、通风、遮阳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2.2 水肥一体化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是高效设施农业的另一个重要建设项目。
我们建设了集水、供水、供肥一体化的设施,通过管道和喷灌系统将水和肥料直接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提供了最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
这种设施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减少了水和肥料的流失,节约了资源,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3. 技术应用3.1 自动化控制技术高效设施农业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来监测和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温室内的环境,使温室内的生长条件更加稳定和适宜,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3.2 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高效设施农业实现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监测土壤的含水量和农作物的水分需求,精确计量和控制灌溉的水量和时机,避免了浪费水资源和过度灌溉的问题。
3.3 植物生长调控技术高效设施农业利用植物生长调控技术来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定期测量和调整温度、湿度、营养供应等因素,以及使用光照和CO2浓度调控设备,我们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管理模式4.1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高效设施农业需要大量的数据来监测和评估温室内的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我们建立了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2024年高产创建工作总结(5篇)

2024年高产创建工作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督导检查》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提升玉米单产、优化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农场粮食综合生产实力,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促进垦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遵循“两局”的统一部署,锦河农场细化措施、因势利导,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以下是对该活动半年工作的汇总报告:一、领导架构与责任落实为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以及各项农艺措施的严格执行,农场成立了以场长为领导的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以资深专家牵头的高产创建指导专家组。
万亩片技术负责人由农业副场长担任,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
基层单位亦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构建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及有效的运行机制,为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万亩示范片实施情况万亩连片示范区域位于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全面推行小垄密植栽培技术。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耐密植品种、秋季作业、精准播种、秋季深施肥、叶龄跟踪管理、化学除草、防止倒伏、综合防治、促进成熟及机械化收获,综合提升产量____%。
三、项目整合与措施配套锦河农场承担了农业部万亩玉米连片高产创建任务,分布在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和第五居民组。
任务具体分解至____个地块,现代展示区单产目标设定为____公斤/亩。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引领,推广高产抗逆品种德美亚一号,普及小垄密植技术。
四、指导服务与机制创新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覆盖示范面积____亩,开展了____次培训与____次现场观摩。
专家亲自指导,实施统一播种、管理、培训、防治和收获。
组织了三期培训班,学习高产创建技术,每期培训____人,并发放了____册技术图册。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____年____月,开展玉米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示范,组织中期检查,确保技术把关、指导和资料收集。
2、____年____月至____月,进行测产和收获,邀请相关人员现场考察,总结高产经验,并将结果录入高产创建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