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农业专题之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之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共27张PPT)

套种的优点step01step02step03step04改善土壤性状结构调节土壤肥力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达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的作用最大幅度的利用当地光热资源避免土地前后两季作物种植空闲期杂草生长part轮作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丌同类型的作物和丌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轮作的意义01020403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危害减少田间杂草危害part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
在前种作物生长后期利用其行距再次种植 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套种的两种作物 其共同生长的生育期很短,往往是一种作 物的前期和另一种作物的后期共同生长, 其同共生长期不超过整个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的优点
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 达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 的作用
Step01
Step02
改善土壤性状结构、调节 土壤肥力
避免土地前后两季作物种 植空闲期杂草生长
Step04
Step03
最大幅度的利Biblioteka 当地光热 资源“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 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间作”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成分管相间种植不同农作物,使 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方式经常结合使用,形成“间作一一套种”模式, 是传统种植业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近年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套种“可显著提高 C A.劳动生产率 B.耕地的肥力 C.农作物熟制 D.农产品品质 4.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 A A.株型”一高一缕” B.根系“一深一浅” C.播种“”一早一晚”D.需水“一多一少” 5.近年来,“间作套种”模式在我国农村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D A.农业劳动力不足 B.农作物种类减少 C.农产品供过于求 D.机械化生产不便
套种
在前种作物生长后期利用其行距再次种植 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套种的两种作物 其共同生长的生育期很短,往往是一种作 物的前期和另一种作物的后期共同生长, 其同共生长期不超过整个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的优点
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 达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 的作用
Step01
Step02
改善土壤性状结构、调节 土壤肥力
避免土地前后两季作物种 植空闲期杂草生长
Step04
Step03
最大幅度的利Biblioteka 当地光热 资源“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 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间作”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成分管相间种植不同农作物,使 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方式经常结合使用,形成“间作一一套种”模式, 是传统种植业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近年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套种“可显著提高 C A.劳动生产率 B.耕地的肥力 C.农作物熟制 D.农产品品质 4.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 A A.株型”一高一缕” B.根系“一深一浅” C.播种“”一早一晚”D.需水“一多一少” 5.近年来,“间作套种”模式在我国农村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D A.农业劳动力不足 B.农作物种类减少 C.农产品供过于求 D.机械化生产不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共28张PPT)

乌克兰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主要商品谷物农业区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中部平原 家庭经营
专业化 区域化
春小麦 冬小麦
区位条件
点拨精讲
DIANBOJINGJIANG
小麦、玉米
—— 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产品面向市场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商品率高
市场广阔 交通运输便利 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技先进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居民喜食稻米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 水平低
水利工程 量大
科技 水平低
特别提醒
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进入了 现代化阶段,商品率高。
主要作物 小麦、玉米
主要分布
—— 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东北商品粮基地
知识拓展
ZHISHITUOZHAN
问题与对策
—— 青藏高原
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 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 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
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以及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 业多呈岛弧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美国本土和中国东北部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5. 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乳畜业 D. 地中海式农业
6. 图示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均在120%以上, 北部甚至达211%,远超该国粮食40%的 自给率水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① 科技发达,粮食单产高 ② 生长期长,粮食单产高 ③ 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 ④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突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授课课件(共27张PPT)

1.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都有大面积
的小麦与玉米
种植。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
商品谷物农业 ,不同之处是 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地势平坦,夏季温和多雨,土壤肥沃,均有黑土分布,水源充足
读图甲乙两国农业地域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商__品__率__高__,__机__械__化__程__度 __高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家__庭__经营的,种植 的作物中均有小__麦__。 3.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先进的_农__业__科__研__和__推__广__系__统_, 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农业地域类型 人均耕地
主要农作物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 商品率 经营方式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多地少
地广人稀
水稻
小麦、玉米
小
大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家庭经营,规模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很小
热带、亚热带、 温带季风气候区, 所在国多为发展 中国家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多为发达国 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结构 以 种 植 业 为 主 的 农 业 地 域 类 型
水稻种植 业
商品谷物 农业
主要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区位条件
主要生产特点
发展方向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 等国
请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美 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高一下学期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共27张PPT)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读图探究和结合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 区位因素和特点 2、通过读图区位因素分析与案例分析,让学生领 会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种植结构、特点及区位 形成条件 3、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找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 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水 稻 生 产 过 程
一、季风水田农业
区位因素 气候
自然 因素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社会 经济 因素
市场
生产、饮食 习惯
国家政策
区位优势 季风气候,终年或夏季高温,降 水丰沛,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水稻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可借鉴的经验 加快农业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一体
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读“某区域略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
2.不属于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的是
二、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因素 交通
市场
社会 经济 因素
人口
工业
科技
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与 发达的公路、铁路网络相连接, 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主要影响
便于商品集散, 有利于降低运费, 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
学习目标
1、读图探究和结合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 区位因素和特点 2、通过读图区位因素分析与案例分析,让学生领 会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种植结构、特点及区位 形成条件 3、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找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 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水 稻 生 产 过 程
一、季风水田农业
区位因素 气候
自然 因素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社会 经济 因素
市场
生产、饮食 习惯
国家政策
区位优势 季风气候,终年或夏季高温,降 水丰沛,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水稻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可借鉴的经验 加快农业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一体
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读“某区域略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
2.不属于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的是
二、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因素 交通
市场
社会 经济 因素
人口
工业
科技
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与 发达的公路、铁路网络相连接, 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主要影响
便于商品集散, 有利于降低运费, 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
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共25张PPT)

2. 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 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 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 单产量一般比小麦低
3.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及原因的搭配, 正确的是( ) A.单产高—生产经验丰富,精耕细作 B.商品率高—人口稀少,生产规模大 C.科学技术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D.水利工程量大—水利工程设施陈旧
(1)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改造了(C )
A.土壤 B.热量 C.地形 D.种子
(2)有关该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受市场的规模影响大 B.种植技术水平较低 C.属于现代混合农业 D.机械化水平较低
春小麦(春播秋收)
• 春小麦是在冬季很冷的地方种植,因为冬季 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比如 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
4、在季风区内,每年对侵袭
C.水旱灾害
D.台风袭击
二、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二、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2、主要分布区 3、主要区位优势 4、主要特点
2、主要分布区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加拿大
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 农业,但一般是国营。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种植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作物 :水稻 2、主要分布区 3、主要区位优势 4、主要特点
2、主要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南亚
东亚
东南亚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3、主要区位优势
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1)材料中的“主季农作物”指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3.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及原因的搭配, 正确的是( ) A.单产高—生产经验丰富,精耕细作 B.商品率高—人口稀少,生产规模大 C.科学技术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D.水利工程量大—水利工程设施陈旧
(1)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改造了(C )
A.土壤 B.热量 C.地形 D.种子
(2)有关该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受市场的规模影响大 B.种植技术水平较低 C.属于现代混合农业 D.机械化水平较低
春小麦(春播秋收)
• 春小麦是在冬季很冷的地方种植,因为冬季 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比如 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
4、在季风区内,每年对侵袭
C.水旱灾害
D.台风袭击
二、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二、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2、主要分布区 3、主要区位优势 4、主要特点
2、主要分布区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加拿大
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 农业,但一般是国营。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种植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作物 :水稻 2、主要分布区 3、主要区位优势 4、主要特点
2、主要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南亚
东亚
东南亚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3、主要区位优势
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1)材料中的“主季农作物”指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优选]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农业耕种技术精品PPT
![[优选]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农业耕种技术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83cf60c77da26924c5b021.png)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新高考高三三 轮冲刺 农业耕 种技术 精品PPT ppt优 质说课 稿(精 选)
①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绿肥作物施入土壤后,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作用,
在氮素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豆科和十字花科绿肥可提高磷酸盐和某些微 量元素的有效性。 ②改良土壤物理性状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土壤缓冲性,加速脱盐和消除活性铝及游离 铁的为害。 ③增加产量,促进发展 一般每1000千克绿肥或2500千克满江红可增加粮食40~100千克。绿肥作 物如紫云英、苕子、箭筈豌豆、满江红、沙打旺、草木犀等是牲畜的优良 饲料。 ④提供工副业原料 如作蜜源植物;编织材料。田菁种子胚乳含半乳甘露聚糖胶,为重要工业 原料。 ⑤保护土壤 净化、美化环境,抑制杂草为害等。
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定向培育,自然土壤(生土)逐步转变为适合作物生 长的肥沃的耕作土壤(熟土、油土)的过程。标志是土层松软深厚,有机 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和水热条件及通透性良好,土壤吸收能力高,微生 物活动旺盛,既能保蓄水分养分,又可为作物及时供应和协调土壤的水、 肥、气、热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新高考高三三 轮冲刺 农业耕 种技术 精品PPT ppt优 质说课 稿(精 选)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山新东高省考新高高三考三 高轮三冲三刺 轮农冲业刺耕 农种业技耕术 种精技品术PPT(p共ptP优PT质)说推课荐稿((最精新选版)本) 推荐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山新东高省考新高高三考三 高轮三冲三刺 轮农冲业刺耕 农种业技耕术 种精技品术PPT(p共ptP优PT质)说推课荐稿((最精新选版)本) 推荐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件(共29张)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 术先进 4、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区域化 和专业化生产
【当堂检测:6~9】
6.关于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 B.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模式与国外一致——由农场主经营 C.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 D.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是水稻和玉米 7.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当堂检测:1~5】
1.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 C )
A.非洲刚果盆地
B.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C.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D.西欧、南欧
2.下列关于水稻种植业的正确叙述有( C )
A.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B.水稻种植业为技术密集型农业
C.要使水稻稳产,政府需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
C 8.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 b-② c-③ d-④ B.a-② b-① c-④ d-③ C.a-① b-③ c-④ d-② D.a-② b-④ c-③ d-①
B 9.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小结】
见学案 【知识补充】
部分
【回扣目标】 1.识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其生产特点 2.会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条件
谢谢观看
商品谷物农业
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 业地域类型
【当堂检测:6~9】
6.关于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 B.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模式与国外一致——由农场主经营 C.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 D.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是水稻和玉米 7.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当堂检测:1~5】
1.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 C )
A.非洲刚果盆地
B.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C.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D.西欧、南欧
2.下列关于水稻种植业的正确叙述有( C )
A.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B.水稻种植业为技术密集型农业
C.要使水稻稳产,政府需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
C 8.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 b-② c-③ d-④ B.a-② b-① c-④ d-③ C.a-① b-③ c-④ d-② D.a-② b-④ c-③ d-①
B 9.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小结】
见学案 【知识补充】
部分
【回扣目标】 1.识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其生产特点 2.会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条件
谢谢观看
商品谷物农业
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 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 高一下学期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共27张ppt)

措施: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2020/6/26
10
一、季风水田农业
3、特点、成因及措施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 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以自 给为主
二、商品谷物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①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商品集散,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②市场广阔: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③地广人稀: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④机械化水平高:为大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
俄罗斯、乌克兰 中国东北 中国西北
澳大利亚
2020/6/26
14
二、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的小麦玉米带
春小麦
乳畜业带
玉米带
冬小麦
棉花带
2020/6/26
15
二、商品谷物农业
2.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①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生产
美国的商品粮基地 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2020/6/26
16
2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2020/6/26
3
新课导入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 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 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亩产达623Kg)。为此,他于1981年 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 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 革命”。
2020/6/26
10
一、季风水田农业
3、特点、成因及措施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 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以自 给为主
二、商品谷物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①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商品集散,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②市场广阔: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③地广人稀: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④机械化水平高:为大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
俄罗斯、乌克兰 中国东北 中国西北
澳大利亚
2020/6/26
14
二、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的小麦玉米带
春小麦
乳畜业带
玉米带
冬小麦
棉花带
2020/6/26
15
二、商品谷物农业
2.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①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生产
美国的商品粮基地 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2020/6/26
16
2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2020/6/26
3
新课导入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 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 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亩产达623Kg)。为此,他于1981年 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 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 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种植方式
单作 套种 连作
间种 轮作 混作
单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 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世界上小 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 单作为主
小麦单作
水稻单作
优点:便于种植和管理, 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
间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 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地 相间种植的种植方式。间作的不同作物共 同生长期比较长,有的生长期基本一致, 有的占据整个生长期的一半以上。
小麦。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该县稻麦复种、水旱轮作方式主要利用的自然优势是 A
A.水热 B.光照
C.地形
D.土壤
7.该耕作方式提高了
C
机械化水平
B.稻麦的质量
C.土地利用率
D.土壤的肥力
连作
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 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 式。
有利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 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 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套种
在前种作物生长后期利用其行距再次种植 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套种的两种作物 其共同生长的生育期很短,往往是一种作 物的前期和另一种作物的后期共同生长, 其同共生长期不超过整个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的优点
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 达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 的作用
Step01
Step02
改善土壤性状结构、调节 土壤肥力
避免土地前后两季作物种 植空闲期杂草生长
Step04
Step03
最大幅度的利用当地光热 资源
“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 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间作”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成分管相间种植不同农作物,使 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方式经常结合使用,形成“间作一一套种”模式, 是传统种植业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近年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套种“可显著提高 C A.劳动生产率 B.耕地的肥力 C.农作物熟制 D.农产品品质 4.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 A A.株型”一高一缕” B.根系“一深一浅” C.播种“”一早一晚”D.需水“一多一少” 5.近年来,“间作套种”模式在我国农村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D A.农业劳动力不足 B.农作物种类减少 C.农产品供过于求 D.机械化生产不便
有利影响:
混作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 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选用耐旱涝、耐瘠 薄、抗性强的作物组合时,还能减轻自然 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稳产保收。
不利影响
混作会造成作物群体内部互相 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不 利于田间管理,不适合高产栽 培的要求
THANK YOU
农作物种植方式
永清一中高三地理微专题 王云飞
种植方式也叫种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种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 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进行作业的农业技术方法。种植方式根据种植 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正确处理地力和 作物种间的关系,组成不同的作物群体,用地养地结合,达到高 产稳产、全面丰收。它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如单作法、混作法、 间作法、套种法、带种法、复种法等。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如紫云英、苜蓿、 草木樨等。绿肥作物的种植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方式。
完成下列小题。
1.浙江省的一些茶园在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其主要作用是(D) A.改善空气湿度,改变茶园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保持土壤酸性,减轻寒潮危害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 2.按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间种方式属于是(D) A.技术装备 B.生产技术 C.耕作技术 D.种植方式
轮作
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 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 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
轮作的意义
01
02
03
04
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 节土壤肥力
减轻病虫危害
减少田间杂草危害
云南省剑川县自古以来一直延用稻麦复种、水旱轮作的耕作方式,被誉为3000年水旱轮
作的“活化石”。当地农民每年5-6月栽种水稻,10-11月水稻收获后,翻耕土地播种大麦或
间作的优点
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全面 改善田间作物的通风透光条 件.
可以充分利用和延长作物 生长季节,增加种植收入
具有十分好的防治病虫害
04
危害、促进增产的功效
03
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结构,
02
调节土壤盐碱酸碱度平衡
01
不利影响:
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 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适当调整株行距, 能够很好的解决作物水肥光相争的矛盾;
MOMODA POWERPOINT
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 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 生性杂草的滋生繁殖
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 降低
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 分偏失
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 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 身“中毒”等,影响作物产量 质量。
混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 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 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