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建盏
震惊 世上仅存四件国宝级建窑——宋曜变天目

震惊世上仅存四件国宝级建窑——宋曜变天目摘自中国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长按复制-关注)古玩交流请加微信号:gudongguwan2014关注回复[王世襄] [紫砂壶] [明清瓷器] [古玩话儿] [大收藏家] [书画] [颜色釉] [十大] [古玩欣赏] [古玩市场]关键词便可获得相应的精选文章!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黑色又被称为玄色。
在建盏中,最高档的几件瓷器均系黑釉--亦称乌金釉,尤其是在日本被视为国宝的曜变天目盏,三件的釉色均为一样的黑釉色,而在黑釉的基础上烧出蓝色光斑,犹如湛蓝夜空中的星系运行,其妙无穷,幻化莫测...... 第一件:曜变天目盏,高:7.2cm;口径:12.2cm;底径:3.8cm现收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国宝级其釉色润泽,近口沿部位釉较薄,呈褐色,近底及圈足处,釉聚而致油黑发亮。
胎质坚细,与同期各建盏最优者。
修胎尤其工整。
第二件:曜变天目,高:6.8cm;口径:13.6cm;底径:3.6cm 现收藏于日本藤田美术馆国宝级此盏与第一件一样,曜斑较之少,但蓝色光斑及依稀可见的银毫,而呈现出别样优雅。
第三件:曜变天目,高:6.4cm;口径:12.2cm;底径:3.4cm现收藏于日本大德寺龙光院国宝级此盏与前两件器型和釉色一样,曜斑较之最少,但蓝色光斑亦最少,许多白色斑点似应在适当窑炉条件下呈现出蓝色光斑。
但依然被日本视为国宝。
此三件为世界上仅存的完整器。
其器型均为敛口深腹,胎质一致,釉色一致,修胎工艺一致,可以想象,可能为同一工匠所为。
单纯这样的经过特殊选择的胎土,其修胎工艺和曜斑呈现方式,似为有意为之。
而其曜斑呈现不一,取决窑炉条件。
也说明,获得这样的美丽曜斑之不易。
第四件:曜变天目,杭州建兰中学出土(残)。
此件为目前所见曜斑最为璀璨缤纷者,其外部亦有蓝色曜斑。
此件的出土,证明曜变天目确实存在,且为当时宫庭所珍(建兰中学为宋时宫苑位置)。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阅读原文”,查阅更多精彩古玩艺术文章!欢迎老朋友分享本平台及内容:1、欢迎大家将上海蜂朝文化官方微信号:shgudong(长按复制-关注)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
建盏的柴烧工艺研究

方面不能用科学技术 来 保 证,而 仅 仅 是 靠 工 匠 们 的 个
人经验,所以,他 们 的 成 材 率 很 低;顺 其 自 然 [3]。 而 现
在,大部分的技术都可以用来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后,就成了一块没有水分的毛坯。素坯上釉后,再送入
和稳定性。在科技的 探 索 下,建 盏 的 奥 秘 被 逐 渐 发 掘
法都是不一样的。从最早的地面露天堆烧,到挖坑烧,
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应该将自己
再到馒头形的圆形升焰窑,再到半倒焰的马蹄窑,再到
的优点和不足都发挥出来。在进行探索和试验的过程
现在的炉子,都是 用 来 烧 的。 半 坡 龙 窑、鸭 蛋 形 窑、葫
中,选择了一种合适的烧制方法和流程,这样才能最大
Ce
r
ami
c
s
色彩和质地。
在烧成建盏时,对建盏釉色有很大的影响,火候太
2.
2 产量更高
建盏 的 制 作 采 用 的 是 龙 窑,龙 窑 很 大,依 山 而 建,
大,会出现开裂,火 候 太 小,会 使 建 盏 釉 色 不 均 匀。 古
利用半山腰的斜坡,有利于取暖、排烟。一次最多可生
可以精确地控制温度,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热量
形,因而具有独特的美丽与韵味。
5 结语
4.
4 掌握火的灵动
炉子的形状,会影响到火焰的流动,也会影响到火
大气和雅致,那些绚烂莫测的斑纹,触摸间感受人与物
焰燃烧的方向。在对 于 建 盏 柴 烧 时,要 注 意 掌 握 窑 火
交流的惊喜。针对建 盏 柴 烧 工 艺 的 研 究,应 当 建 立 在
的指向性,同 时 要 清 楚 窑 火 是 怎 样 在 坯 体 间 窜 动,冲
建盏的知识

建盏的知识
建盏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陶瓷茶器,也称为“茶壶”。
它起源于明代,首先出现在景德镇,是中国传统陶瓷茶具中的一种。
建盏通常由粘土和矿物质制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烧制、上釉和装饰等步骤。
建盏的形状特点是圆形的茶杯体,下面略微扁平,上面有一条短短的“壶嘴”,通常呈“S”形,与茶盘上的“茶沟”相连。
建盏有很多种不同的造型和尺寸,从小巧玲珑的“一口杯”到大型的“手大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而且色彩多样,造型优美,因此深受茶艺爱好者的喜爱。
建盏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的准备、成型、烧制、上釉、装饰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建盏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和颜色的粘土、釉料和绘画技法,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和质感。
建盏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茶道、茶艺等文化领域。
在传统茶道中,建盏作为茶具的一种,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泡制茶水,而且可以提高茶水的香气和口感,让人更好地享受茶的味道和文化。
建盏之美,建盏的烧制方法及最高拍卖纪录

建盏之美,建盏的烧制方法及最高拍卖纪录建盏流行于宋代。
因为宋代喝的是抹茶,采用的是点茶法,就是将茶叶磨碎过筛之后放入杯中点茶后饮用,这种饮茶的方式要求杯子够大,而且以黑色为底色的茶杯能够凸显抹茶的的美感。
自明代以后,中国人就很少喝抹茶了,而采用了如今的泡茶法。
理论上来说,今天的泡茶方法已不适宜使用建盏来喝茶。
不过,由于建盏独特的美感,一部分茶友还是偏爱使用建盏的。
日本人偏爱建盏,尤其是宋朝的几件曜变天目建盏,甚至被划入日本国宝之列。
日本至今依旧盛产制作精良的建盏。
我国的福建省如今恢复了建盏的大部分工艺,所产建盏也很有美感。
茶友在选择建盏之时,务必购买质量合格的建盏产品。
切勿贪小便宜购买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兔毫、曜变天目等纹理效果而添加了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盏。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工序繁杂,一般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最终形成一件建窑建盏。
1、坯泥选择:选取宋代建窑窑址附近的原矿土作为坯泥,因为含铁量高,烧成后呈现“铁胎”特质。
虽然坯泥的选择可能对仿制油滴建盏的油滴形成与质量影响不大,但能选用原矿土作坯料,以便最大限度地表达宋代建盏的整体外观形象与窑口特征,是一件“不亦悦乎”的事。
但必须强调的是,洗泥过筛不可过细,以免影响仿制油滴建盏露胎部位的古朴粗犷之美。
2、釉料配制:选择宋代建窑所用的原矿釉石作为基本原料,再辅以当地的红土和草木灰等,球磨成浆,过滤备用。
必须强调的是,即使选用原矿釉石(红土)作为基本釉料,也要考虑不同矿点、取料深浅其石(土)质化学成分可能有较大差别等因素的影响。
3、拉坯上釉:仿照宋代建盏器型,手工拉坯修坯,凉干素烧,手持盏底浸釉,盏内上全釉,盏外上半釉,釉水浓度和上釉厚度保持均匀适中状态。
曾有人提出两次上釉利于油滴的形成,在我们的实践中观察到,这或许不是影响油滴形成与油滴质量的关键所在。
4、电窑烧制:宋代建盏为龙窑柴烧,火候与时间都异常难于把握,现代加上环保与成本等原因,再采用传统烧制方法是有难度的。
JZPJ现代建盏品鉴等级划分及其判定标准JZPJ35NGM-20182017-11

JZPJ现代建盏品鉴等级划分及其判定标准JZPJ35/NGM -20182017-11-27发布2018-02-09 实施南平市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现代建盏品鉴等级划分及其判定标准(2018.2.9)1、建盏的定义及其种类划分1.1、建盏主要是指以两宋时期的建州府一带(现主要在南平市建阳区)的原矿粘土、高岭土混合而成的坯胎和铁系结晶釉经800至1300多度龙窑烧制工艺而成的陶瓷制品,其外观形成以乌金或柿红或灰背为底色的直观上以油滴和兔毫为主、微观上呈各种析晶形状、各色流纹、绚丽多彩并隐含宇宙星空无穷变化的高端日用茶盏和文化艺术品。
现代烧制的建盏称现代建盏也简称建盏。
1.2、现代建盏则是按出土两宋时期以水吉窑、遇林亭窑、茶洋窑为代表的文物及其残片为标样(烧制技艺断代了近千年),经一批建盏传承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并恢复性生产,采用恢复性的宋代建盏烧制技艺加上现代的电(汽)窑加还原窗口松柴混合烧工艺和釉水配方经800-1300多度以上烧制而成(部分仍传承古代的龙窑烧制)。
目前恢复性生产的现代建盏以南平市建阳区的厂家为主(部分厂家分布在延平、建瓯、顺昌、武夷山等地),生产厂家遵循仿古、传统、创新三个方向发展,以日用建盏茶具、普通收藏和高端文化艺术建盏出现在国内外各个市场。
市场上大部分流通的建盏以现代建盏为主,通指的建盏除特别标明是古建盏之外,均指现代建盏和建窑建盏。
2、建盏的种类和等级划分:2.1、建盏按照现代烧制的种类(参照宋代的种类)可划出八大类,即:油滴(大斑纹也有称鹧鸪斑)、兔毫、珍珠(鹧鸪斑)斑、乌金釉(黑青釉)、窑(曜)变、西瓜斑或铁绣斑、灰被釉、茶茉釉及杂色釉盏。
2.2、建盏在每个种类中分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品级(有些也可分为四个品级,五个等次),每个品级再分八个等次,即一个种类的盏可细分为20至64个等次(每个品级的最低等次也可为下一品级的最高等次〉。
2.3、天级各等的产品可简称为上上品(天级之上可称之神品);地级各等的产品简称为上品;玄级各等的产品简称为精品;黄级各等的产品简称为正品;宇、宙、洪、荒各等级则统称为准正品。
66张图详解建盏釉色(建盏鉴赏必备)

前言建窑 黑釉盏 能在点茶、斗茶盛行的宋代成为最受欢迎的茶碗,其决定性因素就是釉色。
假如建盏的釉面斑纹容易控制、模仿且千篇一律,就不会在宋代独领风骚。
正因为建盏的析晶斑纹为建窑所独创,而珍品建盏必须由工匠的智慧与自然的恩赐相结合才能烧成,并且每只珍品建盏的的析晶斑纹都表现迥异,找不出重复品,才令建盏成为黑釉瓷中的翘楚,也令建窑拥有陶瓷史上不可磨灭的杰出成就。
釉色之于建盏,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也是鉴赏的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在第七问和大家讨论釉色的理解。
本文采用的釉色划分方式建盏 的釉色斑纹,由于变化实在太多,古今中外的学者、文人都常给予不同命名方式及分类标准,至今未曾统一。
因《十问建盏》系列旨在解决基础、实际的问题,故本篇讨论的对象为建窑成熟时期的名贵品种、典型品种和随之衍生的副产品,并以现代流行的、通俗易懂的说法来分类解析。
注:建窑早期、晚期烧制的非黑釉瓷产品以及一些有争议的概念,比如古时所称鹧鸪斑盏,文献无目前学界观点尚未统一,考据起来也颇为复杂,将另外撰文分享。
古陶瓷学家欧阳希君先生将建窑中 一次上釉、自然结晶呈色者分为“自然釉” ,自然釉之下再按结晶呈色的不同分为几大类;并将建窑中 人工二次上釉的产品,分作“装饰釉”。
我们认为这样分类,逻辑较为清楚,也易于理解,故在本文中沿用此划分方式。
以现代分类看,建盏 “自然釉” 的釉色品种,有 兔毫釉 、油滴釉、曜变、乌金釉、杂色釉 五个大类。
一、兔毫釉1.兔毫盏的地位兔毫盏是建盏最为流行的品种,它的地位如何,实物具体是什么样子,考古发现、传世实物和历史文献都已经给出确凿的证据。
兔毫盏的析晶斑纹为黑色釉层中透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
宋代与饮茶有关的诗词常常称颂歌咏兔毫盏,宋代多本茶书亦以建窑兔毫盏为茶盏之尊,《茶具图赞》甚至将十二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直接画成兔毫盏,其标志性地位毋庸置疑。
▼《茶具图赞》中的茶盏配图,为兔毫盏白描形象,文字部分明确说此图画的是兔毫盏2.兔毫釉的表现与鉴赏虽然兔毫盏产量比油滴、曜变更高,但烧出结晶的形态、色泽、清晰度、分布状况变化多端,想烧出好的兔毫,也是要费很大力气的。
建盏的黑,是天下无敌的黑

建盏的黑,是天下无敌的黑1、什么是纯黑釉(乌金)?2、乌金釉是怎么造成的?3、建盏的黑为什么是天下第一黑?一、建盏黑釉的起源原始青瓷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瓷器的发展从陶真正迈向了瓷,而同一时期,黑釉瓷的出现,几乎是与原始青瓷齐头并进。
然而,回眸历史长河,黑釉并非主流的瓷器色彩,元明清以后历代官窑器都是彩色或淡雅或华贵的,而黑釉瓷是在唐代开始盛行,到了宋代达到高峰。
宋“供御”款黑釉茶碗,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拍,拍卖价:526732人民币元什么是纯黑釉?纯黑釉古籍称为“绀黑”、“乌金”,呈色为纯黑光亮。
乌金釉是建盏的本色乌金釉建盏的出现,是建窑由烧制转向黑瓷的一个重要过程,其脉络应当是晚唐五代时期烧制白瓷、青瓷,随后开始烧制酱釉瓷,随着酱釉瓷器工艺的不断升级,开始出现了乌金釉,也就是建盏的特征之一出现。
▲这只乌金釉银毫斗茶盌,烧制精美,身形稳重,铸铁般胎骨给人刚烈质感,属南宋遗物。
盌内外暗银毫条达,釉水绀黑发亮,隐约散发尊贵宝蓝光晕。
由于使用痕迹明显,排除窑址所出,推断可能出自陪葬或窖藏。
如此精美的斗茶盌,实属少见。
▲宋建窑乌金釉束口碗二、乌金釉是怎么造就的?乌金:最易烧成,最难烧好的黑釉瓷表面的3大难点:1)底釉要求纯黑釉釉层相对较厚,由于正烧缘故,盏、碗口沿釉层较薄,但仍有光泽,腹部以下釉层渐厚,釉面呈现如漆般的黑黢黢。
2)斑纹要求釉内气泡细小而多,呈雾气状成片分布。
有的釉面可见到棕眼,有的黑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黄色结晶斑点,有的黑釉色黑如漆,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重叠密布的银白色结晶状斑点。
3)胎器要求薄胎,胎质细腻,器型简约不赘述。
技术上3大难点:1)高温无氧烧成乌金釉要求绝对高温且窑内呈现完全无氧气氛。
千年前的古龙窑只有在中上段,且正中间部分的盏才有一定概率达到完全高温无氧氛围。
2)高铁锰乌金釉其釉药的主要矿料配比为氧化铁和氧化锰,氧化锰的含量接近1%。
3)高还原乌金釉说它难得,是因为铁元素是非常活跃的元素,根据环境的不同,会在氧化亚铁(FeO)、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之间来回变化,表象各不相同,而且非常难以控制。
没有乌金釉,何来兔毫盏?

没有乌金釉,何来兔毫盏?
展开全文
建盏虽然已兔毫、鹧鸪斑、曜变等难以捉摸的斑纹享誉海内外,殊不知其单一斑纹中的乌金釉也别有风味而深得部分盏友喜爱。
乌金釉,又别名乌泥金,其斑纹特点就是建盏整只器型呈绀黑色,既宋徽宗在在《大观茶论》中所说的:“盏色贵青黑”。
青黑就是漆黑,或称“绀黑”。
可以说,乌金釉是建盏的本色,是归为黑釉瓷的基本特征。
其实,乌金釉建盏的出现,正是建窑由烧制转向黑瓷的一个重要过程,其脉络应当是晚唐五代时期烧制白瓷、青瓷,随后开始烧制酱釉瓷,随着酱釉瓷器工艺的不断升级,开始出现了乌金釉,也就是建盏的特征之一出现。
这一时期的乌金釉不仅釉层肥厚且滋润,亮可照人。
而且器光灿夺目,胎薄体轻,胎质坚致细密,釉水光洁莹润,黑漆耀眼光亮,沉稳大气。
有些乌金釉建盏,在强光下还带有斑纹,或兔毫或油滴,当地人称之为暗毫。
建窑早期的乌金釉盏釉面略显呆板,黑而不润,且极少挂釉。
到了技艺成熟期后,建窑烧出的乌金釉盏,通常釉厚,而且底部出现挂釉,成为佳品,釉色黑亮润泽,釉面玻化效果好,上乘者光可鉴人,质感很好。
有些可观察到釉的流动,部分带有可见的素黑斑纹。
器件整体感觉,非常厚重,有气质。
虽然乌金釉建盏,色彩相对兔毫、油滴非常单一,但品质好的乌金釉,细节处甚有意趣,成为了不少藏家钟爱之物。
编辑:鹧鸪君
建盏采购或定制
欢迎致电或微信158****2912(廖先生)
今日推品【束口蓝毫盏】
口径8.5cm,足高5cm 落款:廖文兴制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进入茶语福兴窑建盏商城,有惊喜等着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金建盏
作者:戴健陈岑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6年第05期
泡上一道茶,琥珀色的茶水倾入茶盏。
茶水一圈圈旋转,黑底的盏壁闪烁着道道亮光,点点光斑,
宛若水灵灵的眸子、苍穹中的星辰闪亮,美丽而神秘,
又如内容厚重的美文,越品读越耐人寻味……
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建盏蕴涵的色彩韵味。
手中饮茶的这只建盏,是建盏产地建阳的一位友人所相赠的。
盏的内壁颜色黑亮,上面缀满了油滴形状的银白色的斑点;外壁的黑釉光亮,手感润滑。
造型如敞口的粗碗——口大底小、圈足,足底面稍外斜,而且修坯随意大方,线条自然流畅,重量较沉。
它那敦厚古朴的风格,一眼看去一股古意焕然的韵味就流入脑海,沉入肺腑,仿佛看到它从古人类遗址上的陶器残片堆中悠悠走来,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
端详手中的建盏,我仿佛看到宋代建窑的繁忙,一只只精美而古拙的建盏运往汴梁、临安,流进了宫廷,摆上士大夫的博古架,捧在文人的手中。
当时,家中摆上一套建盏成为了时尚和身份的象征。
建盏产于“建窑”,“建窑”又称“建安窑”、“乌泥窑”,历史悠久。
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的水吉、南平的茶洋、武夷山遇林亭。
晚唐、五代,“建窑”烧制的是青瓷,北宋开始烧制建盏,衰于元,停烧于明。
闽北山多、石多、红壤多,各种金属矿资源丰富,因此古时闽北是冶炼基地,生产了大量的铁、铜、银、锡等战略物质运往京畿重镇。
建窑黑瓷的胎采用含铁元素高的泥土制成,厚实坚硬,敲击会发出金属般碰撞的声响,称作"铁胎";所用黑釉含铁量较高,黏性强,属于析晶釉,在高温中容易流动。
在中国的瓷器中,白瓷纯洁,令人赏心悦目;青花瓷青白分明,简洁雅致,楚楚动人,让人喜爱于心……而建盏,凝重而婀娜,古朴而华丽,黑瓷代表,宋代皇室御用茶具,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因出产于福建建宁府瓯宁县(现在的建阳市)而得“建盏”之名。
又因其釉色黑亮、名贵,被称为“乌金建盏”。
建盏采用手工拉坯成型。
拉坯师傅在拉坯之前,对所拉的杯盏成竹在胸,双手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一气呵成把瓷泥拉成器坯,仿佛在瓷泥上舞蹈,优美动人。
建盏用正烧的方式烧制,所以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多涮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
建盏在烧制过程中,1300多度的高温使进入龙窑中烧制的建盏开始涅槃,厚重的胎体内无数细小的气孔开始固定,壁上的瓷釉缓缓流动,出现了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是建盏的重要特点之一。
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状或曜变状,温润
晶莹,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
在没有随手泡,保温瓶的古代,冬天用白瓷杯饮茶茶水冷得快,让喜好品茶之人总有如骨梗喉的感觉,而建盏胎体内细小的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
宋代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建盏是斗茶的最佳茶具。
油滴、兔毫、鹧鸪斑、曜日天目是建盏中常见釉面图案。
油滴的釉面多数为边缘界限清晰的不规则结晶。
盏内底部油滴斑纹布满的尤为珍贵。
兔毫多为丝状呈放射状结晶,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及:“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鹧鸪斑的曜变斑纹介于兔毫和油滴之间,结晶边缘有粘连,偶见斑纹呈隐约的彩虹色,极为罕见,十分珍贵。
好饮茶、斗茶的文人们,面对精灵般的建盏、宝石般的建盏、流淌着古鼎般韵味的建盏,才思泉涌,撸起衣袖,提起醮满墨香的竹管笔,在宣纸上写下美妙的诗句:"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忽惊午盏兔毫斑"、“兔毫紫瓯新"……看似不起眼的黑瓷盏却能引起众多文人共鸣,为它歌吟,真是平凡而不简单。
日月轮回,一只只建盏在岁月的磨砺下不断陈旧,许多破碎成片,回归尘泥,而留存下的就成为了稀罕。
建盏不仅在产地中国成为珍品,还漂洋过海成为了异国的珍宝。
宋代建盏通过海上贸易和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携带进入日本,当时日本古籍中就有青建盏、黄兔毫、兔毫、建州垸等记载。
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成为稀世珍宝,被日本视为国宝。
他们常用“碗中宇宙”形容“曜变天目”这个碗,说观赏曜日天目的图案和釉色,仿佛是深夜站在海边仰望星空,深邃莫测。
一处山水孕育着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
建盏就是闽北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名闻中外的文化典藏。
烧制建盏的窑火于明代戛然熄灭,冷却了几百年。
如今,窑火重新被点燃,寂寥、阴冷的窑壁开始火热。
走进建盏窑口,既可见到传统的印迹,又可以感受到时代脉博。
手工制坯的传承者的动作娴熟,一如宋时师傅一气呵成制作建盏,也可见使用石膏模具灌制瓷坯;既能见到用烧柴的传统瓷窑烧制建盏,也能看见用电窑烧制建盏……刚出窑的建盏,黑色中透着或蓝色,或金色,或银色的光亮……有些从未见过的建盏颜色、式样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访客,使他们驻足流连。
岁月如歌。
无论古董的建盏,还是刚出窑的建盏,它那迷人的色彩,静静地璀璨在文化的星空,璀璨在人们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