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步骤实例讲解经验

SCI论文投稿步骤实例讲解经验
SCI论文投稿步骤实例讲解经验

SCI论文投稿步骤实例讲解经验

1、选择合适的SCI 期刊-Choose a journal。结合专业知识、2009 或2008 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他人的投稿经验,可以到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729083714.html,/,查找相应的杂志,大多数杂志均有其他人的投稿经验,可供参考。尤其是注意审稿周期,以及投稿命中率两点,然后进入该期刊查询系统查

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

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 一栏,点击Introduction 查看或下载即可。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 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 等。

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 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 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 身份登录,按照

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 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 或直接submit it。

5、不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

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 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还有其他修改的相关材料。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

main 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

(表示留下不变),然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 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 或直接submit it。

7、校样-Correct the proof: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s、 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如一次J pineal research。

校样后通过E-mail 寄出即可。

8、版权协议-Copyright agreement 和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一般首次

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 之后才需要提供。

(二)投稿经验总结

1、正确选择对口的SCI 期刊。原则上是先投递高影响因子的杂志,然后不断降低IF,但是大家都知道没改投一种杂志,我们可能光改变格式可能很长时间,除非你采用了文献管理软件。我认为也不能盲目投递杂志,应该要结合专业知识、2008 或2007

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然后再进入该期刊文章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包括专业内容、种属等。

2、不能进行一稿两投。这种投机取巧之事最好不要做,因为许多杂志之间的编委是相同的,一旦同一篇文章两次发到同一个编委或审稿人手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尤其那些投递手稿时就需要转移协议的,切记主要版权问题。

3、如何正确选择必需推荐的审稿人?一般编辑不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但你还是尽量选择同行中的小专家。但这也与你的投稿目的有关,若十分自信文章的创新性和中肯意见,你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挑选大专家。

4、如何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我曾经在Toxicological Science 上投一篇文章,2 个月时我“很不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其实不是有意的,只是写英文信的口气完全按照中文语气,不委婉。后来次日编辑就回信说reject the paper,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带着性格。但与人相处时,是存在感情因素的,尤其是可以accept 或

者也可以reject 时,

很有用。

5、如何提高一次投稿的成功率?文章本身的创新性是第一位因素,对口期刊选择、文章格式完美、语句通顺(尤其符合英文习惯)等也很重要。

6、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表格要谨慎填写。签名时尽量不要代签,以免被编辑发现时的尴尬。

7、尽可能参照投稿说明,认真修改手稿格式。这一点是衡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程度,建议大家认真阅读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逐条地改正,以防延误同行

评审时间。

8、修回后投稿一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标题、摘要、cover letter 等。

9、要了解此刊是否需要审稿费和版面费?大家都知道版面费一般都是用美元衡量的,建议最好选择不需要版面费的(不用彩图也收版面费的)。但是有些杂志,如Endocrinology 等杂志就需要版面费,多数杂志若有彩图印刷都要版面费的,大家

谨慎选择。

10、一般外文SCI 杂志的审稿周期是1-3 月。大家一方面耐心等待,若2 月左右没有消息,可以通过e-mail 咨询一下稿件状态。我的感觉是好一点杂志审稿周期短一点,而往往是差一点的杂志却老是拖,曾经遇到一个IF2.5 的杂志3 个多月后咨询:原因是找不到审稿人,多少审稿人推脱最近很忙

分享两篇SCI发表的经历(cover letter、response letter)

分享两篇SCI发表的经历 三年前对于我来说SCI就是天书一样,在我踏进博士的门槛后我以为自己进入了地狱,也纠结也彷徨,整天刷虫友们对于博士、SCI的帖子,我选择了虫友们鼓励的那一部分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我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当然那是积极的坚持。在好几月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今天早上收到第二篇的接收通知后,我便想今天一定要在小木虫上谢谢那些给予我帮助的虫友们。 话不多说,我把自己这两篇投稿的经历与大家共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用处。 第一篇发表在Fitoterapia Cover letter Dear Editor Verotta: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manuscript entitled "××××××题目" by ××××××所有作者姓名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of Fitoterapia. All authors have read and approved this version of the article, and due care has been taken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work. Neither the entire paper nor any part of its content has been published or has been accepted elsewhere. It is not being submitted to any other journal. We believe the paper may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e readers of your journal as it is the first time of ××××××研究的精华所在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considering our revised manuscript for potential publication in Fitoterapia.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Jinhui Yu at the following address, phone and fax number, and email address. 地址、学院、学校名称 Phone: + 86×××××× Fax number: + 86571××××××

公司投稿文章

有没有想过,也许一辈子你都是个小人物 中小学成绩一直很出色,但也不是惊天动地的神童。 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也不是清华北大。 进来后发现身边的人都挺挫,其实自己也不过这么回事。 毕了业,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单位, 拿着固定的收入,住着租的房子或者公司宿舍。 努力个三五年工资涨到五六千,好点的八千上万? 攒钱贷款买了房,娶了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了一个自己的洞。 若干年后买了一款大众的不能再大众的大众车。 原来,这就是自己的未来。 20年的梦揭开就是这个样子。 像以前一样,你每天还会上网。 你发现你不是新闻网站首页的那些风云人物,你没有能力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一群人。 还有童年时代就开始喜欢的名车跑车,依旧只能看看。 也没有那样一个闪耀的舞台,舞台下是为你欢呼的追随者。 你曾坚信你会成为国镓栋梁,甚至在一个危急时刻为国捐躯,可你只能自嘲报国无门。 你曾以为自己会走遍世界,眼看奔3了却还没出过国,甚至没爬过泰山登过长城,没有见过黄河。 你以为终会有一个赏识你的女孩跟你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女孩却比你想的实际和虚荣。 那些小时候小心翼翼保留下来的书信、磁带和玩具,原来只是扔在一个角落,却怎么也记不起珍藏的初衷。 你听见梦想破碎的声音,却无从拾起。你依旧还在等待,却不知道等的是什么。世界改变了我们,能改变世界的却不是我们…… 这些话很真实,真实的在自己看到的那一瞬有种错裂的感觉。好像追逐注定是一场梦,梦想里梦和想注定都是空。我们很多的人都是这么的平凡,没有大智大勇,没有太大的举动,平凡的在这人海之中渺小的不显眼,而曾经我们觉得自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好像自己就是为了某件大事,某种变革而来的。最后,无奈的发现,最大的事就是生存,最大的变革是自己。 慢慢的,我们的迷茫没有了,乐观也没有了,慢慢的清醒了也悲绝了,在这渺小而又广阔的世界里紧紧的守护着心灵的那一小块天地。破碎的东西没有办法再拾起,即使拾起了也再变不回原先的模样,我们望着满地的碎片,折射出七色的光辉,那一刻有种东西在眼眶里打转,原来都已回不去……那些往事,那些记忆,注定都与这时间成为了一段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片段。 然后,在这平凡而狭小的世界里,慢慢的熬尽残余的生命。这,也许就是人生了。在我们即将渐行渐远的路上,一个转身就被这庞大的人流淹没了,然后很容易在漫无边际的人流里找不到方向,只好随着潮流怂恿着前行。这时的我们,还有没有自己?

SCI论文投稿有关各类回复信的写法

英文投稿中有关信件的写法 一、投稿信 1. Dear Dr. Defendi ML: I am sending a manuscript entitled “” by – which I should like to submit for possible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 . Yours sincerely 2. Dear Dr. A: Enclosed is a manuscript entitled “” by sb, which we are submitting for pu 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 . We have chosen this journal because it deals with - . We believe that sth would be of interest to the journal’s readers. 3. Dear Dr. A: Please find enclosed for your review an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 by sb. All author s have read and approve this version of the article, and due care has been taken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work. No part of this paper has published or submitted elsewher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exits in the submission of this manuscript, and we have attached to this letter the signed letter granting us permission to use Figure 1 from another source. We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of our manuscript, and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comments from the reviewers. 二、询问有无收到稿件 Dear Editors, We dispatched our manuscript to your journal on 3 August 2006 but have not, as yet, receive acknowledgement of their safe arrival. We fear that may have been lost and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let us know whether or not you have received them. If not, we will send our manuscript again. Thank you in advance for your help. 三、询问论文审查回音 Dear Editors, It is more than 12 weeks since I submitted our manuscript (No: ) for possible publication in your journal. I have not yet received a reply and am wondering whether you have reached a decision. I should appreciated your letting me know what you have decided as soon as possible. 四、关于论文的总体审查意见 1. This is a carefully done study and the findings are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A few minor revision are list below. 2. This is a well-written paper containing interesting results which merit p ublic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the reader, however, a number of points need clarifying and certain statements require further justification. There are given below. 3. Although these observation are interesting, they are rather limited and do not advance our

SCISSCI 投稿过程总结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 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SCI审稿及写作经验

第一次在这里发帖,和大家交流一下SCI审稿经验,希望能对大家论文写作和投稿有一定参考价值。以前以为审稿都是盲审的,没想到居然能看到所有信息,包括作者名、manuscript I D、s t a t u s、t o t a l t i m e u n d e r r e v i e w等,非常详细的信息。首先来看一下整个审稿流程:首先登录c l e a n-s o i l主页,看到如图1,选择r e v i e w e r c e n t e r,看到的界面如图2:注意3所指的红色字体,编辑要求审稿人严格控制文章质量,有70%的文章要遭到淘汰;点击1所指的view submission可以看到该文章的全部内容;点击2进入审稿意见编辑页面如图3:注意箭头1处的提示,编辑好审稿意见以后要及时保存,特别是长时间没有操作以后系统就会自动推出,没有保存的话,编辑的东西就没有了;箭头2处instructions下面可以看到操作指导;箭头3处details下面是文章基本信息;箭头4处score sheet下面是编辑审稿意见的地方;注意箭头5处,点击HTML可以看到网页形式的论文,点击PDF可以看到pdf格式的论文,点击supplementary files 可以看到supplementary files(如果有的话),点击original files可以看到作者提交的原始doc文件或其他格式的图表等(这里提醒大家尽量提交不带原始数据的图来保护自己的数据,例如origin做的图最好以期刊接受的形式导出来直接提交,或导出来后粘贴到word里再提交,不要直接复制page粘贴到word里,因为这样的话双击你的原始图片就能看到你的数据信息了)。

SCI论文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全程荟萃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

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介绍几个方法: 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SCI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以下12点无轻重主次之分。每一点内容由总结性标题和代表性审稿人意见构成。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hypothesis的清晰界定: A 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 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more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ed is not so novel. 9、对claim,如A>B的证明,verification: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algorithm with previously known work, so 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whether the algorithm is an improvement on previous work. :题问度谨严、10. MNQ is easier than the primitive PNQS, how to prove that. 11、格式(重视程度): ◆In addition, the list of references is not in our style. It is close but not completely correct. I have attached a pdf file with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which shows examples. ◆Before submitting a revision be sure that your material is properly prepared

SSCI论文投稿经验集萃

如何投稿SSCI 吴齐殷 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投稿SSCI 很简单,论文写好了,送出去受审就是了;被退稿了,也没关系,拿回来再改就是,改好了再送审就是,就是这样一来一往,反复折冲,当送出去的论文不再被退稿的时候,就是「投稿SSCI且成功的被接受刊登了」。 为使新知识更有系统而有效地的累积与传布,一般学术论文都会有固定的格式与写作次序,便于辨认新产出的论文是否提供了有用的、甚至是突破性的新知识或新发现,而不是既知知识的剩饭重炒。这也是SSCI 期刊在审查其送审论文时,一个最基本的判准。格式不符的论文,甚至连审查的门坎都尚未进入,即可能已被快速刷掉,若作者不查,即可能就此永远无法见天日。若写作格式没有问题,通得过SSCI 期刊的规定,这时论文才有可能进入审查的过程。 审稿人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个别审稿人不负责任或水平有限之故,造成的误读或误解的情事,时有所闻;审稿过程中的政治因素,也有可能使得一篇佳作,始终见不着天日。 于此,本文并无意臧否SSCI 期刊的功过,只是要真切的指出:作者应认真对待审稿人的意见,但也不要过于认真,作者心中也应自有一把尺,知道如何看待(或说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这里要说的是:对作者而言,将稿件送审是一个艰辛的学习过程,必将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折冲、樽阻,才能逐渐摸透个中玄机,找到一条「投稿成功」的路径。 最后,审稿过程中一个常见的批评是:这项研究对概念的测定或使用的变量与理论思路不符。如果看到这般的评语,作者就该仔细倾听审查人给的修改建议,因为这意味著作者传送了错误的讯号给SSCI 期刊以及可能的评审人。 一般状况下,SSCI 期刊上,都会详细罗列说明该刊的投稿须知与刊登原则,

SCI投稿初级入门

SCI投稿初级入门 作者: 2000sym(站内联系TA)发布: 2009-02-24 根据网络多个版本整理: 奉献给大家§1. 1 投稿的方式 投稿主要有三种方式:纸质投稿、EMAIL投稿和网上投稿。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一般国内期刊要求纸质投稿的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些国内期刊在纸质投稿后,同时还要将稿件EM AIL给编辑,国外期刊也有要求纸质投稿的,但似乎越来越少,毕竟航空信件来往费时费钱,所以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EMAIL投稿国内国外期刊都有,但考虑到网络安全和技术的发展,EMAIL投稿也会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网上投稿是国外期刊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直观、迅速和方便的特点,但在网上投稿前需要在网站注册一大堆信息,第一次使用网上投稿会感到麻烦,但可以将你第一次注册的信息保存到WORD文件,以后再网上投稿时大部分信息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一定要记住注册的帐户名和密码,否则耽误你的投稿计划哦。纸质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电子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国外的没遇到过,有知道的请告诉我。EMAIL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细加工技术》,国外期刊比如有“IEEE ELE CTRON DEVICE LETTERS”。网上投稿的期刊国内还比较少,如《半导体学报》、《物理学报》、《中国物理》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期刊,国外就比较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国内邮寄纸质文章用什么方式寄好呢?我以前用平信邮过的,没丢过,挂号和EMS当然安全迅速了,不在乎费用可以挂号和EMS的。 §1. 2 如何投稿 有很多水友问自己该如何投稿,其实大概是这些水友第一次投稿吧?如何投稿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想:一是稿件内容和质量;二是找到适合的期刊;三是熟悉投稿要求和流程;四是经验的积累。稿件的内容自然和你研究方向有关了,这个不能去强求改变,但与稿件质量相关联的似乎分为好几种,比如研究方向冷与热、实验结果成与败、文章表达优与劣、图形处理好与坏,当中有些我们还是可有作为的,这在以后如何写好论文中进行阐述。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请导师或别人评价,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进行对比,看自己文章质量怎样,然后再决定适合投哪个期刊。有的作者受影响

SCI投稿全攻略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拒稿后处理对策及接受后期相关问答综合荟萃目录 (重点是一、二、四、五、六):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二)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学习各种投稿状态+投稿经历总结) (三)问答综合篇(是否催稿、如何撤稿、一稿两投及学术不端相关内容等) (四)如何处理审稿意见(回复意见、补实验、润色、重整数据、作图及调整、申辩及其他)(五)Reject 或者Reject and resubmit后的对策和处理 (六)稿件接受后期相关问题(作者信息、地址版权、单行本、彩图费、版面费、如何汇款、清样相关等) (七)进阶篇(如何选投SCI杂志、各专业方向期刊选择、SCI写作经验)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介绍几个方法: 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 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 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 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PS: 如果有熟悉的同领域的专家,可以推荐一两位为宜(若你全部推荐熟人也无可厚非,但编辑基本不会全部考虑,可能对你还有点特殊“眼色”了)。考虑推荐自己文章的参考文献作者较为常用,当然,如果你是负面引用的话,务必慎重了。

发表期刊论文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当我们第一次写作和发表论文时,有很大概率要经历一个被退稿然后不断修改的痛苦过程。然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笔者有几篇期刊论文发表成功的经历,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经验和应注意的禁忌事项。 1.综述的关键词很重要:任何工作只有被别人关注,给领域带来进展或者给人类带来福利,才有意义。那么好的关键词,有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检索到你们的综述,这对于刚刚入道某个新领域的学者非常有帮助,当然,也大大增加了你们的文章被引用的机会。 2.投稿前最好事先问下编辑对论文是否感兴趣(Pre-submissionenquiry):这一步非常重要,我们的综述给两个期刊发了Enquiry,或者叫Proposal,包含写这篇综述的目的与意义,综述的摘要和目录,其中《Atherosclerosis》和《MolecularMedicine》杂志的主编都非常感兴趣,让我们网上投稿,考虑到专业领域的因素,导师决定投《Atherosclerosis》(虽然MolMed 的IF更高一些)。 3.投小的综述并非难事,但是好的杂志更多倾向邀请学术大牛的综述,或者有很多前期工作基础的实验室写的综述。综述分为Mini-review和Full-lengthreview,前者属于领域的小综述,后者更多是InvitedReview。综述接收的可能性比研究论文大,因为综述的主题比较容易引起同行的兴趣,对提高杂志的IF非常有帮助,所以有Topicalinterest的综述特别受青睐。 4.修回稿件的时间很重要---快,准:一般情况下,文章大修会给2-3个月,在有限的时间里回复完所有审稿人的问题,可能还要补实验,所以必须尽快而且重复3次以上。等到最后小修的时候,按照我们一位老师的意见,是24小时以内,完成修稿提交。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天衣无缝的,本人负责期刊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球3110643181即使是发表在CNS系列杂志上的文章也会存在不足,小修已经证明你的文章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需要尽快。根据几次审稿的经历,我发现时间长了,会对论文生疏了,甚至会忘记文章做的内容,于是需要重新阅读论文,这样会发现论文其他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5.不是审稿人提的所有意见都是对的,要据理力争:我们在投稿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个审稿人让我们去掉概括丹参酮抗动脉硬化作用的一个表格,我们认为这个表格虽然和正文内容有些重复,但是有很强的参考性,有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把握我们文章的核心内容,而不用参考全文,最终编辑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6.文章接收以后,你依然很忙:比如签署版权协议,作者同意书,清样Proof等,这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继续阅读自己的论文,仔细核对一下语法、拼写、时态和参考文献一致性等问题,等出版社发给你Proof校对的时候,这是很快就可以回复过去,因为自己的论文是自己心仪的“姑娘”,是一份完美工作的总结。 7.杂志不同,审稿人不同,对论文的意见大多不同,共性的是实验设计上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论文几经投稿发现,每投到一个杂志,审稿人的Critique大多不同,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些审稿人更注重创新性,有些注重方法的可靠性,有些注重行文,所以一篇论文总有回答不完的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都做一些相关的实验辅助自己的回答。 8.完成大部分工作,先写论文,修改,投稿,充分利用审稿的时间里补实验。我们应该非常了解自己的工作,如果文章需要发到哪个杂志,需要那几张关键的图心里需要非常清楚。有了这几张图就可以写一个比较完整的Story,投稿的目的是为了让审稿人给你提意见,让论文更加完善,为了让故事更完整,我们心里清楚哪些方面还需要补充,或者审稿人可能会问的问题,以及在实验室的组会上教授们提的问题,充分利用审稿的一个月时间做实验回答这些问题,论文一旦修回,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修改稿,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帮助或许更大 9.Peter细致的修改意见深深感染着我,坚定了我认真的科学态度:论文在投稿修稿过程中,Dr.PeterJ.Little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特别是在最后小修的过程中,审稿人提出我们的语言有问题,需要请NativeSpeaker校正,Peter做了很细致的修改与润色,看见国外的教授能百忙之中抽时间修改论文,这么细致认真,一丝不苟,非常感动,这对自己从事科研生涯是很大的触动与鼓励。在此加以感谢。 论文投稿也有很多忌讳的事情,我这里列出一些,希望研究生们和年轻学者们注意。 1.同时投多个刊物,广种博收。由于审稿是需要时间的,大家心里都着急,巴不得今天投出去,明天就收到回音。这样“聪明”的同学就会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往多个刊物,哪个刊物接受或接受的早,最后就确定在哪个刊物上发表。如果同时接受,就选择因子高的。这种投机取巧实在是要不得,这种小聪明也万万耍不得。首先导师们一定要严厉禁止,同时

SCI投稿状态

SCI投稿状态自己查-投稿术语名词解释 1. Submitted to journal 刚提交的状态 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 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 3.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3.1 A 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Editor assignment 是把你的文章分给另一个编辑处理了。 3.2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检查你的文章符合不符合期刊的投稿要求 3.3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如果编辑接收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4. 随后也会有2种状态 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到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就会挂了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 4.2 Review(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 5 Under review 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审稿人的意见已经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 7. 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受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8. Minor revision/ Major revision 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 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0 Accepted 恭喜了 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签版权协议 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对样稿 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 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 15. in production 出版中

投稿写作格式要求

投稿论文格式要求 题名 (居中,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3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隔开) (1.作者单位全称,单位所在省份城市邮编;2.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份城市邮编;3.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份城市邮编) 示例: 熊易群1,贾改莲2,钟晓峰1,刘建军1 (1.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山西太原 030012;2.陕西省教育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为了……,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一般在200字左右,摘要内容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内容、研究结果及得出的结论,一定要给出具体的方法、数据指标等具体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要出现背景信息,内容一定要突显出论文的创新与独特,不要泛泛而谈)。 关键词航天材料;铝合金;力学性能;金属工艺(关键词一般以5~8个为宜,请列出能说明文章主要研究内容的关键词,不要列出放之四海皆准的关键词,如“研究”、“应用”、“工程实践”等,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何年毕业于何院校,职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者研究,(E-mail) (出生年后用一字线“—”连接) 实例: 作者简介:李晓兰(1968—),女,山西武乡人,1990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力学与结构力学理论研究,(E-mail)tyut009@https://www.360docs.net/doc/729083714.html, 近年来……(正文五号宋体) 1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1.1 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标题序号后一定要有标题,不能只有序号而无标题;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层次一般不超过5级;标题文字一般不超过15个字) 2 科技论文中量和单位的要求 1)量符号必须使用斜体字母。

SCI论文投稿经验!

SCI论文投稿经验! 2009年,我代表本课题组共投递7篇SCI论文(主要是生殖和神经方向),分别投往IF2.5—10分的杂志,经历了许多坎坷。不过,现在可喜的是已经accept了5篇,均在3分左右,revised 了2篇。在修稿和投稿过程中,本人学习了不少相关知识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各位战友 分享,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清单: 1、本人2009年SCI投稿经验总结(含SCI投稿程序) 2、本版众多投稿相关精华帖汇聚 3、众多战友的2009年投稿经历汇总 一、本人2009年SCI论文投稿步骤及其经验总结 (一)投稿程序 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Choose a journal。结合专业知识、2008或2007年度影响因子 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并进入该期刊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 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 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 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 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5、不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 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还有其他修改的相关材料。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 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然 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

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学习各种投稿状态+投稿经历总结) 1.Submittedto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新手请看这里!!! 一般的步骤是这样的:网上投稿-Submita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paper 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ArticleType、EnterTitle、Add/Edit/RemoveAuthors、SubmitAbstract、EnterKeywords、SelectClassifications、EnterComments、RequestEditor、Attach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it。? 总结提示语:对于投稿之前和提交确认投稿过程,这里还需要对投稿新手强调以下几点。因为这些小问题被编辑评个低印象分不划算,被打回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一条条说来: 1)大多数系统是要求word投稿正文内容的,pdf多不为接受格式。但也有很少数要求用pdf格式的,务必注意细看稿约。 2)文献格式是否按拟投杂志标准要求核准?有的投稿系统是可以直接检查的。 3)引用文献条数是否符合该杂志要求?有的杂志不特别要求,有的还是非常重视的。如我之前投shock杂志,编辑和一位审稿人都提到参考文献不要超过35条。如果你文章写完后,能够适当精简文献条数,那么,请删减几条吧。 4)很多系统要求勾选同意一些如伦理道德的声明文件 5)提交后可能会有一个小栏目提示对提交图片的质量做了初步审查(不合格的最好重新作图再上传) 6)绝大多数投稿完成后需要viewsubmission和最后确认(approvesubmission)。viewsubmission 就是要求你再整体看看投稿填写的这些资料信息+coverletter+正文+图片表格,所生成的pdf全文是否满意、合格,也是你投稿完成前最后一次检查的机会了。 PS:有的新手可能不注意这点,提交后就不管了,还开开心心以为自己投稿成功,殊不知结果邮箱里一直没有收到投稿后的邮件回执和稿号,直到最后纳闷几天了才回去看系统状态。 2.ManuscriptreceivedbyEditorialOffice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 3.Witheditor?若投稿时未要求选择编辑,则先到主编处,主编会分派给副主编或者其他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I)AwaitingEditor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II)Editor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 III)EditorDeclinedInvitation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总结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投稿(submit)状态后一个星期内会出现编辑处理稿件(witheditor)这个状态。很多老外编辑很不能理解中国人喜欢催稿,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像国内某些期刊一样能拖上一年半载再给屁大点修回意见。要适当给编辑一点时间处理,他们也很忙的。不要轻易催稿,也有人因为催稿而立马收到杯具消息——不知是编辑不耐烦了,还是一种巧合。当然,如果submit四个星期后网上投稿系统还没出现witheditor状态信息,就要询问主编了,要注意委婉用语。不过要注意,也有期刊没有witheditor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