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现将江苏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

《2004-2010 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建设科技公共

服务平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计

1.制定地方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管理办法

2004 年12 月,科技部等部委颁发了《2004~2010 年国家科技基

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国办发[2004]55 号),我厅结合我省科技发

展和经济建设实际需要,与省发展与改革、财政、教育、技术质量监督等

有关部门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 2004-2010 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05 年,我厅调整了科技基础设施

的功能定位,把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增加了以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修订《江苏

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经费管理和运行管理,将公共平台分为提

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种类型,并根据组建方式将科技公共服务平

台分为综合性平台和单一性平台,综合性平台指由多家单位共建或具有

多个功能性子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单一性平台指依托单一单位建设、仅

具有单一性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2.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

律,突出制度创新,统筹规划,以共享机制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科技资

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持续增强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整合、

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立足江苏的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重

点建设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整合集成、创新制度、共建共享。

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装备先进、

功能完善、运转高效、资源共享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基础条件支

撑体系,为我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有

效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3.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和结构布局

《2004-2010 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具体规划了

建设重点,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和完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主要建

设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生物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二是突出制度创新,探

索建立共享服务的管理体系,主要建立社会化资源共享管

理体制、社会化评价机制、可持续投入机制、充分完善的政策法规环境,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交流合作等平

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2006 年上半年,我省在研究制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过

列为《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加以重点支持,强调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

重点建设面向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文献、大型仪器、生物种

质资源、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人口与健康等基础性、

公益性、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先进制造业需求的工业设计、

加工成型、制造业信息化等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需求的创业辅导培训、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创业融投资等科技创业综合性服务和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新药创制等

专业孵化器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三个面向”公共服

务平台,基本构建了平台体系建设框架。

4.组织领导体系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和

管理工作。省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有关厅局负责归口管理的

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公

共服务平台的实施和日常运行。省科技厅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

中心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5.制度保障体系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主要

组成部分,始于 2003 年制定《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2006 年又将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拓展为科技公共服务

平台,修复完善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将平台

建设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项目验收、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都作了

明确的要求,尤其在制度保障方面,要求平台组建技术委员会,特

别要求大型仪器设备、工程文献等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制定平台

管理办法、理事会章程、技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同时,对平台的新

增仪器设备组织省级联合评议,加大平台实施中的中期检查和平台

建成后的运行绩效评估,督促平台功能发挥和良性运行。

二、平台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1.组织实施模式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组织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项目立项

组织实施,采取定向组织、申报评审和公开招标等方式,启动平台

实施。平台项目立项以项目单位、主管部门、省科技厅三方签定项

目计划任务书和项目合同为标志,项目计划任务书和项目作为项目验

收、中期检查和项目绩效评估的依据。

2.立项程序

定向组织:主要根据科技发展需求和全省平台的总体规划,在充分

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具备竞争条件的,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考察及同行专家论证同意后,立项建设。

申报评审:召开专家咨询,制定年度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向全

社会公开发布,主要由申报单位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经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及通过同行专家论证后,立项建设。

公开招标:召开专家咨询,选择确定具备招标条件的平台项目,

制定平台项目招标书,向全社会公布,按照招投标程序确定中标对象,

经现场考察及同行专家论证可行性研究方案后,立项建设。

对于重大综合性平台立项程序参照定向组织立项程序启动建设,大致是:根据全省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组织专家咨询,确定需启动的平台;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研究编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经向有关科研机构、

高校、企业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专家和代表征求意见后,修改完善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实施方案送审稿经省科技厅办公会议审定后,形成实施方案论证稿;实施方案论证稿经国内资深专家论证通过后,立项建设。对特别重大的涉及较多部门和行业的平台,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方可立项建设。

3.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实行了理事会决策制、技术委员会咨询制、运行绩效评估考核机制、运行补贴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产学

研合作机制等。

理事会决策制。主要由省科技部门、省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及

省相关行业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和共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组成,理事会

负责审定平台发展目标、审核年度资金预决算、聘任平台负责人等重大

事项。对于大型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等综合

性平台,应成立了多部门参加的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技术委员会咨询制。主要由国内相关行业资深权威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审议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与总结、重大任务,组织

重大服务活动及相关技术咨询工作,要求有省外专家参加,承担单位成员不超过 1/3 。

运行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和运行补贴机制。主要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绩效评价程序,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对已通过验收的服务

平台项目每 3年开展一次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运行补贴的主要依据。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平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主要任务等发展变化的,应及时向省科技厅报告,综合性平台报理

事会办公室。

产学研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技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参加,平台应强化向社会及企业开放服务功能。

三、平台运行服务机制

1.运行服务模式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一是设立服务网站,通

过信息网络,向社会开展科技文献、科技信息、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社

会共享,接受社会信息查询;二是在产品开发设计、检验检测、安全评价、测试考评、动物实验等方面接受社会委托开展技术服务,或提供基

础设施资源供社会及企业使用;三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四

是提供科技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培训、技术转移与技术产权交易

等基础性创业服务,满足创业需求。

2.服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我省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运行绩效评估方面,通过深入调查

和反复研究,制定了切合江苏平台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在平台的

管理和运行机制、平台基础条件和人员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未来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设立评分标准,在运行绩效评估过程中通过专家客观考核和评分,确定平台绩效评估考核的最后得分,作为确

定评估等级的唯一标准。

3.激励措施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运行绩效评估“合格”以上的平台给予运行补贴,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等级的平台给予黄牌

警告,连续两次绩效评估“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处理。正在研究对向社

会及企业开展公共服务绩效好的部门和个人实行公共财政奖励措施和

办法,进一步推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水平。2006 年,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优秀”、“合格”等级的平台每年给予运行经

费补贴,主要补助仪器设备维护、人才培训、正常运行及日常管理,仅2006 年,就对 14 个平台发放运行补贴达570 万元。

4.平台门户系统

我省已建的大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知识产权、农业种质资源、

“三药”创制、科技创业 6 大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均建立独立的门户网

站系统,已向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服务,运行情况良好。此外,为了在更

高层次上整合集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体现“整合、集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方针,正在启动建设全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管理系统, 设立专门的平台集成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一门式”服务,打造

“江苏创新创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特色品牌。

四、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果与成效

1.建设基本情况

我省早在“九五”期间,我省就注意到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

务的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在计划生育、国民体质监测、生产安全

等方面尝试性地建设了10 多个单一服务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04年,根据国家和我省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有关精神,启动建设了大

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等 4 个综合性公

共服务平台。 2005 年,启动了知识产权、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2006 年,我省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面向全社会科技

创新需求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启动省超级计算技术应用服务平

台,加强了工程技术文献、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进一步加强了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

需求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和面向先进制造业需求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

设。

目前,我省共建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48 项(其中综合性平台 6 项、单

一性平台或功能子平台42 项〈国家级2 项〉),大部分平台依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建设,主要分布在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现代农业、

电子信息、社会发展、科技咨询服务等领域。 48 项平台新增总投入 4.88 亿元,其中省财政拨款 1.51 亿元。

2.平台建设的成果与成效

通过近 3 到 5 年的平台建设实践,我省平台建设在运行管理机制、

科技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绩效、支撑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创新服务等方

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和成效。主要是:

(1)运行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了社会化运行管理体制和协作、开

放、共享、服务的机制。平台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变资源的部门所有、

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

服务能力,为全省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的绩效

评价制度,形成了内部自律与社会监督相互促进的评价模式,接受全社

会的监督。

(2)科技资源共享方面,通过整合集成大型仪器设备、工程文献、

农业种质、知识产权等基础性科技资源,推动了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服

务水平的提高。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入网机组达1300 台(套), 2006 年对外服务总机时达 46.1 万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3.5%,平均单台机组开机时 1059.2 小时,比上年增长 18.7%,省外用户服务占服

务总量的 35%。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建设了中文全文在线服务系统,拥有

电子文献数据资源总量超过 11000G,国内外重要科技数据库 50 余个,可

检文献总量达 5500 万条数据,中心网站共接受访问 41 万人次,提供全文传递 250 万篇。

(3)社会服务绩效方面,在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公共技术服务、

服务人才培养与服务团队建设、节省公共财政经费、提高社会资源共享

利用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 年和 2006 年,通过省大型

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对省科技计划项目和有关事业单位的新购科学

仪器设备的联合评议工作,建议不予购买160 余台套仪器设备,可节省

公共财政 4466 万元,从源头上控制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

了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4)面向创新创业主体需求,提供公共科技服务。大型科学仪器、

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知识产权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软件、工业

设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各类

服务项目 20273 项,申请专利 175 项,获得专利授权 74 项;制订各类标

准 81 项,鉴定成果 85 项,其中转让成果 24 项,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与

产业发展,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5)提供行业共性技术服务,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根据“三药”创制流程和规范,选择“三药”创制过程中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环

节,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建设“三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投入 1.6 亿元,形成了由药物筛选、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药代研究、临床试

验五类功能平台组成的共性技术支撑服务链。省新药筛选中心形成了完整的新药筛选和评价体系,建设了拥有 3.5 万个化合物样品库,为 100

15余家单位筛选服务13.1 万次,筛选到先导化合物74 个,候选药物项;获得专利 2 项,新药证书 2 个。

五、认识与体会

1.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是平台建设的重要条件

公共平台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的跨部门、跨单位的工

作,很多平台建设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

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平台指导协调机制。

2.面向社会需求是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

基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是平台的基本特征。平台主要是为全社会

的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强化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和公共技术服务供给,为此要充分凸现平台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整合科技资源是手段,提高利用效率是目的,要把科技服务和科技

创新作为平台生存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效益、覆

盖面等实绩作为衡量平台成败的重要标准。

3.结合地方实际是推行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

地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要在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指导下,结合

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建设,在做好与国家平台建设的有机衔接,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体现地方区域特色,立足地方产业实际需求,作为地方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

4.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

平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全社会科技资源共享,减少

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为此,要把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

共建共享机制、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

5.引入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是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

以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来设计、建设和管理平台,是推进平台建设、

发挥平台功效的机制保障。平台采取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可持续支持

机制,有利于平台的开放、共享和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六、相关建议

1.进一步加强部省合作,与国家基础条件平台有机衔接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从国家的层面为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强化对国家自主创新、提

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的支撑作用而提出的。地方平

台既是国家平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平台的必不可少的

有益补充。为此,建设地方平台要在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

的实际需要基础上,还要接受国家平台的指导、符合国家平台的政

策、担负国家平台的部分建设任务,因此,形成国家平台与地方平

台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地方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平台建设,国

家也要指导和支持地方建设,可以通过部省合作、部省共建的方式,推动地方平台建设,将地方条件较好、优势较强、符合国家平台功能定位的公共服务平台纳入到国家基础平台体系中去。

2.区域(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国家平台提供支撑的重大共性需求

一是国家平台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重大科学仪器、重大科技成

果等基础科技资源需要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向全国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

二是国家要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科技发展

实际需求的国家平台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通过政策、项目、资金、人

才等措施扶持地方平台建设。

三是国家平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富有地方特色又能带动国家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相关行业经济发展的地方平台,作为国家平台加强支持。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突发事件应急平台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然后通过我国“汶川地震”与“温州动车事故”应急处置分析应急平台建设现状,提出了立足既有资源整合、推进标准规范、注重内容建设及技术支撑的应急平台建设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对策 突发事件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类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对财产、生命的直接损害,还表现在由于处置不当带来的带来的二次伤害,以致引发危机。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旨在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有个总体规划,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顺利实施。 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明确指出“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成为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那么,应急平台有何内涵,能起到什么作用?由哪些部分构成,其核心要素是哪些?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何在统一的全国标准下开展适合各地实际的应急平台建设?目前的一些建设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一、应急平台内涵与核心要素 通常提到的“应急联动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信息系统”等,都从不同侧面对“应急平台”进行了描述。四个不同的概念反映了我们对应急管理范围和深度等认识的变化,一个完备而健全的应急平台包扩了预警平台、信息平台、指挥平台、应急联动平台等。它是一个对重大突发事件预测、应急指挥、调动物资、灾后重建等多方面功能的复杂系统。应急平台又可分为硬件支撑系统和和核心应用。硬件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等;应用系统包括:预警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数字预案系统等。 目前,有些地区和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建立起来一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应急平台,总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1)多警合一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现将江苏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计 1.制定地方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科技部等部委颁发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国办发[2004]55号),我厅结合我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实际需要,与省发展与改革、财政、教育、技术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05年,我厅调整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把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增加了以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修订《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经费管理和运行管理,将公共平台分为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种类型,并根据组建方式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分为综合性平台和单一性平台,综合性平台指由多家单位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性子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单一性平台指依托单一单位建设、仅具有单一性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2.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突出制度创新,统筹规划,以共享机制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持续增强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立足江苏的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重点建设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整合集成、创新制度、共建共享。

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docx

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街道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和制度建设,开展宣传和业务培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基本实现了应急队伍快速响应、资源共享、协调联动,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队伍体系。 一、队伍建设。我街道已经建立了消防专兼职应急队伍 15 人,配置消防车一辆、消防防护服 6 套、以及水泵、氧气瓶等救援器材;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50 人,由预备役队伍和企业保安组成;防汛抢险应急分队 30 人,配置冲锋舟一艘,救生衣 50套;森林防火应急救援队伍 25 人,配置森林消防灭火器 10 台,对讲机 4 个;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队伍以及村级森林防火、防洪抗台应急队伍 500 多人等应急救援队伍。建有街道避灾中心一所,能紧急转移安置 50 余人受灾群众。 二、应急处置。消防应急队伍的建立依靠出资企业养护的原则,出资购置消防车,由浙江正特集团组建消防队,做好日常管理演练和使用,消防队坚持每周训练,每年两次以上实战演练,在做好企业自身消防安全工作的同时,在街道应急联动指挥下,积极参与街区各行政村及周边乡镇的消防工作。2007 年共出警救援 38 次,今年截至 6 月底共出警 27 次,有效控制了火情减少了火灾损失。森林火警发生后,通过短信群发平台,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半专业消防队员、机关、林特、驾驶员及相关村干部约 200 多人的森林灭火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参加灭火,火情事故基本上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三、存在问题。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应急办”在我市大部分乡镇街道尚未挂牌;二是分管领导不明确,有专职副、常务副主任分管,也有分管安全生产副主任等;三是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联络员队伍较乱,且不够稳定,有来自党政办、综治办、农办、工办、安监中队等,这样很难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指导督查”的职能。 四、意见建议。建立一支稳定有序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队伍,逐步完善应急管理行政体制。 ------------word文档可编辑-------------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体情况 多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更好地适应了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市现设12个镇、10处街道办事处,辖属826个行政村、125个社区,总人口67万。 镇、街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各镇、街道办事处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现有编制一般为5-7人,全市共125人,经费来源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 社区人员情况。全市各社区都聘用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总人数987人,主要由村委会会计兼任,熟悉村里情况,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市规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500元岗位补贴。崖头、石岛27处城区非农社区,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 1、下半年,部分镇、街道按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改造,并设立了服务大厅及专用的档案室,每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办公场所面积大约在120-350平方米,全市总计3571平方米。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配备了微机、复印打印一体机、传真机、电子显示屏、社保卡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要职责、服务项目等规章制度,规范化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统一更新制作了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刊板,并挂牌上墙。 2、崖头、石岛27处非农社区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

应急处置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应急处置情况报告 篇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20XX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总结 评 估 报 告 瓜州荣祥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20XX年8月 1、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瓜州县荣祥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了应急准备领导小组成员以及应急办公室,负责做好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应急平台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8人,具备一定的专业应急指挥救援能力。每月不定时的对应急领导小组人员通畅通情况进行检查,应急小组成员如下:组长:李如桂(副总) 副组长:杨占军(副经理)

成员:张迎兵冯冰王岩军张玉明石文斌王新超 从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看,本厂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各部门任务明确,相互衔接,信息通畅,符合应急管理规定。 2.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事故救援情况、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情况;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总指挥、应急副总指挥若干名,下设有抢险指挥组、医疗救护组、信息联络组、人员撤离组、人员搜救组、环境监测组、综合保障组和安全保卫组为发生突发事件时服务。全年未发生突发事故,无需进行应急救援。组织预防性安全检查及日常性安全检查,检查发现隐患6条,并按时进行整改,整改率100%。 3.应急救援物资准备情况; 根据我厂实际,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主要包括:消防器材:正压消防空气呼吸器、消防员斧、消防栓、灭火器、消防蒸汽、应急照明等;防护器材:长管、氧气袋、半面罩、送风机、负压氧气呼吸器、 空气呼吸器、担架;气体报警装置:乙炔气体报警器、氧气气体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探测器等。 现场应急救援物资配备齐全、充沛,具备应对化工企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分布于厂区各应急点,可及时应对突发性事故。 4.预案编制、执行及演练情况; 已编制完成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火灾爆炸应急预案、生

xx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xx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情况汇报 为扎实推进我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市、县两级的安排部署,在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结合这段时间的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辖村民委员会10个,村民小组172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项目落户,xx镇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xx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围绕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镇”目标,充分发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优势作用,积极主动的化解五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积极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至此我镇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综合服务平台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2)明确服务职能。根据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性质,制定好服务章程,明确具体服务职责和任务,并做好上墙公示。 (3)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并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信访工作,做到及时接待和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同时做好登记,接待一起,处理一起。 (4)各村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做到能在自然村解决的问题,绝对不出村。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 (5)建立网格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各自然村村长任网格管理员,各自然村的党小组或村民代表任网格协管员,明确了各自职责。根据各自然村的地理位置和人员分布情况,设立了网格区域,各网格区域协管员、管理员主要是针对各自区域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给网格长,网格长针对各类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力争使各区域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

积极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看我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系统建设 【字号大中小】发布时间:2007-09-04 来源: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 2007年5月11日,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及企业应急管理与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技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有幸请到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接受本网专访。 栏目编辑:我国当前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救援工作有什么特点? 范院士:在应急救援方面我国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比较成功的案例。近期比较成功的应急案例就是我国成功抗击SARS。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如果SARS发生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像中国这样迅速地把SARS病毒控制住。再如98年我们战胜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实际上,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应急救援实践。在政府的工作方面,比较系统的,自觉地研究在非常态之下实施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是在SARS之后全面开展的,这也是我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第一个里程碑。 美国和英国以前遇到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另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欧美西方社会比较早地认识到。再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有非常强大的基础。所以当政府或社会考虑到要把这些科学技术用于应急领域的时候,实现的就比较快,形成了一些比较强有力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的技术装备和应急体系的变化、应急法律法规的变更。 所以就我们国家而言,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当党和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得力的。政府在事故灾难的教训当中进行了学习和总结,从管理到科学技术如何作得更好,这一届政府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当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速度比很多国家都快,正在逐步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作为当前的应急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部科技支撑保障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迅速。从党和政府的决策,科技支撑,建设项目立项,全国上下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在国际性的大会上,和一些外国专家进行交流的时候,包括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的专家都认为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推动的速度非常快,已有的进展令人瞩目。在他们各自自己的国家也存在各部门条块分割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协调也很困难。我们相对来讲还比较顺畅,所以领导同志提出要把我们的应急平台做到国际一流水平。我们正在向这个方面迈进。 栏目编辑:应急救援系统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有哪些?从这些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看,背后涌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事物都是在变化的,已有的平台不可能一劳永逸,平台的建设如何应对新问题的出现。 范院士: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

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乡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便民利民为内容,进一步完善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做到服务群众、便民群众。 一、整合资源,建设标准化。一是完善硬件建设。按照相关要求,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标准化,不断完善便民服务软硬件设施,确保办事有场地、服务有人员、工作有保障。二是强化代办员队伍建设。选派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作为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并制定完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三是窗口组建到位。将相关涉农、惠农多的民政、计生、财政、国土、规划、劳保、新农合、新农保、林业、农业等十余个部门在服务大厅设立了服务窗口,实行统一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二、健全制度,管理规范化。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健全岗位责任、服务承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强化一次性告知制度,在接受办事人员咨询服务时,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完全、清楚地告知应当做到和注意的事项。三是全面实行窗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考勤考核,文明礼貌、依法行政、廉洁服务、投诉督察”等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各项服务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三、拓展职能,服务常态化。一是事项公开,制作专门的办事流程示意图,对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流程和标准等统一上墙,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六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时“找对门,认准人”。二是乡机关效能督察组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和日常行为的监督管理,同时合理优化轮班、坐班制,避免出现“干部下乡大厅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导读:本文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 2008年5月,我县遵循"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平台,该系统基于J2EE构架设计,提供目录管理、信息管理、模板样式管理、维护体系管理、依申请公开办理等公开流程所需的各项功能,系统网站平台包括信息查询、公开指南和目录、公开制度规定、最新发布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千件实事网上办、依申请公开、问题解答、热点信息、统计排行等15个栏目。2010年8月,我县完成"中国·**"网站群的建设,建成电子政务版、电子商务版、远程教育版、红色旅游版四个主网站和22个乡镇、县直单位共84个子网站,同时,按照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要求,对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补充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梳理所掌握的政府信息,及时发布,并在"中国·**"网站电子政务版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门展示网页,目前已累计主动公开信息13162条,依申请公开125条,其中,有效申请95件,无效申请30件。 二、建议 1、目前,我县没有专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原政府信息公**

台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要求,而"中国·**"网站没有专门开发建设电子政务公**台,政府信息公开展示网页信息需从**台采用人工办法进行复制后在"中国·**"网站政府信息公**台网站上发布,造成信息公开滞后,部门发布信息平台多而杂,公众查询信息不便。为此,建议在"中国·**"网站建设专门的电子政务公**台。 2、目前,我县信息公开办挂靠在政府办公室,担负着指导、检查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职责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答复处理,同时还要负责县政府办公室的具体信息公开工作,工作量很大。而政府办公室本身人员紧缺,所以建议上级明确要求县级核定县信息公开办1-2个编制,便于下级更好地开展工作。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XX市把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今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对原有服务平台进行整顿、强化,在全市61个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集服务群众、受理诉求、化解矛盾于一体的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让群众走最短的路、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办理在乡镇(街道)能够办理的事务,解决在乡镇(街道)应该解决的问题,化解在乡镇(街道)可以化解的矛盾,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统一设置标准,实现高起点起步 深入基层调研,确定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思路,XX年,XX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分片组织召开三个由乡镇党委书记、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调研情况,XX市提出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

心。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原来的便民服务中心,围绕服务管理两项职能,全面整合组织建设、综合治埋、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基层信访、应急管理、司法调解等资源,成为乡镇(街道)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平台。 提出统一要求,启动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今年初,XX市综治委印发了《关于全市乡镇(街道)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设立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思想、工作目标、职能任务、工作机制、建设标准及工作要求,统一名称、统一服务项目、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相关制度,提出了要在XX年7月底之前,全市乡镇(街道)要全部完成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并进行正常办公运转。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工作,目前,全市61个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均已挂牌办公。 健全服务功能,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XX市在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里,设置了财政一卡通、民政、司法、计卫、农房、农保、社保等8个群众事务办理窗口;设置了群众诉求受理窗口,解答群众的咨询;设置了矛盾纠纷受理窗口,由工作人员将矛盾纠纷当事人引领到调解室进行调解,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局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我局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按照打牢基础、细化职责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我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同时,制定的各项预案都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各种灾害的应急工作制定了责任制,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形成了信息及时报告、反馈,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处置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二、突出体系建设,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 (一)完善预案体系,确保应急工作有章可依 近年来,我局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对职能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先后修订了《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农作物病虫

应急防治工作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农作物防洪抗灾应急预案》、《农业局信访维稳工作应急预案》等多个应急预案,初步构建起了全局应急框架体系,做到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按章办事。 (二)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应急防控所需到位 1、人力保障:局全体工作人员均作为突发事件应急预备队员,在此基础上成立专业化应急应对队伍,充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保障。 2、装备、物资保障:装备应急防治设备230台(套)。同时,局机关所有运行情况良好的车辆均作为应急保障装备,由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和调配。物资方面,县植保站配有一200m2应急防控药剂储备库,基本配齐常规应急防治药种,能够保证应急防控所需。 三、重抓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为切实提高我县农业应急防控能力,我局从三个方面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在整合各类专业人员和物资的基础上,建立起农作物生物灾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农业灾害三个专业化应急队伍,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重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知识以及技术技能的培训。要求各单位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使干部职工掌握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知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城乡一体均衡、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全面推进就业、社保等民生保障工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一、做到“三个到位”,奠定坚实工作基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沟通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的桥梁,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政府有责任。为此,我们把构建“职能明晰、制度健全、规范高效、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了“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2012年,我们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高了各镇街区及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达成了共识。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市里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人社、发改、财政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基层平台的总体规划、建设、管理和指导。三是工作部署到位。市政府印发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从建设的目标、具体任务、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将各镇街区平台建设情况纳入对镇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定期督查和通报,调动起了镇街区抓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人社局落实包靠责任制,成立了八个包靠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班子成员和2名科长组成,对包靠的镇街区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

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汇报

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汇报 一、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完善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预防处置机制。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首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充实了应急管理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各村(居)、各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在民兵巡防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应急救援小组。二是完善了《XX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XX镇实际情况,我们修改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安全生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洪抢险等预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三是配备必要的应急管理物资。镇政府配备了扁担、锄头、撮箕、铁 1 铲等50套,编织袋1500个,救生衣、雨衣、雨鞋各5件。各村均建立了防汛预警系统,并指定镇内中小学、医院、敬老院、镇政府驻地为突发事件紧急避难所:。 二、强化培训,广泛宣传,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深知应急管理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镇上下同心协力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尽量减少损失”的工作目标。今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并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有效提高了全民应急管理意识。一是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各村(社区)、各单位分别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

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二是组织开展扑火队培训、民兵巡防队点验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员培训,有效提高骨干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意识。三是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宣传。XX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宣传活动,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制作横幅10条,书写标语50张。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公安、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在水口集镇农贸街中心设立了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工作人员现场传授施救方法。 三、夯实基础,防患未然,应急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2 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镇党委、镇政府结合我镇实际,依靠科技支撑,立足于既有资源的整合,本着“实用、便捷、节俭、可靠”的原则,依托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建立了镇、村两级监测网络,形成了高效、快捷的信息管理监测预警系统。 四、强化协作,齐抓共管,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为确保应急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实行统一调度,责任分解的管理办法,以镇党委政府为核心,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性,在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隐患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协

“四个平台”建设情况评估

横街镇落实“四个平台”建设评估 我镇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着力在整合队伍力量、完善相关机制上下功夫,切实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围绕大局转,服务贴着一线干,基层服务管理功能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双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第一时间成立横街镇“四个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对“四大平台”建设进行统一指挥。制定出台《横街镇“四个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对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协作密切的科室和事项进行整合,并抽调各科室骨干建立平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工作认领、内部流转和办结提交。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统筹人力社保、民政、残联、计生卫生、农林、城建规划、国土、公安、市场监督、行政执法等基层站所的工作力量入驻对应平台,夯实平台基础,包括镇机关干部,公安,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全部执法部分总共人员编制30个。建立健全“四个平台”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相关班子成员、各内设机构、部门派驻机构和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等,分析研判并及时处置辖区的社情民意、重大问题及突发情况。 二、加强“统分结合”管理。主要是落实好两个机制。

一是“一网信息”统揽机制。以综治网格为基础,整合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保等多项职能,由“天眼”网格员负责信息收集,并通过浙江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安通”APP统一上传至综治工作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由镇政法办主任黄旺一统筹,指挥室介入综治视联网,显示屏,会议室,并设置“横街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标识牌”。每天落实一名工作人员查看信息上报情况。综治工作平台负责信息受理,分流交办至相应工作平台处理,打破原来乡镇各职能部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现象,搭建“下去一把抓,上来在分家”的工作新格局。2017年2月份至2018年5月份,网格员平安通上报事件94098件,月均上报数5800条,每个网格员日均上报6条,事情处理率达100%。二是“联处联动”协作机制。明确“四个平台”的职责分工,四者既各司其职,又协作配合。对于一般事务,由各平台牵头部门协调解决;对于多城同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建设、创建国家级卫生镇等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的综合性事务,各平台根据职责,统一调配人员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确保行动一次到位。 三、加强平台力量支撑。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横街镇专职网格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横街镇行政执法中队考核办法(试行)》,合理设置“四个平台”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加大年末绩效考核力度。制定出台网格员“五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最新)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版面已排好)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 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 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 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自治 区、市、区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及要求,紧紧围 绕“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做了大 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镇应急管理 工作的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完善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预防处置 机制。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首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充实了 应急管理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各村(居)、各单位均成 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在民兵巡防队的基础上建立了 应急救援小组。二是完善了《XX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XX镇实际情况,我们修改完善了突发 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安全生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 洪抢险等预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三是配备 必要的应急管理物资。镇政府配备了扁担、锄头、撮箕、铁

铲等50套,编织袋1500个,救生衣、雨衣、雨鞋各5件。各村均建立了防汛预警系统,并指定镇内中小学、医院、敬 老院、镇政府驻地为突发事件紧急避难所:。 二、强化培训,广泛宣传,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深知应急管理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镇上下 同心协力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尽量减少损失”的工作目 标。今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并广泛宣传 发动,统一思想,有效提高了全民应急管理意识。一是召开 专题党政联席会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各村(社 区)、各单位分别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应急管 理工作,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二是组织开展扑火队培训、民 兵巡防队点验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员培训,有效提高 骨干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意识。三是全面开展应急 管理宣传。XX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宣传活 动,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制作横幅10条,书写标语5 0张。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公安、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在 水口集镇农贸街中心设立了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工作人 员现场传授施救方法。 三、夯实基础,防患未然,应急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 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 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社保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社保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汇报材料 社保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市局的通知要求,现将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体情况 多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更好地适应了我市城乡统筹就

业的要求。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市现设12个镇、10处街道办事处,辖属826个行政村、125个社区,总人口67万。 镇、街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各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现有编制一般为5-7人,全市共125人,经费来源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 社区人员情况。全市各社区都聘用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总人数987人,主要由村委会会计兼任,熟悉村里情况,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市规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500元岗位补贴。崖头、石岛27处城区非农社区,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 1、下半年,部分镇、街道按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改造,并设立了服务大厅及专用的档案室,每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办公场所面积大约在120—350平方米,全市总计

3571平方米。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配备了微机、复印打印一体机、传真机、电子显示屏、社保卡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要职责、服务项目等规章制度,规范化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统一更新制作了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刊板,并挂牌上墙。 2、崖头、石岛27处非农社区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相对较好,设施设备也比较齐全。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一般在村委会办公,办公场所平均面积约50平方米。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中心社区,优先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方便基层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二、开展基层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 1、政策上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始终高度重视,明确制定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和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的目标要求,并纳

四个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四个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费县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构建完善工作体系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立足实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点线面层层推进,体系建设进展顺利。现将我局开展税收征管、内控预防、纳税服务和国税文化四个体系建设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四轮驱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从提高认识、明晰思路入手,整合资源,分类实施,互为融合,互相推进,四个体系建设有序、高效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了各个体系领导小组、体系建设办公室、科室工作组“三级”组织网络,形成了全员参与的阶梯式责任体系。采取动员会、研讨会等形式,将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上级要求上来,力量凝聚到体系建设中来。 二是统筹规划,明晰思路。按照税收征管是核心、内控预防是保障、纳税服务是亮点、国税文化是特色的整体构想,确定了“创一流征管、融二元文化、推三维服务、建四级监控”的总体思路,明确了体系建设的方向。 三是统分结合,稳步推进。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推进小组专题会议,在全局进行工作统筹,研究布署体系建设的目标、措施、步骤。将各个体系建设内容按照科室—分局—岗位进

行三层任务清分,定期调度,跟踪督导,确保不遗漏、不悬空。 二、规范加长效,创“一流”税收征管体系 以信息管税为主线,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核心,强化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和社会综合治税网络的应用,着力开发纳税人动态信息监控系统,努力构建规范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 (一)巩固基础,推动税收征管体系建设规范化 一是制度抓规范。从综合征管、税种管理、税务稽查和征管信息化四个方面入手,按照权责共担的原则,对各类征管制度进行整理归集、优化完善和补充。今年以来,共梳理完善征管制度84项,建立健全征管机制16项,整理征管资料3000余页。 二是尺度促规范。编发了《税收执法控制管理办法》,梳理了18项管理事项80项常见税收执法风险点。配套制定了《费县国家税务局税务行政裁量权实施办法》,明确了税务行政处罚具体罚款幅度,规范了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2011年,全县税收执法准确率达100%,高于省市平均值,全县税收执法实现了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 三是机制保规范。按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横向“四位一体”,县局、分局纵向“两级联动”的税源管理思路,加强税务稽查和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建立查前共同剖析、查中部门“会诊”、查后形成建议的全程互动机制,初步形成了“多税种通盘考虑、多部门齐抓共管、多环节协调运作”的工作格局,

关于基层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基层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协调人事劳动关系、劳动监察、促进就业再就业、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等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重心的下移,民生政策直接延伸基层,面向大众,如何把高密度、大容量的惠民政策,高效、有序地延伸到基层、落实到民众,关键在于基层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市金保工程专网扩面(部-省、市-市[州]-县[区、乡镇、行政村、社区]四级网络)工作的逐步纵深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平台为社会保险业务应用、劳动就业业务应用、基金监督管理、宏观决策支持应用等运行提供平台,为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基本的网络传输条件,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建设xx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与人社部、省人社厅、县(市、区)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单位、乡镇以及行政村(社区)、医院、药店、银行等的网络连接是基层网络服务平台的基础。只有在基层网络平台建成,并稳定、高效、畅

通运行的情况下,才能有效保障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安全运行,才能确保我局与部、省、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及其经办机构的实时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前,我中心在对全市基层网络平台建设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市基层网络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供了一些工作对策,以便指导今后工作。 一、基层网络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基层网络平台建设始于2011年,项目名称为xx 市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工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分工程一期(硬件部分)建设项目、xx市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工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分工程一期(软件部分)建设项目和社保卡建设项目等几部分构成。xx市金保工程项目建设是在部、省金保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十二五”规划和部、省统一安排,对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涉及的业务领域进行多方位、全覆盖地建设,按照部省要求进行xx金保工程项目设备设施的采购、部署、调试,依托部“核心平台三版”、“劳动99三版”,以统一的、共享的单位及人员基本信息库为基础,开发覆盖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市场接口管理)等业务系统领域的核心业务经办应用系统。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精品文档 . 对于现代化城市的管理建设工作,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当前成熟的信息、网络、视频等技术。 为了配合《规定》的制定,我市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成立市中心指挥平台和各个区县分指挥平台,实现网络互联。建设管理平台的目的是将及时发现的问题快速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内容发放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信息同步至数字管理平台。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建设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创新机制,建立了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分散的城市资源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极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让违法行为有据可查,比如采集违规违法行为的现场情况,可能是信息采集员现场采集,也可能由城市监控系统采集,采集结果反映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留下真凭实据。 一、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本架构 该系统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十个子系统: 三个平台分别是指数据交换平台、呼叫平台和城市管理gis基础数据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涵盖城市管理范围内各行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如城市供水、道路、桥梁、排水、夜景照明、环卫等企业基础数据,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职能管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基础。呼叫平台是城市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和公众有效联系起来,是实现城市管理监管、指挥、考评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转变政府服务职能、解决市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一)带动了城市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原来的管理模式是领导指示多,运动频繁,但长期效果不明显,属于开环管理,粗放而又没有效率。新模式通过对管理对象空间上、时间上和责任上的精确定位,再造工作流程,使各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城市管理也由粗放转向了精准。 (二)促进了城市管理手段的创新 过去我们的管理是静止、被动的,往往是出了问题之后再去被动地解决,见事迟、动作慢、效率低。而新的模式是主动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真正做到了动态管理和及时处理。比如:过去市政设施的维护主要凭借主观判断,或者等到破损严重时才去维修。现在通过道路桥梁分析系统可以精确地掌握每条道路、每座桥梁的各项数据,通过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它的现状,制定科学地维修计划。 (三)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直困扰城市管理效率不高问题,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首先,实现了实时管理和动态管理,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流程,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XX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X政办发…2010?95号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XX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局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XX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XX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应急救援队伍 建设,提高抵御各类灾害事故以及各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的能力。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发[2010]52号文件,关于印发《湖南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预案》的通知的精神,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组建XX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特制定《XX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保卫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建立县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充分依靠法制、机制、科技和社会化力量,落实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高本县应急救援综合实力。 二、建设背景 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的扩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和长远的基本事务。 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 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 -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度将大大增加,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由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指挥平台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应急指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应急指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的建设、运行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在应急救援时的工作效率。 三、总体目标 我县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形成以省级应急指挥平台为中心,以自治州和部门应急指挥平台为节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支撑XX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通过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达到解决下列问题的目的: (1)准确及时地获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确保有关地区和部门的通信联络畅通。满足图像传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