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精选)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组织和管理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埃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金字塔的建造,需要对人力、物力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这无疑蕴含着早期的管理思想。
同样,在中国古代,诸如万里长城的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展现了高度的组织和管理智慧。
例如,在工程规划、人力分配、物资调度等方面,都有着精心的安排和管理。
然而,真正意义上管理学的形成,始于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逐渐兴起。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流程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亚当·斯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
他认为,通过分工可以使工人专注于特定的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管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伯特·欧文则被视为人事管理的先驱。
他关注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认为关心员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他的实践为管理中的人性化理念开了先河。
而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则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
他强调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合理的工作定额、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以及差别计件工资制等手段,来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在泰勒之后,亨利·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他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并总结了十四条管理原则。
这些原则涵盖了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则强调了组织的理性化和层级结构。
他认为官僚组织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变革型领导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PART
03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知识管理理论是关于企业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和利用的管理理论,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发展。
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知识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经济学、认知科学等,这些领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利用。
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绩效。
总结词
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他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可以找到最优的工作方法和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绩效。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管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全球化与国际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全球市场环境分析、国际文化交流与冲突管理、跨国合作与联盟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和国际市场拓展。
全球化与国际企业管理的实践应用
全球化与国际企业管理为企业提供了全球化战略和国际市场拓展的框架和工具,包括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全球品牌营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和国际市场拓展,提高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管理实践的演变
PART
04
传统管理阶段
以效率为核心,强调工作方法和标准化。
科学管理阶段
组织管理阶段
战略管理阶段
01
02
04
03
以战略规划为核心,强调企业整体发展和竞争优势。
以经验管理为主,强调个人能力和经验。
以组织结构为核心,强调组织设计和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组织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国家和王朝,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实现国家治理。
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代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记载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规范,包括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和财务方面的规定。
在现代的管理学历史中,最早被公认为管理学奠基人的是亨利·费约尔。
他于1911年出版的《工业和一般管理的原则》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这本书深入阐述了组织设计、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管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管理学在20世纪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主要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1. 科学管理时代科学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他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泰勒的追随者如亨利·加里特和弗兰克·吉尔伯斯等人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体系。
2. 行为科学时代行为科学时代强调关注员工的人性及其影响。
马克斯·韦伯、埃尔顿·梅奥等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强调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对管理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人际关系学派的建立以及激励理论的提出。
3. 系统与控制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者开始关注整体系统和组织控制。
利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管理学开始关注企业的整体性和管理过程中的控制问题。
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理论等。
4.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致力于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
知识管理、团队建设、创新管理等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同时,全球化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管理学的方法更加注重系统论、协同理论等综合性方法。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科学管理之父”。当然,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评价,泰罗及其“科学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 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共同努力。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实行“职能工长制”。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运用
验证
进一步
观察
抽象
概括
管理发展三阶段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第三节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研究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
■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年) 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年) ■根据霍桑试验,梅约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管理理论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管理学家 孔茨——“管理理论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
基本观点:
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 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 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 异;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四、有关行为学的理论
1947年——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 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
目前组织行为学所涉及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 1、有关个体行为的能力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a.b.c. (2)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2、有关团体行为能力 主要包括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 3、有关组织行为能力 主要包括领导理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
3、霍桑试验的结论包括( ) A.职工是“社会人” B.职工是“经济人” C.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 E.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4、在行为科学理论的分支中,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包 A.领导理论 B.激励理论 C.权变理论 D.企业中的人性假设理论 E.经理角色理论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 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 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的范围始终没 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没有超出车 间管理的范围。
二、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管理学教程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透视:战略管理理论的十大学派
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独立和系统的正 式计划过程 定位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注重 企业对市场战略地位的选择 企业家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预测的过程;是 概念在企业家头脑中的聚积过程 认识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心理的过程 学习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应急的过程 权力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的过程 文化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 环境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对反应的过程 结构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的过程
五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其管理思想主要包括: ⒈ 协作对系统的意义
⒉ 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协作的意 愿 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
⒊ 关于权威的新概念
⒋ 关于经理的职能
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 会协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
七决策理论学派
⒈ 管理就是决策 ⒉ 决策程序应当科学化 决策过程包括 四个阶段:搜集情况;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 价计划 ⒊ 决策以令人满意为准则 ⒋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⒌ 肯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和非肯定型 决策 ⒍ 集权与分权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活动与管理 思想
一 管理实践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管理与人类社会活动几乎同
时产生 自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实践活动就 表现为集体的协作劳动;而有集体的协作劳动; 就会有管理和协调行为
管理实践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关系: 三者相互依存;形成双向循环的过程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人就出现了管理的问题。
管理思想来源于管理实践,是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管理学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思想的历史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人就出现了管理的问题。
管理思想来源于管理实践,是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我们把系统的管理理论出现以前的管理思想史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8世纪是这两大阶段的分界线。
经典管理理论出现以前的管理思想是非常朴素的、直观的,虽然在军队管理、国家行政管理、教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思想已经极其丰富,但这些思想主要还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或类比思维的阶段,不具有系统的理论形式。
18世纪到19世纪末,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的论述(一)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认为:“企业简直就是类似于打仗的人类竞争的的一种形式”,因此他关于军队管理的概念也适用于任何大型组织的管理,其主要观点如下:1、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2、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从而按照旨在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来全面分析与计划。
3、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直觉为根据。
(二)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论述了专业分工、工作方法、机器与工具的使用、成本记录等,并且强调注重人的作用,分析颜色对效率的影响,应鼓励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
该书是管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
(三)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人们都知道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蒸汽机成为生产动力从而促进了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管理上的成就。
)1800年美国博尔顿——瓦特联合公司所属苏霍制造厂,是最早运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形成为一门科学,是随着社会化大 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第一节 概述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 段: 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阶段(人类社会产生 至18世纪) 传统管理思想阶段( 18世纪-19世纪 末):管理科学(理论)的萌芽阶段,也 称为传统管理阶段。 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阶段(20世纪初-现 在)
(五)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 哈罗德 ·孔茨 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主要观点: 管理是一个过程; 将管理分为若干职能,并概括出 若干原则作为指导
(六) 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 赫伯特 ·西蒙 主要观点: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认为,决策程序 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 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管理学派之一。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管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管理活动几乎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只要存在 集体活动,就存在管理活动。但是成为一套完 整的学科体系,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 始形成的,在近40年又得到蓬勃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管理从经验走上科学,从支离破碎走上系 统化。
一、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 新要求 机器的使用促进了大公司的成长 2. 传统管理方式的困惑 (经验式+棍棒式管理) 罢工 工人磨洋工 破坏机器、厂房等
二、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2.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 把事物当成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 整体性思想: 系统整体的性质、功能不等于各组成 部分性质、功能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 效应),整体大于局部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