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甲级写字楼简介共23页
广州珠江城大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州珠江城大厦1.关键词绿色建筑等级:LEED-CS铂金预认证突出特色:实际运营中减少超过60%的能耗的大厦,风洞的设计,“龛式”内呼吸连遮阳百叶双层智能幕墙。
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15号,与金穗路交界处。
气候区:夏热冬暖节地:透水地面、地下空间节能:维护结构、光伏、光热、照明功率密度目标值、能耗计量、排风热回收节水:雨水收集、节水灌溉节材: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回收再利用、精装修、灵活隔断、环境友好结构体系室内环境:可调节外遮阳、改善自然通风措施、改善自然采光措施、无障碍措施、空气质量监控运营管理:楼宇自控系统、物业14001认证、冷热计量收费2.项目概况1)本项目属于办公建筑,地上71层,地下5层,主体结构形式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2)项目用地面积21万㎡,总建筑面积20438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1621.39㎡,地下建筑面积为9966.22㎡,建筑容积率0.97。
3.项目各专业绿色设计介绍1.1.建筑1.1.1.围护结构本项目采用300窄腔“龛式”内呼吸连遮阳百叶双层智能幕墙(图2-2)。
一方面,空腔内遮阳百叶可根据气候与天气条件的变化进行统一智能控制调节角度与高度,实现将自然光引入办公室深处的目标,同时消除临窗外区的高辐射与眩光带给人的不适感,并节省人工照明用电量;第二,幕墙内呼吸动力系统配合外区冷梁设计可根据室外环境变化对双层幕墙空腔内温度、湿度自动控制,以实现临窗区域的舒适办公环境,并可保障冷辐射系统正常运行。
1.1.2.日光控制“珠江城”项目办公区域的日光控制、消除有害眩光是通过智能型百叶实现的。
在入口大堂区域设计采用导光板,将屋面自然光线折射引入大堂深处,靠近幕墙强光区处设遮阳百叶,以获得大堂整体均匀舒适的自然光照,并减少人工照明的消耗。
珠江新城59层设计商业办公楼结构设计

珠江新城59层设计商业办公楼结构设计摘要:珠江新城59层设计商业办公楼结构结构高度289.52m,采用带一道环桁架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
加强层设置在44层,高度8.4m,未布置伸臂结构,利用楼板传力。
关键词:超高层结构;性能设计;环桁架加强层;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新城。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m2,地下5层,底板面标高-21.04 m。
地面以上为各自独立的主塔楼及裙楼,主塔楼为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1万m2,地上59层,结构高度289.52m。
图1 建筑典型剖面、整体模型、主要抗侧力结构2 结构体系配合建筑的立面造型及平面使用功能,采用带一道环桁架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主体结构三维模型见图1。
47层以下核心筒外围尺寸约为21m×21m,外墙厚度从900mm变化至300mm,加强层及上下各一层外墙厚度为600mm;核心筒内墙从400mm变化至200mm。
外围框架由8根异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角柱、8根圆钢管混凝土边柱及钢框架梁组成,其中角柱截面为800mm×2500mm。
边柱截面除第一、二层为Φ1350 mm 外,其它各层均为Φ1200 mm。
钢框架梁梁高1000 mm。
环桁架加强层设置于44层。
核心筒由于弯曲变形产生转角,通过环桁架上下层楼板带动连接环桁架的柱产生拉压力,以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弯矩[1-2]。
3 结构超限类型与抗震性能目标对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本工程存在以下2项超限:①本工程结构高度289.52m,超过高规[3]中型钢混凝土外框-钢筋混凝土筒结构在7度地震区最大适用高度190m。
②本工程47层局部剪力墙不连续,并设计有环桁架加强层,属于竖向构件不连续。
为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计目标,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本工程对抗侧力结构进行性能化设计,按照高规[3]第3.11条,性能目标设定为C。
广州珠江新城写字楼及公寓市场分析报告

广州珠江新城写字楼及公寓市场分析报告本报告为截止至2006年底在珠江新城的商业项目,分别为写字楼及公寓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即将上市及规划待建的商业项目分析。
第一部分写字楼市场一、写字楼区域分布⏹写字楼主要集中在珠江新城的西、北侧和中部从珠江新城的整体规划看,西北侧为商务为主的区域,而东面则为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
珠江新城的写字楼多集中在靠广州大道的西南侧,邻近黄埔大道的北侧以及珠江新城的中部。
如西侧的华普广场、星汇国际、双城国际、以及碧海湾、发展中心大厦、浩瀚华轩等,中部有珠江投资大厦、合景泰富中心、富力中心等,而北部接壤黄埔大道的有富力科讯大厦、联通新时空广场、勤建商务大厦等写字楼。
二、写字楼供应量⏹写字楼供应量空前激增,潜量为广州十区之首无论是在售写字楼面积还是在建工地或规划写字楼用地,珠江新城的写字楼供应量都是全广州最大的区域。
据数据统计,珠江新城目前在建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为94.8万㎡,据统计06年全年可售的写字楼总面积达30多万㎡。
⏹2006年大量全新甲级写字楼投入使用,CBD核心商务地位显现2006年期间,富力科讯大厦、珠江投资大厦、保利大厦、新世界商务大厦、广东全球通大厦、联通新时空广场、珠江新城电信中心和广州信合大厦等写字楼项目经已在相继投入使用,富力集团在2007年初即将全面进驻富力中心。
此外,恒大集团、城启集团、侨鑫集团、高盛集团、合景盈富等地产商在珠江新城都将建总部物业。
⏹稳坐未来广州写字楼的霸主地位据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珠江新城将有近30幢新建商用物业落成。
到2011年,珠江新城写字楼将增加约220万㎡的物业面积。
而且珠江新城区域的写字楼比广州其他区域的目标客户更具国际性,以吸引世界企业500强的落户为目标。
可见珠江新城将在未来两三年保持广州写字楼供应大户的地位。
三、写字楼项目状况(一)写字楼概况近年珠江新城的商业写字楼项目如下表:从以上项目的数据统计,珠江新城至今的写字楼供应量(按建筑面积计算)约为85万㎡。
珠江城大厦

珠江城大厦珠江城大厦是一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的高楼大厦,被认为是广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其独特的设计和壮丽的外观使其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珠江城大厦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其在广州市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背景珠江城大厦建于2001年,是由广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和建造的。
该大厦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心商业区,毗邻珠江,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
这座大厦的建造是为了满足当时城市发展的需要,提供更多的商业办公空间,同时也为广州市增加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二、建筑特色珠江城大厦是一座高层建筑,总共有60层,高度达到309米。
大厦外立面采用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结合了玻璃、不锈钢和石材等材料,给人一种简洁而又现代的感觉。
大厦自底向顶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形状和高度都不相同,形成了一个逐渐收缩的造型,给人一种层次感和动感。
大厦内部设有多个办公楼层,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便利服务。
此外,大厦还设有商业空间,可以满足人们的购物和休闲需求。
顶层设有一个观光台,游客可以登上观光台,欣赏到广州市的美景、珠江的壮丽以及周围的高楼大厦,这成为了广州市的旅游景点之一。
三、重要地位珠江城大厦作为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拥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是广州市中心商业区的核心地段,周边有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办公楼和酒店,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和人流量。
其独特的外观和现代化的设施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成为了广州市重要的商业办公区域。
其次,珠江城大厦所在的珠江新城地区是广州市的中央商务区,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
大厦周围有地铁站和公交站,方便人们的出行。
此外,珠江城大厦还是广州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珠江城大厦作为广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壮丽的外观成为了城市的象征。
它不仅提供了现代化的商业办公空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同时也为广州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结构设计详细介绍

1、结构体系/楼盖结构体系
1.2、楼盖结构体系
首层以下及核心筒内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 板厚130~200mm。内外筒之间采用钢-混 凝土组合楼盖,梁跨度约8~15m,工字钢 梁高一般为450mm,跨度较大处加高至 600mm;办公楼层板厚一般为110mm,酒店 楼层板厚一般为130mm,板跨度较大处局 部加厚。
详 下 表 4400 600 1800 200
注 : 1.桩 纵 筋 沿 桩 周 均 匀 布 置 。
2.ZH5、 ZH6进 入 微 风 化 岩 的 深 度 要 求 分 别 不 小 于 8m、 6m, 其 余 桩 进 入 微 风 化 岩 的 深 度 要 求 不 小 于 2m。
3.括 号 内 为 抗 拔 承 载 力 特 征 值 , 纵 筋 通 长 布 置 , 不 得 搭 接 。
16
1、结构体系/基础
1.3、基础 主塔楼位置基础底板已到达中微风化泥质 粉砂岩层。考虑到部分柱位下岩石裂隙较 发育,采用人工挖孔桩(墩)基础,持力 层均为微风化粉砂岩或砾岩,设计要求岩 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13MPa。 桩径3200~4800mm,桩长约6~13m。单桩竖 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10000kN~247000kN。 部分桩有抗拔要求,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 值为5000kN~15000kN。 主塔楼位置基础底板厚2.5m。
洞试验室 节点试验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振动台试验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 风环境评估单位: 广东省气象局。
7
1 结构体系 2 结构分析 3 振动台试验 4 设计难点及解决方案
8
1、结构体系/抗侧力结构体系
1.1、抗侧力结构体系 采用巨型钢管混凝土柱斜交网格外筒+钢筋混凝 土内筒的筒中筒体系。69层以上,由于建筑使用 功能的需要,取消了核心筒的内墙,仅保留部分 核心筒外墙并向内倾斜,电梯井道移至核心筒外, 形成巨型钢管混凝土柱斜交网格外筒+剪力墙结 构体系。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产 生的倾覆力矩大部份由斜交网格柱外筒斜柱的轴 力承担,基底剪力大部份由钢筋混凝土内筒承担。
珠江新城住宅商铺写字楼市场分析

珠江新城住宅商铺写字楼市场分析一、珠江新城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西区A、E、I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中轴线区B、F、J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东1区C、G、K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东2区D、H、L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东3区M、N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各项配套设施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文化教育设施配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金融配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饮食配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商业配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交通组织现状及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交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大型建筑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筒中筒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上海中心大厦 层数
中国上海市陆 建筑面积 家嘴金融贸易 区
632米
建筑密度
580米
用地面积
12.51
绿化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8万㎡
地下建筑面积
地上118层 5层裙楼 5层 地下室 433954平方米
45% 30370㎡ 30% 16万㎡
2.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体系组成
2.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
(2) 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 截面平面 形式根 据建筑功能布局由低区的方形逐 渐过渡到高区的十字形
b设备层平面图
该结构体系组成 特点如下 :
(3)在初步设计阶段,从结构整体受力、变形、用 钢量以及施 工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设置5道、6道和8道伸臂桁架等不同 方案对结构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沿结构竖向共布置6道伸臂桁架, 分别位于2区、4区、5~8区的加强层。
2.斜交网格外筒+内筒的筒中筒体系
• 西塔外形像“通透水晶”,结构采用创新的菱 形斜交网格筒体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巨形斜 交网格外筒,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筒,钢-砼组 合楼盖连接内外筒。
• 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 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遭遇撞击和爆炸 等突发事件,只会局部损坏,不致引起连锁反 应而倒塌,结构整体安全度高。有关试验表明, 西塔可抵御八度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 为七度),在百年一遇的大风作用下,位于塔 楼内的人都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1.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于2007年1月31日开工,于2009年11月3日竣工,总工期1007天。
主塔楼地上103层,地下4层,建成时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楼(现华南第一高楼为深圳京基金融中心)。
整个项目包括有3.5万平方米的商业、7万多平方米的酒店、5万多平方米的公寓和18万平方米的写字楼。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矗立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广州城市新形象的地标建筑。
建筑依中轴线而生,临珠江而立。
耗资60亿,楼高103层,身长440米,钢网交织,水晶加身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它鹤立于CBD 最核心的商务区。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意念为“通透水晶”。
建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筒的结构体系,在世界超高层建筑中是唯一的一例。
这座名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厦,人们更愿意唤它的昵称“西塔”。
没有人怀疑它将是广州最新鲜的地标。
她修长而通透的水晶之身将为广州这座有2200年历史的岭南老城嵌入更多时尚的元素。
她不光是这个城市里夺目的风景,她还是被寄予了整个城市金融业希望的图腾。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她甚至还没出生,就被幻想溢满。
她安静地立在广州中轴线的旁边,以其通透而修长名动四方。
它代表着广州城市的发展,设计要表达的是发展与进化的空间概念。
从南粤文化到现在的岭南文化,设计用生物细胞进化的方式诠释城市的进化,融入室内设计并贯穿其中。
优化空间和充分展示建筑美学是该设计的特点之一;打破传统的以筒灯为主的照明系统,尽量采用先进的照明光源与灯具是特点之二;以生物进化及细胞分裂为主题元素是设计特点之三;以三年后的设计思维坐未来的设计是该设计的特点之四1.2项目介绍主塔1-66层将建成符合国际领先标准的超甲级写字楼,超高水准的硬件设施将为入驻客户提供豪华、高效、安全、舒适、环保的办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