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插秧作 用 . 机插 同时可 以进行 深施 肥 。具 体操作 要求
如下 :
1 插 秧 机下 田前 要考 虑 好插 秧 行 走路 线 和 转移 ) 地块进 出时 的路 线 。
械 收获等 生产 环节 . 具体 操作 规程 如下 :
1 水 稻 棚 盘 育 秧 技 术
2 插 秧 时 , 田边 应 留 m一 幅插 秧 机 的作 业 宽 ) 靠 度 。插秧 到两 端地 头 时 , 端地 头各 留下一 幅插 秧机 两
商 品化供 秧 、 建机 械 化插 秧 、 获作 业 服 务 队等 手 组 收 段 。 现 流动 作 业 , 高 机 械 的 利用 率 , 进 稻 区生 实 提 促
产 机械化 进程 。 经 过 多年 的水 稻 机 械化 生 产 实践 ,经 过农 机 推 广 工作 人 员反 复 试验 研 究 、 索 , 探 总结 形成 了一 套 比
业 , 有 田面平 整 、 具 田表无 稻 茬 、 作业 遍 数少 等优 点 。 使 用碎 土搅浆 平 地机 应 注意 :配 套 动力 应选 择 2 4 8~
4 4型拖拉 机 ,5 0 6 4型机 身质量 过 大 , 过后 的轮 辙难 轧 以平 掉 ; 选择 碎 土搅浆 平地 机作 业 幅宽要 与 动力机 械 相 配套 , 般 2 4型 配 2 幅宽 较 适 宜 ; 早顶 凌 整 一 8 m 提 地, 水耙 轮在 4月 2 0日开始整 地 , 而碎 土搅 浆平 地机 应在 4月 1 l 0 E开始整 地 。碎 土搅浆 后 , 土质 较疏 松 , 尤其 是黑 土地 , 既要 防止 泡 田时间 长 , 成机 车 陷车 , 造 又要 争取沉 降 时间 , 以要把 握好 时间 。 所
证 播种 分布 均匀 , 秧苗 整齐 。在插 秧机 取秧 量调 至 中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为规范以机械化育插秧和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为主的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特制订本技术规范。
1 机械准备1.1水田耕整机械宜选用三角履带式拖拉机牵引的水田翻耕机和旋耕机。
1.2 插秧机械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与分蘖成穗特性,选择适宜的插秧机。
——播始历期≥80天的父本,宜选用行距30厘米,株距22厘米/25厘米可调的6行插秧机;——播始历期65~79天的父本,宜选用行距30厘米或25厘米,株距18厘米/22厘米可调的6~8行插秧机;——播始历期50~64天的父本,宜选用行距20厘米,株距14厘米/16厘米可调的8行插秧机。
——播始历期≥80天或分蘖成穗力强的母本,宜选用行距18厘米、株距14厘米的插秧机,或行距25厘米、株距12厘米/14厘米可调的插秧机;——播始历期<80天、分蘖成穗力弱的母本,宜选用行距18厘米、株距14厘米的插秧机。
1.3 秧盘播种机选用能播种多种行距规格秧盘、适宜场地和秧田播种的自走式秧盘播种机。
1.4 农用无人机单旋翼电动或油动农用无人机、多旋翼电动农用无人机。
1.5水稻联合收割机选用割台宽2.0~2.5米,损耗低于3%,清选效果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
2 基地条件2.1 气候条件制种基地气候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能保证制种母本完全雄性不育的温光条件;——能保证安全抽穗开花授粉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开花授粉气候指标为:无连续3天以上降雨,日平均温度26~28℃,日最高温度<35℃,相对湿度70%~90%;——能保证成熟收割期基本无降雨,或无连续2天及以上的降雨。
2.2 稻田条件制种基地稻田集中连片百亩以上,地势平坦,片内田块间高差≤1米,土壤质地较好,肥力水平中等且较均匀。
2.3 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畅通,农机具能进出所有田块;水源充足,灌排水渠水沟完备。
3 机械耕整3.1 翻耕与旋耕翻耕前5~7天灌水泡田,促前季稻落粒谷发芽;移栽前15~20天翻耕;移栽前5~6天旋耕。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课件

5、育秧大棚准备
(二)播种
长沙气象站资料
安全播种期的确定
1987
30
1997
2007
25
1988 1998 2008
长沙气象站1987年~2013年3月日平均温度
1989 1999 2009
1990 2000 2010
1991 2001 2011
1992 2002 2012
1993 2003 2013
早稻机插秧控制在22~25天,晚稻机插秧一般18天
大棚育秧一般每盘播杂交稻80~100克,常规稻140~160克
稻粒黑粉病
用催芽器浸种
稻谷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胚 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软,手碾成粉,折断米粒无响声
用种子催芽器催芽。催芽温 度设定为32度,运行20小时 左右。早稻催芽时,可在催 芽器上加盖塑料薄膜罩保温。 种子破胸率可达90%左右即可 停机取出种子。
80%以上。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往往很难做到早上 补水湿润到晚上,需要每天少量多次补水。一般要求播后每天补 水4次,分别在上午7-8点、11点和下午1点、5-6点进行,保持盘 土湿润,阴天每天补水2次。一般播种后3~5天可出苗,出苗后减 少补水,以盘土发白,秧苗卷叶为标准,根据需要随时补水。每 次补水都要使盘土水分饱和(秧盘开始滴水),每次补水时间大 约3分钟。
(2)去顶盖 工厂化育秧使用的是专用轻基质,水稻出苗时,会顶起盖种
稍厚或板结的基质,形成顶盖。若不及时去除顶盖会影响光照而 发育成徒长苗或黄化苗,故在齐苗期至一叶一心期,发现苗床中 有顶盖或露籽,要及时用木棍落盖并补土。
(一)育秧材料与设备准备
1、硬盘准备 硬盘规格:58cm×28cm×2.5cm 用量:常规稻每667m2大田准备32片,杂交稻准备25~28片。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

2023-11-08
目录
• 引言 • 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设备选择与使用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效益分析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水稻生产对于国家粮食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施药技术
施药机械
使用喷雾机、喷粉机等设备,将农药均 匀地喷洒在水稻植株上。
VS
施药种类与用量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要求,选择合 适的农药种类和用量,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
机械收割技术
收割机械
使用水稻收割机进行收割,根据不同地区的 水稻种植方式和收获要求,选择合适的收割 机械。
收割方式
采用分段收割或联合收割方式,根据水稻成 熟度和种植条件进行选择。同时注意晾晒和 储存,保持水稻品质。
04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设 备选择与使用
耕整地设备选择与使用
犁
用于耕整地,根据土壤质地、水分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犁具,操作 时注意保持深度和翻土效果。
旋耕机
适用于较软或水分较多的土壤,可以减少土壤阻力,提高耕作效率 。使用时需调整深度和旋转速度。
深松机
用于深层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深松机操作时 应注意保持深度和行距的均匀。
适量施肥
掌握施肥的时机和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和增加生产成 本。
提高肥料利用率
采用高效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病虫害防治
01
02
0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 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
化学防治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1机械全程化技术分析所谓机械全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机械完成水稻的生产,加工,包装。
而详细地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主要包括一些农业技术和农艺要求,比如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以及耕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一些机械化操作。
1.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置、播种、盘土规格。
1.2水田机械化整田技术:基础整地、播秧前整地。
1.3泡田技术。
1.4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1.5水稻机械收获技术。
1.6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
在近几年宝应县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买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机具、并且引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在宝应县地区水稻是最主要的大众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植保、排灌、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完成机械化作业有极大的困难,所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方面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2宝应县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各种应用成效2.1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为一年两熟制。
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对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择以及其生产效率问题是不明确的。
以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的耦合,构建了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概念模型,归纳得出江苏省当前有24种典型的.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
并分析了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历程,并与日韩发达国家相关机械化生产模式相比,得出其还有进一步发展优化空间。
2.2我县在用机械化创造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对周边地区的村民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和先进装备的引进,还为宝应县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农业机械化事业在生产实践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宝应县的农业生产力。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摘要】水稻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分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械化技术的优势。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机械化技术在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和储存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结论部分展望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加强推广和应用机械化技术的策略,以及推动机械化技术深入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生产现状、优势、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储存、成本效益分析、前景展望、策略、深入发展。
1. 引言1.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引入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全程机械化技术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作业效率,让农民从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程度,减少误耕误种的可能,保障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精确的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施肥、喷药等操作,提高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直播机选择与使用
01
直播机类型
根据水稻品种、播种量和播种方 式选择合适的直播机,如水直播 机、旱直播机等。
直播机操作
02
03
直播机维护
掌握直播机的操作方法,包括播 种深度、播种量、播种行距等参 数的调整,确保播种质量。
定期对直播机进行检查、保养和 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使 用寿命。
收割机选择与使用
机械化直播的关键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排灌方便的土地,并进 行精细整地,保持土壤墒 情适宜。
种子处理
选择适宜的品种,并进行 晒种、选种、消毒等处理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 抗病能力。
播种机械选择
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种植需 求,选择适合的播种机械 型号和规格。
播种机操作
掌握播种机的操作要领和 注意事项,根据水稻生长 情况和农艺要求,合理调 整播种机的工作参数。
适应市场需求
机械化生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水稻品种,提高 市场竞争力。
前景展望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将迎来更好的发 展机遇。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生产效益也将不断提 升。
市场需求
机械化直播技术可以保证种子的整齐度和深度的一致性,从而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机械化收割技术
提高收割效率
01
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收割效率,减少人工收
割的工作量。
提高收获质量
02 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收获的影响,提
高收获的质量和均匀度。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内容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内容一、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定义水稻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种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中,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水稻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农药投入量和浪费情况,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具体内容1.种子处理:通过自动化种子处理设备对种子进行清洗、除草、消毒等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2.田间管理:通过自动化灌溉设备、喷雾设备、施肥设备等实现对田间作物的管理,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收获加工:通过自动化收割机、脱粒机、选粒机等设备实现对水稻的收获和加工,提高收获效率和产品质量。
4.农业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决策水平。
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智能化,实现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生产管理。
2.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注重环保问题,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生产。
3.国际化: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注重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挑战和问题1.技术瓶颈: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还存在一些瓶颈,如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作物品种适应性等问题。
2.设备成本高: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设备价格较高,投入成本较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
3.人才短缺:目前缺乏专业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人才,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
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
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
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
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
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
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
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
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
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
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
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元以上。
二、机械化种植技术水稻机械化规格化旱育苗与机械化插秧技术,也是海城水稻生产中推广机械化较晚的一个环节,根据其他地区的经验和适应地区要求,推出了实施水稻规格化旱育苗与机插秧技术。
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实践表明,该技术本身有着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它的推广应用,对改变我区水稻种植环节和机械化发展的落后局面,突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加快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稳定水稻生产规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一项配套技术。
规格化旱育苗是有效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必要保证条件,目的是要培育出适合机械化插秧的标准化、规格化壮秧、盘根带土厚度1.5—2厘米。
规格化育秧有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两种方式,育秧日期按生长期和插秧进度要求安排在4月中旬进行。
软盘育秧是利用规格化育秧软盘育秧的方法,首先将软盘育秧框架整齐摆放在做好的床面上,再将折好的软盘放入框架内,装好混拌好床土调制剂的营养土,浇足底水,待床面无水后,将经过浸种、消毒、脱芒、催芽处理的种子按播量使用苗床播种机均匀播撒到软盘中,使用机械播种可以有效的保证播种均匀度达30%以上,是成秧后秧苗密度和均匀度良好的充分保证,是机械播种达到农艺要求的基础。
双膜育秧的种子准备、床土、营养土的准备、作床要求和苗期管理与软盘育秧基本一致,只是以地膜作为秧块隔离层,操作时在整平的床土表面,铺上一层预先均匀打好透气孔的地膜,再完成与软盘育秧相同的后续工序,秧苗经过科学的苗期管理,35天后即培育成适合机械插秧要求的壮秧,可适时插秧移栽了。
实践证明,育秧不规范直接影响机械插秧,因此对育秧方面再强调几点。
1、秧田要高地靠水、土壤疏松,既要保证平整渗透,又要利于能湿能干。
2、苗床平整压实,防止局部塌陷。
3、营养土搅拌均匀过筛,铺土厚小于2.5厘米。
4、严格选种,精细催芽播种。
5、播种适量均匀,提倡机械播种。
6、分期播种适应机插进度,保证秧龄。
7、盘根带土厚度小于2.5厘米,苗高10—17厘米。
叶龄3.5—4片叶,单株白根10根以上,提起不散。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电加温和自动控制等手段,将种、土、肥、水、温度、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种技术,采用该技术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规格统一,便于机插,成活率90%以上,且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
主要有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工厂化育秧、工厂化无土肥水育秧技术。
它们的原理基本一致,要经过床土准备、调制、调酸、种子处理、播种、加温、控温和催芽、炼苗等阶段,成本较大。
而在此原理下发展起来的田间双膜规格化育秧技术,培育出来的秧苗也达到了壮秧机插的目的,其操作方式和育秧方法与大田育秧相似,不同之处是在秧田先铺上打了孔的薄膜,然后铺床土和播种,它的成本大大低于工厂化育秧,易被掌握,适合推广。
1、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也叫规格化育秧技术,按选用的机械设备不同,又可分为工厂化育秧,框架育秧,隔膜育秧,嵌条育秧,切块育秧,模盘育秧等方式,主要工艺流程是:床土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管理。
2、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即在室内采用机械化的方法,将水稻种子经催芽、播种、适温避光催苗及大棚育秧等过程,成批生产出适于机插、机抛、手抛和机摆使用的水稻秧苗,它是集约化培育水稻壮秧的有效途径。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的方式之一,其过程大体可分为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等主要阶段。
播种可用2SB -500型水稻苗盘自动播种机来完成,也可人工或手工工具来完成。
3、工厂化无土肥水育秧技术工厂化无土肥水育秧技术是将稻种播在秧盘上里,不覆盖土壤,在温度,水分和通气良好的条件下,使种子发芽现青,在经过绿化、炼苗,待秧高8-10cm,即可机插,要求盘根立苗和肥水壮秧阶段的管理严格,在盘根立苗初期温度控制在34-36度,当芽鞘长0.8cm 时,及时给予光照,并逐步降温到30-32度,立苗期为5天,当苗长到一叶一心时,将秧苗移至肥水场,进行肥水壮秧,时间为16-27天。
4、水稻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技术水稻软盘育秧技术是在“工厂化”育秧的基础上总结转化而来的低成本、简易化的育秧方式。
该育秧方式成本低,质量好,易于操作,适合机械化栽插的要求。
其作业流程为:床土准备--肥料拌混--破碎过筛--堆闷熟化--晒种脱芒--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铺空盘--精做秧板--装盘土--洒水--播种--覆土--封膜盖草--揭膜练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机械播种可将装土、洒水、播种、覆土一道程序完成。
水稻双膜育秧技术与软盘育秧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双膜育秧是在秧板上平铺打孔地膜作垫层代替软盘。
这种有孔底膜与盖膜并用的育秧方法,简称双膜育秧。
它的特点是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其作业流程为:地膜打孔-- 铺有孔膜--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铺撒床土--洇足底水--精做秧板--均匀播种--覆土-- 覆膜盖草--揭膜绿化--肥水管理--切块移栽。
海城市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目前主要推广的各种插秧机,均采用夹切秧块的原理,实现秧苗带土移栽。
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使机手和农户熟悉和掌握插秧机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要领及要求。
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使机械插秧的质量,能够充分达到农业技术条件要求。
插秧机作业条件及质量要求:1、泥脚深度<30厘米。
2、田间水深<2厘米。
3、漏插率<5%。
4、相对合格率>85%。
5、伤秧率<4%。
在秧苗条件充分满足机插秧使用条件下,机械化插秧减少了秧苗勾、伤、漂秧率,实现早插、浅插的农艺要求,有利于实现秧苗低节位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量,单位面积穴株数均匀一致,充分保证秧苗种植密度和亩基本苗数要求,返青早、缓苗快、水稻个体和群体优势协调发展,实现水稻亩增产可达25千克以上。
同时与规格化旱育苗技术配套,可为农民亩节省种植成本15—20元,机具经营者通过机插作业服务,获亩收益20元左右。
三、机械化植保技术传统的水稻植保作业主要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种器械缺点很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推广应用了背负式机动打药机作业的水稻机械化植保新技术。
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增强了促进调节水稻正常生长的有利条件。
机动打药机主要由汽油机、药箱、输液管、喷管、喷头等构成,是一种多用途的植保防治机械,此类机械具有射程远、适合多种农药机型和进行多种防治作业的特点,较传统作业方式可提高功效20多倍,极大地缩短了防治周期,充分有效发挥药剂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植保作业成本,应用这项技术必须掌握药剂、药械及使用技术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使此技术产生良好的实施效果。
四、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就是按水稻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用机械一次性完成或分节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技术,此项技术也曾是我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发展需求的提高,和政府对收割机械的重点补贴政策的实施,海城市水稻收获机械发展迅速,与全国机收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去年机械收获水平达18%,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以联合收获为主,分段收获为辅的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方式。
在实践中进行机具选型引进,发展了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模式。
联合收获工艺是使用机械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脱粒、清选、装袋或输入粮箱等工序,茎杆分离后可切碎还田,也可集堆后捆扎收集。
联合收割机当中,半喂入式机器是只将稻穗送入脱粒装置脱粒,可切碎茎杆还田,也可保留茎杆实现茎杆的条铺和堆放,适合各地区对秸秆处理的不同要求,也是我地区的主要机械化收获方式。
全喂入收割机则将被割下的全部稻株送入脱粒装置中,茎杆切碎后还田,由于我地区茎杆利用率高,所以不适合全喂入收割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