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无机化合物⎩⎪⎪⎨⎪⎪⎧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答案 (1)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好

单
质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稀有气体单
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第十六页
返回
无机物的分类
无机物
氧化物 氢化物
酸
碱 盐
第十七页
返回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
)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答案: (C)
第三十一页
综合练习 3.
(全国高考题)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
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图,它属于(
)
(A)高分子化合物
(B)烃
(C)无机物 (D)有机物
S HC
S CH
CC
HC S
CH S
答案: (D)
第三十二页
综合练习 4.
(全国高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
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答案: (A、D)
第三十三页
答案: (D)
第十三页
二、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混合物
一、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第十四页
练习
第十五页
单质的分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二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基本单位: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相同种类的原子或不同种类的原子。
2.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单一种类的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组成和性质可变化。
3.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可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元素。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物质组成改变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相态的转变、形状的改变等。
- 化学变化是物质通过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导致的物质组成改变的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三、元素与化合物1.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元素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
- 化合物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其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元素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分组有: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3.元素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 共价化合物是由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1.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组成和反应过程。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

答案: (A、D)
综合练习 5.
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 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因此这 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奖。下列关 于N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的物质氧化的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的物质还原的产物 (D)NO是红棕色气体
四“同”的比较
相同点
同位素
质子数
同素异形体
元素
同系物
结构相似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
不同点 对象
物理性质
中子数 原子
组成和结构 单质
分子组成 有机物
分子结构 有机物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化学性质 近相同
相似
相似
相似/不同
实例
H、D、T 红磷、白磷
烷烃
C2H4O2
专项练习——四“同”辨析
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它 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A)同素异形体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金属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密度分类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单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质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 由分原子子构直成接:构成H2:、金Cl刚2、石P4、、晶O3体硅
稀有气体单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无机物的分类
无机物
氧化物 氢化物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1. 原子- 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原子量的计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2. 元素- 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目前已知约118种元素3. 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符合固定的化学式4. 混合物- 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物质的物理混合- 组成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可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的性质- 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2. 化学性质- 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性质- 如燃烧性、反应活性、腐蚀性等3. 密度-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单位通常为克/立方厘米(g/cm³)或千克/立方米(kg/m³) 4. 熔点与沸点- 熔点: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沸点: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的温度5. 反应活性- 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能力- 反应活性高的物质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6. 溶解性- 物质在特定温度下与溶剂的可溶性- 可溶性物质与溶剂会形成溶液7. 电导率- 物质在溶液中传导电流的能力- 金属和电解质溶液具有较高的导电性8. 酸碱性- 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液中带有酸性或碱性特性 - 酸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离子(H+)- 碱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氧根离子(OH-)三、物质的分类1. 金属-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 大部分为固态- 常见金属有铁、铜、铝等2. 非金属- 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包括气体、固体和液体- 常见非金属有氧气、氮气、碳等3. 金属类似物- 具有金属性质但不属于金属元素的物质- 如银镉合金、水银等4. 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 可以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5.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 可以是均质混合物或非均质混合物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物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和物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实体。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分解,形成多种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转化。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物质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通过中子和质子的核心组成原子核,电子则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链接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化学物质。
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间电子互相流动形成的。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物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
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之间的强度和形式不同,导致相应的物质性质也不同。
例如,离子键比较强,导致离子化合物在常温下多为固态;共价键较弱,导致共价化合物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二、物质的性质变化物质的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之间的变化过程。
根据物质的性质变化类型,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变化和化学性质变化。
物理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发生改变,但不会改变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变化包括熔化、冻结、沸腾、升华、溶解等。
这些变化通常涉及物质的相态变化,即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例如固体转变为液体、气体转变为液体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但分子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
化学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发生改变,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常见的化学性质变化包括燃烧、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水解等。
这些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反应导致的,即原子之间的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键被断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键,导致物质性质发生全面的改变。
性质变化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小分子 分子
高分子
微观
1、分子、离子、原子比较
定义
共性
构成物质晶 体类型
组成物质的类别 与代表物
分子 保持物质 ——阿 化学性质 佛加德 的一种微
罗粒
原子
——道 尔顿
化学变 化中的 最小微 粒
带电的 离子 原子或
原子团
1. 均可直接 构成物质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性质、变化
考纲解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 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
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
(氢显+1价) 少数为液态 (如H2O)
金属氢化物 ——常为固态 (氢显-1价) (如NaH、CaH2)
返回
酸的分类
按是否含氧:含氧酸、无氧酸 按提供氢离子数目:一元酸、二元酸……
酸 按强弱:强酸、中强酸、弱酸
按酸根有无还原性:还原性酸、非还原性酸 按酸根有无氧化性: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 按挥发性:挥发性酸、高沸点酸 按溶解性:可溶性酸、难溶性酸
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的表示方法。 (8)掌握分散系、胶体及其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
一、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 四、物质的变化
五、胶体及其性质
一、物质的组成
游离态
单质
组成
构成
元素
物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练习
单质的分类
冶金分类 黑色金属 Fe、Cr、Mn
金属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密度分类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单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质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C
2、元素
(1)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2)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同种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称)
➢ 自然界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C、H、O、 Cl)
➢ 天然存在的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原子个 数比为一定值。
➢ 辨析:四“同”的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 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返回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汽油(馏分)、石蜡、食醋、 福尔马林、盐酸、油脂、铝热剂、玻璃、 碱石灰、漂 白粉、普钙(过磷酸钙)、NO2;空气、溶液,石油、 煤、,天然油脂, 合金、矿石、阳极泥、平衡混合物, 氯水、氨水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橡 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2. 质量甚微, 体积极小, 微粒间存在 空隙。
3. 处于永恒 的运动之中
4. 既论种类, 又讲个数
5. 均是微观 概念。
分子 晶体
原子 晶体
离子 晶体
N2、H2、O3、P4 He、Ne H2S、SO2 H2SO4 、 有机物
单 质—— 金刚石、 晶体硅
化合物——
SiC、 SiO2
NaCl、K2CO3 、NaAc、 NaOH、KOH Na2O 、Na2O2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如二甲苯。
混合物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
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练习
专项练习——纯净物和混合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 它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A)同素异形体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答案: (A)
返回
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 地壳中( m% ):
O > Si > Al > Fe
➢ 空气中( m% 或 v%) : N2 > O2
➢ 生物体中( m% ) : 大量元素:C、H、O、N、P、S、K、 Ca、Mg等 微量元素:铜、铁、锌、 硒、氟、 氯、碘、钼、锰、钴等
3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 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 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来看,
你认为这3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D)
二、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一、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巩固练习——物质的组成 1.
(全国高考题)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 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组成 2.
(全国高考题)道尔顿原子学说中,包含下述
返回
碱的分类
按强弱 碱 按溶解性
按提供OH- 的数目
返回
盐的分类
正盐
酸式盐 NaHCO3 KHSO4 盐 碱式盐 Cu2(OH)2CO3 Mg(OH)Cl
复盐 KAl(SO4)2·12H2O
(NH4)2Fe(SO4)2 ·6H2O
络盐 Na3AlF6 [Ag(NH3)2]Cl
K3[Fe(SCN)6] 六硫氰合铁(Ⅲ) 酸钾
➢ 记忆: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四“同”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相同点
质子数
元素
同系物
结构相似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
不同点 中子数 组成和结构 分子组成 分子结构
对象
原子
单质
有机物
有机物
物理性质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化学性质
近相同
相似
相似
相似/不同
实例
H、D、T
红磷、白磷
烷烃
C2H4O2 练习
专项练习——四“同”辨析
1、镁元素质量分数为 60%的MgO样品
稀有气体
单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返回
无机物的分类
无机物
氧化物 氢化物
酸 碱 盐
返回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NO、CO) 过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Fe3O4、Pb3O4
返回
氢化物
氢化物的分类
常温时: 大多数为气态 非金属氢化物 (如HCl、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