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

时间:2012.12.26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地点:高一(9)

课时:1课时

执教:唐健萍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人们越来越担心存储的信息遭受破坏或被他人盗窃,害怕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故障,担心发出的信息不完整送达对方等问题。信息安全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需要解决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问题。

本节课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帮助同学们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安全的含义

2、了解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4、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法、类比法、演示操作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日常维护信息安全的一般做法;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作为重点讲授。

【重点】: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以及特点和计算机病毒基本防治措施。

【难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病毒基本防治措施。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对同学们来说虽不陌生,但也没有很确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我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用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操作法、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相结合,最终圆满的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手机话费充值当心误入钓鱼网站.mp4》视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案例学习,讲授新课

案例1:美国NASDAQ事故

1994年8月1日,由于一只松鼠通过位于康涅狄格网络主计算机附近的一条电话线挖洞,造成电源紧急控制系统损坏,NASDAQ电子交易系统日均超过3亿股的股票市场暂停营业近34分钟。

案例2:江苏扬州金融盗窃案

1998年9月,郝景龙、郝景文两兄弟通过在工行储蓄所安装遥控发射装置,侵入银行电脑系统,非法取走26万元。这是被我国法学界称为全国首例利用计算机网络盗窃银行巨款的案件。

案例3:熊猫烧香

一只熊猫拿着三支香,这个图像一度令电脑用户胆战心惊。从2006年底到2007年初,“熊猫烧香”在短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传播全国,数百万台电脑中毒。2007年2月,“熊猫烧香”病毒设计者李俊归案,据李俊交代,其于2006年10月16日编制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非法获利10万余元。

结合上述案例或根据你的经验,分析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小结: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知道,信息安全存在多方面的威胁,包括人为的和非人为的、有意的和无意的等。P131

提出问题:面对种种安全威胁,计算机用户应该怎么进行系统维护呢?

1、物理安全方面

2、逻辑安全方面

3、运用信息安全产品进行防护P13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人怕生病,计算机也一样,计算机用户惧怕计算机中毒!

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

1、观看计算机中毒的视频。谈谈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因计算机中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分析计算机中毒后有什么症状?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教师评价、补充:计算机病毒,又称(有害代码),是指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非授权可执行性

隐蔽性

传染性(主要的特点,也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是病毒的根本依据)

潜伏性

破坏性

表现性

可触发性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被动治疗:用杀毒软件杀毒。(金山毒霸,江民杀毒,瑞星杀毒,卡巴斯基,360杀毒)

主动预防:

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未经测试的软件。

(2)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检测,给系统修补漏洞,打补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利用计算机病毒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3)当发现计算机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侵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修复;如系统中保存有重要的资料,应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处理,尽可能保护有关资料。

(4)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随时复制一份资料副本,以便当计算机系统受病毒侵犯无法完全清除,需要格式化磁盘时,保留备份。

(5)应及时关注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台、防病毒网站提供的病毒最新报告和下周发作病毒预告,及时做好预防中毒的准备工作。

(四)学生谈收获,师布置作业

1、举例说明在信息活动中你碰到的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事情,并加以分析,说说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从外部侵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通常使用什么方法?应如何进行防范。

3、上网查找几种防火墙软件及防病毒软件,给自己的计算机安装一种防火墙和一种防毒软件,并学会使用它们对本机系统进行防护。

附: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