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空间竞争

合集下载

旅游业的目的地竞争

旅游业的目的地竞争

(2)假设前提:旅游者可以获得足够的有关可选目的地 的相关信息,不存在竞争目的地之间的信息差异
信息差异 与 Middleton(1999)”刺激----反应”模 型
旅游吸引力三层次说
1.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
2.旅游吸引力是消费者指向的动态概念
针对性、主体性、变动性
3.旅游吸引力的三层次
主体吸引力:旅游景区(primary products )
王衍用(1993;1999)更是将这种效应发展成为“阴影区理论” ; 厉新建、张蕾(1999)提出从自身优势、综合优势、比较优势三方面
认识旅游资源优势; 保继刚、唐新民(1988)指出根据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
展背景来拟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陈传康、刘振礼(1990)指出旅游资源概念中不应强调须产生经济价
Haywood(1992)认为应该对竞争性目的地间企业进入和存在模式进行 长期研究;
Debbage(1992)认为应该对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 Bianchi(1994)、Kermath and Thomas(1992)认为应该研究目的
地企业反应的变化; King(1994)指出应该对目的地的界定、发展模式和类型进行研究
关供给厂商很少,基本无竞争,旅游者更喜贴近自然和原 始风味,多为非正式部门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2.Butler的六阶段说 (1)探索阶段
非正式部门是指那些为游客服务的饮食或纪念品销售活动,分散经营、 缺乏组织,并且经常处于当地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之外的数量众多的小 商贩;
正式部门是指在有关部门有效管理下的旅游服务行业,这些部门多处在 大都市、经济中心或一些度假地;
Haywood(1986,1992)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没有考虑渐进的、持续的变 化,也不能反映目的地间的竞争、社团或当地社区的战略、导致经济轻微衰退的 条件、境况性因素等的影响。Choy(1992)指出模型没有考虑产品特性变化的 影响。

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进展

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进展

才欠缺 甚 至已有的高新技术人 才也流 向更 为发达 的京津地 区。
要 集 中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①将 相 关 模 型 、公 式 弓入 旅 游 地 空 间 竞 I
因此 .要保 证 都 市 圈 的 平 衡 发展 ,充分 实 现 北 京 高 新 技 术产 业 发 争 分 析 . 张凌 云 (9 9 对 旅 游 地 空 间 竞 争进 行 了交 叉 弹 性 分析 18 ) 展 对 津 、冀 的带 动 作 用 ,建 立 柔 性 的 、合 理 的 区域 内 人 才流 动 机 ② 区域 旅 游空 间竞 争 的 影 响 分析 ,申葆 嘉 (98 19 )对市 场 竞 争 机 制成为应该解决的重要 问题。 在该机制下 可以实现人才跨地区 、 制 对旅 游 市 场 竞 争 的 影 响 进 行分 析 .马 晓 龙 等 (0 3 20 )分 析 了旅
三 地 政 府 在 建立 长 效 、稳 定 的 合 作机 制 中 ,应 该 对 三 地 高 新 技 术 二 、研 究 内容 1 区域 旅 游空 间竞 争 研 究 . ( ) 础 理 论 研 究 。 础 理 论 研 究 , 研 究 区域 旅 游 空 间竞 争 1基 基 是
产业发展的合作具体化 对现有的规划积极落 实 推进 实践 ,以
作实践 。目前 .北 京市与河北省已经正式签署 了 《 北京市人 民政 析 、旅 游 地域 分割 、区 域旅 游 空 间竞 争 、区域 旅 游 空 间 合 作 和旅 府 河北省人 民政府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 .但 游发展对地缘结构的改变等 方面 。其 中,对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 该合作备忘录 中没有专门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合作做 出规定。 合作 的研究在旅游地空 间结构研究 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
跨行业、跨所有 制的自由流动 .形成人 才的有规模 的优化组合 .

深化川西山地旅游开发:基于空间竞争的分化与整合——以四川省九顶山自然风景区为例

深化川西山地旅游开发:基于空间竞争的分化与整合——以四川省九顶山自然风景区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2005年5月Jour nal of Sichua 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Supplement May,2005深化川西山地旅游开发:基于空间竞争的分化与整合———以四川省九顶山自然风景区为例刘学华,王绪传(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川西山地在地域界定上主要是指四川西部龙门山一线和邛崃山脉中南等山区地带,该区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位,过渡地带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质构造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和生物景观,聚集了包括九寨沟等众多世界级景区在内的大量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一地区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的最有效途径,但随之衍生的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作者在对四川省九顶山风景区①及周边地区进行考察时发现:川西地区尚有大量类似九顶山风景区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潜在旅游资源,这类景区的成功开发对整个川西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互补作用。

但在现有开发规模和已有旅游产品形象遮蔽影响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有竞争能力的新旅游产品以提高该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深化川西山地旅游开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已成为西部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分析1.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川西山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地形地貌多元化,气候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生态旅游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垄断性;兼有李白故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使得川西山地旅游资源极具魅力。

最典型的是在此区域四川省推出的“九寨旅游环线”(见图1),已经成为西部一条新的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旅游热线。

图1四川省九寨沟旅游环线旅游地分布示意图但对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在同一地域内同时存在如此众多的著名旅游景点,不可避免的是由于旅游资源的空间非转移性和旅游者可选择性而引发的空间竞争问题———各个旅游地的吸引力出现此长彼缩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415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竞争与冲突——以徽村为例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竞争与冲突——以徽村为例

本文 属于 以 田野 调查 为主 的个 案研 究 , 研究 方
法 主要包 括参 与 观察 法 、 深 度 访 谈 法 。笔 者 通 过朋
基金项 目: 2 0 1 2年教 育部 人 文社 会科 学基金 青 年项 目“ 旅 游影 响 下 古村 落社 区的现 代 转型—— 以场 域理 论 为视 角”
要 兼采 民族志的研 究方法 , 以突显行动者在旅 游地 空 间竞 争 中的主 体性 、 能动性 。借 鉴布 迪厄的 场域理论 , 笔 者将
徽 村视 为一个典型 的旅 游场域 。在徽村 场域 中, 各类行动者在 空间关 系上存在 激烈 的竞争与冲 突。研 究表明 , 造成
上徽 村和下徽村旅游发展 不均衡 的主要 因素有古村落规划的约束 、 村 级权 力结 构的不平衡 、 旅行社及 导游的理性 选
有利 的资源( 资本) , 从 而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
的位 置 , 进 而 维持或 改变 场域 的结 构 。在此 , 笔者将 徽村 景 区视为 一个 旅 游 场域 , 将 上徽 村 与 下 徽 村视 为不 同利 益 的行动 者 , 从 而 深 层 次揭 示 它 们 在 同一
场域 中对 资源 与利 益 的争 夺过 程 。
( 1 2 Y J C Z H 3 1 0 )
作者简介 : 周春发 ( 1 9 7 5 一) , 男, 江西贵溪人 , 博士, 浙江师 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 学院讲师 , 研 究方 向: 旅游社会 学、 消费 社会学 、 文化创 意产 业。

2 9・
9 8 % 以上的家庭都 吃旅游饭 , 只有少数几家 因 自身 原因( 人力 、 年纪等) 没有参与到旅游 中来 。据徽村 村委会统计 , 上、 下徽村家庭旅馆共有 3 8家。但据

旅游地空间竞争修改

旅游地空间竞争修改
第21页/共46页
云南石林
第22页/共46页
(2)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 主要因素和特点
主要因素:石林的地位级别和可进入性,而以地位级别为主要。 特点:替代性竞争,即知名度大、地位高的石林抑制或代替知名度小、地 位低的石林。
第23页/共46页
(3)实例研究—云南路南大、小石林与乃 古石林的空间竞争
• 要素条件 • 需求条件 • 旅游环境 • 区域行为 • 介入机会
第10页/共46页
• 要素条件,指区域赋存的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数量、质 量,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生产的条件,它反映了旅 游产品的生产价值和生产成本,是形成旅游产品的基础;
• 需求条件主要是指由旅游者需求偏好、出游能力、旅游规 模结构等综合性的、多层次因素组成的客源市场条件;
第25页/共46页
5.3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以 皖南三大名山为例
引言 名山旅游地的特点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实例研究—皖南三大名山的空间竞争 结语
第26页/共46页
皖南三大名山
第27页/共46页
(1)名山旅游地的特点
遍在性旅游资源:名山是以具有美感的、典型的山岳自然景观为主体,渗 透着人文景观美、环境优良的山地空间综合体。 共性大,个性强:根据“以岩性为基础,综合考虑其自然景观、美学和人 文特征来划分名山类型”的原则,我国的名山可大致分为花岗岩名山、岩 溶山水、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名山、其它以自然因素为主要成因的名山和 历史文化名山等类型。 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
• 名山旅游资源的共性大,个性强,重游率高低取决于 名 山 的 旅 游 功 能 , 名 山第4旅3页游/共4地6页的 空 间 竞 争 是 非 替 代 性
关于考试

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

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

第!"卷第#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年,月-%./01&%23/456105789%./:89105;0<4/%0=80>?8@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文章编号B !**+C"#"D E )**+F *#C!!+C*#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马晓龙!杨新军!贾媛媛)E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G 西安"!**H ,I)’中科院水保所陕西G 杨凌"!)!**F 提要B 本文在介绍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基础上J 导入弱势旅游地的概念K 并以游客吸引半径为尺度J 对西安和宝鸡的客源市场竞争进行分析K 最后总结了发展弱势旅游地的契机和方法K 关键词B 旅游地I 空间竞争I 弱势旅游地中图分类号B L #,*文献标识码B 3受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影响J 旅游地资源禀赋和可进入性有很大差异K 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J 它们各自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J 这就是旅游地空间竞争K国外对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研究最早始于H *年代J ?>8@N 806’-’?=4>N 对引力模型和概率旅行模型作了很系统的总结J 张凌云介绍了O4&&41=P ’Q ./>R等应用价格需求交叉弹性分析在亚利桑那州大型水库摩托艇利用研究的成果K 国内学者保继刚等应用引力模型相继研究了滨海沙滩旅游资源E !,,!F S 喀斯特石林旅游地E !,,T F 和名山旅游地E !,,T F的空间竞争问题K 这些研究都偏重于对特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方面J 对于在特定区域中相互作用机制下旅游地如何发展问题J 国内学者还少有专门论述K !旅游地空间竞争!’!旅游地空间竞争图!旅游无差异曲线L 4U ’!/8&1>4%09%2@/4:89105549:%0<80480>%2>%./49=根据旅游地之间的关系J 可将空间竞争分为两种类型J 一种是排他性竞争J 主要发生在资源类型相同或相似的旅游地之间I 另外一种是共生性竞争J 主要发生在若干资源类型有较大差异的旅游地之间K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J 旅游地为销售产品J 扩展市场空间J 会借助已形成的旅游市场和销售渠道J向对方施加压力J 产生竞争K 假定旅游者对个体旅游地没有特别偏好J 一视同仁J 可以做出游客选择旅游方式的无差异曲线E 如图!F J无差异曲线表示旅游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J 选择不同旅游方式满足程度没有区别K 普雷德E V /85J !,H "F认为J 若将每个旅游目的地视为一种候选机会J 则全部旅游目的地便构成了全部候选机会K 只有被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J 才进入旅游决策J 成为真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K 设两个旅游地3S P 向游客提供若干二维坐标对E 3!J P !F S E 3)J P )F S E 3+J P +F 的产品组M 收稿日期B)**)C!!C)D基金项目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 项目批准号B T *!*!**D F 阶段性成果K 作者简介B 马晓龙E !,"H WF J男J 河北承德人J 西北大学硕士生J 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K 万方数据图!旅游产品供给转换线"#$%!&’()*+,’-+.-/’#*01’-2/3.#-)*/11456,.7,,)8*1-..-9*1-.合服务:这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候选机会构成一条供给转换线;如图!<:当旅游者经济能力和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一定时:游客只会选择特定候选机会==产品8或产品9>可见:空间竞争是一定地域内旅游地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的旅游地空间竞争不可能在均质地域中进行:必将受多种因素影响:况且:在同一地域内也不一定仅有两个旅游地:当多个旅游地同时出现时:所表现的作用关系将更为复杂:我们着重说明旅游地竞争关系:对更复杂的空间作用机理不作深入探讨>?%!弱势旅游地旅游地空间竞争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某些旅游地依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向另外一些旅游地不断施加影响:受到影响的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能力越来越差:吸引半径越来越小:最终使得这些旅游地部分或完全置于所施加影响的旅游地的影子中>为了研究方便:这里引入弱势旅游地的概念>所谓弱势旅游地就是在旅游地市场空间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旅游地>与此对应:处于优势的旅游地即为强势旅游地>弱势旅游地是旅游地空间竞争的最终结果:在强势旅游地的影子区中发展是其根本特征>!西安@宝鸡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分析!%?西安@宝鸡两市旅游资源竞争分析西安和宝鸡分别是陕西省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二者空间距离?A B 公里:有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相连:境内旅游资源对比结果如表?>可见:就高品位旅游地数目和可进入性相较:后者均处于明显劣势>表?西安@宝鸡高品位旅游资源对比&(6%?C -01(’#*#-)-+*/1,’.-/’#*0’,*-/’3,*6,.7,,)D #E ()()29(-F #地市项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8888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西安?G H B I 宝鸡?H !?!%!西安@宝鸡两市旅游吸引半径分析图G 宝鸡@西安吸引半径示意图"#$%G 8.’’(3.#-)*3-1,-+.-/’#*0*1-.*-+9(-F #()2D #E ()杨新军;!J J !<等通过问卷对西安和宝鸡两市主要旅游景点游客的客源地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以游客客源地的省会城市到西安@宝鸡的空间距离作为两市对游客的个体吸引半径:经统计:两市对国内游客的平均吸引半径分别是?J H !公里和I K K 公里:吸引力半径差距为H L K 公里>由于二者空间距离仅为?A B 公里:所以:宝鸡市对游客的吸引范围已经完全处于西安市的吸引范围之内>旅游者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之一就是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所以:外地游客来陕西旅游时:一般将省会城市西安作为首选目的地>基于西安和宝鸡便捷的交通联系:旅行社组织西部旅游线路时:已经将宝鸡市著名的旅游景点纳入到西安旅游发展体系当中>以宝鸡市最具知名度的景点法门寺为例:它的位置处于两市之间;如图G <:西安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宝鸡对游客的吸引力在法门寺有个叠加:这种叠加的结果是游客在一级市场西安消费完法门寺这种旅游产品后:一般不会再将消费行为扩散到二级市场宝鸡>可见:二者空间竞争分流了宝鸡市的客源市场:补充了西安市的客源市场:西安抑制了宝鸡东部客源市场的发育>M H ??M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L 卷万方数据!"#西安$宝鸡两市旅游产业规模的分析这种资源和区位不同造成对游客吸引半径的差距反映在两市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差距上%截止到!&&&年底’宝鸡市拥有的住宿床位数$旅行社数和高等级饭店数与西安市相比较’差距分别是()万张$*)家和(+家,如表!-%这种产业规模的差距直接导致两市旅游收入的差距%!&&(年’宝鸡市旅游总表!西安$宝鸡两市的旅游产业和收入对比./0"!1234/56762829:2;56735<72;5=<7/8>68=23<0<:?<<8@6A /8/8>B /2C 6地市项目住宿床位数,!&&&年-旅行社数,!&&&年-三星级以上饭店数,!&&&年-旅游总收入,!&&(年-西安(D 万张(&&多家,其中国际社!D 家-!&((#亿元宝鸡约!万张()家,其中国际社(家-E()"!#亿元差额约()万张约*)家,其中国际社!+家-(+F D "D D 亿元图E 西安$宝鸡两市入境游客数量对比G 6H "E 1I /8H <729:2;567:768@6A /8/8>B /2C 6收入仅为()"!#亿元’而西安市却为((#亿元’二者相差将近(&&亿元’前者是后者同期水平的(#"E *J%纵向以近几年两市入境旅游人数相比较’从(F F )年开始’西安市接待海外游客人次呈现稳定上升势头’由(F F )年的E ("#)万人次’增长到!&&(年的+D "!万人次’增长!)"*)万人次%但同一时期宝鸡市入境人次基本没有变化’最高年份,!&&(年-仅有!"&*万人次’只及西安同期水平的#"(J’差距已由(F F )年的E &"F *万人次增大到!&&(年的++"*#万人次’且这个数字仍有继续加大的趋势,如图E -%可见’宝鸡市客源市场和产业发展规模明显弱于西安市的发展水平’相对于西安市为典型的弱势旅游地%#弱势旅游地的发展#"(发展弱势旅游地的契机图)我国近年游客增长趋势G 6H ")1I /8H <729G 25<6H 8/8>8/:628/K :2;567:7685<=<8>L </57首先’限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从对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需求转移到对旅游地开发和建设上来为弱势旅游地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海外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都稳步增长%前者从(F F E 年的&"E E 亿人次增长到!&&(年的&"*F 亿人次’翻了一番多M 后者从(F F E 年的)"!E 亿人次增长到!&&(年的D "*E 亿人次’增长近)&J,如图)-%但由于资源稀缺性’旅游地数目难以出现类似游客的增长趋势%截止到!&&(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自然$人文和人造旅游区,点-仅为()&&&家%按当年旅游人数计算’每个景点平均年接待游客)*&&&人次’一些热点旅游地环境容量已经饱和’游客人数增长给这些景点带来巨大环境承载压力%可见’游客数量上升对产品需求更加旺盛和产品供给有限性之间构成了一个矛盾体’为解决这一矛盾’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必然是从旅游业发展初期对资源片状开发转移到对现有旅游资源集约化改造$提升旅游地容纳潜力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弱势旅游地即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旅游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其次’我国旅游市场的发育状况为弱势旅游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旅游市场分工趋向合理化’游客N)((N 第)期马晓龙等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万方数据对市场选择出现明显分异!以人文景观为主的高品位旅游地主要面向海外游客和为数不多的国内游客"城镇居民出有##$%&’数据来源(据)中国旅游年鉴*++,-.把游览时间选定在三天以内"即主要利用周末时间到城市周边附近郊县进行以度假/散心为主的小尺度旅游!这种城市周边的旅游地往往都是受压力较大的弱势旅游地"毗邻城市中较大的人口规模为这种旅游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客源保障!同时"在距离成本占全部旅游成本支出中比重日趋减少的情况下"游客出游空间有从小尺度向中/大尺度转移的趋势"出游空间增长使游客出游时不局限于小范围"为更多弱势旅游地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发展弱势旅游地的措施为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矛盾"提升弱势旅游地空间竞争力"特提出以下措施以供借鉴!%$*$,改善弱势旅游地的软/硬件环境从硬件上分析"弱势旅游地之所以在空间竞争中处于弱势"本质原因还是资源品位低可进入性差"但受地域条件限制"短时期内这一现象难以改变"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地!这时可通过深入发挥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开辟全新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改变这一劣势!例如可加入一些参与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较强的娱乐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同时要加大对旅游地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可进入性!从软件要素分析"旅游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00包括高级管理人才和一般工人"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吸引高级人才"同时也不放松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确定以接待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游客为主的市场战略导向弱势旅游地一般是区域级和省级的景点"游客对这种级别景点的感知程度难以与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强势旅游地相比较"因此旅游产品销售时"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但游客地域不同对旅游地感知程度有一定差异(以西安的两个旅游地华山和翠华山为例"外地游客对强势旅游地华山的感知度明显高于对弱势旅游地翠华山的感知度1但省内游客对华山和翠华山的感知程度并无明显差别!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感知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行为决策"所以"在推销旅游产品时"应根据这个规律"针对旅游地级别"制定不同销售策略!就弱势旅游地而言"在组织旅游线路时"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主要面向省内游客的销售策略"组织短期/廉价/以进行周末休闲为主的旅游活动!根据主要客源流的群体特征"扬长避短"在省内客源市场上与强势旅游地展开竞争!%$*$%整合旅游资源"注重强弱组合对于资源类型具有互补关系的旅游地"可通过对地域旅游资源重新优化整合"达到与强势旅游地空间上共生的目的!一般来说"弱势旅游地都是旅游活动中的温点或是冷点"如果景点在旅游热线或在著名风景区内"则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集聚发展!可通过旅行社组织将旅游中热点/温点和冷点旅游地衔接在一起联合开发"即可使旅游活动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又有利于满意度的实现!如西安东线一日游就是将华清池’热点./骊山’温点./蜡像馆’冷点./秦始皇陵’温点.和兵马俑’热点.等景点组织为一条线路联合开发"即提高了弱势旅游地的空间竞争能力"又不丧失强势旅游地的地位"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转变旅游地职能"开展多种服务旅游地传统职能是向游客提供良好观光服务"弱势旅游地在强势旅游地影子下发展"在这一领域肯定不能与强势旅游地相竞争"必须开辟新思路"转变旅游地职能!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层次"开展多种服务!如举办大型会议开展会展旅游"开辟以度假/疗养和地方文化节事活动为主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依靠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提高游客到访次数"取得经济效益"提升空间竞争力!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临近大都市具有良好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的郊县弱势旅游地的发展!在我国一些大都市周边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类似于这种职能的环城游憩带旅游度假产品"都取得了较好效果!%$*$3加强对外宣传和形象策划"提高旅游地知名度外地游客对弱势旅游地感知程度差固然与旅游地自身资源品位低有关"但不可否认与旅游地缺乏自我宣传"没有良好的形象策划和较高知名度相关!弱势旅游地应树立形象就是产品的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把旅游产品介绍给旅游者"除采用传统的广告/宣传册/风光片等促销方式外"还可采用电45,,4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卷万方数据话!传真!电子邮件!计算机网络等发达的现代资讯"提高传播效率和宣传力度#还可采用有奖征集旅游地的宣传口号和旅游形象的方式"通过游客的广泛参与"不但可以增强他们对旅游地的感知程度"同时在客观上也树立了良好的自我形象$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在空间上与强势旅游地进行竞争的目的$参考文献%&’保继刚"楚义芳等(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0(1(%1’张辉"厉新建"秦宇(试论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旅游区2点3%4’(旅游学刊(-55&(0216.1+3(%6’楚义芳(旅游经济的空间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17.,5!&-5.&7+3(%7’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4’(地理学与国土研究(&+8+(7265.613(%0’国家旅游年鉴编委会(中国旅游年鉴&++7.-55&%)’(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9:;<=>?:@A 9B C :D C E F >G B A :D :D >?C ?<H A I A E >B G A ?:>J H D K C <I C ?:C L A >;K M >;N D K G O N A C)P Q R S T U V T W X &Y P Z [Q R W U \]W &4^P Y ]S W U _]S W-2&(‘a b S c d e a W d T f g c h S WS W ij a k T ]c l a k m l R a W l a "n R o S W ,&550+m p S W W n R#-(q p a ^W k d R d ]d a T f m T R V S W irS d a c s T W k a c t S d R T W "s P mY S W X V R W X ,&-&55m p S W W n R s p R W S 3O u K :N C v :w S k a iT Wd p a k b S d R S V l T e b a d R d R T WT f d p a d T ]c R k e S c a S k "d p R k b S b a c R W d c T i ]l a iR d k b S d d a c W k S W id p al T W l a b d T f i R k S i t S W d S X a T ]k d T ]c R k d S c a S (q p a Wd p a k b S d R S V e S c x a d l T e b a d R d R T WT f Q R o S WS W iw S T \R y S kk d ]i R a ih _d p aS W S V _z aT fS d d c S l d R W Xc S i R ]k (P dV S k d "d p aT b b T c d ]W R d _S W ie a d p T i kd Ti a t a V T bd p ai R k S i t S W d S X a T ]k d T ]c R k e S c a S y S k k ]e e S c R z a i({A =|>N <K *d T ]c R k e S c a S #k b S d R S V l T e b a d R d R T W #i R k S i t S W d S X a T ]k d T ]c R k e S c a S /,&&/第7期马晓龙等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万方数据。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成功与否和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这三个因素是()。

答案:游客;时间、空间和交流;文化掮客2.关于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答案: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重要活动,城市会兴建很多面向游客的基础设施或服务设施3.根据《旅游规划通则》,编制旅游规划有7个原则,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短期需要,具有迫切性4.旅游宾馆宏观选址主要考虑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答案:在节点状旅游区,可以在旅游中心城市、风景区附近选址5.以下不属于皮尔斯旅行生涯阶梯理论的旅游动机层次的是()。

答案:安全保障6.下列有关旅游动机外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可达性能够节省交通费用7.下列关于旅游地空间竞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黄果树瀑布和龙宫溶洞是此消彼长的旅游地空间竞争8.以下关于喀斯特洞穴开发做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答案:在游客量开始下降时,应进行大的投资以使游客增长9.关于空间竞争的特点,错误的是()。

答案:在同一区域出现的多个同类型旅游地的吸引力不会增长10.对于环境容量概念的理解,下列有误的是()。

答案:各种具体容量之间是具备相加的基础的11.下列不属于基本容量的是()。

答案:既有容量12.下列对替代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替代旅游的经济返回率很高13.对于冒险旅游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冒险旅游的种类不多,比较有限14.事件具有许多类型,其中,会重复举办,且随着时间消逝会逐渐与举办地融为一体的事件是()。

答案:标志性事件15.生态旅游是从替代旅游中逐渐推理形成的独特旅游形式,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硬性生态旅游比软性生态旅游更有自然难度16.孙九霞构建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有效模式中,公平参与、民主参与的前提是()。

第四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名山旅游地共性大特性强
➢ 泰山——秦始皇时期便奠定了“五岳至尊”的地位。 ➢ 黄山——风光取胜之外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庐山——避暑胜地、一山存五教、岳麓书院 ➢ 武夷山——大红袍
45
二、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的应用
名山旅游地旅游功能决定重游率
➢ 以观光为主的名山重游率较低; ➢ 以宗教朝拜、休养疗养为主的名山重游率较高。
22景色极美的喀斯特洞穴开发本溪水洞镶嵌在旅游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山西沁水组合的喀斯特洞穴开发贵州云南等地2324产品生命周期投入成长成熟衰退以销售额为主要的划分标准25销售额利润销售额和利润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典型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26产品生命周期的其他形态产品生命周期的其他形态销销量量时间时间aa成长成长衰退衰退成熟型成熟型销销量量时间时间bb循环循环再循环型再循环型销销量量时间时间cc扇型首次循环首次循环再循环再循环正常的生命周期形态正常的生命周期形态因为产品本身的创新因为产品本身的创新营销努力或者因为环营销努力或者因为环境的变化石油境的变化石油像尼龙其新的用途像尼龙其新的用途不断被发现用于降不断被发现用于降落伞袜子衬衫和落伞袜子衬衫和地毯地毯27风格流行和时潮的生命周期风格流行和时潮的生命周期风格风格stylestyle是显示在人们努力的一个领域里所出现的是显示在人们努力的一个领域里所出现的一种基本的和独特的方式
33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34
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研究背景:
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时,旅游地各自的吸引力往 往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地域旅游市场结 构会发生再组织。
35
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研究基础——引力模型、概率旅行模型和价格需求交叉弹性分析
Tij= G PiAj Dij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将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相结合进行研究。一定空 间范围的旅游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与其环境 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区域之间自然地理特 征、自然资源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参差不一,各有长短, 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如果一味强调竞争,往往容 易出现过热开发、低效率重复建设、地区间与部门间 发展失调、规模效益低下等严重问题。旅游地要壮大 自身竞争力,就必须打破地方局限性,走区域旅游业 合作发展之路,以强化区域合作联系;优化区域系统 组合,以谋求较大系统的整体效益。
旅游流与旅游流的等级体系
➢ 旅游流是旅游者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流向和流 量的统称,旅游流从需求面角度反映了旅游空间结构。 地理学认为,地理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口、物质和资金在空间上的移动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3.2.2 资源禀赋理论
资源察赋理论认为,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多种要 素,产品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异来决定, 也可以由产品生产中要素的比例和一些国家资源 储备的稀缺程度来决定。因此,根据要素禀赋理 论的观点,生产要素的空间结构决定了经济活动 的空间结构。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有观点 补充说,除了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外,不同地区的 文化、地理位置等“自然优势”的区别都可能造 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
微观两个层面。 ➢ 宏观比较优势是指社会、环境等背景因素,包括气候与区位,文化遗
产的独特性与数量,旅游服务的配套程度与水平高低,安全与医疗保 健水平,自然环境的质量,信息的通达性,旅游业开发基础设施,休 闲娱乐产业兴旺程度,全球/区域联盟的状况等。 ➢ 微观的比较优势是指直接参与竞争的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在一些趋同性的产品如旅游饭店的硬件设施上与国际的接轨,旅游产 品的独特性与创新性等。
在一些学者关于旅游品牌形象建设的研究中,也用到了这些思想。旅 游形象阴影的形成有3种类型:第一,形象雷同,谁先发制人,就会树 立自己的形象而对别人造成阴影;第二,在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具有 相似性,级别、品质高的旅游资源所在景区对其他景区造成阴影;第 三,同一区域内尽管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并不具有相似性,但品牌效 应大、资源级别高、特色明显的景区对其他景区也会造成阴影。
3.3.1 比较优势理论
地域分异规律: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
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 的空间组合现象。地域分异规律阐述了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旅游接待地的特定区域的比较优势包括宏观和
但在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由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寡决定该区 域旅游业的产业规模的认识是不准确的,这是由于作为生产要素的旅 游资源的特殊性决定的。其特殊性表现在:
➢ 第一,对旅游资源的界定极为广泛,不同于土地等其他自然资源,其 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
➢ 第二,旅游资源可以后天创造; ➢ 第三,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可计量,如对很多旅游者产生巨大吸引
从研究旅游空间竞争的角度出发,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中 空间相互作用、资源禀赋、核心一边缘理论是其主要支 撑。
3.2.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空间相互作用与距离衰减规律
➢ 距离衰减规律是引力模型表达的含义之一。距离衰减规 律表明,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作 用减弱。距离衰减规律的经济学含义是,旅行成本随着 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使到岸价格上升,从而导致需求 减少。
旅游活动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服务输出活动,通过与区际 服务交流,不断增加区域旅游竞争力;也可以理解为是 生产要素对外交换的一种形式,交换强度表示其竞争力 强度,而交换强度又与旅游专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呈正 相关。
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在逐步完善理论的 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向:
➢ 一是可持续旅游发展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认为一个旅 游地的竞争力不仅体现为暂时的旅游流的增加,而且是 一个地区旅游业长远的发展能力,应从更为综合的角度 理解旅游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
在不同的阶段,研究的焦点也不同: ➢ 最初研究的焦点是旅游资源的区域禀赋和品质,
人们注重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来扩大旅游地的 吸引范围,从而提高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关注旅游者 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社会文化价值差异、旅 游地环境容量限制、旅游管理与政策等对旅 游地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的地域范围从单一 景点走向区域整体,跨地区旅游空间竞争成 为研究的热点,并开始系统应用行为理论解 释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 二是开始注意到信息流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指导作用; ➢ 三是引入竞争优势理论。
总之,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的重点基本是循着从旅游 资源产品、市场需求到区域旅游环境区域行为这样一个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多元化道路前进。
2.2 国内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
我国学者对旅游地的竞争研究基本上是在20世 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张凌云、保继刚等对有 关理论及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的空间竞争问题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总的来说,早期我国关于 区域旅游空间竞争问题的研究,主要以资源供 给导向型和市场需求导向型的研究范式为主。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竞 争研究开始走向多元化,逐渐与国际研究走势 接近。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主要是同类型旅游地之 间的竞争;
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主要 产生互补作用;
两个旅游地对客源地的竞争力,与他们的 吸引力成正比例关系,与客源地到旅游 地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
2.1 国外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
旅游地空间竞争以竞争理论为理论基础,作为区 域旅游的一部分,其研究始于区域旅游研究的近 期发展时期。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 年代,方法上主要是从引力模型、概率旅行模型 和价格需求交叉弹性入手进行。
(3)将“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到旅游竞争战略和竞争力 的研究中。沈钢运用波特的行业竞争分析框架,对上海 旅游饭店业存在的五种竞争力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性探 讨。
(4)在对旅游地研究中引入生命周期概念,将旅游地生命 周期划分为起步、发展、繁荣、巩固、停滞、衰退或复兴 等阶段。一般地,旅游地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可以跳过某些发展阶段超常发展。由于影响旅游地发展的 阶段因素复杂,对于一个旅游区域来说,区内旅游景点并 不一定都处于同一阶段,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旅游景点可能 处于不同阶段这一事实, 在微观上和宏观上努力发展, 特别是旅游地规划和能力建设,扩大并保持旅游地竞争力 和效益。
2.3 旅游空间竞争研究的趋势
(1)强调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旅游区域竞争力时,必 须充分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
(2)旅游地形象策划(CI)与促销作为提高旅游地竞争 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受到研究者和开发者的重视。李蕾 蕾从认知学角度提出要建设我国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理 论框架,并建立了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策划的模式—— TDIS模式;
旅游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一个地区旅 游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为暂时的旅 游流的增加,也表现为一个地区旅 游业长远的发展能力。强调在开发 过程中维持旅游供给地区生态环境 的协调性、文化的完整性和旅游业 经济目标的可获得性。
3.2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目前,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是由旅游地理学家进 行的,旅游地理学家开展的工作主要是描述旅游空间结 构,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并试图作出解释。他们对旅 游空间结构的描述往往从两个角度着手。一个是从需求 面出发,即通过对旅游流的描述来反映旅游空间结构; 另一个是从供给面出发,即通过对旅游供给的空间分布 的描述来反映旅游空间结构。
力的是香港大都市的文化氛围,江南小镇的田园生活氛围,这是很难 计量的。
因此,从经验观察看,一些传统上认为是旅游资源贫乏的地区,如香 港、深圳等,却往往形成旅游业的空间集聚;而一些旅游资源相当丰 富的地区,如中国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却极为滞后。
总的来说,一个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寡不是影响旅游空间结构的因素, 但毫无疑问对其旅游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旅游资源是通过其 差异性来影响地区旅游发展的。
3.3.2 旅游阴影区理论
应用旅游阴影区理论是在空间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王衍 用通过对山东孟子故里的研究,提出了“旅游阴影区”理论。他发现, 一些景区与邻近的著名景区相比,尽管资源品位相当、区位条件相似, 但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却相距甚远。他认为这些景区处于那些景区的阴 影区内。对此,王衍用进一步认为,处于阴影区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应另辟蹊径,实施差异化战略。
3.2.3 核心一边缘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核心 区域是一个城市或城市集群及其周围地区所组成,核心区域指城市集 聚区,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速度 快;边缘区域是那些相对于核心区域来说,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根据核心一边缘理论,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核心与边缘之间存在 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 赖于核心。由于核心与边缘之间的贸易不平等,经济权力因素集中在 核心区,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都集中在核 心区。核心区依赖这些优势从边缘区获取剩余价值,使边缘区的资金、 人口和劳动力向核心区流动的趋势得以强化,构成核心与边缘区的不 平等发展格局。但核心与边缘区的空间结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核 心区与边缘区的边界会发生变化,区域的空间关系会不断调整,经济 的区域空间结构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区域空间一体化。
旅游地空间竞争
主要内容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含义和特点 国内外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 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 决定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五个基本因素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应用研究
1. 1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含义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 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 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 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 再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