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概论大纲

工程地质学概论大纲
工程地质学概论大纲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70 / 2.5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区域地质与矿产普查

选用教材:《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主要参考书:《工程地质学》,李广杰,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

《工程岩土学》,唐大雄,地质出版社,1987年。

《土力学地基基础》,陈希哲,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

代课老师:范小倩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地质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按内容特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讲授土和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的基本概念、本质、相互关系以及主要性质指标的求得方法。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必须着重掌握的内容。第二部分着重讲述建筑物常见的地震、斜坡、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它的任务是分析各类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及其发展衍变规律,探讨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以便教给学生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对他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能提出恰当的处理措施。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工程地质勘察的常用手段和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问题和勘察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知识,以便今后能够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两方面情况提出工程各阶段所需研究的工程地质问题,并为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各种勘察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含义、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概念。

熟悉: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了解:工程地质学的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掌握:粒组的含义、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粒度成分的测定及表示方法,原生矿物、粘土矿物、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的特点,土颗粒间的主要连接关系和土的结构类型。

熟悉: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各类水对土性质的影响,《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中的粒度分类方案和粒度分类、命名方法。

了解: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掌握:反映土基本物理性质的各种指标的含义、表示方法、求得方法及用这些指标评价土的性质的方法。

熟悉:用塑性指数、塑性图对细粒土分类的方法。

了解:细粒土的胀缩性、毛细性和透水性。

掌握:有效应力原理等土的压缩性和抗剪性的基本理论,压缩试验和抗剪试验以及反映土力学性质指标的确定方法。

熟悉:影响土的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和粗粒土与细粒土在力学性质上的不同特点。

了解:前期固结压力的概念,不同排水条件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掌握:反映岩石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各指标的含义、表示方法、求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指标去评价岩石工程地质性质对方法。

熟悉: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岩石强度各指标之间以及与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

了解:岩石与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差别及其原因。

掌握:活断层、震级、烈度和地质效应的概念,活断层区工程选址、设计原则,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

熟悉:场地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了解: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掌握:滑坡和崩塌的含义与特点,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熟悉:各种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了解:斜坡中应力分布情况。

掌握: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熟悉: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了解: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

掌握:渗透变形的类型、潜蚀和流土的概念、产生渗透变形的条件以及渗透变形的防治熟悉:潜蚀与流土的区别

了解:渗透变形的预警预报

掌握: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以及防治措施

熟悉:泥石流的三个区

了解:泥石流的特征及分类

掌握:河流的动力学特征以及对河床的改造作用

熟悉:河口的侵於作用及所造成的工程地质问题

了解:河流的开发与整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一、工程地质学含义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与分科

四、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五、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6学时

§1土的粒度成分

一、粒度成分

二、粒度分析

三、土按粒度成分的分类

§2土的矿物成分

一、原生矿物

二、次生矿物

三、有机质

四、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

§3土中的水和气体

一、矿物成分水

二、孔隙中的水

三、土中的气体

§4土的结构和构造

一、土的结构类型

二、土的构造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4学时

§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土粒密度和土的密度

二、土的含水性

三、土的孔隙性

§2细粒土的稠度和可塑性

一、细粒土的稠度

二、细粒土的可塑性

三、液性指数

四、塑性图及其对细粒土的分类

§3细粒土的胀缩性

一、细粒土的膨胀性

二、细粒土的收缩性

§4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

一、土的透水性

二、土的毛细性

第三章土的力学性质8学时§1土的压缩性

一、土压缩变形特点与机理

二、压缩试验与压密定律

三、土的变形模量

四、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2土的抗剪性

一、直剪试验与库仑定律

二、不同排水条件下的抗剪强度

三、三轴剪切试验

四、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3土的击实性

第四章各类的工程地质特征2学时§1一般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一、砾类土

二、砂类土

三、细粒土

§2几种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一、淤泥质土

二、黄土

三、膨胀土

四、红粘土

第五章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4个学时

§1 岩石与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

§2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岩石的密度

二、岩石的空隙性

三、岩石的吸水性

四、岩石的软化性

五、岩石的抗冻性

六、岩石的透水性

七、岩石的热学性

§3岩石的力学性质

一、单向受压条件下的岩石的变形

二、单向受力条件下岩石的强度

三、三向应力条件下的岩石变形和强度

第六章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4学时§1岩体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面的类型

二、结构面特征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三、软弱夹层

四、结构体特征

五、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

§2 岩体的力学性质

一、岩体的变形性质

二、岩体的强度性质

§3 岩体的工程分类

§4 风化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七章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8学时

§1活断层

一、活断层分类

二、活断层的鉴别

三、活动断裂地带工程选址、设计的一般原则

§2地震

一、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二、地震效应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影响

四、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和建筑物抗震、防震措施

第八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10学时

§1斜坡中应力分布特征

一、斜坡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二、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2斜坡变形破坏类型

一、崩塌

二、滑坡

§3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4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一、自然历史分析法

二、力学分析计算法

三、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图解法

§5斜坡变形的预警预报及破坏的防治

一、预防措施

二、治理措施

第九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6学时

§1概述

§2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一、碳酸盐岩的溶蚀过程

二、混合溶蚀效应

三、其他离子的作用

§3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一、碳酸盐岩岩性的影响

二、气候的影响

三、地形地貌的影响

四、地质构造的影响

五、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4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

一、渗漏的形式

二、影响渗漏的因素

三、岩溶渗漏的防治

§5地基稳定性问题

一、岩溶地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

二、地表坍塌的成因及分布特征

三、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措施

第十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6学时§1概述

§2渗透变形的类型与特点

一、潜蚀

二、流土

§3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一、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

二、土的抗渗强度

§4渗透变形的预测及防治

第十一章泥石流的工程地质研究6学时

§1概述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一、地形条件

二、地质条件

三、气象水文条件

§3泥石流的特征

一、泥石流的密度

二、泥石流的结构

三、泥石流的流态

四、泥石流的直进性

五、泥石流的脉动性

§4泥石流的分类

一、按流域形态分类

二、按物质组成分类

三、按流体性质分类

§5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第十二章河流侵蚀和淤泥的工程地质研究4学时

§1概述

§2河流的动力学特征

§3河流的临界流速及河床稳定性

§4山区及平原河流侵於作用的某些特征

§5与侵於作用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6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考核方式:闭卷

备注:

课外作业

1.根据土工试验资料,计算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根据压缩试验资料计算压缩系数、压缩模量,评价土的压缩性。根据直剪试验资料计算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3.用圆弧法计算土坡的稳定性系数,用计算方法评价单一结构面岩质斜坡的稳定性。

用《规范》推荐法计算地基沉降

832《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832《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及其与土木工程的关系,熟悉地质作用与地质历史的概念、主要的矿物和岩石及其性质、主要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及其工程意义,地下水的概念、类型、运动及其工程意义,掌握主要地表地质作用研究评价方法及其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措施,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以及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工程地质》(第四版),孙家齐,陈新民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工程地质》(第二版),石振明,孔宪立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XX 《工程地质》,张忠苗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 一、岩石和地质构造与工程 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按成因的分类,各成因类型岩石的形成特点。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影响岩石工程性状的主要因素。岩层的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的概念,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其主要特点。褶皱的构造要点,褶皱构造对路基、边坡及隧道工程的影响。断层的基本要素,断层对工程建设场地的不利影响。节理的概念和分类,各类节理的特点及其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二、地下水与工程 地下水、含水层、隔水层的概念。土中渗流的达西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土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地下水对地基、基坑、钢筋、混凝土的影响以及地下水的管涌、流土等现象。 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河流地质作用,河谷类型及河流阶地的概念。滑坡的定义及基本构造,滑坡类型,滑坡的发育过程及滑坡的一般治理原则。崩塌的发生和发育条件,崩塌的治理方法。岩溶与土洞的基本概念,岩溶与土洞的治理。地震的概念、成因,震级及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效应。岩溶和土洞对地基稳定的影响。地震液化的概念,液化层的判别计算方法。天然斜坡和稳定因素,常见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洞址、洞口、洞轴线的选择应满足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岩体质量分级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围岩的基本概念,熟悉围岩稳定分析的主要内容。 四、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分类与特殊土 影响岩土工程性质的因素,岩土分类与分级的概念,岩土工程分类与分级的常见方法、分类结果及其主要特点。软土的分布及判别,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特点。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主要特征,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黄土湿陷性的判别,黄土及建筑场地湿陷类型与判别,湿陷起始压力的概念及其工程用途。红粘土的分布及红粘土的成分和一般物理特征。膨胀土的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主要因素,膨胀土的胀缩性指标的定义,膨胀土建筑地的地基评价要点。填土的工程分类及物质组成特点,压实填土地基的质量控制标准。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全)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他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可见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工程地质学中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3.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4.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地壳中的化学元素,除极少数呈单质存在外,绝大多数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地壳中。这些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称为矿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常见:石英,正长石,方解石。 6.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7.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8.矿物的物理性质: 1 颜色:自色,他色,加色 2 条痕色:与实际颜色不一定相同 3 光泽 4 硬度划分: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5 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延一定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断裂面称为断口。 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相互消涨的,解理完全是则不显断口。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9.(岩浆岩)岩浆岩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深成岩(3000米),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 10.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11.根据SIO2的含量分为:(1)酸性岩类(大于65%)(2)中性岩类(52-65%) (3)基性岩类(45-52%)(4)超基性岩类(小于45%) 12.(结构)岩浆岩的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分为: 1.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 2.半晶质结构

工程地质学(中国建筑出版)打印版

工程地质学 第二章 岩石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存在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热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石矿物。如常见的石英、正长石、方解石等。 3.矿物的物理性质有颜色(自色、他色、假色)、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硬度(矿物的硬度的确定,是根据两种矿物对刻时互相是否刻伤的情况而定。)、解理和断口。 4.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5.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类: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6.岩浆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7.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8.岩浆岩的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9.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常见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10.常见的岩浆岩有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 11.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温度不高和压力不大的条件下形成的。 12.沉积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组成。 13.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浆岩的一个重要特征。 14.沉积岩分类: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15.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16.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17.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18.常见沉积岩: 19.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石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20.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高温、高压、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21.变质岩特有的矿物(石滑绿蛇) 22.变质岩的结构(变晶变余) 23.变质岩的构造,主要的是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其中片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是从构造上区别于其他岩石的一个显著标志。比较典型的片理构造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考试大纲 本《工程地质》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岩土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程地质评价和分析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矿物岩石部分 1. 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 2. 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主要岩浆岩的特征 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沉积岩的特征 4.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主要变质岩的特征 5. 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地层、地层年代、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褶皱的基本形态、褶曲要素、褶皱的形态分类、褶皱构造的识别 3. 构造节理的分类、剪切节理的特征、张节理的特征、节理密度、裂隙率、节理统计图 4. 断层构造、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断层的野外识别 5. 地质图的阅读分析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 结构面、结构面的成因类型、结构面的特征、软弱夹层、岩体的结构类型 2. 岩体的变形特征、岩体的流变特征、岩体的强度性质

3. 地应力的组成、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 4. 岩石的质量指标、节理岩体的地质分类(RMR)、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四)坝基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导致坝基岩体不均匀变形的地质因素、坝基岩体承载力、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类型、坝基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 2.抗滑稳定计算中f、c值的选定、地质因素对f、c值的影响 3.渗透压力、潜蚀 4.清基、坝基岩体加固 (五)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边坡形成后应力状态的变化、影响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因素 2. 边坡变形与破坏的类型 3.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4.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5. 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六)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洞室围岩的稳定分析 2. 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 3. 山岩压力、弹性抗力 4. 提高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二、考试要求 (一)矿物岩石部分 1.掌握矿物基本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光泽、颜色、硬度、解理、断口的含义。 2.掌握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岩浆岩的特征,熟练掌握结构与构造的区别。 3.掌握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了解主要沉积岩的特征,熟练掌握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4.掌握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变质岩的特征,熟练掌握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5.掌握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熟练掌握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word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 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

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置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 1. 谓工程地质学?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 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3. 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容? 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法的研究。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谓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动力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谓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向发展中扩展并稳定发展。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法和研究手段等各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答:见课本P8-P9。 第二章矿物与岩 1.谓克拉克值?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成为原子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镁、钾、钛和氢十种元素组成。 2.根据地震资料,地球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是什 么?各圈层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什么? 答:地球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地幔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地核由铁、镍、硅构成的物质组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工程地质课后习题整理

1 绪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2活断层 1、活断层的定义 2、活断层的特征及分类 3、活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4、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2、 (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的产物 (2)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 3)活断层按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和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3、 ■ 地质方面 ● 最新沉积物的错断 ● 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 ● 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 地貌方面 ● 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 ● 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 (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 (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 ● 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错开:走滑型活断层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91010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继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1学时) 1.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地质学相互间的关系; 2.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3. *掌握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3学时) 1.了解地球具有的圈层构造; 2.*掌握地质作用基本概念和分类; 3.理解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 4.*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 5.*重点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三)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2学时) 1.了解地质年代概念包括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划分的方法。 2.*掌握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与切割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分类和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四)地质构造(5学时) 1.了解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和工程地质评价; 2.*掌握地层界触关系和岩层产状; 3.*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等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特性。 (五)地下水(3学时) 1.了解地下水基本概念、分布和分类; 2.*掌握岩石(层)的水理性质,重力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循环与运动; 3.*掌握地下水引发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六)地表地质作用(5学时) 1.了解几种常见的地表地质作用; 2.*掌握其作用特点、形成规律和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七)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2学时) 1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题目

工程地质学概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5、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

工程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讲绪论复习思考题 1.说明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见课本8、9页)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请参考绪论第一章1.6{P11}) 3.建筑物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请参考绪论第一章1.5{P10}) 第二讲地球概述复习思考题 1.说明地球的内、外圈层构造。 地球内圈: 地壳(crust):由固体岩石构成,平均厚度16km, 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幔(mantle):上地幔是熔融状态物质, 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主要是由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 地核(core):由比重较大的铁镍合金组成,平均密度大于10g/cm3。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地壳运动主要起因于地幔物质的对流。 地球外圈: 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以外的空间,它提供生物需要的CO2和O2 ,对地貌形态变化起着极大的影响。 水圈(hydrosphere):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结成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水与地表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促进各种地质现象的发育。 生物圈(biosphere):渗透在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球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2.说明地质作用的概念、类型。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动力来源分为: 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哪种作用占主导地位?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 地壳运动:水平和升降运动;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动、演化、冷凝; 变质作用: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地震作用: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引起猛烈冲击。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4.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营力?按什么程序进行?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河流的侵蚀;地下水的潜蚀;湖泊海洋的冲蚀;风的吹蚀;冰川的刨蚀等。 一般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的程序进行。 5.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1]

活断层的错动周期: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包括:①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③斜坡破坏效应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特征周期(卓越周期):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包括自然斜坡,人工边坡。 自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河岸,海岸等。 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具有较规矩的几何形态。如:路堑,运河边坡等。 深层蠕滑: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形成的现象。 滑坡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滑坡预报: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塌陷: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的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地面复形破坏。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地面沉降(地面下沉或地陷):某一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近性灾害。 主流:河流中存在着多种方向运动的水体,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槽总方向运动者称为主流。 副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水流内部产生的有规律,大规模的水体旋转运动称为副流。 推移质:分水流速大于临界推移流速时,颗粒将沿河床滚动或滑动,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推移质。悬移质: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可使沿河床移动的颗粒离开河床悬浮于水流中,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悬移质。 活断层形成条件:介质条件,结构条件,构造应力场条件。 活断层的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面产生的,(复活标志:地震活动和地热流异常等)②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承发展的,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活动。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①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修建的建筑物,有些活断层错动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也会影响到邻近建筑物;②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面振动对较大范围内建筑物的损害。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火山地震;②陷落地震;③构造地震;④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的成因类型:①构造型(内动力型);②非构造型(外动力型)③综合型。 活断层的鉴别:⑴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a)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b)松散、未胶结

【免费下载】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研究任务:1、查明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2 说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境,影响工程地质的变化。 1.3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工程建设物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要素: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常见几类:地基稳定性问题——变形、强度;斜坡稳定性问题——地质灾害;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地质体受力和变形;区域稳定性问题——地震、震陷、液化、活断层。 1.4 说明工程地质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工程地质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很重要的,是设计之先驱。没有足够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设计,是盲目的设计,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重则是建筑物完全不能使用,甚至突然破坏,酿成灾害。 1.5 分析图1-7和图1-8在不同工程地质下的建筑物安全稳定问题。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99 MBA联考综合能力:2008年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大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11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3),郑树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12俄语:走向俄罗斯,王四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213日语:新编日语(1-4),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14德语:大学德语(1-2),张书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修订版 215法语:公共法语(上、下),吴贤良、王美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修订版 299 MBA联考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10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1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 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619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22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姜松荣,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623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世界工业设计史,陈鸿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626综合知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姜明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30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学导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各版均可 63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严强、王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632综合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7),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 633俄语综合:大学俄语(东方5—6),北京外国语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第一版 6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四版 635教育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36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37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 638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第五版 639专业综合(含民法学、西方法律思想史): 民法学: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严存生,法律出版社,2004 6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陶德麟、石云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64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运动生理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42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版 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美学原理,王旭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第三版 646材料晶体学: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47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

河北建筑工程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学是什么? 介于地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和正确地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是什么?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它包括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要素。由此可见,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概念。 岩土的类型以及性质,地质结构,地球地貌,水文地质 岩土的类型及性质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在工程中针对岩土的研究包括:岩土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埋藏深度、厚度变化、延伸范围、风化特征及产状要素,进行岩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定量地确定有关指标,为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准确的岩土参数。 岩土性质的优劣对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大型建筑物要建在性质优良的岩土体上。 地质结构包括地质构造、土体结构及岩体结构,是一项具有控制意义的要素。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地表形态的成因和发展。地形地貌条件对建筑场地的选择,特别是线性建筑,如公路、铁路等线路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如能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不但能大量节省挖填方量,节约大量投资,而且对建筑物群体的合理布局、结构型式、规模及施工条件等也有直接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变化和化学成分等。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工程地质条件优劣的重要因素。 物理地质现象也叫地表地质作用 天然建材 然建筑材料是指供建筑用的土料和石料。土坝、路堤需用大量土料,海堤、石桥、堆石坝等需用大量石料,拌合混凝土需用砂、砾石作为骨料。为了节省运输费用,应该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用料大的工程尤其应该如此。所以,天然建筑材料的有无,对工程的造价有较大的影响,其类型、质量、数量以及开采运输条件,往往成为选择场地,拟定工程结构类型的重要条件。 地球与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哪一些?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水平和垂直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地壳运动垂直运动向上隆起,向下凹陷。水平运动水平挤压水平拉张。 内动力地质作用中的岩浆作用,岩浆作用分为哪一些? 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变质作用包括哪一些? 热接触变质(岩浆温度),交代变质作用(岩浆溢出的化学流体),动力变质(地壳浅层的定向压力),区域变质(地壳深层的定向压力,地温及热水溶液)。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什么是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还有物理性质的天然均质体。 矿物的性质 它的晶体形态(了解):单体,集合体, 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力学性质1.摩氏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课后习题答案_重庆大学_工程地质_试卷答案

思考题及答案 第1章 【1】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地基沉降变形问题,地基、斜坡或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渗漏问题等问题。 【2】工程地质学的定义。 答:工程地质学广义的讲是研究地质环境及其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狭义的讲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的矛盾。 【4】工程地质条件有哪些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大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什么 答: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貌、岩石与岩体、岩体的地质构造、第四纪堆积物与土的工程性状、地表水与地下水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对策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等内容。 【6】工程地质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工程地质学常用分析方法包括自然地质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建模与计算,工程地质实验与现场试验,工程类比法。上述4种方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应用才能事半功倍。 第2章 [1] 地球的内圈和外圈各分为哪三圈各圈层的性质如何各有哪些特点 答:地球的外部层圈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层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地壳厚度是变化的,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9gcm3,其上部密度较小,向下密度增大。地壳通常为固态岩石所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地幔是位于莫霍面之下,古登堡面之上。体积约占内圈总体积的80%,质量约占内圈总质量的%,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其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质量却占地球总质量的%,地核的密度达-12.5 gcm3。 [2] 矿物的定义是什么矿物如何进行分类常见的造岩矿物和造矿矿物有哪些常见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有哪些 答: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单元。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是在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 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型: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变质矿物。 按照矿物的物质成分分类:造岩矿物、造矿矿物。 造岩矿物指斜长石、正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石榴石等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金属造矿矿物指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和方铅矿等组成矿产的常见矿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