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君主专制
欧洲的君主专制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1.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2.政治上:政治权力分散 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其权力受到制约 ①教权制约王权; ②贵族特权对王权的限制; ③城市自治权对王权的削弱; 3.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
国王与教皇的关系
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 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的 “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列 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格列高 利七世开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亨 利四世只得登上阿尔卑斯山,在坚 固的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冒着严寒 站了三天,求得饶恕。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卡诺莎事件”。
格列高利七世
教权高于王权, 既相互依赖又斗争!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
西欧封建庄 园主的城堡
国王把全国大部分土地都分封给贵族,国王不能 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即使是向贵族领主征 税,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国王的军队规模很小,遇 有战争时,需要召集贵族封臣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世纪的城市
佛兰德斯商人获得城市自治特许状
城市是中世纪的工商业中心。一些城市获得了 自治权,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这些城市 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和大封建主的干预。
二、君主专制的形成——新君主国
1.时间: 2.代表: 3.特点: ①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②打破了封建割据、建立了“民族国家” ③建立的常备军 15C 西班牙、英国、法国
政治:设立 “缙绅会议”
军事:建立禁卫军
①伊凡四世: 经济:实行“特辖制”
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 开始自称“沙皇”,表明自己 要像罗马皇帝恺撒那样行使专 制权力。这幅肖像画细致地刻 画了当时的沙皇伊凡四世聪明 睿智、虔诚威严的一面。 在他统治的后半时期中, 他怀疑周围的一切,这给所有 的臣民带来了恐惧,因此他在 历史上被称为“恐怖的伊凡”, 也被称为“伊凡雷帝”
第四讲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 欧洲君主专制制度是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转变过程 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形态,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 期。即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这两个运 动正在同时展开。 • 君主专制政权是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粉碎了地方割 据势力之后逐渐树立起来的。在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起 了扶植和保护作用。 • 欧洲各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共同特点是:国王均是全国最大 的土地所有者,他实行个人独裁,将行政、立法、司法权 集于一身。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是 “君权神授”论,另 外两大支柱是官僚制度和军队。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在内) 几乎没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 除上述共同特点,法、英、俄、西四国专制制度的形成有 各自不同的特点,造成欧洲各国在向 现代社会过渡过程 中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和特点。
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 1. 16世纪经济的发展:16世纪的法国仍旧是一个封建农 业国,人口的90%以上从事农耕,但这时法国的封建社会 开始解体。大部分农民成为人身自由的世袭佃户。贵族衰 落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 2. 专制制度的形成 • (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结束,奠定了法国统一的 民族国家的基础; • (2)法国路易十一(1461—1483年),打败了勃艮地公爵 大胆查理,消灭了勃艮地公国; • (3)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年)统治时,王权比较强 大。 • ①三级会议长期停止召开,御前会议掌握着行政管理 大权。 • ②下令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削弱贵族而加强王权。 • ③下令取消仍然保有自治权的那些城市的独立地位, 削弱地方势力而加强中央。 •
18世纪欧洲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18世纪欧洲的政治和文化变革18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人们对政治和文化的思考和实践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
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国家之间开始建立新的联系和互动。
通过对18世纪欧洲的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历史的演变和今天世界的现状。
一、政治变革18世纪欧洲的政治变革一方面是源于对“专制主义”的质疑和反思,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所推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力量的壮大,许多国家逐渐向民主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下面我们将就政治变革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君主专制的挑战18世纪初期,欧洲主要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时代。
君主们拥有了绝对权力,他们可以仁慈地治理国家,也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利益和权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这种统治方式开始提出质疑。
在法国、英国和普鲁士等地,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们通过字言观念,挑战着这种君主专制的极权统治方式。
对于那些无节制的君王和官僚,人们开始提出反对。
2. 民主的发展在18世纪的欧洲,对于人民的权利和民主自由的呼声被越来越响亮。
例如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都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颠覆。
人们通过革命和革命后的制度来创造新政治制度和新的民主体制。
3. 新的政治思想18世纪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崛起的时期。
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思想流派纷纷涌现。
人们开始思考和研究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政治制度的本质。
二、文化变革18世纪欧洲的文化变革是伴随着洛可可艺术风格和启蒙运动的兴起而发生的。
这一时期,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风格逐渐地被取代了。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文化变革事件,阐述18世纪欧洲的文化变革。
1. 文化生产的进步文化生产的进步是欧洲文化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世纪的印刷术技术的开发使书籍和出版物的印刷快速而便捷。
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思想。
2. 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文学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
君主专制下的欧洲

第一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课标要求:通过对中世纪神权与王权的斗争、政教争夺内容的了解,掌握欧洲君主专制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其理论表现,并理解“君权神授”掩盖下欧洲君主专制的实质。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欧洲历史上出现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君主专制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在对两种形式相同但本质不同的“君权神授”思想的比较中,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君权神授”思想方面史料的搜集,比较托马斯·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
并围绕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从发言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欧洲的君主专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斗争产物,在中世纪后期,封建诸侯割据,混战不断的动乱年代,它在维护世俗王权的统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方面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君主专制制度毕竟是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近代前期,它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故最终被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所抛弃。
教学重点:1.欧洲君主专制的产生背景及其形成过程2.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理论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欧洲的君主专制既是对抗教权至上论的一个产物,但又需要教权至上论来维持它的合法性。
授课时间:1课时导入新课:跟中国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相比,欧洲的封建君主似乎曾经“逊色”得多,权力受到诸多限制。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王权?欧洲君主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加强王权的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路易十四、彼得一世等传奇性的专制君主的千秋功过呢?教学主体:一、教权统治下的欧洲(背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封建社会的总特征是经济、政治权力分散。
研究性探究:“卡诺莎事件”说明了什么?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因素制约?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两方面的权力,最高的世俗统治者国王无权任命神职人员,但王权需要得到教会的认可方能生效。
16世纪欧洲专制的形成

三、主要王权国家的特点
(一)自由传统不泯的英国
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斯战役中 (1485年8月22日)
英国是早期现代 欧洲最早出现的 绝对主义君主制 大国之一 玫瑰战争(1455 - 1485 )从根本 上削弱了英国的 贵族割据势力
• 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专制制度
1. 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 2. 圈地运动 3. 社会结构的变化: 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族的兴起。 4. 专制统治· 宗教改革 亨利七世(1485—1509年)开始,实行专制统治。 亨利七世对封建割据势力采取断然措施,下令禁 止旧贵族蓄养家兵解散封建家臣团,摧毁他们的城堡, 消除旧贵族反叛王权的后患。在中央,国王选择亲信 充当顾问官,不久又成立枢密院,枢密院受国王操纵, 有权制定法令,并掌握最高司法权。枢密院,星室法 庭。 亨利八世开始改革教会
普鲁士
• 普鲁士的绝对 主义同军国主 义紧密相连; 军国主义又与 被称作容克的 普鲁士贵族地 主阶级的利益 息息相关 普鲁士绝对主义王权的奠基 人--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 登堡选帝侯腓特烈· 威廉 (1640-1688在位)
奥地利:
• 奥地利的中央集权化实际 上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中 央集权化同时开始的,且 同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 玛利亚· 特雷萨女王(右图, 1740 - 1780 年在位)和其 子约瑟夫二世(1780- 1790 年在位)的改革,使 奥地利的绝对主义进入盛 期;但是成效有限,尤其 是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国 内复杂的民族矛盾
下图:若奥二 世( 1481-1495 年在位),他 最终实现了葡 萄牙的统一
上图:阿丰索 一世,葡萄牙 第一位国王
(四)德意志双雄--普鲁士和奥地利:
欧洲的君主专制.

①中世纪欧洲的土地制度——采邑制 ②封建庄园是主要的经营方式
(1)分裂割据; (2)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贵族,自治城市的制 约
基督教会的权力很大,不仅拥有精神权 力,而且还拥有世俗权力(政治,经济权力).
知识链接: 基督教会的权力:天主教会的势力遍及欧洲各地.权力很大: ①宗教事务权; ②经济权(采邑税,什一税,保护金等); ③司法权; ④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 ⑤国王加冕权.
1,政治上
1)削弱贵族权力. 一方面坚决打击贵族的反叛; 另一方面采取怀柔政策,将贵族们集中到凡尔赛宫,让其远离政 治. (2)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直接派人监督地方官员. 措施 怀柔政策: 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建造新的豪华宫殿,让地方大贵族以进 宫侍奉王室的名义,享受声色犬马之娱,制服了封建割据势力. 凡尔赛宫
西欧专制的典型
东欧专制的典型
法国的专制王权:路易十四
沙皇专制:彼得一世
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
————(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中 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唯 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 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
———路易十四
思考:从这段话来看,路易十四是一位怎样的 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呢?
2,文化上:
变天主教为听命王权的组织,借助天主教会宣扬"君 权神授";打击新教徒,规定全体臣民信仰天主教.
3,军事上:
规定中央有权调动各省军队.扩大常备军,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4,对外关系上:
争夺欧洲霸权,拓展海外殖民地.
5,经济上:
推行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重用财政大臣柯尔柏,用 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欧洲的君主专制

梵蒂冈广场
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的梵蒂 冈高地上,面积 0.44 平方千米,人口近千人;是以教皇为君主 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梵蒂冈原为“丕平献土”后中古时代教皇 国的中心, 1870年并入意大利; 1929年教皇与意大利签订条约, 成为独立国家。
2. 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
查理七世画像(让· 富凯 绘)
查理七世的继承者路 易十一以高压手段对付不 顺从的封建诸侯,竭力执 行巩固王权、集中封建领 地的政策。经过多年努力, 大体上完成了法兰西的统 一。
路易十一像
亨利七世取得“玫瑰战 争”的胜利,建立都铎王朝, 统一英格兰,实现了王权之 下的政治统一。
英王亨利七世画像
15 世 纪 后 期 , 伊 比利亚半岛一个王国 的国王即斐迪南二世, 通过联姻,兼并了卡 斯提尔和阿拉贡王国, 成立了西班牙联合王 国。
查 理 曼 帝 国 版 图
法兰克王国,在西罗马灭亡后,由日耳曼人一支的领袖克洛 维于481年建立; 496年,克洛维率部众皈依基督教,使法兰克王 国得到发展。800年,查理称帝,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曼帝国。
查 理 大 帝 ( 742— 814 ),法兰克王国洛林 王朝国王丕平之子; 768—800 年为国王 , 800 年由教皇为之加冕称帝。 他在位时,对内促进了封 建领地制的发展,加强中 央集权,对外武力扩张, 形成庞大的查理曼帝国。
战争时期,封君需要召集贵 族封臣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
3.自治城市兴起对王权的制约
威尼斯的繁华(安东尼奥· 卡拉 油画 18世纪)
中世纪的巴黎街道
佛兰德斯商人获得城市自治特许状
佛兰德斯位于今法国西北部、比利时西部和荷兰南 部,为13到14世纪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中心之一。
高二历史欧洲的君主专制

年,史称“中世纪”。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
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
状态。基督教发展和兴盛,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工具。神学观念占主宰地位。基督教发展很快,
后被罗马统治者立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精神
鸦片。中世纪神权压倒一切,世俗权力服从于教
权,教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教权和王权
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
3、具体说教会有哪些权力? 征税,司法,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俗君主的控制权
4
1、阅读“卡诺莎事件”,并结合加冕插图 理解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反映了教权的至高无上
2、阅读教材,分析王权还受到哪些限制? 受到贵族的制约;受自治城市制约
3、怎样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
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
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
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5
4、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 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 和混战。
5、用一句话概括中世纪的社会状况?
斗争不断
6、斗争的结果?
出现新的君主国
(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
凡尔赛宫 风景如画、巧夺天工 的背后隐藏着路易十 四的帝王用心
10
(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
————(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伊凡四世:
开始称“沙皇” 设立并主持“缙绅会议”统一制定法律、经济政 策 实行“特辖制” 建立禁卫军
伊凡四世因其残酷、粗暴 被称为“伊凡雷帝”
11
6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法国的专制王权:路易十四 ——西欧专制的典型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 中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 ……唯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 他人的职责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 而已” ———路易十四 思考:从这段话来看,路易十四是一 位怎样的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 独揽的呢?
路 易 十 四
什么是“常备军”?
14世纪以前,西欧各国没有常备军。国王把土地 封给各级封建主,各级封建主拥有自己的武装。国王 打仗时,就征集各封建主的私人武装组成全国军队, 打完仗仍各回领地,这是一种非职业军队。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这种非职业的贵族私人军 队,日益暴露出许多弊端。诸如这种军队是临时拼凑 的,几乎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较差;国王只能召 集直接封臣的军队,而无法调动封臣下级的军队,这 样难以统一指挥全国的军队;各级封臣大力豢养自己 的军队,形成了封建割据,威胁王权。国王要改变这 种状况,就必须建立由国王控制的常备军。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 1、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2、政治上:权力分散, 3、基督教会的权力很大,不仅拥 有精神权力,而且还拥有世俗权力 (政治、经济权力)。
知识链接: 基督教会的权力:天主教会的势力遍及 欧洲各地。权力很大: ①宗教事务权; ②经济权(采邑税、什一税、保护金 等); ③司法权; ④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 ⑤国王加冕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欧洲封建社会: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中国 进入封建社会要晚近1000年。) 西欧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 5—11 世纪是西欧封建经济的形成时期, 11—15世纪是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 15—18世纪是封建制度的鼎盛和衰落、向资 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时代。( 5世纪到15 世纪)这一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 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状态。
本课线索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加 ( 5—15世纪) 强前的欧洲
二、新君主国 君主专制加 强中的欧洲 三、“朕即国家”(法国) 四、沙皇专制 (俄国) 15C—18C 五、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 1、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2、政治上:权力分散
(2)国王的权力:掌握世俗政权,同 时也是最大的领主。但国王的权力相对 较小。 ①受到教皇的制约:王国内的宗教神职 人员由教皇任免,国王无权干预;国王 登基要由教皇加冕才有效。
思考: 卡诺莎事件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欧洲 A.天主教会的势力受到国王限制 B.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C.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领土的制约 D.自治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的 干预
3、天主教会的权力很大,不仅拥有精 神权力,而且还拥有世俗权力(政治、 经济权力),王权受到教会、贵族和自 治城市的制约。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 1、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①中世纪欧洲的土地制度——采邑制 ②封建庄园是主要的经营方式
①采邑(意为恩赐):
国王是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有者,他将大部 分的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大主教、 修道院院长);大封建主分封给中等封建主(男 爵、子爵);中等封建主 分给小封建主(骑 国王 领主 士)。在上的叫领 主,在下的叫附庸。 公爵、伯爵、大主教等 这样,从国王到骑 附庸 士构成了一套金字 男爵、子爵 塔式的封建等级制 度。 骑士
问题:欧洲的君主专制是何时形成的?其 两大典型代表是谁? 17世纪,欧洲“新君主”大都发展为专 制君主。 三、法国的专制王权:路易十四 ——西欧专制的典型 四、沙皇专制:伊凡四世、彼得一世 ——东欧专制的典型
• 三、法国的专制王权:路易十四 • ——西欧专制的典型
1643年:路易十四即位 1661年: 路易十四宣布集权国家,实行专制统治。 此后,法兰西王国走向极盛时期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路易十五登上王位。 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法国已处在封建社会末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 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处决。 1804年:拿破仑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 1848年:法兰西再次宣布共和,史称第二共和国。 1852年:拿破仑二世称帝,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1871年: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 1871年:巴黎人民起义,建立巴黎公社。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布诞生。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 1、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2、政治上:权力分散 (1)分裂割据; (2)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贵 族、自治城市的制约
(1)分裂割据
采邑制下实际上,每个封建主都是 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国 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各 自为政,纷争不已,所以盛行尚武之风
凡尔赛宫
2、文化上: 变天主教为听命王权的组织, 借助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打击新教徒,规定全体臣民信仰天 主教。 3、军事上: 规定中央有权调动各省军队。 扩大常备军,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龙骑兵(Dragoon)是指以步行战斗、马匹 运输的士兵。换句话说,他们如骑兵般的移动但如 步兵般战斗。其名称来自于他们使用的主要武器, 一种叫做"龙"的卡宾枪或短型毛瑟枪。因为它们会 "吐烟"(因于其开火时发的烟),所以有时候又会被 叫做龙骑枪。 就像步兵一样,龙骑兵被组成连而不是队,其 军官与非委任军官沿用步兵的官衔。不过龙骑兵在 与真正的骑兵交战时将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龙骑 兵 就不断的尝试加强其马术与装备以到达标准骑兵的 水准。
中世纪欧洲的土地制度——采邑制 采邑制开始于8世纪。附庸要向领主效 忠,并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到9世纪 下半期,采邑变成了世袭领地。 采邑(封 地)只能终身占有,且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 受封者不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封主可收回采邑 需要说明的是,附庸只对他的领主尽义 务,与领主是臣属关系,与领主的领主没有 臣属关系,这就是课本中所说的“我的附庸 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采邑制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基本形式。
• 行会:是中世纪欧洲手工业的组织形式, 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会,没有参加某行会的 手工业者不能从事某个行业,行会对本行 业的各家作坊进行监督、管理。行会有领 导机构,首领称行头,成员称行东(师 傅)。 • 学徒(跟行东学)---帮工(有少量工资, 数年之后经行会大会的考核)----行东(才 可独立开设作) • 管理:有严格的章程,并派专人监督各作 坊执行。原料有标准,生产按规格;生产 产品不能超过规定的数量;出售产品不能 底于规定的价格;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 不能出售。主要目的是为了排斥竞争,保 持各行会之间的利益均衡。
措施 1、政治上 (1)削弱贵族权力。 一方面坚决打击贵族的反叛; 另一方面采取怀柔政策,将贵族 们集中到凡尔赛宫,让其远离政治。 (2)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直接派人 监督地方官员。
• 怀柔政策: • 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建造新的豪 华宫殿,让地方大贵族以进宫侍奉 王室的名义,享受声色犬马之娱, 制服了封建割据势力。
联姻:西班牙联合王国
知识链接——百年战争 在14世纪时,法国试图把英国由法国西南部赶 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 的土地如诺曼底、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 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 的冲突加深。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 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 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二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 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 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 业。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 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称霸的 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 路。
极端,成为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巩固练习
1、下列符合15世纪以前欧洲国王基本 情况的是( ) A、国王既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也是 宗教领袖 B、国王可直接向贵族领地内的人民 征收赋税 C、国王拥有庞大的军队和至高无上的 权力 D、国王不能干预自治城市的内部管理
2、“新君主国”的特征有( ) (1)集权加强 (2)王权扩大 (3)形成“民族国家” (4)建立常备军 A(1)(2)(3)(4) B(1)(2)(4) C(1)(3)(4) D(1)(2)(3)
4、“新君主国”形成的原因?
中世纪后期,欧洲工商业 的发展和各地区间联系的加强, 客观上要求结束封建割据,实 现政治上的统一,王权的强化 与集中成为大势所趋。
5、“新君主国”是通过哪些方式建立 起来的? “新君主国的君主的权力不是或不完全是 靠世袭得来的,而是靠自己获得的”
战争(百年战争、玫瑰战争)
3、中世纪欧洲流传的“我的附庸额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对此理解正确的( ) (1)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 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2)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 征税 (3)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大的 独立性 (4)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A(1)(2) B(2)(4) C(1)(3) D (3) (4)
②西欧的封建庄园: 欧洲的领主主要是通过庄园的形式经营领地。 每个封建主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庄园的耕地分 这直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公共森林、牧场、 水源等归农奴和领主共同使用。 领主的直营地,由农奴用自己的工具为领主无 偿耕种,产品归领主所有,这就是劳役地租。农 奴经营份地,向领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这就 是实物地租。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闭塞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 内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只有少量庄园不能生产 的物品、奢侈品、武器等才向外购买。
4、城市是中世纪的工商业中心,12、 13世纪,欧洲出现一些自治城市,这 些城市 A 拥有独立的司法和财政系统,不向任 何人或机构缴纳费税 B城市内部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 的干预 C城市居民自由平等 D城市与教会不发生关系
思考: 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 庸” ①国王只能直接向他的下一级——贵族封 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②贵族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 (领主只对他的封主尽义务,与封主是臣 属关系,与封主的封主没有臣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