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第十七版) 李海波 立信会计出版社 第一章PPT
合集下载
《会计学原理01CAI》幻灯片PPT

4.要独立地完成习题。
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要掌握这些方法, 除了看书外,还必须动手做习题。只有会做了,才能真正理解。习 题一定要独立完成,否则,毫无意义。
三、课堂纪律 四、参考书目
听课时一定要保持课堂安静 见教材最后一页的参考书目
2021/5/12
accounting
3
第一章 总论
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向国家、企业外部有关各方、企业内部 提供有助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加强内 部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会计信息。
2021/5/12
accounting
19
第四节 会计的对象
会计学原理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1、会计对象: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提供一个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其分配方面的信息;
●提供一个企业有关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
●提供以上述信息为基础进一步加工形成的一些新的信息。如:资 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销售利润率、 所有者权益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 等等。
2021/5/12
accounting
二、会计的定义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关于会计的定义,中外会计界至今尚无定论,归纳起来,主 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管理工具论
2021/5/12
accounting
5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会计学原理
20世纪50-80年代,很多教材认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种 工具。
2.管理活动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人们 称之为“北派”,其代表人物有杨纪琬、阎达五等。 3.信息系统论 20世纪80年代,有的学者开始接受西方国家关于信息系统的提 法,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人们称之为“南派”,其 代表人物有葛家澍、余绪缨等。 在当前会计定义的研究中,“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论”最 具代表性,二者并驾齐驱。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观点,如“控制系 统论”、“技术论”、“艺术论”等等。这里不一一介绍。
会计学原理ppt第一章概述

•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 价值。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 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会计学原理ppt第一章概述
目录 Contents
• 会计学概述 •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 • 会计科目与账户 • 复式记账原理及应用 •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 会计凭证与账簿
01
会计学概述
会计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会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理论、方法、技术 和应用的经济管理学科,旨在提供有关经济活动 的量化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决策。
05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资金筹集业务核算
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
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等。
筹集资金的账务处理
记录筹集资金的过程和结果,如实反映企业的 资金状况。
资金成本的计算
分析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为企业选择最优筹资方式提供依据。
生产准备业务核算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折旧
记录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折旧方法以及折 旧额的计提。
03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
定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 的项目。
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 类。
设置原则
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及其结构
账户定义
01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
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 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会计学原理ppt第一章概述
目录 Contents
• 会计学概述 •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 • 会计科目与账户 • 复式记账原理及应用 •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 会计凭证与账簿
01
会计学概述
会计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会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理论、方法、技术 和应用的经济管理学科,旨在提供有关经济活动 的量化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决策。
05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资金筹集业务核算
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
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等。
筹集资金的账务处理
记录筹集资金的过程和结果,如实反映企业的 资金状况。
资金成本的计算
分析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为企业选择最优筹资方式提供依据。
生产准备业务核算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折旧
记录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折旧方法以及折 旧额的计提。
03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
定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 的项目。
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 类。
设置原则
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及其结构
账户定义
01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
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第1章 总论 《会计学原理》PPT课件

五、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使 用者包括外部 使用者和内部 使用者。
员工
投资 者
债权 人
企业 管理
政府
层
客户
供货 商
1.2 会计职能和会计对象
一、会计职能的定义
是指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种活动,客观上所具 有的功能。
反映
监督
职能
职能
基本 职能
反监 映督 什什 么么 ??
反映职能,是通过会 计特有的逻辑和程序,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 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连 续、系统、全面、准 确、及时的记录、计 算和报告。
监督职能,是对特定 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会 计核算的真实性、合 法性、合理性进行检 查,以确保该主体的 资产安全、合法经营。
二、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 不同的行业会计反映的业务内容有所不同
生产准备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原材料
在产品
产成品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
技术 (3)会计的反映职能
3
2、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2)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而 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3)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 (4)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
3、本书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主要是
运用会计方法以及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 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效 益。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
基础会计学原理课件(ppt17).pptx

1、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产活动和对生产活动 进行记录的需要。据考古资料,会计(记录)活动的 历史可以追溯致四五千年以前。
2、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后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日益提高,会 计才从生产职能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由专 人从事的独立职能。
(二)“会计”一词的由来
(三)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利润表要素) 1、收入 2、费用 3、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
(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供应过程
货币 资金
储备 资金
生产过程
生产 资金
销售过程
成品 资金
货币 资金
二、会计的任务
(一)加强会计核算,真实、正确的提供会计信息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 营活动全过程
(三)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再提 高企业经济利益重的作用
第三节 会 计 法 规
一、《会计法》 (一)会计核算
1、应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2、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监督 1、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政府各有关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会计机构 2、会计人员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11时30分20秒上午11时30分11:30:2020.8.8
三、企业会计制度 (一)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1、有关会计制度的原则规定 2、有关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 3、其他规定
第四节 会 计 核 算 方 法
一、会计方法内容 (一)会计方法概念 (二)会计方法内容
1、会计核算方法 2、会计分析方法 3、会计检查方法
2、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后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日益提高,会 计才从生产职能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由专 人从事的独立职能。
(二)“会计”一词的由来
(三)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利润表要素) 1、收入 2、费用 3、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
(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供应过程
货币 资金
储备 资金
生产过程
生产 资金
销售过程
成品 资金
货币 资金
二、会计的任务
(一)加强会计核算,真实、正确的提供会计信息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 营活动全过程
(三)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再提 高企业经济利益重的作用
第三节 会 计 法 规
一、《会计法》 (一)会计核算
1、应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2、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监督 1、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政府各有关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会计机构 2、会计人员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11时30分20秒上午11时30分11:30:2020.8.8
三、企业会计制度 (一)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1、有关会计制度的原则规定 2、有关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 3、其他规定
第四节 会 计 核 算 方 法
一、会计方法内容 (一)会计方法概念 (二)会计方法内容
1、会计核算方法 2、会计分析方法 3、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1)PPT课件

董事会 总经理或CEO
生Hale Waihona Puke 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内部审计
习题
1、世界上形成借贷记账法最早的国家是(
A、埃及 B、希腊 C、印度
2、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 )
A.账簿的产生
B.
C.
D.
3、会计以( )管理为基本内容。
A.实物
B.质量
C.价值
)。 D、意大利
D.生产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金运动金运动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工业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投入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负债投入资本货币资金成品资金生产资金储备资金固定资金缴纳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会计要素内容图示第三节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的职能与目标核算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监督职能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预测等职能任务核算任务监督任务预测等任务会计董事会总经理或ceo生产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内部审计11世界上形成借贷记账法最早的国家是世界上形成借贷记账法最早的国家是aa埃及埃及bb希腊希腊cc印度印度dd意大利意大利22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a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怎样学好这门课程?
讲解框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总论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帐户与复式记帐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会计凭证与帐簿 财务清查 财务报告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规范
会计学原理课件(李海波)

借方
贷方
科汇第×号
记账凭证起止 号数
无形资产 在途物资 原材料 生产成本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主营业务收入
合计
(略)
5 000.00 8 000.00
7 000.00 22000.00
9 500.00
7 000.00
22500.00 12000.00
10000.00
51 500.00 51 500.00
,业务较多的企业。200×年10月1日至10日。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是设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Image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第十页,共35页。
第三节 汇总记账(jì zhànɡ)凭证账务处
理程序
一、汇总记账(jìzhàn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核 算要求
(一)汇总记账(jìzhàn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基本特点是先根据记账(jìzhànɡ)凭证编制汇总记账 (jìzhànɡ)凭证,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二)汇总记账(jìzhàn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账簿、 凭证设置基本与记账(jìzhànɡ)凭证核算程序相同, 只不过多了汇总记账(jìzhànɡ)凭证,用以汇总分散 的记账(jìzhànɡ)凭证,以简化总分类账登记工作。
新编(xīn biān)会计学原理
• ──电子(diànzǐ)教案
第八章
第一页,共35页。
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账务处理的基本(jīběn)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会计学原理》第01节 总论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 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 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 │ 收入 缴 = 存 │ │ - 支出 = 资产债权 - 该 │ - 负债投资 -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 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 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1993年、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 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 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企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 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 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1993年、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 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 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企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会计学原理PPT课件

资金的运动
劳动资料的耗费(折旧)活劳动的耗费(人员工资)其它费用
例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活动,包括( )等阶段。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C、资金的储存 D、资金的退出例2: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环节。 A、供应过程 B、生产过程 C、销售过程 D、分配过程例3、(多选)下列属于资金的运用的是( )。 A、偿还债务 B、购买原材料 C、生产工人的工资 D、收回货款
第五节 会计学科体系一、会计原理二、财务会计三、成本会计四、管理会计五、财务管理六、电算化会计七、审计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账户
第一节 会计要素第二节 会计等式第三节 会计科目第四节 会计账户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性所做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又是会计报表的框架和基础,因此又称为会计对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例1:我国实行公历制会计年度是基于( )的会计基本假设。 A、会计主体 B、货币计量 C、会计分期 D、持续经营例2:企业固定资产可以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一方法计提折旧,它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例3: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六)利润
1.概念: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2.分类: a.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期间费用 b.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c.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劳动资料的耗费(折旧)活劳动的耗费(人员工资)其它费用
例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活动,包括( )等阶段。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C、资金的储存 D、资金的退出例2: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环节。 A、供应过程 B、生产过程 C、销售过程 D、分配过程例3、(多选)下列属于资金的运用的是( )。 A、偿还债务 B、购买原材料 C、生产工人的工资 D、收回货款
第五节 会计学科体系一、会计原理二、财务会计三、成本会计四、管理会计五、财务管理六、电算化会计七、审计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账户
第一节 会计要素第二节 会计等式第三节 会计科目第四节 会计账户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性所做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又是会计报表的框架和基础,因此又称为会计对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例1:我国实行公历制会计年度是基于( )的会计基本假设。 A、会计主体 B、货币计量 C、会计分期 D、持续经营例2:企业固定资产可以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一方法计提折旧,它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例3: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六)利润
1.概念: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2.分类: a.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期间费用 b.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c.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 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 年代又引进了管 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 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 息处理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2)不按规定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 (3)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4)随意更改会计处理方法; (5)向不同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的财务会计报告; (6)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记账本位币; (7)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8)不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 (9)不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 上列行为,应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单位处以3 000~50 000元罚款,直 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处以2 000~20 000元罚款。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作 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是价值核算,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将 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用货币指标进行汇总,提供信息资料。 2.完全、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 完全是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连续是指按经济活动发生时间前后顺序不断地核算。 系统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成体系。 综合是指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数据加以汇总为总括的信息资料。
(4)财政部门有权监督各单位账簿设置、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会计人员具备从业资格 等情况。 (5)财政、税收、审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 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会计机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业务需要和自身条件,设置会计机构或 人员,其形式有: (1)设置独立会计机构,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2)在单位内部其他部门设立专职会计人员; (3)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4)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 2.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 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3)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四)法律责任 1.应给予罚款的违法行为有: (1)不依法设置或私设会计账簿;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
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 —— 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 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 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 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 —— 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 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五、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机关、事业 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 (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资金循环。在资金循环过程中有静 态和动态两种表现。
2.明确有关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1)单位负责人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命令其 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2)会计机构和人员对违反我国《会计法》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 拒办或纠正、检举。 (3)需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应如实提供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 资料,不得要求受托方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
1.静态表现
静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金分布和存在形态及取得和形成 的来源两方面。
2.动态表现
动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中不断运动并 转换形态,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
(1)产品制造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2)商品流转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预算资金收支。
第三对象,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包括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 会计检查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 补充,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包括设置科目的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 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资料分析利用等八种专门 方法。其相互联系的关系简括如下: 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首先要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按统一规定设 置会计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据以登 记账簿,根据账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一定方法计算成本,期末 通过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对会计 资料进行分析利用。
3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 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4.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特点,也是会计任务的核心。
四、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 制和检查。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贯穿会计核算 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职能的发展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预测、决 策、控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 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 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 1993年、1999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 改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 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 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3)增加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特别规定。 要求公司、企业不得有以下行为: ① 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多列、虚 列、不列或少列; ② 虚列或隐瞒,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③ 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少 列; ④ 随意调整利润计算和分配方法,隐瞒或编造虚假利润; ⑤ 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2.会计核算规定应当办理会计手续的事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 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第四节 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规体系
二、《会计法》
修改后的《会计法》内容包括: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特别 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人员,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五十二条,主要有: (一)会计核算 1.修改后的《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的要求: (1)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2)确立记账基本规则,保证会计核算依法进行,确立以下四项规则: ① 按法规、制度规定,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② 不得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和核算; ③ 保证账实、账款、账证、账账和账表相符; ④ 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其结算过程 :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 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
2.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有: (1)伪造或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2)授意、指使、命令会计机构和人员伪造或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3)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以处分、调离等 方式实行打击报复。 上列各条如尚不构成犯罪,可分别情况,处以罚款。
新编会计学原理
──电子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概念 会计得对象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法规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会计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是从最初只是人们在生产中同时记数的生产职能的附属物,发展为用货 币记录、计算劳动成果的独立管理职能。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逐步发挥它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 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发展为对账务进行审核、检查的 会计监督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作用日益显著 会计从核算和监督作用扩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多种作用的经济管理 活动。长期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 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 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 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 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 年代又引进了管 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 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 息处理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2)不按规定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 (3)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4)随意更改会计处理方法; (5)向不同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的财务会计报告; (6)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记账本位币; (7)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8)不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 (9)不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 上列行为,应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单位处以3 000~50 000元罚款,直 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处以2 000~20 000元罚款。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作 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是价值核算,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将 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用货币指标进行汇总,提供信息资料。 2.完全、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 完全是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连续是指按经济活动发生时间前后顺序不断地核算。 系统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成体系。 综合是指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数据加以汇总为总括的信息资料。
(4)财政部门有权监督各单位账簿设置、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会计人员具备从业资格 等情况。 (5)财政、税收、审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 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会计机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业务需要和自身条件,设置会计机构或 人员,其形式有: (1)设置独立会计机构,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2)在单位内部其他部门设立专职会计人员; (3)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4)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 2.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 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3)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四)法律责任 1.应给予罚款的违法行为有: (1)不依法设置或私设会计账簿;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
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 —— 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 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 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 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 —— 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 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五、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机关、事业 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 (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资金循环。在资金循环过程中有静 态和动态两种表现。
2.明确有关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1)单位负责人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命令其 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2)会计机构和人员对违反我国《会计法》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 拒办或纠正、检举。 (3)需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应如实提供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 资料,不得要求受托方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
1.静态表现
静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金分布和存在形态及取得和形成 的来源两方面。
2.动态表现
动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中不断运动并 转换形态,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
(1)产品制造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2)商品流转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预算资金收支。
第三对象,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包括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 会计检查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 补充,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包括设置科目的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 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资料分析利用等八种专门 方法。其相互联系的关系简括如下: 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首先要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按统一规定设 置会计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据以登 记账簿,根据账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一定方法计算成本,期末 通过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对会计 资料进行分析利用。
3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 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4.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特点,也是会计任务的核心。
四、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 制和检查。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贯穿会计核算 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职能的发展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预测、决 策、控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 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 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 1993年、1999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 改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 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 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3)增加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特别规定。 要求公司、企业不得有以下行为: ① 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多列、虚 列、不列或少列; ② 虚列或隐瞒,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③ 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少 列; ④ 随意调整利润计算和分配方法,隐瞒或编造虚假利润; ⑤ 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2.会计核算规定应当办理会计手续的事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 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第四节 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规体系
二、《会计法》
修改后的《会计法》内容包括: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特别 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人员,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五十二条,主要有: (一)会计核算 1.修改后的《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的要求: (1)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2)确立记账基本规则,保证会计核算依法进行,确立以下四项规则: ① 按法规、制度规定,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② 不得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和核算; ③ 保证账实、账款、账证、账账和账表相符; ④ 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其结算过程 :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 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
2.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有: (1)伪造或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2)授意、指使、命令会计机构和人员伪造或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3)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以处分、调离等 方式实行打击报复。 上列各条如尚不构成犯罪,可分别情况,处以罚款。
新编会计学原理
──电子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概念 会计得对象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法规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会计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是从最初只是人们在生产中同时记数的生产职能的附属物,发展为用货 币记录、计算劳动成果的独立管理职能。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逐步发挥它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 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发展为对账务进行审核、检查的 会计监督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作用日益显著 会计从核算和监督作用扩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多种作用的经济管理 活动。长期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 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 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 一种经济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