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安全专业论文
食品安全小论文

食品安全与生活人的生命要靠食物维持,食品安全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
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人群对食品安全认识了解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的食品安全状况的科学指标。
选购安全合格的食品原料和成品是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关,因此食品采购时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虽然我是化学专业,但是与生活方面相结合得还是很少,通过这个学期学习《食品安全选购》这门课程,学习到很多对生活有帮助的知识。
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但使我能够增加一个的新技能,而且还可以把学习的知识教授给父母,增进亲情。
以下是我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实际生活的一些小应用。
生活中人们食用的最多的食品是大米,所以对大米的选择十分重要。
辨别大米的真假方法有6个:一是观其色,真正好的大米,大家可以先观一下其颜色,一般情况下,大米的色泽是均匀的,甚至有半透明的状态,粒属于饱满度较高,没有大小不均的情况。
在阳光下,会有反射光孤,看上去有透光和透亮的感觉。
若有黄,绿,灰,黑米的出现,不建议购买。
二是望其形,真正好的大米其颗粒的大小是均匀的,有些商家会在大米里加一些碾碎了的小米进去,这个时候,能看得出来,一般小碎米的两头是有腹白的,这是没有成熟的大米的表现。
如果米形不好,有腹白的情况,则不建议选择。
三是散其粒,抓一把米放在自己的手心,散开来,然后再自然地倒掉,在手里的时候,看一下,是不是有大小不均匀的情况,看一下是不是有碎米情况,看一下是不是有腹白情况等。
倒掉后,再看一下自己的手心是不是留有白物质,如果有,则为添加了其他的物质。
四是闻其香,大米在没有蒸前,其实也是有味道的。
对于这个,大家可以用加热法来进行,把一小把米放进手心里,然后用力搓,加热后,或者是用热气喷一下,然后闻一下,是不是有清香的味道出现。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异味,或者是霉味的,酸臭味的,则为不好的大米。
五是掌心搓,对于大米来讲,好的大米在摸上去有光滑感,而且有自然流动的感觉。
如果陈年的大米的话,则会有涩感,就是手指无法直接顺利插入到大米堆里。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论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设计题目芝麻核桃蜜二级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讫时间目录1 课程设计题目 (1)2 课程设计内容 (1)3 课程设计目的 (1)4 针对肾虚脾胃不好气虚的人功能食品的背景分析 (2)4.1 概述 (2) (2)4.1.2 功能食品的概述 (2)4.2 现有同类产品制作、疗效分析 (3)4.3 市场前景分析 (4) (4) (4)5 产品配方设计 (5)5.1 设计的总体思想 (5)5.2 产品配方及配方合理性分析 (5) (5) (5)6 产品生产工艺 (6)6.1 生产工艺及评价 (6) (6) (7)6.2 生产设备 (7)7 产品营养评价 (8)7.1 产品的日推荐摄入量制定及制定理由 (8)7.2 产品每日能量及营养素供给量评价 (9)7.3 产品的预期功效 (9)8 其他补充说明内容 (9)8.1 原辅材料 (9)8.2 产品质量指标 (10)8.2.1 感观指标 (10)8.2.2 微生物指标 (10)8.2.3 食品添加剂 (10)9 小结 (10)10收获与致谢 (11)11 参考文献 (11)1 课程设计题目题目:芝麻核桃蜜的设计与营养评价小组组内成员姓名及分工情况2 课程设计内容本设计针对肾脏虚弱与经常有腰酸症状的人,设计研发的一种功能性饮品,主要涉及食品的配方设计,生产工艺,营养评价,以及设计出的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适宜人群等。
先是市场前景的分析,该产品的上市能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带来什么经济效应。
接着就是配方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其配方的合理性,以及市场的效应的等因素。
然后是工艺流程的设计了,这是仅次于配方设计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制作上市。
最后我们需要对产品来一个营养感官价值的综合评价,以及它的预期功效。
3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
2021年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3篇)

【论文写作】有安全感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有,但没有安全感就什么都没有。
对我们来说,更多的顺从,更多的安全芯片,才会有生活的幸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就是达到三好,即“吃好,穿好,住好,”由此可见,“吃好”位居榜首。
因此,食品对我们来说可是功不可没的。
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食物就是力量。
有了力气,我们才能以足够的精力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可以运用大脑去思考问题,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牢记在心……总之,只有充满旺盛的精力,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
民以食为天。
一日三餐,外加点心零食,我们为身体所提供的食物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也许你自己都要吃那一惊。
可是你们是否考虑过食品的安全呢俗话说“病从口入”,我看一点儿也不假。
不知你还记得否,也许你曾经就因吃坏东西而拉过肚子吧。
当时你的滋味一定不好受。
回想得出,你一定痛得满地打滚,一阵有一阵地热汗直冒、汗毛直竖,那时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剩那一肚子的恨。
这都是伪劣食品惹的祸!因此我们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
就像去年,我家附近开了一家烧饼店,味美,去的人多,生意也火,可没开多少时间就发现它里面的材料不符合标准,会造成对身体有害的后果。
一经查实,便关门大吉了。
在铲除了一颗城市污渍,而感到欣喜之余,我们是否该去考虑考虑,要是我们不去买那些不安全的食品,他们卖不出去,又怎么营业呢所以,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有些人去买东西往往会去买那些味美,但价格又便宜的食品,觉得自己花尽少的钱,却吃到了味美可口的食品,很值。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听说过天上能掉馅饼吗我说是你掉进陷阱里了吧。
那些商贩们正是摸透了这点,以低廉的价格诱惑你,你却一点也不知道食品的制作过程是否卫生,材料又是否合格,吃着反而还心里美滋滋的,等生病了才发觉自己上了当,便后悔莫及。
世上没有后悔药,不要等到付出了代价才醒悟,也不要贪图小利,因为最终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篇一: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21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21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21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21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21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21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安全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安全专业:产品质量检验与分析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摘要: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介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问题对策食品安全现状目录第一章食品添加剂 (3)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特点 (3)1.2主要品种介绍 (3)第二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2.1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6)2.2原因及对策 (7)第三章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8)3.1农药污染 (8)3.2环境污染 (9)3.3兽药及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动物性食品污染 (9)3.4食品添加剂污染3.5假冒伪劣食品中的危害物 (9)3.6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9)第四章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
一、食品添加剂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特点.1.1.1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
1.1.2分类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
一般说来除了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以归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主要来自植物,动物,酶法生产和微生物菌体生产。
世界各地至今没有统一的食品添加剂分类标准,我国是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的。
可以分为21大类:酸度调节剂,着色剂,乳化剂,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
1.1.3 特点品种繁多,销量大,变化迅速,日新月异。
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摘要: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出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社会整体诚信道德的缺失,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从一方面着手,要多角度考虑,多管齐下。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令广大消费者感到担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
据介绍,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
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
2011年0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
“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
2011年3月,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等。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化学物质的污染:目前我国有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导致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生产加工环节存在隐患: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
还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钻管理的漏洞,进入到市场上。
经营不合法: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各个企业,致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利益轻卫生,甚至出售过期变质食品。
消费者缺乏常识: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 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

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店铺在此整理了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1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之纰漏(一)食品安全监管对象不清食品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继《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食品仍然采用《食品卫生法》中的定义,即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可见,能够概括到我国食品定义中的物质可分为: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成品,成品原料,传统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品。
显然,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定义没有包括国际上常见的半成品,导致实践中食品的范围较窄。
同时,从食品定义表述中可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和药品的区分相对较为明晰,但也存在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以治疗为目的”理解。
此外,毒物作为与食品相对的概念而存在,《食品安全法》中并未其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导致立法、执法、司法中存在重重障碍。
(二)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之间权责不清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4、5条中的规定,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部等会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全国及各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整体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之间的责任较为明晰,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多重监管、无人监管或者上下级政府之间监管不清的问题。
例如,在沈阳“毒豆芽”事件中,囿于工商、质监和农业部门的监管缺失,最后只能由公安机关部门进行监管,导致相关权益人受损。
(三)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单一《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我国仍然强调食品安全委员会、行政卫生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导性,强调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模式。
当然,囿于政府本身的权力、经济实力与国家职能,自然应该以卫生部门充当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导者。
但是,鉴于政府本身理性的欠缺及相关力量的限制,政府监管之外应该有第三方力量对其进行弥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小麦的农药残留及代谢研究进展摘要:为全面了解小麦中农药残留量水平及代谢状况,合理评价小麦品质,综述了小麦中常用农药残留、代谢的研究现状及综合治理策略。
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及其他一些常用农药在小麦及其产品中的残留水平较低,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目前针对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在小麦体内残留、代谢及转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很少。
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继续实施小麦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监控、加强小麦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力度等农药残留的综合治理策略,可为农药在小麦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高小麦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字:农药残留;代谢途径;膳食风险小麦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 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农药在小麦增产、解决世界粮食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因农药的使用或管理不当而引起的污染和中毒事件频繁发生, 因此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监测成为小麦等食品安全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关于农药在动植物体内残留及代谢研究进展方面的综述较少。
本文拟就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及其他一些常用农药在小麦中的残留、代谢及膳食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了小麦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农药残留的综合治理策略,以期为农药在小麦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高小麦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品质提供依据和保障。
1小麦中农药残留及代谢现状1.1有机磷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在小麦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其2种代表性药剂乐果和毒死蜱的使用量较大。
有研究表明,极低剂量的毒死蜱就可能对人的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有研究认为,毒死蜱对蜜蜂、家蚕、鱼类、鸟类、赤眼峰和蛙类均属高毒农药。
有学者调查了江苏中部地区有代表性的7个县的21份小麦籽粒样品中乐果、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敌百虫、氧乐果、甲胺磷、和对硫磷7种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 小麦籽粒中除氧乐果外,其余6种农药均有检出,检出率最高的为毒死蜱,说明毒死蜱在苏中地区小麦籽粒中的残留比较普遍; 尽管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普遍存在,但小麦籽粒中各农药残留量的平均值均未超过其相应的MRL 标准。
目前关于小麦中有机磷类农药膳食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有研究报道小麦粉中三唑磷残留对于各类人群均具有不可接受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
1 .2有机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是一类氯代芳香烃衍生物,主要包括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艾氏剂、氯丹及七氯等。
虽然该类农药在我国被禁止或限制使用己有20多年,但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本身不易被光和微生物分解,且对酸和热稳定,因此在环境介质中仍能检测到该类农药的残留。
有研究表明:小麦植株中的有机氯类农药残留主要来自于土壤,即小麦通过根部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有机氯类农药,灌溉水及大气对小麦体内该类农药残留的贡献值很小,几乎可以忽略。
有机氯类农药在小麦根部的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但在地上部分茎、叶和穗中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麦穗的生长期虽然较短,但由于其有机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有机氯类农药也易于在麦穗中积累。
小麦植株对有机氯类农药的累积不仅与其脂肪含量有关,还与其脂肪中的具体成分以及能吸收有机物的木质素等其他组成成分有关。
目前尚未见关于小麦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报道。
1.3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还有一类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如乙酞甲胺磷、甲基硫菌灵、丁硫克百威、咪鲜胺等,在小麦生产上也己得到广泛应用。
乙酞甲胺磷的急性毒性很小,本身属于低毒农药,己被允许在蔬菜、果树、棉花、水稻、小麦等作物上使用,但是其典型代谢产物甲胺磷却属于高毒农药。
有研究表明,乙酞甲胺磷喷施到甘蓝、萝卜、水稻和柑桔等作物上,2h后均可代谢产生甲胺磷,28d后仍能检测到甲胺磷,4种作物中乙酞甲胺磷的消解半衰期为3.1一13.5d,甲胺磷为2.7一12.8d。
尽管这类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在小麦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这些农药在小麦体内残留水平、代谢方式以及代谢物残留量的系统研究却很少,因此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1.4其他常用农药除了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及上述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外,小麦生产中常用的农药还有吡虫啉、多菌灵以及氨基甲酸酯类等。
目前尚未见有关上述几种常用农药在小麦中的膳食风险评估的研究报道。
以上简述了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及其他常用农药在小麦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消解状况。
其中有机磷类农药在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消解具有同步性,至小麦成熟期,其残留主要分布在颖壳和籽粒的鼓皮中;小麦植株中的有机氯类农药残留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及其他常用农药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水平均较低,说明小麦及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较低的风险水平。
2小麦生产中农药残留的综合治理策略为控制小麦中的农药残留,广泛开展对上市小麦及其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但是,针对我国农户各自生产、销售分散的基本国情,仅仅依靠农药残留检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小麦及其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全程控制体系。
有效控制小麦及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是一项涉及政策、立法、管理和技术在内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2.1加强立法,健全管理及监督机制依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小麦上农药使用的审批制度,加强对上市小麦及其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抽查力度。
应严格执行依药管理条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残留检测行业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和标准从政策角度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2.2加强小麦田用药选择,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控制小麦和面粉中农药残留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提高农药制剂的安全性。
为此应深入开展以下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加强农药复配制剂的研究,推出更加安全的农药新剂型(包括高毒农药的低毒化制剂);加强对小麦田病虫草害的监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减少盲目施药;加强各项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积极推广抗病虫的小麦品种,重视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最大程度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2.3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农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控制小麦上病虫草害的主要手段,农民是农药的直接使用者,因此应采取各种宣传方式,提高农民合理用药的知识,做好技术培训及病虫草害知识的普及推广,使广大农民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2.4健全无公害小麦技术标准体系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实现无公害小麦生产的重要前提,因此建设无公害小麦基地的相关标准是其基石《无公害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小麦粉加工技术规范》等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从小麦种植到产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小麦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从而实现小麦生产和消费的无公害化。
2.5加强小麦流通领域监督抽查力度及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规定,加强小麦及其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力度,制定相应的惩治办法,推行小麦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证明制度,建立监测机制。
依托各级相关部门现有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条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无公害小麦产地环境、小麦卫生质量安全状况的监督抽测,确保市场上的小麦及其产品符合国家卫生质量安全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
在小麦及其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积极推广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公布检测结果,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应加强小麦及其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的建设,积极指导小麦及其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开展检测工作,积极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小麦及其产品。
2.6重视开展收获后小麦中残留农药的消解和去除研究研究表明,小麦产后加工过程可去除掉其中的部分农药残留。
通过研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甲基毒死蜱和嘧啶磷等农药的去除率为72%~93 %;通过制作成面包,溴氰菊酯、硫丹、马拉硫磷、丙环唑、毒死蜱、已唑醇等农药的去除率为46%~70%。
目前有关小麦产后残留农药去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收获后小麦中残留农药的消解及生物、化学等去除手段的研究工作。
3小结小麦是中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有关小麦中农药残留、代谢状况的研究表明,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及其他常用农药在小麦及其产品中的残留水平均低于国家相关MRL标准。
有机磷类农药在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消解具有同步性,于小麦生长期喷施有机磷类农药,至成熟期,其残留主要分布在颖壳和籽粒的鼓皮中;小麦植株中的有机氯类农药残留主要来自于土壤。
目前针对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在小麦体内残留、代谢及转化规律的系统研究还很少,相关研究还需加强。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小麦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监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力度,以确保小麦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品质。
参考文献:[1] 赵广才,常旭虹,工德梅,等.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潜力研究报告[J].作物杂志,2012(3) :1-5.[2] 朱致伟.山东省岱岳区小麦生产成本效益分析山[J].泰安山东农业人学,2009.[3] 工悦,刘晓宇.农药在动物体内残留代谢的研究田[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211 (6) :63-65,76.[4] 李玲玉,刘艳,颜冬云,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与代谢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 (4) :65-71.[6] 赵华,李康,吴声敢,等.毒死蝉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04,16 (5) :292-298.[7] 沈燕.小麦生产中常用农药的残留特性与降解机制[D].扬州:扬州人学,2007.[8] 毛应明,工学松,沈伟健等.毒死蜱在小麦植株及土壤环境中的残留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 (5) :105-109.[9] 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