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跳闸方式优化配置

110kV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跳闸方式优化配置
110kV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跳闸方式优化配置

0 引言

智能变电站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效率及可再生资源接纳等方面比传统变电站更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将建设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按照国网公司智能电网“十二五”建设规划,在“十二五”前期,新建变电站保持较快增速。以重庆电网北碚辖区为例,近5年来共新建110 kV 变电站6座,均为智能变电站。目前,智能变电站在基于IEC61850通信规约保护设置的出口跳闸方式主要包含直接跳闸与网络跳闸2种。

下文在分析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现状基础上,以重庆110 kV 土场智能变电站为例,从二次运检

工作角度分析了备自投的跳闸方式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并给出110 kV 智能变电站备自投宜采用直跳方式的结论。

1 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

目前,智能变电站采用DL/T860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实现全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数字化和光纤化。智能变电站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层两网”结构,即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站控层网络、过程层网络;主要传输MMS,SV 和GOOSE 3种信息。其典型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过程层网络大量应用光纤以太网网络交换机;二次系统设计建设采用大量光缆敷设。

由于各变电站一次设备的配置方式不同,其保

110?kV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跳闸方式优化配置

骆克松

(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重庆 400700)

〔摘 要〕 以重庆电网110 kV 土场变电站为例,从二次运检工作角度分析了因110 kV 智能变电站备自投网跳方式存在隐患可能导致的备自投无法正确动作,并提出110 kV 智能变电站备自投宜采用直跳方式。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跳闸;智能终端

Abstract :

Taking the Chongqing power grid 110 kV Tuchang subst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ip mode of standby auto-switching device of a 110 kV intelligent substation, and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certain potenti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ar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hich might result in the abnormal operation of standby auto-switching devic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irect tripping way of standby auto-switching device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110 kV intelligent substation.

Key words :

intelligent substation; standby auto-switching device; trip; intelligent terminal 中图分类号:TM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26 (2019) 02-0068-03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Standby Self-Switching Trip Mode in the

110 kV Intelligent Substation

LUO Kesong

(State grid Chongqing Beibei Power Supply Company, Chongqing 400700, China)

备自投工作原理

微机备自投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本文介绍了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特性和应用中的供电方式,阐述其应用于母联备自投工作和线路备自投的工作原理及备自投保护装置运行条件及动作条件。 备自投保护供电方式技术条件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在倍增,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供配电在各个领域也不断向自动化、无人值守、远程控制、不间断供电的目标迈进。有些电力用户尤其对不间断供电的要求显得更加突出。我国的电力供应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电网供电,电力缺口也在不断增大,尤其在用电高峰期缺电现象严重,为此很多大型企业便自建电厂或配备发电机,因此各种电源的相互切换,保证电源的不间断供电和供电的高可靠性成了现代配电工程中保护和控制回路的重要部分。在GB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中的第十一章也明确规定了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的具体要求。 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使系统自动装置与继电保护装置相结合,是一种对用户提供不间断供电的经济而又有效的技术措施,它在现代供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只对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两种备自投方式和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以下简称备自投)核心部分采用高性能单片机,包括CPU模块、继电器模块、交流电源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等构成,具有抗干扰性强、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其液晶数显屏和备自投面板上所带的按键使得操作简单方便,也可通过RS485通讯接口实现远程控制。装置采用交流不间断采样方式采集到信号后实时进行傅立叶法计算,能精确判断电源状态,并实施延时切换电源。备自投具有在线运行状态监视功能,可观察各输入电气量、开关量、定值等信息,其有可靠的软硬件看门狗功能和事件记录功能。 产品在不同的电压等级如110kV、10kV、0.4kV系统的供配电回路中使用时需要设定不同的电气参数,在订货时必须注明。在选择备自投功能时则一定不可以投入低电压保护,以免冲突引起拒动或误动。 变配电站备自投有两种基本的供电方式。第一种如图1所示母联分段供电方式,母联开关断开,两个工作电源分别供电,两个电源互为备用,此方式称为母联备自投方式。第二种如图2所示双进线向单母线供电方式,即由一个工作电源供电,另一个电源为备用,此方式称为线路备自投方式。

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投运验收规范

110k 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投运验收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上海市区供电公司 二O O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一、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管理以及验收制度 (6) 1. 停电检修管理 (6) 1.1一般规定 (6) 1.2计划检修的管理 (6) 1.3计划外临时检修的管理 (7) 2. 验收制度 (7) 2.1验收工作的流程 (7) 2.2验收工作的一般规定 (8) 2.3验收特别注意事项 (9) 二、变电站设备的检修验收 (10) 1. 变压器检修验收 (10) 2. 消弧线圈检修验收 (12) 3. 接地变压器检修验收 (12) 4. 断路器检修验收 (13) 4.1 断路器的验收通则 (13) 4.2 SF6气体断路器小修预试验收 (15) 4.3真空断路器检修验收 (16) 4.4少油断路器检修验收 (17) 4.5液压机构及液压弹簧机构检修验收 (17)

5. 电容器组检修验收 (17) 6. CT/PT检修验收 (18) 7. 避雷器检修验收 (18) 8. 新装母线以及母线检修验收 (19) 8.1新装母线的验收要求 (19) 8.2母线的大修验收要求 (19) 9. 电力电缆验收 (20) 10. 继电保护装置校验验收 (20) 10.1一般继电保护装置校验验收项目 (20) 10.2新装继电保护装置竣工后增加验收项目 (21) 10.3微机保护增加验收项目 (21) 11. 综合自动化装置(后台监控系统)验收 (22) 三、变电站设备的安装施工以及验收要求 (23) 1. 变压器安装验收 (23) 1.1 安装准备工作验收 (23) 1.2 变压器本体及附件安装验收 (26) 1.3 变压器安装后的整体密封验收 (29) 1.4 变压器安装后的其他项目验收 (30) 2.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封闭组合电器(GIS)安装验收 (30) 2.1安装准备工作验收 (30) 2.2六氟化硫气体绝缘封闭组合电器(GIS)安装验收 (31) 2.3 安装后的其他项目验收 (34)

智能变电站状态图元的规范与设计

智能变电站状态图元的规范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6-07-19T15:46:42.5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8期作者:杜鹏侯丹贺思亮张亮 [导读] 智能电网建设是全国电网建设的大趋势,最终要实现电网的无人化、智能化是电网建设的最终目的。 杜鹏侯丹贺思亮张亮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按照“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梳理调控业务需求、更新信号类型、建立新型图元、制定专属监控信号,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遵照“异常上光字、变位不告警”技术原则,提出新增空挂断路器、保护图元、状态图元等新概念并根据智能站新需求与主站监控界面新增重合闸状态监视界面,避免因信号告警方式错误,图元制作不规范等原因影响运行及监控人员对故障的准确判断,提高调度、运行人员的日常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效率,确保调控一体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关键字:智能变电站信息图元分类规范 一、研究背景 智能电网建设是全国电网建设的大趋势,最终要实现电网的无人化、智能化是电网建设的最终目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和 “大运行”体系改革、电网智能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唐山电网对于新投的110kV以上变电站要求全部按照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新的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在信号及监控界面方面发现了若干问题,影响了调度、运行人员的日常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效率,影响了自动化维护人员对故障的及时排查。对智能站特有的信息及监控界面的优化规范与梳理已成为必要之举。 二、现状调查 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步伐的加快,智能变电站与常规站信号的差异日渐突显,由于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与传统变电站由较大区别,导致主站调控一体化监视系统新增了许多以前没有的信号,例如:重合闸充电指示、重合闸投入软压板、智能终端就地操作、开关机构就地操作等等,而且智能变电站很多信号长期处于触发状态,老的图形绘制原则将导致监控人员监控复杂、操作不变,给调度与监控工作带来的极大不便,从而致使电网事故判断与处理效率下降。 三、存在的问题 1.新信号的图形制作问题 新投智能站把开关取消并加入智能终端,因此需要对相应的远方就地进行划分,同时对于属于保护信号并同时为变位信息的信号图元重新制作。对于新增信号图形制作问题,首先听取监控员意见,由于有些信号长时间为触发状态,小组人员讨论决定变位信息不上光字牌,这样不会触发间隔的光字牌,从而降低了对监控员的干扰。 2.保护信号的遥控问题 智能站中新增重合闸软压板、备自投软压板等压板类保护信号且这些信号需要主站监控员进行遥控,对于着这种情况需要在图形上进行重新制作。 3.重合闸信号是否异常问题 智能站中新增的重合闸充电指示、重合闸压板投入信号,这就为监控员根据充电指示、压板投入情况和开关位置判断信号是否异常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导致监控员需要检查多幅间隔图中信号,并根据计算才能判断信号情况,根据这种情况需要增加新的监控信号并根据三种信号的情况制作公式判定。 四、状态图元的规范与设计 4.1对于智能站新增和改进信号进行系统分类 为便于调度监控人员更简便、准确的掌握信息,将保护信号中的变位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1)仅状态变化的变位信息:主要反映相关设备“二次把手‘远方/就地’”的相关变位信息,仅用于监控员观察其状态以判断其是否属于异常,信号主要包括智能终端就地操作、刀闸及接地刀闸就地操作、开关就地操作、开关机构就地操作、主变有载调压机构就地操作。 2)不可遥控的变位信息:主要反映重合闸设备是否充电开关是否具备重合闸功能的变位信号。信号主要包括重合闸充电指示、备自投充电指示、备自投方式XX充电指示。 3)可遥控的变位信息:主要是智能站独有的相关软压板投入退出的变位信号,该信号可有主站监控员进行远程遥控操作。信号主要包括智能终端置远方压板投入、备自投软压板投入、自投闭锁压板投入、重合闸软压板投入。 4.2规范图元模型对应信息制作不同图元 根据上面对智能站变位信息的分类对每类信息制作专门类型的图元,同时我们为了使图形更整齐划一,我们对所有图元的绘制采用相同的参数。 1)对于“远方/就地”仅状态变化这类信息制作成状态图元。 2)对于充电指示这种不需遥控的变位信息制作成保护图元。 3)对于软压板投入这种需要遥控的变位信息必须使用设备图元代替最终使用空挂断路器来实现。 五、实时效果 通过对上述信息的详细分类,并根据分类采用标准化参数制作对应图元,极大地规范了间隔图内容,防止信息出现混乱从而产生光字时常动作的情况发生,减少了监控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今后所有新投变电站的信息分类、图形绘制过程中,均需严格按照对应原则对信息进行分类并使用标准图元模板进行一次图和间隔图的绘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勇于创新,持续改进不足,保障调控一体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调控一体化系统信号与监控界面优化分析》,《电工技术》,2013(1):28-30 作者简介: 杜鹏,男,高级技师,从事调控一体化运维工作,侯丹,女,高级工,从事电力系统营销工作,贺思亮,女,工程师,从事调控一体化运

南京中德备自投说明书

南京中德 NSP40B/C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技术说明书 南京中德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2007年3月

编 写:吕良君 潘书燕 卢文兵 温传新 李永国 审 核:黄福祥 杨仪松 批 准:阙连元 * 本说明书适用于NSP40B/C V3.22及以上版本程序 * 本说明书和产品今后可能会有小的改动,请注意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的版本是否相符

目 录 1 概述 (1) 2 技术参数 (2) 2.1额定参数 (2) 2.2主要技术性能 (2) 2.3绝缘性能 (3) 2.4抗电磁干扰性能 (3) 2.5机械性能 (4) 2.6环境条件 (4) 3 装置硬件 (5) 3.1机箱 (5) 3.2交流插件 (5) 3.3CPU插件 (5) 3.4人机对话MMI插件 (6) 3.5继电器插件 (6) 3.6电源插件 (6) 3.7装置系统联系图 (7) 4 备自投逻辑及整定说明 (8) 4.1备用电源自投一般性说明 (8) 4.2备用电源自投功能 (11) 5 保护原理及整定说明(仅NSP40C型号配置) (25) 5.1两段定时限过流保护 (25) 5.2充电过流保护 (26) 6 系统参数及定值清单 (27) 6.1系统参数1及整定说明 (27) 6.2系统参数2及整定说明 (28) 6.3定值清单及整定说明 (29) 7 人机接口系统的使用方法 (33) 7.1面板布置 (33) 7.2键盘说明 (33)

7.3信号灯及液晶说明 (34) 7.4串行接口 (34) 7.5菜单结构 (35) 7.6功能简介 (35) 7.7操作说明 (37) 8 调试大纲 (40) 8.1调试注意事项 (40) 8.2装置通电前检查 (40) 8.3绝缘检查 (40) 8.4上电检查 (40) 8.5采样精度检查 (40) 8.6开关量输入检查 (40) 8.7继电器接点校验 (41) 8.8定值校验 (41) 8.9备投功能试验项目见《NSP40B/C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测试报告》 (41) 9 装置的运行说明 (42) 9.1装置正常运行状态 (42) 9.2装置异常信息含义及处理建议 (42) 9.3安装注意事项 (42) 9.4故障报文示例 (42) 9.5备投事件信息明细表 (45) 9.6保护软压板远方遥控投退表 (47) 10 储存 (48) 10.1存储条件 (48) 11 订货须知 (48) 附录A 附图 (49) A1端子分布图 (49) A2端子接线图1 (50) A3端子接线图2 (51) A4NSP40B机箱结构图和开孔尺寸图 (52) A5NSP40C机箱结构图和开孔尺寸图 (53) A6订货号 (54)

智能变电站及其技术特点分析

智能变电站及其技术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3T12:03:43.5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郭宝柱杨德帅[导读] 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有所帮助。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天津 30025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变电站是电力输送的中转站,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智能变电站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变电站,文章首先对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 引言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技术的智能设施,以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提供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智能变电站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变革,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效益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系统可靠性、经济性、维护简便性等方面均比常规变电站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1智能变电站构建的必要性分析智能变电站在今后的发展具备十分宽广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下面就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作简要分析。 (1)可靠性更高。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是否可靠对整个电网的运行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变电站的建设中,可靠性是最为基本的要求。而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它的运行可靠性更加重要,在这一定程度上对智能变电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使得所有建成投用的智能变电站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尤其是各种智能控制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这也成为其突出的优势。(2)互动性强。由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可知,其能够对电网调度进行互动,这是常规变电站所不具备的功能。智能变电站在各种电气设备信息的采集上不但快速而且高效,并且可以借助通信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传输,电网调度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应用,可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了电网的运行稳定,使电网的运行效率获得显著提升。(3)环保性好。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此国家提出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智能变电站在建设时完全是以该理念作为指导依据,各种设备采用的都是低能耗、环保型产品,这样除了可以达到节能的目标之外,还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2智能变电站组网技术智能变电站结构,以“三层两网”结构为主。“三层”主要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两网”分别为站控层网络及过程层网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下面就其变化作简要分析。 (1)智能元件的应用:智能变电站技术改变了继电保护的元件类型,增加了智能元件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1]。以电子式互感器为例,与传统互感器相比,该类型仪器,抗干扰能力更强、动态范围更大,且支持网络传输,数据处理水平更高,优势显著。(2)网络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要求采用以太网传输数据。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有效拓展了交换机的性能,提高了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在上述继电保护方式的作用下,变电站各构件运行安全性的提升将成为可能。(3)光缆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光缆数量更大,数字化输出效率更高。与传统的二次光缆相比,系统性能更强。 3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3.1信息交互网络化 在智能变电站中,传统的电磁型互感器已经被淘汰,电子互感器得到广泛运用。电子互感器的优点是能耗低、效率高,而其他模块装置已经演变成为逻辑功能模块,不再负责信息的传递,减少了设备的压力,提升了设备的运行效率。 3.2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与诊断 由于智能变电站中存在着大量的智能设备,为确保这些设备的运行稳定、可靠,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目前的技术上,想要实现对智能变电站内所有二次设备进行全面的状态监测难度较大,所以国内大部分智能变电站在对二次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时,都是选取站内一些关键的设备。而对一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则是以主变、气体绝缘开关,监测与诊断是通过相关的系统来实现的。智能变电站一般使用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与被检测设备运行状态有关的信息,利用信息融合模型,按照采集到的参数,综合历史状态记录,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对设备当前所处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看设备是否正常,一旦发现设备故障,系统会自行给出处理方案,由此为设备的稳定、可靠、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3设备操作智能化 当前,智能变电站的断路器已历经多次演变,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控制回路成为主流的断路器。智能断路器系统主要包含控制单元、智能接口、控制软件三大部分。在智能断路器中嵌入的电压以及电流变换器,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式辅助和开关,实现了断路器智能化。 3.4防误功能相关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当中,防误闭锁技术的应用表现为:①智能变电站技术与常规变电站的防误闭锁功能相比,增加了监控中心层面的功能。②顺序控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下达操纵任务,通过计算机按照步骤来完成操作任务。在智能变电站当中所有的开关都会设置防误功能,如接地开关、隔离开关等,需要采用本间隔电气节点和编辑防误等来实现防误功能。在逻辑防误实现的过程中,GOOSE属于关键的节点,需要得到足够重视。

变电站0.4kV备自投系统分析

变电站0.4kV备自投装置分析 0.4kV备自投装置,原理为分段开关自投,即:进线1、2工作,分段开关处于跳位,当进线1、2失电时,分段开关自投。 从NSR600R系列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中的原理图(图1)我们可以看出,要使分段开关自投必须满足分段出口合逻辑,即满足以下条件: 1、0.4kVⅠ(Ⅱ)组母线无压(我站无压定值为30V) 2、0.4kVⅡ(Ⅰ)组母线有压(我站有压定值为70V) 3、0.4kVⅠ(Ⅱ)组母线电流(I X1)小于进线有流定值(I XZD,我站此定值整定为0.05A) 4、备自投充电 5、开放备自投 6、分段备自投压板、控制字均投入(FDBZT) 7、Ⅰ(Ⅱ)母失压动作时限(TU1L或TU2L,我站此整定值为3S)或着是加速备自投。(两个条件任意满足一个) 满足以上条件则满足跳进线1(2)出口逻辑(CKTJX1、CKTJX2),即动作跳开1ZKK (2ZKK) 满足以上7个条件后,同时还满足1ZKK(2ZKK)不在合位,3ZKK在跳位这个条件,即满足分段出口合逻辑(CKFDH),即3ZKK备自投。 从分段出口合逻辑中我们看出,要满足分段开关自投,首先需要满足备自投充电这一条件,而要满足备自投充电则必须满足以下这些条件: 1、0.4kVⅠ组母线有压 2、0.4kVⅡ组母线有压 3、检Ⅰ组母线进线电压正常(JUX) 4、检Ⅱ组母线进线电压正常(JUX) 5、1ZKK断路器在合位 6、2ZKK断路器在合位 7、分段备自投压板、控制字均投入(FDBZT) 8、经过10S延时 9、开放备自投 10、备自投未闭锁 11、备自投未放电 12、1ZKK断路器在合后位 13、2ZKK断路器在合后位 14、3ZKK断路器(分段开关)在分闸位 只有当同时满足以上14个条件的情况下,备自投充电。 从逻辑图中我们可看出,分段开关备自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1ZKK(2ZKK)取合后位置,备自投充电。只有备自投充电,才能使3ZKK在1ZKK(2ZKK)断开后实现备自投功能。 而从备投装置原理接线图(3/5)中,我们可以看到当1ZKK、2ZKK合闸时,1ZJ、2ZJ (1ZKK、2ZKK中间继电器)励磁,即合闸位置取1,跳闸位置取0。而当1ZKK、2ZKK 分闸是,1ZJ、2ZJ失磁,即合闸位置取0,跳闸位置取1。此时1ZKK(2ZKK)位置取跳位,合后位置为0,则备自投充电条件不满足,而备自投充电条件不满足则分段出口合逻辑不满足,即当1ZKK(2ZKK)跳开时,3ZKK不能自动投入,即我站现在的运行方式。而当我站301(302)断路器或345(346)断路器跳开时,因为1ZKK(2ZKK)仍然在合位,满足备自投充电条件,此时分段出口合逻辑满足,能自动合上3ZKK断路器。

电源备自投_MFC2031-1说明书(v2.2)

MFC2031-1型 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说明书 南京东大金智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二00五年三月

MFC2031-1型微机备自投装置说明书 本说明书不作为设计依据,本公司保留对产品更改的权利,实际以出厂图纸为准。 版本所有,请勿翻印、复印 版权:2 . 2 印刷:2006年3月

目录 1.装置简介 (1) 2.主要技术参数 (1) 3.装置软硬件 (2) 4.备自投逻辑功能 (4) 5.辅助功能 (6) 6.定值参数整定及说明 (7) 7.背板端子说明 (8) 8.使用说明 (11) 9.运行使用说明 (14) 10.设计说明 (15)

MFC2031-1型微机备自投装置说明书 MFC2031-1型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说明书 1.装置简介 MFC2031系列微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是在MFC2000系列微机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硬件和软件上,采用了MFC2000快切装置的成熟技术,结合备自投装置本身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补充。 装置采用INTEL16位单片机,中文液晶显示菜单,性能优越,用户界面友好。装置具有完善的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并具备485及RS232通信接口。 MFC2031-1型微机厂用低压备自投装置适用于发电厂低压厂用系统1个备用段(或备用进线)备1个工作段的场合,也可用于其它1备1场合。 2.主要技术参数 2.1装置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DC220V或110V b.允许偏差-20~+15%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2.2额定参数 a.交流电压:100V或57.7V b.频率:50Hz 2.3功率消耗 a.交流电压回路:当电压为额定值时,每相不大于1V A b.直流电源回路:当工作正常时,不大于30W 当自投动作时,不大于50W 2.4输出接点容量 a.跳合闸接点容量:DC220V,5A(接通) b.信号接点容量:DC220V,50W 2.5电压测量准确度 a.刻度误差:不大于±1% b.温度变差:在工作环境温度下,不大于±1% c.综合误差:不大于±2% 2.6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0~+50℃

110kv变电站安全距离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标准

110kv变电站安全距离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110kv变电站安全距离 国家《电磁辐射管理办法》规定100千伏以上为电磁强辐射工程,第二十条规定: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设备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在规划限制区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不过,据环保部门介绍,我国目前对设备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一定要求。比如一般10KV —35KV变电站,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2米以上,侧面8米以上;35KV以上变电站的建设,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5米以上,侧面12米以上;箱式变电站距居民住宅5米以上。北京市规划委(2004规意字0638号)110千伏的地下高压变电站工程项目,明确要求距离不得少于300米。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1.0.6条变电所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 第2.0.1条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一、靠近负荷中心; 二、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三、和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 四、交通运输方便; 五、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如空气污秽时,所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 六、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否则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七、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和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但仍应高于内涝水位; 八、应考虑职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条件; 九、应考虑变电所和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第2.0.2条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 第2.0.3条变电所宜设置不低于2.2m高的实体围墙。城网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围墙的高度及形式,应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2.0.4条变电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为3.5m。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据运输要求确定,并应具备回车条件。 第2.0.5条变电所的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确定,宜为0.5%~2%,最小不应小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平行于母线方向的坡度,应满足电气及结构布置的要求。当利用路边明沟排水时,道路及明沟的纵向坡度最

110kv备自投技术说明书

目录 1装置简介 (3) 1.1应用范围 (3) 1.2装置特点 (3) 2技术数据 (4) 2.1基本数据 (4) 2.2功率消耗 (4) 2.3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4) 2.4过载能力 (5) 2.5输出触点 (5) 2.6绝缘性能 (5) 2.7抗电磁干扰能力 (6) 2.8环境条件 (6) 3硬件说明 (6) 3.1结构与安装 (6) 3.2插件与端子布置 (7) 3.3交流变换插件 (7) 3.4保护(CPU)插件 (8) 3.5模数变换(AI)插件 (9) 3.6扩展DI/O插件 (10) 3.7人机对话(HI)插件 (10) 3.8电源插件 (11) 3.8操作回路插件 (11) 4原理及配置 (11) 4.1 继电器元件 (11) 4.2 母联备自投 (12) 4.3线路开关备自投1 (12) 4.4线路开关备自投2 (13) 4.5 变压器备自投 (14)

4.6 均衡母联备自投 (15) 4.7 远方备自投 (15) 4.8 保护功能 (17) 5定值清单 (18) 5.1定值清单1 (18) 5.1定值清单2 (19) 6人机界面 (19) 6.1 键盘及指示灯 (19) 6.2 菜单概况 (20) 6.3 正常运行状态 (20) 7信息记录 (21) 7.1 软件LED (21) 7.2 事件报告 (21) 7.3 告警报告 (21) 7.4 故障记录 (22) 8 PC工具软件 (23) 9订货须知 (23) 10附图 (23)

1 装置简介 1.1 应用范围: SBT-110系列数字式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是在引进日本日立公司具有当今国际领先水平的软硬件设计平台的基础上,吸收目前国内成熟先进的原理方案,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的新一代保护产品。不仅可以提供功能强大的PC工具软件,同时具有负荷录波、故障录波、网络通信等完善的自动化功能。装置既可单独供货,也可与线路、变压器等保护装置及监控系统等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有产品SBT-111为远方备自投装置,同时可以实现保护功能,SBT-112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母联、线路开关、变压器和均衡母联等的备投方式,SBT-113适用于分段带保护的备投方式,SBT-113/1主要针对所用变低压侧的分段备投。该装置的主要功能见表1-1: 1.2装置特点: ■高起点 ●统一的硬件平台,不同类型的产品其功能插件完全互换,便于维护; ●统一的软件平台,不同类型的产品其基础软件及继电器模块完全相同, 便于升级; ●采用高性能的32位定、浮点运算型微处理器,运算速度高达78MIPS; ●每周波48点采样,16位A/D; ●先进的开发手段,国内首家实现图形化编程,组态灵活; ●通信接口方式选择灵活,可方便地与监控设备及自动装置组成变电站自 动化系统。 ■人性化 ●采用10×13cm2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可显示15×20个汉字;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一、了解智能变电站 1、背景 伴随着工业控制信息交换标准化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国外提出了以“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种标准”为理念的新的信息交换标准:IEC61850标准。在国内,现有信息交换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体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生产管理新技术的提高,因此,采用IEC61850实现信息交换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自动化业界的一致共识,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又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的战略方针,如何提高变电站及其他电网节点的数字化程度成为打造信息化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数字化变电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及电网发展的结果。 如今,我国微机保护在原理和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常规变电站发

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电缆老化接地造成误动、CT特性恶化和特性不一致引起故障、季节性切换压板易出错等。这些问题在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中都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另外,微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有的成熟技术也促成了数字化技术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进程。这几年国内智能化一次设备产品质量提升非常快,从一些试运行站的近期反馈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一次设备已经从初期的不稳定达到了基本满足现场应用的水平。工业以太网是随着微机保护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更是成为近几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流通信方式。在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以太网通信的可靠性不存在任何问题。而间隔层与过程层的通信对实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这一难点问题也已经解决。可以说原来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因素目前已经得到逐一排除。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和保护三大功能提出了变电站内功能分层的概念:无论从逻辑概念上还是从物理概念上都可将变电站的功能分为三层,即站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作为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主要解决现有变电站可能存在的以下问题:传统互感器的绝缘、饱和、谐振等;长距离电缆、屏间电缆;通信标准等。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主要需对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进行升级,将一次系统的模拟量和开关量就地数字化,用光纤代替现有的电缆连接,实现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

电力系统备自投的原理说明

电力系统备自投的原理说明 九十年代初期,厂用电系统的综合保护逐步受到重视,在一些工程中使用了进口的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后来国内一些厂家仿进口装置开发了模拟式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但普遍存在着零漂影响大,误动作多等缺点,到目前为止微机型厂用电系统综合保护装置已普遍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继电器和模拟式装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现场对控制装置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现场DCS的普遍应用,使得将保护、控制、测量及通讯功能集于一体成为可能,且为现场所急需。为了适应现场的需要,我们在MPW-1、2系列厂用电系统微机综合保护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改进与发展,开发出集保护、控制、测量及通讯功能于一体的第三代微机型厂用电系统综合保护及控制装置。 MPW-4系列厂用电系统综合保护及控制装置应用先进的保护原理,软、硬件采用模块化体系结构和高抗干扰设计,操作简单、实用,运行可靠。产品包括电动机综合保护及控制装置、电动机差动保护、低压变压器综合保护及控制装置、线路综合保护及控制装置、分支综合保护及控制装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及SC-9000保护通讯控制器(电气工程师站),适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煤炭等领域的保护、控制及综合自动化系统。 MPW-4系列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高性能的高速DSP(TMS320DSP243)单片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器作为主控单元。 2.采用高速14位AD,极大提高测量精度。保护通道误差小于0.5%,时间误差小于20ms。量测通道误差小于0.2%。 3.用大容量串行EEPROM存放保护定值、运行参数、统计值、事件记录及故障记录,保证数据安全可靠。 4.采用全交流采样,软件数字滤波,彻底消除了硬件电路零漂的影响。 5.全中文液晶显示,操作界面直观简便。 6.装置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三级Watchdog及电源监视功能,保证装置可靠运行。 7.所有定值和参数均可在面板上直接操作或通过网络在电气工程师站操作。 8.具有故障录波及电动机启动过程自动录波功能,可记录出口动作时刻的运行参数及电机启动过程的电流最大值,实现故障波形及启动过程波形的再现。 9.独有电动机自启动过程的自动识别功能,可有效防止电动机自启动过程的保护误动。 10.电动机保护(综合保护及差动保护)的定值,采用启动过程的定值与正常运行时的定值独立设置的方式,既可以保证启动时不误动,

110KV变电站设备运行规程

目录 第一章 110kV系统安全运行规程 (3) 1 运行总则 (3) 2 系统运行方式 (3) 3 倒闸操作事项 (4) 4 巡视检查事项 (6) 第二章动力电源系统安全运行规程 (8) 1 动力电系统方式 (8) 2 动力电系统有关规定 (8) 3 动力电源系统的操作原则 (9) 第三章电气事故处理规程 (13) 1 处理事故的原则 (13) 2处理事故时值班人员的职责 (15) 3 事故处理 (16) 第四章直流系统安全运行规程 (18) 1 直流设备技术参数 (18) 2 直流系统正常运行方式及操作原则 (18) 3 直流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19) 4 直流系统的有关规定 (20) 5 直流系统运行异常及事故处理 (21) 6 逆变电源电源系统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 (22) 第五章高压配电装置安全运行规程 (25) 1 GIS组合电器技术参数 (25) 2 GIS组合电器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7) 3 母线、刀闸运行与维护 (33) 4 互感器运行与维护 (36)

5 避雷器运行 (40) 6 电缆技术参数与运行 (40) 7 10kV开关柜技术参数与运行 (42) 第六章变压器安全运行规程 (46) 1 变压器参数 (46) 2 变压器正常运行方式 (47) 3 变压器异常运行和事故处理 (55) 第七章谐波装置安全运行规程 (60) 1 谐波装置的运行与维护 (60) 2 谐波装置操作注意事项 (63) 3 谐波装置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 (65) 附录 (65) 1. 值班制度 (65) 2.交接班制度 (66) 3.巡视检查制度 (68) 4.“两票”、“三制”制度 (71) 5.运行操作五、四、三、二、一制度 (71) 6.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71) 7. 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制度 (72) 8. 倒闸操作制度 (73) 9. 培训制度 (79) 10. 运行分析制度 (80) 11 设备编号及规范用语 (80) 12 变电站消防系统设备安全运行规程 (83)

DBPA-31D备自投说明书

DBPA-31D 使用说明书

目录 1装臵简介 (1) 2技术指标 (1) 3装臵结构 (3) 4装臵硬件 (4) 5保护原理 (8) 6安装调试 (13) 7运行维护 (14) 8贮存保修 (14) 9供应成套性 (15) 10订货须知 (15) 11附录 (16) 12附图 (20) 注:本资料版权为北京美兰尼尔公司所有,受版权 法的保护,使用仅限于美兰尼尔公司的用户,未经 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和方式提供给第 三者,同时本公司保留对资料的修改和解释权。

1装臵简介 DBPA-31D型备用电源自投装臵是由北京美兰尼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数字保护装臵,产品采用国际先进的DSP和表面贴装技术,工艺成熟可靠。DBPA-31D型备用电源自投装臵主要用于10KV或6KV开关站或发电厂的厂用电系统,完成分段自投和进线互投功能。 装臵主要特点: 先进的工艺设计理念保证了装臵优良的抗干扰性能; 软硬件设计标准化、模块化,便于现场维护和装臵功能的升级; 友好的人机界面,全汉化液晶显示; 键盘操作简单,定值修改和自投功能投退方便可靠。 自投功能配臵: 分段备自投; 进线互投; PT断线监视及PT断线闭锁备自投功能; 过负荷告警; 装臵通过现场总线与DSM(数字变电站管理系统)通讯,可完成远方监视、控制功能。 2技术指标 2.1额定工作电源 DC 220 V。 2.2额定交流数据 额定交流电流In:5A或1A; 额定交流电压Un:100V; 频率fn:50Hz。 2.3交流回路过载能力 施加1.2Un装臵可持续工作; 施加2In装臵可持续工作。 2.4功率消耗 直流回路不大于10W; 交流回路不大于0.5VA/相。 2.5出口触点

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分析 马思羽

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分析马思羽 发表时间:2017-10-24T09:49:22.5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作者:马思羽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也有了较大程度的进展,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与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也有了较大程度的进展,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与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智能变电站是应用许多先进的技术的电网管理体统,智能变电站技术是保证智能变电站稳定运行的技术前提,笔者通过本文对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为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和技术改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分析 一、智能变电站的基本定义 所谓智能变电站,系指以集成、环保、节能、低碳、先进的技术、稳定的智能设备为基础的,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和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特点的,并且有能力完成自动数据信息采集、测量、保护、控制、检测和计算等工作的高级别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网的运行过程当中,承担着基础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的重要职能。智能发电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力调度和设备信息和运维策略的有效结合,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的优化和管理,为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二、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 1.智能变电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测控和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控制。智能变电站的各种设备都是集成化设备,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是分级控制技术。智能变电站目前采用的是电力安全性能过关的分布式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分级控制,通过分级使组成变电站系统的三个部分都安装上智能控制设备,使智能变电站的各个部分都具有独立的分级调控能力,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主处理设备的工作负担,使工作效率得到稳步提升。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由于分级调控技术的运用,很多潜在的安全风险随之降低,为变电站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直接决定着整个电网的整体运行安全性,由于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增加,从而使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增加。 2.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使数据的管理性能得到有效提升,一、二设备层到数据信息之间的传输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提高速度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各个层级之间的数据信息更加稳定的传递,使数据传输稳定又可靠,计算机数字技术给电能传输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的设备集成化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设设备的配置工作得到优化,从而缩小了设备所占据的空间,施工的效率大大提高,又能节约设备的安装成本,使设备在计划的工期内投入使用,是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光纤与设备集成化,不仅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还能有效的节约运营成本,智能变电站用的技术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能实现变电设备的控制更加智能化。智能变电站如果仅仅从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可以当做智能化技术的变电站来理解,在选择控制设备的工作中,智能化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条件,因为技术应用方面的原因,智能变电站多运用了光电技术,通过在二次设备当中运用光电技术,使控制柜的占地面积大大缩小,从而节约了空间。在二次设备中使用光电技术,因为加入了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电流互感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小故障很难得到及时高效地解决和排查工作的难题,从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节约了人力资源,为局部范围内电力设备实现全部机械自动化创造了条件。由于智能变电站技术为节约人力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提供了可能,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营业利润,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优点 1.智能变电站技术首先提高了变电能力,还提高了变电能力的扩展和延伸空间。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大量先进的变电站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分层控制技术、光纤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多种先进的变电站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这些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合理运用,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变电能力,改善了变电站的性能。与传统的普通变电站相比而言,具有增加二次变电功能较为方便的特点,在传统的变电站中,如果想改善变电站的二次变电性能,有较大的工作难度,在智能变电站中,由于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得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变电性能达到了稳步提升。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是二次变电的性能大大提高,智能变电站在二次变电方面与传统的发电站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光电技术,是只鞥变电站的信号检测功能加强,智能变电站能检测到更多的信号,进而提高了相关软件的处理能力,使信息的处理更加准确高效。在传统的变电站中本来无法使用的高效信息处理终端在智能发电中得以全面高效地运用,这些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解决了许多传统变电站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许多变电站的功能得到了优化。大大节约了成本和人力的工作量,是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准确而高效,许多技术在总结哦恩能够变电站中的应用中发挥着独特而绝对的优势,是传统变电站完全代替不了的。 2.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是变电成本显著降低,智能变电技术与传统变电站的技术相比较而言,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传统变电站中的仪器设备和信号监测设备应用的技术大多较为落后,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的变电站中应用的主要是半自动化控制设备和信号检测仪器,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使得传统变电站的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应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数据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逐渐取代了传统变电站中应用的半自动化控制设备。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变电站中应用的数字化信号和数据控制终端计算机,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故障处理的时间显著缩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优势都为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变电站的设备配置的领域中,智能变电站的控制层与传统变电站相比起来大大减少,从而大量节约了变电站建设的相关成本,据不完全统计,只鞥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用到的电缆的量仅仅是传统变电站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大概能节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建筑成本,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普通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不仅在性能方面远远胜过传统的普通变电站,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直接或借的提高企业的效益,智能变电站值得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普及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和发展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具有诸多独特而明显的优势,能为电力系统减轻工作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