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2018届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分。
• 一般来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河流的弯曲河道是要进行取直 的,这样便于减少由于流水不畅而造成的洪涝灾害的影响。 可实际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
• 参考答案: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
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 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
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本小题共6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分。
沙丘的形成要水还是要风
•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沙丘立刻就会联想到如果是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6分) 生物的成长,找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大盐湖盛产卤虫,肯定有适合卤虫生长的环境,从资料信
息里面找出卤虫生存的特点,再找到大盐湖的地理环境特征,将两者进行关联,组织语言书写。
组织语言:大盐湖为内陆盐湖,盐份较高,适合卤虫生存;大盐湖周边有多条河流注入, 带来大量泥沙、有机物及无机盐等,有利于藻类生长,为卤虫提供充足的饵料。 参考答案: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分。
1. 审题不细致(不能有效地获取地理信息)
2. 概念不清,原理不明了(往往混淆概念和根据臆想建
立错误联系)
3. 归纳不完整(答题时缺项漏点) 4. 答题不规范(欠严谨、口语化、逻辑乱、全覆盖)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分。
2018年高中地理答题六大技巧复习-文档资料

高中地理答题六大技巧复习高中地理答题六大技巧复习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技巧二: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
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技巧三:准确空间定位。
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
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解题意,进一步解题。
常见的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事物定位法、特殊注记定位法等,关键是灵活使用。
技巧四: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
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主观题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
技巧五:答题列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
列出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是针对具体答题而言的,是要落实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题者将自己的思维表现在规定空间内。
我们的答题必须按要点体现在卷面上,分出层次,而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最前面,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约、到位。
技巧六: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地理试题各题目分值设置一般是按要点给分。
基于此,可以通过研究分值,结合问题的设问,估测答案要点数目。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一、认真阅读题目解答地理主观题的第一步是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地理主观题常常是以实际案例或者具体问题为题材的,因此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搞清楚题目所要求的具体内容和解答方式。
只有认真阅读题目,才能在解答时有的放矢,避免偏离题意。
二、建立逻辑思维框架地理主观题往往要求学生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建立逻辑思维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列提纲或者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地理理论知识和具体问题对应起来,建立起解题的逻辑框架。
这样做可以使得解答更加系统和完整,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注重实例和案例分析地理主观题解答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注重实例和案例分析。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事件或者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述,使得解答更加具体和可信。
如果题目是关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的天气数据或者具体的气候事件来进行分析,增加解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四、答案结构化和层次分明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答案的结构化和层次分明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比较优劣—得出结论”的框架来组织解答,使得解答的层次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在具体分析时,可以采取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方法,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得解答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
五、举一反三高中地理主观题通常不会只考查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答,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
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解答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结合类似的地理现象或者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丰富解答的内容和展示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
六、注重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地理主观题解答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得解答更加清晰、流畅和有条理。
解答地理主观题时,要避免语句冗长、表述模糊的问题,而是要力求用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高中地理主观题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考生考试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主观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如何高效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是考生需要认真掌握的一项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地理主观题的高效解题技巧。
一、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意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题意。
有些地理主观题可能会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考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和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推断和判断。
而有些主观题可能会直接提问或要求解释某个地理现象或概念,此时考生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问题意思,然后进行解答。
二、运用地理知识,理性分析高中地理主观题通常涉及到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内容,因此在解答时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理性分析来解答问题。
在解答有关地理现象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地理知识来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影响、解决办法等内容;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可以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的后果等内容。
只有通过深入理性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
三、准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需要准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察。
地理专业术语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通过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可以准确、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解答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考生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要熟练掌握地理专业术语,准确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不恰当的表达,得到更高的分数。
四、举例论证,提高说服力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可以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论述说服力。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使解答更有说服力,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解答更加满意。
举例论证还可以帮助考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
五、注意论述结构,清晰条理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需要注意论述的结构,保持解答的条理清晰。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 纬度(太阳辐射):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温度越高。
2. 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
山脉阻挡冷空气,北侧温度高。
3.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4. 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
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夜晚反之。
5. 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
6. 天气状况:白天晴天>阴天,夜晚阴天>晴天。
整体来看,晴天温度较高。
7. 气压带: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温高。
8. 锋面气团:冷气团降温,暖气团增温。
9. 人类活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
二、影响降水或水分的因素1. 风:吹海风多雨,吹陆风少雨。
2. 气压:低压上升气流多雨,高压下沉气流少雨。
3. 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4. 锋面:冷锋峰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
5. 下垫面:湖泊降水>森林>荒地,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6. 海陆位置:临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7. 山地迎背风坡: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8. 谷地上升与下沉气流:下沉增加蒸发,降低湿度;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多降水。
9.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中国少雨旱灾,拉尼娜洪灾。
10. 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
11. 下渗:土质疏松、西北沙土、西南喀斯特地貌易下渗,东北青藏冻土、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
12. 人类活动:水库、围湖造田、开垦沼泽等。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1. 气压、风带、洋流、地形等。
2. 温差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下垫面、天气状况和海陆位置等。
3. 蒸发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风、水域面积和降水量等。
4. 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气流运动和天气系统等。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高中地理主观题在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地理概念的运用能力方面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掌握一些高效解题技巧。
下面是一些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可以使用的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解题的方向。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关键词,并分析问题的要素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
2. 熟悉地理概念: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概念。
在解答题目时,要运用地理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解答问题。
3. 利用图表和分析方法:地理学科中常常涉及到大量的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
理解图表和统计数据,找出规律和趋势,并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4. 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性质和要求,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
对于提问原因的题目,可以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对于提问结果的题目,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等等。
5. 大胆猜测与合理推测: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没有具体数据和信息的情况,此时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和推测。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和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6. 综合运用知识:地理学科比较综合,常常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和概念的综合运用。
解答地理主观题时,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7. 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要注意展开思路,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以确保解答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语和连接词语,使得答案更加流畅和完整。
8. 多做练习:解答地理主观题需要一定的实践和经验,因此学生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效率。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地理主观题进行练习,熟悉考点和解题思路。
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概念和知识,熟悉图表和数据的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并且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是高考地理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题目,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用适当的语言和方法进行答题,以达到得到高分的目的。
下面从答题前、答题中、答题后三个方面来分析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的方法。
一、答题前首先,了解试卷和知识点分布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主观题通常占据大部分分数,因此考生必须清楚自己必须多加注意勘误信息,对每一道题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答题前应清晰地理解每道问题中所询问的具体内容,要重点分析问题中的关键词和思路,这样才能准确理解问题所求的答案。
最后,考生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在考试时能够把所学知识按照逻辑和条理进行展开和表达。
二、答题中在答题中,考生必须以清晰的语言和思路来表达自己的答案。
首先,考生必须注意语法和拼写问题,不得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其次,考生在陈述答案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分析问题,透彻阐述。
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数字、地区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答案,以使答案更为丰富和完整。
最后,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以保证答案的质量和数量。
三、答题后答题后,考生需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检查和检验。
首先,阅读一遍试题,确保答案完整无漏洞。
再次检查语法、拼写和用词是否准确、恰当、得体。
其次,对存在不明确或不妥的答案进行补充和解释。
最后一定要检查试卷上是否有未填写的题目或答案。
此时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核查题目,清理思路以及再次总结知识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高考地理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分析方法对于考生成绩的稳步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对答题前、答题中、答题后三个方面的突出规划和策略,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体而言,考生需要通过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来进行答题。
同时要在考试时间内,准确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答案。
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

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
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如下:
1. 首先明确问题:读题后确定问题要求,关注命题者关注的点。
2. 从题目中抽象出相关知识点:根据问题要求,找出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
3. 根据知识点分析:结合考点和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掌握问题的核心。
4. 寻找证据支撑:回顾学习过程,找出相关材料或数据,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5. 展开阐述:在分析的基础上逐步阐述自己的思路,提出完整的答案。
6. 总结归纳:对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出重点。
7. 注意语言表达:答题时语言简练明了,重点突出,常用地理词汇和术语,不要出现语法和拼写错误。
注意:答题时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地理知识本质,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同时,考试过程中要注意注重分析问题和发掘问题,做到思路清晰、提炼精炼、有条理、全面详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语言:大盐湖为内陆盐湖,盐份较高,适合卤虫生存;大盐湖周边有多条河流注入, 带来大量泥沙、有机物及无机盐等,有利于藻类生长,为卤虫提供充足的饵料。 参考答案: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适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因素。
河流要不要截弯取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 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 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一、综合题解题思路
• 1、宏观看题,整体作答(材料与题目结合) • 2、认真审题,明确问题(看问题,找考点) • 3、阅读图文,找寻解题有效信息(有什么条件?) • (一般第(1)、(2)小题为看图文说话) • 4、结合知识与分值,确定答题方向与要点(理清答题思路) • 5、规范答题(条理性、重点突出、条件+结论) • 6、乐观看待新题。
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7年考试说明“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 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大豆的原因。” 学生极容易从农业区位要素回答问题,出现思维跑偏
2017年考试说明“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
其季节特征。” 学生出现按惯性思维,理解为河流流量的季节特征
2. 概念不清,原理不明了(往往混淆概念和根据臆想 建立错误联系)
1. 审题不细致(不能有效地获取地理信息) 2. 概念不清,原理不明了(往往混淆概念和根据臆想 建立错误联系) 3. 归纳不完整(答题时缺项漏点)
4. 答题不规范(欠严谨、口语化、逻辑乱、全覆盖)
1. 审题不细致(不能有效地获取地理信息) 如2017年考试说明“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
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 • • • •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
• 看到这里是鄱阳湖与赣江,则大家可能从潜意识里就会迸出 来这外力肯定是流水作用了,其实则不然。细细分析,题干 信息里告诉大家了,图中沙岭沙山形成时间较早,颗粒松散 (不是流水堆积物的特征),再加上枯水期时水流归入赣江, 大片湖滩裸露,上一小题又得出当地盛行西北风,则可推测 出沙山应为冬季风将湖滩沙粒搬运至此堆积而成。这是运用 知识的逻辑推断而出来的。我们也可以突破惯有的知识思维 去解决,高考考查时以获取与解读信息为基本技能,所以高 考题常会有一定的情境设置,常需结合此情境用地理综合思 维去解答。比如同样此题,如果你能认真的看图的话,可以 发现不管是丰水期的湖滩,还是枯水期的赣江,均没有水将 沙山淹没或水浸沙山一部分,沙山与湖滩基本没有直接性接 触,流水都没有接触到沙滩,则沙山与垄槽侵蚀不可能是流 水作用所致。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 态度并说明理由。(人地协调观)(4分) 先表明观点,再自圆其说。 如果赞成,可以从经济、社会方面来回答,如获得更大的 经济效益,可以增加就业,由于卤虫资源丰富,有利于将 资源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等。 如果不赞成,一般从生态影响方面来回答。比如大量捕捞 可能会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卤虫的自然生长环境等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 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 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6分) 生物的成长,找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大盐湖盛产卤虫,肯定有适合卤虫生长的环 境,从资料信息里面找出卤虫生存的特点,再找到大盐湖的地理环境特征,将两者进行 关联,组织语言书写。
组织语言:早年规模小是因为主要市场需求量小(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且运 输过程中要求高(需低温运输),致使运输成本高; 参考答案: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 求量小。(2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的影响。(8分)(综合思维) 注意思维拓展,养殖业快速发展可能是因为从供需两方面去思考,养殖是人工的,所以 从供方面来说:受人类活动或其它条件的影响,天然的水产品(对手)产量减少;80年 代以来(时间),从需来说:市场需求量大;养殖技术提升,效益提高,养殖的多;由 于科技的发展,运输保鲜冷冻的发展,市场可以拓展到更远的区域。最终导致卤虫的需 求量增加,卤虫产业的规模扩大。
组织语言 原因:进入80年代后,消费水平提高,随着交通保鲜冷 冻技术的发展,市场可以拓展的更远,致使水产品的市 场需求量大;科技的发展使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可以获 得更大的效益;天然水产品量减少。 影响:导致卤虫的需求量增加,卤虫产业的规模扩大。
参考答案 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 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 展)。(2分)
• • • •
时间的可变性--空间的差异性 大尺度的普遍性--小尺度的特殊性 地理现象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区域综合性
•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 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 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 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 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紧抓材料联系考点 因果联系综合思维
2015年新课标1文科综合高考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 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 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 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 赞成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 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 不赞成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 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打破常规思维,突破惯性牢笼
1、河口要不要形成三角洲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 三角洲的成因: •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海洋时,河流入海口处下坡度平缓,加 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缓,河流所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 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 其它原因:入海口处水浅、入海口处不易形成强大的波浪与海 流等。(泥沙形成三角洲需要过程:流水侵蚀——流水搬运— —流水堆积)
缺水和干旱;光照和热量,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 太阳的削弱作用弱,热量充足,所以太阳年辐射总量大;因为 地势平坦,所以水源充足;因为临海,所以降水丰富;资源丰 富是因为开发历史晚等。
3. 归纳不完整(答题时缺项漏点)
说影响只说有利方面;谈区位条件只说自然要素; 分析原因往往忽视人为原因等。
4. 答题不规范(欠严谨、口语化、逻辑乱、全覆盖)
如:简述与松嫩平原相比,江汉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区位优势。
某学生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政策支持、交通发 达、劳动力丰富。
再如“市场广阔”写成“市场广泛” ;“交通便利”写成“可
以很好运输”,“排水不畅”写成“水不好流”;答某地的农业
区位条件,写道:“气候好,降水好,水源好,地形好,土壤好” 等。 从了了几个字,几句话到洋洋洒洒一大段,这是积累,但 是有堆砌之嫌。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6分)
• 一般来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河流的弯曲河道是要进行 取直的,这样便于减少由于流水不畅而造成的洪涝灾害 的影响。可实际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 • 恢复弯道明显的是延长了河流的长度,截弯取直是为了 增加河水的流速,加快河水的通过时间,而此时河水通 过此段的时间变长了,则有利于减少洪水到达下一个地 点的时间,同时因为有更长的河道容纳水,可以减少河 水的峰值;由于河道变长了,湿地面积增加了;河流面 积增加,河水中的生物增加,河流的自然生产力也会提 升,当然这也恢复了河流的自然状态。
• 反向思考:河流三角洲其实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地貌中的一种。它 的形成自然跟河流泥沙堆积有关,再推进一步想到这跟泥沙来源 的多少和泥沙是否容易堆积这两方面有关。 泥沙来源少可能是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流经地岩性较硬, 不易侵蚀;上游建大坝或其它原因泥沙量少等。 • 而不易堆积,则可能是因为水流速度急不能堆积,或者是虽有堆 积,但此处地壳一直下沉,外貌上看不出来。 • 答题时结合具体材料信息进行填充,比如本题图中经纬度信息— —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等高线信息——河口处等高线较密,流 水急。反向思考其实是地理综合思维中的一种,也是对知识的一 种归纳总结。 • 参考答案: •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流速大。 •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 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
• 参考答案: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 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 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 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本小题共6分)
沙丘的形成要水还是要风
•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沙丘立刻就会联想到如果 是在干旱地区是风力堆积而形成,而在河流边侧 就会是因为流水搬运、流水堆积而形成。其实大 自然形成的外力作用则不是由我们大家给固化出 来的,所以这样的惯性思维在解题时一定要打破, 有一个针对农业提到最多的“因地制宜”的原则 就是地理解题思维中的一个体现,也可以说这是 解题时的一个通则。在解决具体地理问题时,大 脑中的地理思维要注意的是“大尺度与小尺度”, 要考虑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