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范式

合集下载

心理学研究方法及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心理学研究方法及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复合设计 解释交互作用
有些理论常常预期行为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交互影响。 因此,常常需要用复合设计来检验这样的理论。例如,人格因素 与环境因素。
理论检验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互相矛盾的发现,交互作用在解决 这些矛盾时起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目录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统计 3 实验范式
使用随机区组分配或ABBA抵消平衡法来平衡练习效应的。 在随机区组分配中,实验条件(一个区组内)以随机的方式排序。 在ABBA抵消平衡法中,实验条件先以一种随机顺序呈现,然后再呈现相
反的顺序。 当练习效应呈非线性时,或者当被试成绩会被期望效应影响时,随机区
组分配比ABBA抵消平衡法更好。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复合设计 2×2设计举例
Nie et al.(2018)研究注视线索对VWM的影响,采用两因素被试内 设计,自变量为线索类型 (注视线索/运动线索)与线索提示有效性 (有效/无效)。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复合设计 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在复合设计中,每一自变量的总效应被称为主效应。 交互作用是指一个自变量的效应大小在第二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心理学研究方法 及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目录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统计 3 实验范式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实验方法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实验方法
1 独立组设计 2 重复测量设计 3 复合设计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独立组设计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社会认知与人格实验室
独立组设计
1 随机组设计 2 匹配组设计 3 自然组设计

312心理学实验范式

312心理学实验范式

312心理学实验范式导言:心理学实验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心理学实验范式则是指在心理学实验中所采用的特定设计和方法。

其中,312心理学实验范式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式,本文将介绍312心理学实验范式的基本概念、实施步骤和应用领域。

一、312心理学实验范式的基本概念312心理学实验范式是指在一个实验中,通过对被试者的刺激呈现方式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从而构建不同的实验条件。

其中的“3”、“1”和“2”分别代表了实验中的三个因素:因子A、因子B和因子C。

这种实验范式的设计能够同时考察不同因子对被试者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心理现象的产生机制。

二、312心理学实验范式的实施步骤1. 确定实验假设:在开始实施312心理学实验范式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例如,研究者可能想要探究因子A、因子B和因子C对被试者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2. 设计实验条件:根据研究假设,确定因子A、因子B和因子C的不同水平。

例如,因子A可以有高水平和低水平,因子B可以有正面刺激和负面刺激,因子C可以有单任务和双任务。

3. 随机分组: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不同实验条件的组别。

确保每个组别中的被试者在性别、年龄和其他相关因素上的分布均匀。

4. 实施实验任务:根据实验设计,给予被试者相应的刺激呈现。

例如,对于因子A的高水平条件,可以呈现较为引人注意的刺激;对于因子A的低水平条件,可以呈现较为普通的刺激。

5. 数据收集与分析:记录被试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数据。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比如方差分析,来判断不同因素对被试者的影响是否显著。

三、312心理学实验范式的应用领域312心理学实验范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例:1. 注意力研究:通过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刺激特征和任务要求,研究因子A、因子B和因子C对被试者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2. 认知加工研究:通过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信息呈现方式和加工要求,研究因子A、因子B和因子C对被试者认知加工的影响。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总结(上)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总结(上)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总结-—思维实验【欢迎转载科普】人工概念形成范式——实验:假设检验说实验范式实验者:布鲁纳过程:1)实验材料:81张图片,特征维度分别为:A、图形形状:方形、圆形、十字形;B、图形数量:1、2、3;C、图形颜色:红色、绿色、黑色;D、边框数量:1、2、32)选择范式:同时将81 张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都有哪些属性,以及怎样将图片结合成概念;指着一张图片对被试说:我现在心中有一个概念,概念的属性可以在这张图片上看到。

请你按自己的想法,每次指一张图片给我看,对与错我随时告诉你,看看你能否发现我所想的概念。

3)接受范式:同时将81张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都有哪些属性,以及怎样将图片结合成概念;指着一张图片对被试说:我现在心中有一个概念,概念的属性可以在这张图片上看到.我将每次给你看一张图片,请你按自己的想法,判断它是否属于我所想的概念。

对与错我随时告诉你。

看看你能否发现我所想的概念。

假设:1)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被试的正确率呈线性稳步提高,被试则是以渐变的方式习得概念的;2)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被试的正确率开始上升很慢,达到某一时刻突然跳跃到100%,被试则是以渐变的方式习得概念的;结论:被试形成假设的两个途径:1)总体假设:把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做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也就是把所有可能都问一次.2)部分假设:根据主试呈现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假设,然后在之后的询问中依次排除不合适的属性。

人工概念形成范式——实验:内隐学习说实验范式实验者:里伯过程:该实验设计了一种“人工语法”,用这种语法可以组成一个个字符串。

将被试分为两组:A组:努力记住字符串;B组:找出字符串排列的规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求被试判断一些新的字符串是否符合语法。

结果:A组的成绩显着高于B组.即原先没有意识到学习字符串里有什么规则的被试,反而更好的学习到了“人工语法”。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实验心理学中的注意提示范式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实验设计。

它们被设计为操纵注意焦点和测试特定的认知过程,以了解人类如何选择、集中和处理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提示范式:1.反应时间范式(Reaction Time Paradigm):在这个范式中,被试需要根据特定的刺激,在一定时间内作出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时间(从刺激呈现到反应产生的时间),研究人员可以推断不同注意条件下的加工速度和效率。

2.选择性注意范式(Selective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在面对多个刺激时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目标,忽视其他非目标刺激。

通过测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可以研究选择性注意的效果和机制。

3.分割注意范式(Divided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刺激,考察被试在注意资源分配方面的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任务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来评估注意资源的分配情况。

4.空间导向注意范式(Spatial Orienting Paradigm):该范式涉及到被试对空间位置的注意处理。

通过提示被试在特定空间位置寻找目标或以不同的速度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刺激作出反应,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空间导向注意的特性和影响。

5.冲突注意范式(Conflict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通过创造冲突的刺激条件,研究被试在对冲突信息处理时的注意控制和抑制功能。

例如,Stroop任务通过呈现有冲突的颜色词汇,观察被试对颜色而非词汇的反应时的表现,以研究注意控制的能力。

这些注意提示范式提供了一种有机会研究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范式,并结合其他心理测量方法,以全面了解人类注意力的特点和机制。

心理学实验经典范式

心理学实验经典范式

心理学实验经典范式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一、儿童博弈任务(Child ren’S Gambling Task) 实验范式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 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

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

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

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

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

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

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

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

开始的25次选择可以看作儿童对两种纸牌的尝试;后面的25次试验将被作为对情感决策的诊断。

此实验的关键因变量为儿童在第26~50次试验中做出不利选择的比例。

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儿童情感决策的诊断,通过这种诊断可以推断出儿童的“热”执行功能发展与年龄有关的规律。

它还考察儿童控制受即时愿望支配的动作的能力和预测他们的动作将会产生的后果的能力。

它常用于学前儿童,但对学龄儿童也适用。

二、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1)实验范式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范式

理论假设如果你想找到动物或人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深度知觉的关键点,一种方法是把他们放在悬崖边上,看他们能否使自己步掉下去。

这个建议十分可笑,因为从理论上说,这可能伤害到无法知觉深度(特别是高度)的被试。

“视崖”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能造成视觉上的视崖,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悬崖存在。

他们是如何做的,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这种装置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把婴儿或小动物放在视崖上,观察他们是否能知觉这种悬崖并进行躲避。

如果他们不能这样做,并从“悬崖”上跌下来,他们也并没有真正落下的危险。

吉布森和沃克是这这篇文章中持有“先天论”的观点,他们相信深度知觉和避免从高处跌落的能力是自动生成的,是我们生理机制的一部分,因此,它们不是经验的产物。

经验主义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能力是在学习中得到的。

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允许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或动物在发展的哪个阶段才能对深度和高度刺激作出有效的反应?对不同种类和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这种反映出现在时间是否相同?方法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市一块透明的厚玻璃。

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

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

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上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

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

使用这种装置对婴儿施测的过程十分简单。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

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

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为了比较人类与小动物的深度知觉能力,对其他种类的动物也进行视崖实验(当然没有母亲的招手和吸引)。

这些动物被放在视崖的中间“地带”,观察它们是否能区别浅滩和深滩,以避免摔下“悬崖“。

你可以想象一下,将许多小动物汇集到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做实验,是一个多么独特而有趣的情景。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引言实验范式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可以为研究者们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测试他们的假设或验证他们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实验范式,讨论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中的实验范式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实验范式来探究这些特征。

以下是几个心理学中常见的实验范式:1. 反应时范式反应时范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设计。

研究者通常以刺激——反应的方式进行实验,在预定的时间内观察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

典型的实验范式包括Stroop任务、连续性任务和选择反应任务等。

这些实验范式被广泛用于测量认知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条件学习范式条件学习范式用于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

研究者会刺激被试以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常见的条件学习范式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这些实验范式有助于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以及研究相关的认知和神经科学问题。

3. 社会认知范式社会认知范式涉及人际互动和社会情境对个体认知加工的影响。

典型的实验范式包括雙關語任务、隐式联想测试和电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实验等。

这些实验范式常用于研究人际关系、社会态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

二、生物学中的实验范式生物学的研究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范式:1. 细胞培养范式细胞培养范式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将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可以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细胞培养范式被广泛用于研究生物细胞的形态、功能以及药物对细胞的影响等。

2. 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使用动物作为模型来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例如,小鼠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药的研发。

动物模型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的生物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范式与测量工具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范式与测量工具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范式与测量工具的选择心理学研究中,为了探索和理解人类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实验范式和测量工具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需要不同的实验范式和测量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和测量工具,并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提供相应的选择建议。

一、实验范式的选择1. 实验范式的概念实验范式是指用于收集心理学数据的标准化程序和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包括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和案例研究等。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一种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来探索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测设计、随机对照组设计和交叉设计等。

前后测设计用于比较一个或多个处理前后的差异,随机对照组设计用于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交叉设计用于比较不同处理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对于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选择,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如果研究目的是探索因果关系,随机对照组设计是较好的选择。

如果研究目的是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交叉设计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收集被试者自报数据来了解其心理状态、行为和观点的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广泛应用于测量个体特征、态度、偏好、幸福感等。

在选择问卷调查范式时,需考虑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问卷的可靠性和效度。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了解被试者主观体验或态度,标准问卷调查是适合的选择。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深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过程和动机,可以采用半结构式或开放式问卷调查。

4. 观察观察是一种通过直接观察个体或群体行为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观察常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儿童发展和动物行为等领域。

在选择观察范式时,需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观察方法的可靠性和效度。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行为特征、交互模式等,结构观察方法是适合的选择。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深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过程和动机,可以采用行为记录或访谈观察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实验范式则是
指在实验中采用的设计模式和操作步骤。

不同的实验范式可以帮助研
究者探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机制。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
范式。

1. 反应时间实验
反应时间实验是通过测量被试对刺激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来研究认知
过程。

在这种实验中,被试需要在看到刺激后尽快按下按钮或键盘上
的特定键来做出反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刺激类型、难度或出现位
置等因素来探究认知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影响。

2. 记忆实验
记忆实验旨在研究人类记忆机制和过程。

其中最常用的是自由回想法,即让被试听取一组单词或图片,然后再让其回想这些信息。

通过比较
被试能够正确回想出多少信息以及遗忘曲线等数据,可以了解记忆过
程中不同因素对记忆保持和遗忘的影响。

3. 条件反射实验
条件反射实验是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者
会让被试在特定的条件下接受某种刺激,例如让被试在听到某个声音
时按下按钮。

随着练习的进行,被试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即在听到
声音时自动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学习速度和效果等
数据,可以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4. 社会心理实验
社会心理实验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互动的重要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
是斯坦福监狱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行为受环境和角色影响的程度。

在该实验中,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监狱守卫和囚犯两组,并让他
们扮演相应角色。

结果发现,在极端环境下,参与者往往会表现出与
其本性不符的行为。

5. 情感实验
情感实验是研究人类情感体验和表达的重要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自
我报告法,即让被试在经历某种情感后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此外,还有生理指标法,例如通过测量心率、皮肤电阻等指标来评估被试的
情感状态。

总之,不同的实验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究不同方面的心理现象和机制。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研究者需要注意保证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可重复性和伦理性,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