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整合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

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

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2.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列宁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其真正含义是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发生的4.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不属于其近代化表现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全确立C.建立西方式军事管理体系D.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5.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认识,具有明显缺陷的是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6.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英、法、奥斯曼帝国结成同盟同沙皇俄国进行的一次战争。

鸦片战争英国打败中国,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打败沙俄。

实质反映A、工业资本打败商业资本B、工业国打败农业国C、海军强国战胜陆军强国D、先进社会制度战胜落后社会制度7.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促进俄国的近代化C.使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D.维护专制制度8.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C.改革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9.俄国农奴制改革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是A.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的人B.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C.加强村社制度D.农奴需要用高价赎买份地10.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自从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选择题1.据统计,I860 —1890年,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A. 农奴制经过调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 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C. 俄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D.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D2 •下面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一一俄国现代化研究》)。

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B.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 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 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改革,就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推动俄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而且政治制度变革非常缓慢、带有封建残余。

所以选D项。

答案:D3. 1864年,俄国颁布了《省、县、地方机构法令》。

根据该法令,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省和县设立了地方自治会议及其执行机关。

这些机构()①是由选举产生的②是俄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标志③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其政治体制仍然是沙皇专制,虽然出现了经选举产生的自治机构,但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

因此,②④的叙述明显与史实不符。

答案:C4. ----------------------------------------------------------------------------- 1861年改革后,沙皇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地方自治机关 --------------------------------------- 城市杜马。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选择题1.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经过调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C.俄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D.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D2.下面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改革,就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推动俄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而且政治制度变革非常缓慢、带有封建残余。

所以选D项。

答案:D3.1864年,俄国颁布了《省、县、地方机构法令》。

根据该法令,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省和县设立了地方自治会议及其执行机关。

这些机构( )①是由选举产生的②是俄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标志③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其政治体制仍然是沙皇专制,虽然出现了经选举产生的自治机构,但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

因此,②④的叙述明显与史实不符。

答案:C4.1861年改革后,沙皇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地方自治机关——城市杜马。

在每四年一次的城市杜马选举中,凡是纳税人,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一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该规定( )A.把旧贵族排斥在地方自治机构之外B.为城市资产阶级进入地方自治机构开辟了道路C.进一步扩大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D.彻底扫荡了旧势力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需要解析:“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表明地方自治机关的改革并没有排斥旧势力,由此可排除A、D两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

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

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

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于他人。

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

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

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材料二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

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4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材料二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材料三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

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

(4分)(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7《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7《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卷

专题7《饿国农奴制改革》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2.据统计,1801~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

这从根本上意味着()A.农奴为争取自由而斗争B.农民骚动威胁着农奴制度的基础C.农民骚动不断增加D.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由激烈转为短暂的平静3.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及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4.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分布不平衡5.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A.农村贫富分化加剧B.新生产工具的推广C.一些地主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6.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7.普京为一座塑像的落成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这座塑像是() 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8.我们认为俄国工业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蒸汽动力很少B.尚未出现工业生产C.交通运输落后D.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英、法、美等国9.农奴制改革后的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10.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雇佣的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

”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D.实行对外战争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沙皇专制制度在政治上的黑暗。

答案:A2.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答案:D3.《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这实质上表明 (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B.农民价格低廉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D.农民实用性更强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属于表面现象;“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实质上体现了农奴制度影响了机器产品的使用与推广,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答案:C4.1821年,“救国协会”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的性质是( )A.激进的农奴主贵族的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封建地主集团宫廷政变D.平民知识分子领导的农奴解放运动解析:由“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等分析可知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革命,B项正确。

答案:B5.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解放俄国农奴的途径是( )A.进行改革B.只能革命C.自上而下解放农奴D.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是最后一个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陆国家,与其他东方国家相比,它又是最先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而且……是自发地、主动地挤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列。

”此结论所依据的史实是()A. 克里米亚战争B. 农奴制改革C. 十月革命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B正确;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是落后的农奴制国家,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与材料信息“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2.据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有一处贵族的窖藏圆穴集中堆放了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

该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A. 商代对祖先神灵的崇拜B. 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C. 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活动D. 技术水平先进的手工业【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石镰刀"是农业工具,商朝吋期的土地所有制是井田制,因此垓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井田制下的衣生声活动。

故C正确。

材料没有渉及祖先崇拜,排除A 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不能反映贵族的奢侈腐化的生活,排除B项;“石镰刀"是农业工具,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技先迸”,排除D项。

故选C。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 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 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 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16世纪前期在德国进行的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故A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实际上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实际上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B排除;19世纪后期在③处即俄国进行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符合;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D排除。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

……但是随着俄国受教化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起先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

很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化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允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二改革后全俄每个农夫(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夫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须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

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夫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

为了帮助农夫赎买土地,政府成立了农夫土地银行向农夫贷款,农夫可在49年内还清贷款,但要支付高额利息。

——摘编自袁丽丽《〈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的再思索》(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贵族对农奴制的认知有何改变?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相识改变的缘由。

(7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据此分析改革的实质。

(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农奴制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4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到“他们起先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从中概括即可。

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但是随着俄国受教化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很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从受教化阶层、思想和农奴抗拒等角度分析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整合练习(含解析)人民版
选修1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潮流: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一个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两个方面:改革的两面性
一个核心:废除农奴制度
三个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军事近代化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俄国1861年改革只能走自上而下的道路的原因:
(1)根本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力量强大。

(2)从人民群众看,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成为改革的强有力的领导;农民阶级觉悟较低,其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

(3)从统治阶级看,沙皇政府力量强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认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有些贵族也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更加有利可图。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予以说明。

可参照下列图示:
三、题型应用体验
图片、漫画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表现形式看: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的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联系实际,结合漫画图片中的文字,考查其中的隐含信息。

【典型例题】
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 )
A.没给俄国带来变化B.阻止了俄国近代化
C.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技法攻略】
析图片——一看人物穿戴及行为,结合题干说明可知是沙皇迫害大批反对者,并流放他们到西伯利亚;二看文字说明:“文明的火炬”到“西伯利亚”。

察意图——可知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农奴制配套改革措施,依然实行沙皇专制统治,并没有实现俄国的民主。

常联系——本漫画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定答案——本题中的漫画讽刺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答案选C。

【针对训练】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作品,它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
A.水上交通运输发达
B.沙皇重视发展国内交通
C.工业革命还未展开
D.交通运输水平十分落后
解析:图片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还用人力运输。

19世纪俄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故C错误;A、B不符合题意;故D正确。

答案:D
2.下图为2011年俄罗斯发行的“斩断身上的锁链”纪念金币。

此处的“锁链”是指( )
A.沙皇专制制度B.农奴制度
C.“村社”制度D.黑人奴隶制度
解析:结合时间“2011年”“俄罗斯”等信息,特别是金币上的时间“1861”文字信息“斩断身上的锁链”,可知纪念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

“锁链”即指农奴制。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