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制度

特色党小组联邦制度一、结对帮扶对象以农村困难家庭、城市低保户和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困难家庭为帮扶对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党员、职工群众也可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二、结对帮扶的形式与原则成立三个特色党小组。
发挥党员的特长,设立特色党小组,有重点有选择的帮扶联系群众。
1.成立老龄党小组。
重点在凝聚老协会员、调解邻里纠纷、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余热,并与青少年结对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优秀青年向党靠拢。
2.成立种养党小组。
重点是组织种养群众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指导联系群众提高种养技术,提供种养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并有针对性地与非党种养大户之间开展结对活动,引导非党种养大户主动申请加入党组织。
3.成立务工经商党小组。
重点加强对务工经商人员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搞好生产,支持和参与地方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并与务工青年之间开展结对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加深对党的感情。
三、帮扶内容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本地区的形势,认真学习贯彻党支部决定,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工作本领。
3.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4.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5.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和计划生育、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建立结对帮扶管理台账党小组建立结对帮扶管理台账,规范填写《结对帮扶活动记录表》,对被帮扶人员情况、帮扶时间、帮扶内容,进行逐一登记,及时记录帮扶措施和效果。
各党支部对党小组的台账资料进行收集汇报,并按要求上报到镇党委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外经贸服务中心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为了进一步解决好困难党员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体现党组织大家庭对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以一帮一、多帮一和集体帮等形式,开展“四结对”活动,对困难党员提供长期、细致、有针对性的帮扶。
一、帮扶对象:失业、经济困难,长期卧病在床、年老体弱的党员,以及有思想认识等方面问题的党员。
二、帮扶办法:
(1)心连心思想上结对:由思想上较为先进的党员帮扶思想上较为落后的党员,深入细致,言传身教地做好思想工作。
(2)肩并肩经济上结对:党支部应通过党员自愿捐献等形式,设立“困难党员互助资金”,由党组织决定对经济困难党员进行救助,并在党内公开。
也可以“一帮一、多帮多”的方式结对资助。
(3)手牵手生活上结对:年轻党员应与长期卧病、年老体弱等党员结对,长期给予生活照料等帮助。
对失业党员应利用党员“关系网”或党支部的集体力量,尽量帮助再就业。
党支部应在重大节日或党员特别困难时,对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和救助。
(4)面对面工作上结对:工作上结对:工作能力强、干劲足的党员应与工作方面相对落后的党员结对,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5、困难党员帮扶计划和措施

秉塞村困难党员帮扶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体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团结本村困难党员帮扶计划如下:一、目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团结本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党员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存在一定的生产生活困难。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载体。
二、帮扶对象1、因意外灾祸、患重病等原因,一时造成生活上严重经济困难的党员。
2、下岗失业党员。
3、在创业、发展经济等碰到困难需要帮助党员。
4、其他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
三、帮扶内容1、帮思想。
进行思想帮扶,定期走访帮扶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通过自力更生逐步脱贫致富。
2、帮生活。
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帮生产。
对党员在创业、发展经济遇到困难时,提供相关服务。
4、帮就业。
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再就业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相关实用技术,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
5、帮信息。
多渠道为帮扶对象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及时为他们出谋划策,努力拓宽其家庭收入来源。
四、帮扶措施1、摸清情况。
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缺乏技术、有的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有的因灾或因病造成生活困难。
党支部要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支部内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困难原因、有何特长、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
2、建档立册。
各党支部将调查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帮扶困难党员的年度计划,对帮扶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在帮扶过程中,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党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组织服务走访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制度

组织服务走访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制度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的“五个服务”要求,深入开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各项活动,更加有效地体现组织服务职能,更加有效地帮扶困难党员,做出如下规定:
一、组织领导。
在区直机关工委和局党组的领导下,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服务主体。
局基层党组织,包括局机关党委及其所属党支部。
三、服务对象。
1.全局所有党员;
2.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
四、服务方式。
1.走访慰问,组织关怀面对面;
2.困难帮扶,把党的温暖送到家、手。
五、走访慰问条件、范围。
1.因病住院的党员;
2.按上级通知要求,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3.结对帮扶社区需慰问的党员。
六、困难党员补助条件。
按照上级党组织规定要求:
1.一年来党员本人或配偶、子女患重大疾病,给党员个人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困难的;
2.党员本人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长期特别困难的;
3.一年来家发生突发事件,给党员个人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困难的。
七、资金来源。
上级党组织下拨专项资金。
八、执行标准。
按上级党组织有关规定执行。
党组织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党组织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爱护老党员、病残及生活困难党员,有效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党内关怀工作,促进党内和谐,不断增强文广新系统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一、建立激励、关怀、帮扶专项资金通过“行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单位捐一点”等方式建立党内帮扶资金,用于激励、关怀和帮扶党员。
二、建立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弘扬正气,鼓励先进。
每年“七、一”,党支部开展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比表彰活动。
推荐上报参加机关工委评选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三、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1、每年“七、一”,全站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2、建立“送温暖、献爱心”和走访慰问制度。
每年元旦、春节,“七、一”期间,党支部要认真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
走访慰问离休老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患病住院的党员。
在党员、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党组织对这些党员家庭走访慰问,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3、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制度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统计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4、建立经常性谈心制度。
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5、建立政治关怀机制。
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
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实施方案 文档

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帮扶救助困难党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工作制度: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按照“思想上扶志,工作上扶技,生活上扶困”的目标要求,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党同,充分利用党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关心救助困难党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党内和谐。
二、救助对象困难党员特指家庭人均收入处于城乡低保水平以下或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
三、救助原则和程序按照“谁管理、谁救助、加强协调、相互支持”的基本原则,开展困难党员救助工作。
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如需要救助,可到社区党员服务站领取困难党员救助申请表,申请救助。
党员服务站在认真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情况录入困难党员数据库,并根据具体困难情况组织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救助。
要积极采取措施,主动了解关心遇到困难的党员情况,及时给符合条件的党员提供帮扶救助。
四、救助内容和方式一是应急救助。
对于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困难的党员,学校应积极实施应急救助。
应急救助主要包括及时组织对困难党员进行慰问,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稳定情绪,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组织专门人员帮助困难党员家庭解决治病、救灾和意外事故处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时难以脱离困境的党员家庭,要及时安排,给予长期帮扶。
可以设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用于困难党员的救助工作。
二是结对帮扶。
对于长期生活困难的党员,要结合辖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有条件的党员,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明确帮扶措施、目标和要求,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情感上关怀,精神上激励他们,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摆脱困境。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爱护老党员、病残及生活困难党员,有效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党内关怀工作,促进党内和谐,不断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1. 一、建立激励、关怀、帮扶专项资金通过“行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单位捐一点”等方式建立党内帮扶资金,用于激励、关怀和帮扶党员。
1. 二、建立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弘扬正气,鼓励先进。
每年“七、一”,党委开展一次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比表彰活动。
推荐上报参加市直评选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1. 三、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1、每年 七、一 ,全校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2、建立 送温暖、献爱心 和走访慰问制度。
每年元旦、春节, 七、一 期间,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开展 送温暖 走访慰问活动。
走访慰问离休老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患病住院的党员。
在党员、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党组织对这些党员家庭走访慰问,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参照校有关规定执行)3、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制度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统计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4、建立经常性谈心制度。
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5、建立政治关怀机制。
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
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
始终尊重党员、爱护党员、依靠党员,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政治、工作和生活环境。
2.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努力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
3.坚持统筹兼顾,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有机统一。
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4.纳入关怀帮扶范围的党员是指生产、生活确实困难的党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点帮扶对象:(1)低于本地平均生活水平的;(2)已纳入低保的;(3)因病因灾致贫的。
5.党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并坚持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在党员遇到困难、发生矛盾、出现失误、存在问题、提拔使用等情况时进行谈话,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6.每年春节“七一”等节假日或党员患病住院、家庭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有较大思想波动时,党支部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走访慰问,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7.研究探索建立党员生活困难救助补助制度和关心老党员、流动党员制度,形成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的工作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8.要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
党支部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9.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对生活困难、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困难党员做好登记工作,为开展党内帮扶工作提供准确信息。
10.要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行动等活动,通过日常的关怀帮助,使困难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体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一、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党员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存在一定的生产生活困难。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载体。
二、帮扶对象
1、因意外灾祸、患重病等原因,一时造成生活上严重经济困难的党员。
2、下岗失业党员。
3、在创业、发展经济、开发科技项目等碰到困难需要帮助党员。
4、其他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
三、帮扶内容
1、帮思想。
进行思想帮扶,定期走访帮扶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通过自力更生逐步脱贫致富。
2、帮生活。
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帮生产。
对党员在创业、发展经济、开发项目遇到困难时,提供相关服务。
4、帮就业。
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再就业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相关实用技术,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
5、帮信息。
多渠道为帮扶对象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及时为他们出谋划策,努力拓宽其家庭收入来源。
四、帮扶措施
1、摸清情况。
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缺乏技术、有的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有的因灾或因病造成生活困难。
各党支部要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支部内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困难原因、有何特长、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
2、建档立册。
各党支部将调查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帮扶困难党员的年度计划,对帮扶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在帮扶过程中,把农村困难党员、企业下岗党员、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党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3、分类帮扶。
根据党员的困难程度和帮扶要求,分类别、分层次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扶持。
成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通过党员捐、单位助的形式募集资金,为各党支部救助特困党员的暂时困难提供资金帮
助。
对因意外灾祸、患重病等原因,一时造成生活上严重经济困难的党员进行困难补助。
对一些技能单一,就业素质偏低的困难党员推荐进行再就业培训,帮助其掌握1—2门职业技能,提高再就业、再创业的能力。
对生活困难党员(包括五保户、特困户、因灾致贫户等),实行以党支部为单位、支部书记负总责、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模式结对帮扶、并建立帮扶档案,规定帮扶单位中的党员定期深入联系点,了解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取单位出资或党员个人捐助的形式筹措资金或物资,为困难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
4、落实责任。
各党支部为本支部困难党员帮扶责任单位,要认真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在本支部得到全面落实。
对需要帮扶的党员,要认真落实帮扶人和帮扶措施,明确帮扶项目、帮扶任务和帮扶目标。
同时坎门办事处社区党总支要把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作为对下属各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和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