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简单实用的气功法-------睡功

日志
特别简单实用的气功法-------睡功 2010.6.8 返回日志列表


睡功又名“睡仙”。

源出《灵宝通智能功术》,原共十一式,现只整理出九式。

本功法的特点是体静意动,大脑静而不眠,通过意的导引,使体静,脑静而脏俯动。修炼者人体姿态行于“睡势”,意态行于动势,体静意动,是动静相结合的一种安神健体的好功法。

“睡功”和“睡眠”有本质的不同,“睡功”是修炼者体态为睡势,全身肌肉处于松而不懈,大脑静而不眠的状态,通过意念的引导,主动调节体静,脑静而脏腑动,达到动静相兼,调息养神,祛病保健之功能。



[适用范围]

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均可修练,老年人,体弱者,妇女等更为适宜。

2.对神经衰弱、失眠症、高血压病、低血压、遗尿、性功能低下、月经不调、功能性闭经、消化不良、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炎等病症有效。



[注意事项]



1.思想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全身肌肉、关节都要处于松而不懈的状态。

2.最好每晚睡前练习,每次10~30分钟为宜,也可更长。

3.认穴一定要准确。修练中若出现全身膨胀、肢麻、凉、热、气流等感觉,此为气功态的自然反应。

4.可针对自身状况需要选择一式或几式反复修练。







一.安神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上肢自然伸直,肘关节略曲,手心向下置于身旁,下肢舒伸,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足尖自然外展呈八字形分开。(同一)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看鼻尖,一直看到脐下,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气从四面八方挤压入脐下小腹处;呼气时,意想气从小腹处通过全身向体外发射。有意念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会出现全身膨胀或身体要腾起的感觉,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不用害怕。

5.疗效:“安神式”主要对神经系统的疾患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脑力劳动者起“安神养精”之力。对一些体力劳动者有解除疲劳,振奋精神之力。

6.功效:安神养精,醒神解乏。





二.降血式(调压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上肢自然伸直或肘关节略曲,手心向下置于身旁两侧,下肢舒伸,两脚跟相对,足尖分开呈小八字。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再往下看鼻尖,一直看到两脚心的涌泉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气从两脚心涌泉穴慢慢上升到脐下小腹部

;呼气时,意想气从小腹部下降到两脚心涌泉穴。有意念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两腿有麻、凉、胀、或有气流动的感觉,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不用害怕。

5.疗效:“降血式”对人体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6.功效:降血、调整血压。



三.保精扶血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两肘自然放置在两胁旁,右手抱左手掌或左手抱右手掌,以练功者本人舒适为好,掌心向下,置于“中极穴”。(中极穴位于脐下四寸,于腹部正中线取之。为足厥阴肝经之穴,是三阴与任脉之会。)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再向鼻尖看,一直看到两手掌覆盖处(中极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气从四面八方挤压到“中极穴”;呼气时,意想气从“中极穴”向全身发射。有意念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人体的整个躯体出现向上或掌下有声响,小腹内有声响,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不用害怕。

5.疗效: “保精扶血式”主要对膀胱、遗尿、尿闭等疾患有一定的疗效。

6.功效:可调整平衡冲、任两脉,助气化,利膀胱。





四.回阳壮力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两肘自然放置在两胁旁,右手抱左手掌或左手抱右手掌,以练功者本人舒适为好,掌心向下,置于“气海穴”。(中极穴位于脐下一寸五分之处,于腹部正关元与神厥两穴之间取之。气海为强壮回阳之要穴,为蓄精扶卵之地,属任脉)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再向鼻尖看,一直看到两手掌覆盖处(气海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气从四面八方挤压到“气海穴”;呼气时,意想气从“气海穴”向全身发射。有意念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小腹内会出现大小不同的声响,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不用害怕。

5.疗效:“回阳壮力式”对阳萎、遗精、淋病、小腹痛、月经不调、闭经有很好的疗效。

6.功效:通理任脉,强壮回阳,调气滞,补肾虚。



五.补虚还阳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两肘自然放置在两胁旁,右手抱左手掌或左手抱右手掌,以练功者本人舒适为好,掌心向下,置于“神厥穴”。(神厥穴位于肚脐窝正中,属任脉。脐曰天枢,又名神厥,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本,

脐通五脏,是神气往来之门。)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再向鼻尖看,一直看到两手掌覆盖处(神厥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气从四面八方挤压到“神厥穴”;呼气时,意想气从“神厥穴”向全身发射。有意念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人体的整个躯体出现向上或掌下有声响,小腹内有声响,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不用害怕。

5.疗效: “ 补虚还阳式”主要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弱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

6.功效: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和滞。







六.调气扶心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两肘自然放置在两胁旁,右手抱左手掌或左手抱右手掌,以练功者本人舒适为好,掌心向下,置于“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下两乳头中间,属任脉,气会膻中,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皆合于此。女子可在第五胸胁关节之间,胸正中线取穴)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再向鼻尖看,一直看到两手掌覆盖处(膻中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气从四面八方挤压到“膻中穴”;呼气时,意想气从“膻中穴”向全身发射。有意念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胸部有气动或胸内有声响,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不用害怕。

5.疗效:胸痛,气管炎,胸膈满闷,心脏等疾患,好的疗效。

6.功效: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七.保肝明胆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躯体左方胁旁放一块与枕同高的软垫,左肘置于软垫上,右手抱左手掌或左手抱右手掌,以练功者本人舒适为好,掌心向下,置于右肝(胆)区之上。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闭目向下看鼻尖,一直看到肝胆区,意想肝胆之形状后,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大气向肝区(胆区)收压;呼气时,意想肝区(胆区)之气从中呼出,呼气时,要把舌抵上腭转为舌抵下腭。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肝胆有气动之态,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

5.疗效: “保肝明胆式”主要对慢性肝炎,肝区不适,肝火过胜,胆痛,胆区不适有好的疗效。

6.功效:理气舒肝,明胆开窍。



八.扶脾健胃式



1.姿势:平直仰卧,

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躯体右方胁旁放一块与枕同高的软垫,右肘置于软垫上,以左手抱右手掌或右手抱左手掌,以练功者本人舒适为好,掌心向下,置于覆置于左胁脾胃区之上。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闭目向下看,向鼻尖看,一直看到脾胃区,意想脾胃之形状后,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大气向脾胃区收压;呼气时,意想脾胃之气从中呼出,呼气时,要把舌抵上腭转为舌抵下腭。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脾胃区有气动之态,这是气功之态的自然反应。

5.疗效: “扶脾健胃式”对脾痛,脾胃不合,胃炎,胃痛,消化不好有很好的疗效。

6.功效:和胃定痛,扶脾去胀。





九.安乐式

1.姿势: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上肢自然伸直,肘关节略曲,手心向上置于身旁,下肢舒伸,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足尖自然外展呈八字形分开。

2.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到两眉中间,两眼闭目“回光”看头后“玉枕”处,再把神光慢慢放回两眉中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

3.呼吸:深长匀细呼吸。吸气时,想大气从远方上空方向两眉中间处收回;呼气时,想气从两眉中间处向远方高空射出。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想太空中的绚丽景色。

4.注意:在练功过程中,会出现外来生物电波而使全身动,还会出现一些美丽景象,千万不要害怕,这也是练人体内收的好方法。



“睡功”九式,主要是用来理通任脉的功法。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调理人体气、血、精、神及五脏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最终使机体内部气血阴阳调和,达到祛病强体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