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泻下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1攻陷药 ( 泻下力较强 ) :大黄、芒硝、番泻叶2润下药 ( 泻下力缓 ) :火麻仁 ( 麻仁丸 )3峻下逐水药 ( 泻下峻猛 ) :甘遂、巴豆、牵牛子大黄根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川军,西军,酒军,熟军功能与应用:1.泻下攻积泻下作用强,尤适合热结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2.泻火解毒用于上焦火毒证 ( 三黄片、牛黄解毒片 ) ,热毒疮疡,烧烫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还可清泄湿热,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证等湿热证。

常用饮片:生大黄 ( 片或丁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用法:攻陷生用,后下活血祛瘀酒蒸清上焦火酒炒止血炒炭注意:1、药味严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2、妇女怀胎、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芒硝根源: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Na2SO410H2O)功能与应用:1.泻下软坚“大黄无硝不下”2.清热消肿外用治疗痈肿疮疡,目赤咽肿口疮。

用法:冲服 ( 芒硝入水即化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①风寒湿痹②风热湿痹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徐长卿、川乌(大毒) 、蕲蛇(有毒)、木瓜、乌梢蛇、桑枝。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雷公藤( 大毒 ) 。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香加皮(有毒)。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同样点:1.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2.发散风寒湿表邪,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不一样点:独活:尤擅长祛风湿止痛。

作用部位偏下,以治疗下肢痹证为宜。

解表作用较羌活弱。

羌活:解表力较独活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部位偏上,以治疗腰以上风寒湿痹为宜。

羌活配独活:散风寒湿力强,风湿痹痛不论上下均可。

川乌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有大毒,炮制后用。

( 生品 0.3g 可惹起中毒 )用法用量: 1-3g 。

宜先煎,久煎。

第七章 泻下药—中药学

第七章 泻下药—中药学

白原;③降低抗凝血酶Ⅲ和纤溶酶活性,加速血凝;⑤收缩
局部损伤血管降低通透性。
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 泻下与吸附作用,减少胆固醇 吸收。 (7)抗病原微生物 抑菌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
黄素、后者作用最强。机制:①影响叶酸酶系统;②诱生干
扰素。 2.其他药理作用抗炎、解热、免疫调节、抗自由基、抗肿 瘤。抗肿瘤机制:①抑制癌细胞呼吸,氨基酸、糖代谢中间 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②抑制DNA、RNA及蛋白合成,对
(2)保肝 芦荟总苷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愈创作用 芦荟多聚糖醛酸酯促进肉芽生长,可用于创伤
以及烧伤;芦荟油膏对X射线有保护作用。
(2)抗肿瘤、抗菌作用 芦荟中蒽醌衍生物具有高效杀伤
肿瘤细胞;芦荟浸出液对皮肤真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 有一定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1.便秘。
2.外科感染。
泻下药分类: 峻下药:最强具有导泻、利尿。甘遂、芫花等。用于 水饮内停,胸腹积水,一般不用。 攻下药:次之 剌激肠壁,增加肠容积。大黄、芒硝, 用于实热内结大便燥结。 润下药:作用缓和 含脂肪油,润滑肠道,火麻仁等。 用于老弱、久病、术后、胎前、产后等阴亏津枯的便秘。
第一节 常用药
大黄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遂瘀 通经等功效。 主要成分 蒽醌衍生物,结合形蒽苷和游离形苷元,此外含 鞣质、α-儿茶素、没食子酸。泻下成分番泻苷A最强;抗菌 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番泻苷A(Sennoside A) 蒽酚、蒽酮
不良反应 超过常用剂量使用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处方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功效主治:攻里通下。用于肠胃燥热、积滞热结证。 1. 药理作用 (1)促进胃肠功能,特别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2)调节免疫 、抗菌、抗内毒素。 2. 应用 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中药学实验课-泻下药

中药学实验课-泻下药

峻下逐水药-牵牛子
功效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 剂,每次1.5-3g。炒用 药性减缓。
LOGO
来源
旋花科牵牛属植物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 成熟种子
饮片性状鉴别
种子似桔瓣状,略具3棱,长5-7mm,宽3-5mm。表 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弓 状隆起,两侧面稍平坦,略具皱纹,背面正中有一 条浅纵沟,腹面棱线下端为类圆形浅色种脐。微凹。 质坚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 叶2片。气微味辛、苦、有麻舌感。以颗粒饱满、无 果皮等杂质者为佳。
峻下逐水药-商陆
功效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
用法用量
煎汤,3-9g, 外用适量
LOGO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饮片性状鉴别
为大小厚薄不一的横切或纵切的块片。切面浅 黄棕色或黄白色,周边灰黄或灰棕色,皱缩。 横切面弯曲不平,具多数同心环状突起,习称 “罗盘纹”;纵切面弯曲或卷曲,表面凹凸不 平,木部呈多数隆起的平行条纹,韧皮部下凹, 质坚硬。气微,味稍甜后微苦,久嚼麻舌。
润下药-火麻仁
功效
润肠通便。
用法用量
10~15g
LOGO
来源
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 干燥成熟果实
饮片性状鉴别
本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 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 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 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嚼后稍有麻舌感。
功效
泻下通便。
用法用量
2~6g;后下。

中药学 泻下药

中药学 泻下药

2.利尿、改善肾功能
机理:利尿,促进肌酐、尿素的排泄;泻下作用, 减少肠内氨基酸的吸收;减少血中尿素(BUN)的生成。
肾功能衰竭:前期可用药物改善或延缓发展,后期 治疗:透析和换肾。
大黄
3.抗感染作用 举例1:火热亢盛致头面部充血、吐血、纽血。 治则--上病下治 原理--大黄可扩张盆腔血管,引血下行,改善头
病理过程:便秘、发热、腹痛、炎症。
◆胃肠实热内结: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单纯性肠 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 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某些急 性感染性疾病。
◆阴亏津枯:多见于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者;大 病后期、术后体质虚弱者,肠蠕动减弱便秘。
◆水饮内停:证候与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右心功 能不全时相似,表现为胸腹积水。
在美国及欧洲地区 属于限制性使用植物。
药物警戒
• 美国NTH组织的Nationlal Toxicology Program课题发现蒽 醌类成分—大黄素有肝毒性。2006年英国MHRA发布含何 首乌制剂的肝损害警告,2009年中国的SFDA发布《含蒽 醌类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有关规定》,限制含蒽醌类中药的 日剂量和使用人群,并要求标示蒽醌含量范围。
临床应用 便秘 外科感染
慢性肝炎 萎缩性鼻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保健、抗衰老
芦荟
药理作用 泻下 保肝 促进创伤愈合 抗肿瘤 抗菌
大承气汤

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理形成过程中能抑制
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升高;调节实验性炎
症模型动物脏器组织的PGF1α/TXB2平衡;并能
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减轻内毒素诱导的脂质过氧
第九章 泻下药
一、概念、临床适应证 --凡能引起腹泻或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主治:便秘、肠胃积滞、实热内结、水饮停聚等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功能: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质(毒物、寄生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之目的。

有些药物兼能逐瘀、消癥、杀虫。

适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使用注意: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用法用量】生大黄:攻下。

入汤剂应后下;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2~5g,入丸剂,不入汤剂,或研末装入胶囊服。

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功效】泻热通便(大量),消积健胃(少量)。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

15中药学第三章泻下药

15中药学第三章泻下药
1.肠燥便秘。
郁李仁(了解)
一、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成熟种子。产
于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
郁李仁(了解)
二、药性: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三、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四、应用:
1.肠燥便秘。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松子仁(了解) 一、来源:为松科乔木红松等的种仁。主产于东北。
3.峻下逐水药:多属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
且能利尿,主治水饮内停之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等实证。
第三章泻下药
四、使用注意:
1.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 2.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忌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第一节攻下药
一、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
用苦寒攻下药以清除肠道湿热或饮食积滞(有害物质),忌用收涩 药。此乃“通因通用”的用药法则。
3.多种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肠梗阻
等)。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可用攻下药配合清热解 毒或活血化瘀药同用(或配驱虫药同用。)
大黄(掌握)
一、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
三、分类 1.攻下药:多属苦寒,其性沉降,主入大肠、胃经。既能通便,又
能泻火,主治大肠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等症。
2.润下药:多为植物果仁、种子,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归大肠经,
能润燥滑肠,软化大便,泻下力缓且有滋补之性。 主治年老体弱,热病后期,产后津亏,阴虚血虚之肠燥便秘。 本类药除火麻仁、郁李仁外,还有桃仁、杏仁、瓜蒌仁,松子仁、柏 子仁、苏子、决明子、桑椹、黑芝麻、胡桃肉、蜂蜜、肉苁蓉、锁阳、 当归、何首乌、天冬、麦冬等。
甘遂(熟悉)

中药学课件第三章泻下药

中药学课件第三章泻下药
中药学课件第三章泻下药
contents
目录
• 泻下药概述 • 泻下药的种类及特点 • 泻下药的配伍与应用 • 泻下药的现代研究 • 泻下药的常见误区与正解 • 泻下药的正确选用与使用方法
01 泻下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泻下药是指能够引起腹泻或滑利 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主要用 于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忌与补益药同用
孕妇及月经期女性体质特殊,对泻 下药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损伤胎气 或导致月经过多等不良反应。
孕妇及月经期慎用
在使用泻下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禁 忌。如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 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 药效发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 应用泻下药应根据病情、药性,在有效剂量范围内,确定适宜的用量及疗程,不可过剂,以防耗伤正气,甚至 发生“脱证”或休克等。
• 润下药多含油脂,能润肠通便,使缓下而不伤正气,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 燥便秘。但火麻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
• 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部分药物兼有利尿作用,使体内潴留 的水液从小便排出,适用于水肿、膨胀、痰饮积聚等证。但本类药物多有毒性,易伤正气,故体虚者当慎用, 且不宜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过量而发生中毒或伤 正。孕妇忌用。
服药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安 排服药时间。如攻下药宜清晨空腹 服用,以便借肠胃空虚之际,药物 迅速入肠发挥作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观察反应
使用泻下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反应。如出现腹痛、腹泻过度等不 良反应,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泻下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泻下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 秘证。
郁李仁
• 【来源】 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 【药性】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功效】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应用】
• 1.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 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
商陆
•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 【功效】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本品苦寒性降,能通利二便而排水湿,泻下 作用较弱。适宜用治水肿臌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的水湿肿满实证。
• 2.疮痈肿毒。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和解毒的作用。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 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
• 2.痰饮积聚,气逆喘咳。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 饮咳喘,面目浮肿者。
• 3.虫积腹痛。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出虫体。
•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 药性减缓。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 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 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甘遂
• 【来源】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 1.二便不利,水肿、痰饮,积滞胀满。 • 2.血瘀经闭,癥瘕。 • 3.顽癣,赘疣。可用治顽癣、恶疮肿毒及毒蛇咬伤等,可内服、外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使用注意 ▪ 1. 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 ▪ 2. 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忌用。 ▪ 3. 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 4. 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
▪ 三. 名词解释
▪ 1.釜底抽薪:用苦寒沉降之攻下药, 治疗火热炽盛之证。这种清泻实热, 导热下行的作用,称之为釜底抽薪。 药如大黄。
▪ 2.推陈致新:祛除人体陈腐物质,促 进气血津液的新生。药如大黄。
▪ 2. 攻下-大便秘结(2g±);.5g±);
▪ 4. 泻肺-肺气壅滞,痰饮喘咳; ▪ 5. 驱虫-虫积腹痛(蛔虫)。
巴豆
▪ 【药物基原】 ▪ 源于《本经》。 ▪ 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成
熟种子。
▪ 巴豆
▪ 巴豆
▪ 现代研究:
▪ 大黄同时含有两种相反的化学成分:
▪ ①是蒽醌衍生物,明显引起腹泻,起 效快而维持时间短。
▪ ②是含有鞣质,发挥收敛作用,反而 影响排便,起效缓而维持时间长。
▪ 2. 攻下积滞: ▪ 热积便秘+芒硝(阳明腑实证) ▪ 兼里虚者+人参、当归、玄参; ▪ 冷积便秘+附子、干姜; ▪ 食积腹痛+青皮、木香; ▪ 湿热积滞+黄连、木香;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 甘遂
▪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根。
▪ 京大戟
▪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的根。
▪ 芫花
▪ 为瑞香科灌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的花蕾。
▪ 7. 清泄湿热: ▪ ┌痢疾+黄连、木香(通因通用) ▪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茵陈蒿汤) ▪ └淋证+车前子、栀子(八正散)
▪ “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人参论》: “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其家, 破其家未必杀其身。先破人之家而后 杀其身者,人参也。”
▪ 甘遂
▪ 甘遂
▪ 药材甘遂
▪ 京大戟
药材京大戟
▪ 芫花
药材芫花
【功效应用】
▪ 甘遂、大戟与芫花 ▪ 相同点: ▪ 甘遂┐ 峻猛有毒--多入丸散,内服醋制。 ▪ 大戟├ 泻水逐饮--水肿,臌胀,痰饮。 ▪ 芫花┘ 消肿散结--疮痈肿毒。
▪ 不同点:
▪ ┌作用最强,善行经隧水湿。 ▪ 甘遂┤又能逐痰涎--风痰癫痫。 ▪ └入丸散,每次0.5~1g。
▪ 药材芒硝
▪ 药材玄明粉
【功效应用】
▪ 1. 泻下攻积,润燥: ▪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大黄。
▪ 2. 软坚: ▪ 乳痈初起,断乳。

┌ 咽肿、口疮;
▪ 3. 清热消肿┤目赤肿痛;
▪ (外用)└痈疮肿痛。
【功效鉴别】
▪ 大黄与芒硝鉴别:
▪ 相同点:

┌泻下攻积-实热积滞便秘;
▪ 苦寒沉降┤ (常相须为用)

└清热消肿-外科痈肿疮毒。
▪ 不同点:
▪ 大黄┈味苦,泻下力强,
▪ 冷积、食积、湿热积滞均可用之。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 兼┤活血祛瘀-瘀血阻滞;

└清泄湿热-黄疸、淋证。
▪ 芒硝┈味咸,软坚力胜,
▪ 外用清热解毒-用于乳痈、回乳,

及疮疡、咽痛、目赤。
番泻叶★
▪ 【药物基原】 ▪ 源于《饮片新参》。 ▪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cinosa Roxb.的根。 ▪ 内服醋制用。
▪ 商陆
▪ 垂序商陆
▪ 商陆
▪ 药材商陆
▪ 【功效应用】 ▪ 1. 泻下逐水-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 (能通利二便,利尿作用更强) ▪ 2. 消肿散结-疮疡肿毒,痈肿初起。 ▪ 3. 可作食疗。
牵牛子★★
▪ 【药物基原】
▪ 源于《别录》。
▪ 芦荟
药材芦荟
【功效应用】
▪ 1.泻下通便-热结便秘,兼心肝火旺 ▪ 2.清肝泻火-肝经火盛,便秘溲赤。 ▪ 3.杀虫疗疳-小儿疳积。
▪ 【使用注意】 ▪ 1.本品大苦大寒,非肝火旺、大便秘结、
大实之证一般少用。
▪ 2.刺激性强,泻下时常伴显著腹痛和盆腔 充血,宜入丸剂。
▪ 3.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angustifolia Vahl和尖叶番泻C. acutifolia Delile的叶。
▪ 药材狭叶番泻叶
药材尖叶番泻叶
▪ 【功效应用】

┌热结便秘;
▪ 1.泻下通便┤习惯性便秘-小量泡服。

└老年便秘。
▪ 大剂量(5~10g)可攻下
▪ ――作X线诊断,肠道清洁剂。
▪ 2.行水消肿-腹水肿胀。
▪ 四.分类
▪ 1. 攻下药:
▪ 苦寒-泻下攻积,导热下行

-大便秘结,实热积滞证。
▪ 2. 润下药:
▪ 多为种子,甘润-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老人、病后及产后肠燥便秘证。
▪ 3. 峻下逐水药:
▪ 苦寒有毒-逐水泻饮-悬饮、臌胀、水肿
【药 物】
▪ 第一节 攻下药 ▪ 第二节 润下药 ▪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 【用法用量】 ▪ 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
▪ 【使用注意】 ▪ 1.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 2.畏牵牛。
▪小 结
▪ 一.配伍方法
▪ 1. 常配行气药,如枳实、厚朴,

以增强泻下导滞作用。
▪ 2. 兼表邪者,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 兼正虚者,应攻补兼施。
▪ 3. 热积者,需配清热药;
▪ 寒积者,需配温里药。
▪ 3. 凉血止血:
▪ -血热出血+黄连、黄芩; ▪ -上消化道出血:单用有效。 ▪ 4. 清热泻火: (釜底抽薪) ▪ -温病重证,脏腑火热证。
▪ 5. 解毒消肿:
▪ 内服-热毒痈肿+银花;

肠痈初起+丹皮(大黄牡丹汤)

乳痈肿痛;
▪ 外用 口舌生疮;

水火烫伤。
▪ 6. 逐瘀通经: ▪ 产后瘀阻,恶露不尽+桃仁; ▪ 下焦蓄血证+桃仁、桂枝; ▪ 跌打损伤+红花。
▪ 大麻
▪ 药材火麻仁(右为已除果皮的种子)
▪ 郁李
▪ 药材郁李仁
【功效鉴别】

相同点
不同点
▪ 火麻仁┐质润多脂┌滋养补虚:虚人便秘。



▪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水肿胀满。



▪ 松子仁┘肠燥便秘└润肺止咳:肺燥干咳。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 【概 述】 ▪ 【具体药物】
▪ 甘 遂 京大戟 芫 花 ▪商 陆 ▪ 牵牛子 ▪巴 豆
▪ 【用法用量】 ▪ 生用:后下或开水泡服,泻下力强。 ▪ --重症、急病、体质强。
▪ 熟用:同煎,泻下力减弱。 ▪ --轻病、慢性病、体质弱。
▪ 久煎:泻下力减弱,清热泻火明显。 ▪ 酒大黄:活血作用较好--瘀血证。 ▪ 大黄炭:止血作用加强--出血证。
▪ 【使用注意】 ▪ 1.脾胃虚弱者慎用; ▪ 2.妇女产前忌用; ▪ 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慎用。 ▪ 3.服大黄有时有腹痛。 ▪ 4. 久服泻下力减弱,反致便秘。
药材巴豆
【功效应用】
▪ 1. 峻下冷积-寒积便秘要药。 ▪ 张元素喻其有“斩关夺门之功”。 ▪ 量大时,峻下-冷积、水肿; ▪ 量小时,缓泻-胃肠积滞。 ▪ “峻用有劫病之功,微用有调中之妙”
▪ 2.逐水退肿-腹水臌胀。 ▪ 3.祛痰利咽-寒实结胸,喉痹痰阻。 ▪ 4.外用蚀疮-痈肿成脓未溃,恶疮。
【概 述】
▪ 一.功效 ▪ 峻下逐水,泻饮退肿。 ▪ 特点:①苦寒有毒; ▪ ②腹泻时间长; ▪ ③剧烈水样泻; ▪ ④频繁腹泻。
▪ 二.适应范围
▪ 水肿、臌胀、痰饮等,
▪ 用一般药物治疗无效且正气未衰,能 耐受攻邪者。
▪ 三.使用注意 ▪ 1.有毒而力峻,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 2.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 3.邪实正虚者--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 4.注意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
▪ 【教学时间】 3学时。
【概 述】
▪ 一. 含义 ▪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
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 二. 性能 ▪ 苦寒沉降,归脾胃大肠经。
▪ 三. 功效及适用范围 ▪ 1. 泻下通便――大便秘结。 ▪ 2. 泻下攻积――胃肠积滞及有害物质。 ▪ 3. 清导实热――火毒炽盛(釜底抽薪)。 ▪ 4. 逐水退肿――水饮停蓄。
▪ 为旋花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裂叶牵牛 Pharbitis nil (L.)Choisy或圆叶牵牛 P.purpurea(L.)Choisy的成熟种子。
▪ 裂叶牵牛
▪ 圆叶牵牛
▪ 药材牵牛子
▪ 【处方用名】 ▪ 丑牛子、黑丑、白丑、 ▪ 黑白丑、二丑。
【功效应用】
▪ 1. 逐水-水肿,臌胀(3g±);
▪ ┌作用较缓,偏行脏腑水湿。 ▪ 大戟┤ ▪ └入丸散服,每次1g。
▪ ┌作用最缓,善泻胸胁水饮。 ▪ 芫花┤又能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 └入丸散服,每次0.6g。
▪ 三者共同的使用注意: ▪ 1.体质虚弱,孕妇忌用。 ▪ 2.注意炮制及配伍: ▪ ①三药均需醋制以降低毒性。 ▪ ②多入丸、散;反甘草。 ▪ ③枣汤送服,以减缓毒性。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和根茎。
▪ 掌叶大黄
▪ 唐古特大黄
▪ 药用大黄
药材大黄
▪ 【处方用名】 ▪ 将军、锦纹。
【功效应用】
▪ 1. 泻下通便-习惯性便秘。

(有效但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