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2.环境司法3.限期治理制度4.环境民事诉讼5.环境行政许可6.环境权7.环境行政诉讼8.“三同时”制度二、填空题1.我国的环境司法活动主要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目前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法定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

3.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环境权的权利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后代人。

4.根据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保护法的特点在于其___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性。

7.环境行政监察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耕地保护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类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10.对在城市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实行由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并公告的制度。

11.《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

12.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

《水环境保护》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环境保护》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环境保护》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水体污染源、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水体污染源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点源污染:污水拱门有固定的排污口,如工业污水源、生活污水源、医院污水源。

非点源污染:污水来自大面积,如农村污水和灌溉水、地质溶解和降水淋滤。

水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和危害:耗氧有机物造成水体溶氧亏缺,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甚至威胁其生存。

植物营养物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急性毒性、三致作用、生物富集农药环境难以降解,造成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生物累积对人体的毒性;它可以杀死害虫和其他有益昆虫(鸟类)的天敌;使害虫具有抗药性。

一般来说,每年约有1000万吨石油及其产品排入海洋;石油中的许多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石油污染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存环境;石油污染破坏了海滨风景区和海滩。

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有慢性毒性;使鱼类带异味影响食用;影响饮用水水质。

氰化物是剧毒的;水体自净能力强。

酸碱及一般盐类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腐蚀管道和船舶;增加水中的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

热污染、水温升高和溶解气体过饱和使水生生物产生气泡病;增加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的速率,增强有毒物质的毒性;这使得水生生物群落的种群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具“三致”作用;可经食物链生物富集而放大危害。

致病微生物和致癌物会导致疾病和癌症。

2、需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定义: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脂类等物质;通常用COD、BOD、TOC等指标来表示。

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危害:造成水体溶氧亏缺,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甚至威胁其生存。

3.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和危害?定义: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危害:水质恶化:透明度降低、溶解氧减少和水生生物死亡蓝藻产生生物毒素水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毒,湖泊变成沼泽4、水体自净的定义、特征及其机制?广义的定义是指受污染水体通过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降低污染物浓度,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环境水力学》期末复习

环境水力学》期末复习

《环境水力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评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 __化学指标_______、 ____毒理学指标_____、 ___氧平衡指标______和 __细菌学指标___。

2、一个生态系统由___生产者_______、___消费者________、分解者_____、 ___非生物成分_______四种基本成分构成3、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____水温_______、____流量_____、__流速______ 和 ____含沙量____。

4、水利水电工程影响评价工作包括两大部分:一是___编制评价工作大纲_______,二是_____开展环境影响评价__________。

5、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水__静态_______环境和___动态______水环境。

前者是指流速很低甚至没有流动的水体,比如一些水库、湖泊等;后者则是指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如河流、渠道中的水流。

6、 _水环境质量标准________和 __水污染物排放标准_______ 是水环境标准体系中的两个基本标准。

7、胶体的凝聚有__凝结_______和___絮凝______两种基本形式二、判断1.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迁移是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一种表现。

(√ )2.只要有污染物进入水体,就可以认为水体被污染了。

(X)3.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强,生化作用相对弱。

(X)4.根据水资源质量标准,五级水质最好,最适合人类饮用。

(X)5.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对现状水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总体评价。

(√ )6.在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应选择洪水流量为设计流量。

(X )7.液体中水的表面张力最大。

(X)8.河流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对强。

(X )9.功能一级区划中,水质污染严重,现状水质较差的城镇河段应划为开发利用区。

(√)10.环境管理制度已经逐步走向法律化、政策化。

(√)11.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细菌学评价的指标是大肠杆菌和BOD。

西农水土保持原理复习资料

西农水土保持原理复习资料

西农水土保持原理复习资料西农水土保持原理复习资料水土保持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学科,它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农水土保持原理是指在西部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和植被保护三个方面,对西农水土保持原理进行复习。

一、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将土地资源按照一定规划和管理,用于农业、工业、建设等各种用途的过程。

在西农水土保持原理中,土地利用需要考虑土地的类型、地形、土壤质量等因素,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需求。

在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相对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还需要注意土地的保护和修复,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

在西农水土保持原理中,水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相对匮乏,因此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溉用水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和水利工程,储存雨水和蓄水,以应对干旱时期的用水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

三、植被保护植被保护是指保护和恢复土地上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过程。

在西农水土保持原理中,植被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西部地区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土地容易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还需要合理利用植被资源,避免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西农水土保持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和植被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西部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时,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环境容量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组成。

2.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3.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5. 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较一次污染物还强。

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烟雾及光化学烟雾。

6.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

7.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第2版)期末复习资料精编版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第2版)期末复习资料精编版教学内容

名词解释1、水质指标:用水对象和废水排放所要求的各项水质指标的数量限制。

2、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3、水污染: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该状态称为水污染。

4、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5、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7、水体自净: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这一现象为“水体自净作用”。

8、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步骤。

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再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9、气浮法: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废水中的悬浮物,使其随气泡升到水面而去除。

10、离子交换法:不溶性离子化合物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质离子的交换反应。

11、电渗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2、反渗透:借助压力促使水分子反向渗透,以浓缩溶液或废水的方法。

13、高级氧化技术:依靠体系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等物质来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技术。

14、吹脱原理:让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易挥发溶质通过气液界面,向空气中扩散的传质过程。

15、汽提原理:用热蒸汽与废水接触,使废水水温升至沸点,利用蒸馏作用时废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挥发到大气中。

16、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一种间歇运行的活性污泥法,按照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待机的顺序在同一设备中完成周期性操作。

17、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污泥龄(θc)。

《水环境保护》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环境保护》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降雨
气象
水文特性
水体特征
水质调查和监测
常规水质参数
特殊水质参数
水生生物和底质方面的参数(高级评价项目)
18、怎样确定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及其预测评价因子?
1பைடு நூலகம்、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征?
20、水环境预测评价设计条件有哪些?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
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
15、水环境容量的定义?水环境总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其程序。
定义:当水体的自净能力大于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强度时,水体将不断得到改善,趋于良好状态;反之,水质将不断恶化,严重者将导致污染,使得水体丧失水环境保护所要求的功能,即环境质量低于规定的标准要求。显然,自然情况下,对已一定的水体,在满足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下,允许有一个最大纳污量,该纳污量即常说的环境容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5、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⑴ 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第一,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废水排放量;第二,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第三,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第四,处理好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渣。
1)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2)流量确定
3)流速确定
4)衰减系数
5)环境容量计算
16、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污染源评价的基本方法?非点源污染的特点是什么?研究非点源污染负荷对水体水质影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污染源、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水体污染源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点源污染:污水牌坊有固定地点的排污口,如工业污水源、生活污水源、医院污水源。

面源污染:污水源来自广大的面积上,如农村污水和灌溉水、地质溶解作用和降水淋溶作用。

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耗氧有机物造成水体溶氧亏缺,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甚至威胁其生存。

植物营养物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急性毒性、三致作用、生物富集农药环境难降解,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对人体产生毒性;对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虫(鸟)有杀伤作用;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石油类一般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t左右;石油中很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石油污染破坏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石油污染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

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有慢性毒性;使鱼类带异味影响食用;影响饮用水水质。

氰化物剧毒;水体自净能力强。

酸碱及一般盐类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腐蚀管道和船舶;增加水中的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

热污染水温升高,溶解性气体过饱和,使水生生物得气泡病;使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速率提高,有毒物质毒性增强;使水生生物群落种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

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具“三致”作用;可经食物链生物富集而放大危害。

病源微生物和致癌物致病、致癌。

需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定义: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脂类等物质;常以COD、BOD、TOC等指标表示。

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危害:造成水体溶氧亏缺,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甚至威胁其生存。

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其危害?定义: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危害:水质恶化:透明度降低、溶解氧减少、水生生物死亡蓝藻产生生物毒素水体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具有毒性湖泊沼泽化水体自净的定义、特征及其机制?广义的定义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水体自净的特征染物浓度逐渐下降。

多数有毒污染物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

金属由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杂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稳定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

在自净初期,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自净初期,水中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大量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逐渐回升,最终趋于正常。

机制:物理净化过程,是指污染物在水体中混合、稀释、沉淀、吸附、凝聚、向大气挥发和病菌死亡等物理作用下使水体污染浓度降低的现象。

化学净化过程,是指污染物在水中由于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酸碱反应等化学作用下,致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毒性丧失的现象。

生物进化过程,是水体内的庞大的微生物群,在它们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使污染物不断发生分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的现象。

天然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水生生物生存和活动的影响因素?我国流域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什么是环境标准?环境标准如何分类?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⑴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

第一,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废水排放量;第二,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第三,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第四,处理好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渣。

⑵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第一,在制定各种规划时,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第二,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第三,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排放标准;第四,将同行业废水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第五,有计划地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

⑶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第一,设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保护水源;第二,颁发有关法规,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污染的具体条例。

水污染治理的系统工程包括哪些主要技术体系?为什么强调系统工程?环境保护生态工程措施主要有:流域(区域)合作综合整治清洁生产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水利工程人工湿地技术污水处理厂技术生态工程可以理解为,依据生态学原理,进行优化设计的能使资源充分利用、循环利用、且污染程度最小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技术,它是各种适宜的环境保护与治污技术的多层次优化组合系统,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5、水环境容量的定义?水环境总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其程序。

定义:当水体的自净能力大于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强度时,水体将不断得到改善,趋于良好状态;反之,水质将不断恶化,严重者将导致污染,使得水体丧失水环境保护所要求的功能,即环境质量低于规定的标准要求。

显然,自然情况下,对已一定的水体,在满足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下,允许有一个最大纳污量,该纳污量即常说的环境容量。

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流量确定流速确定衰减系数环境容量计算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污染源评价的基本方法?非点源污染的特点是什么?研究非点源污染负荷对水体水质影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形成过程?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的基本方法?调查内容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降雨气象水文特性水体特征水质调查和监测常规水质参数特殊水质参数水生生物和底质方面的参数(高级评价项目)18、怎样确定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及其预测评价因子?19、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征?20、水环境预测评价设计条件有哪些?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

一般采用环评实测水质成果数据或者利用收集到的现有水质监测资料数据。

拟预测的排污状况一般分废水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两种情况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排放位置及排放方式。

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

对于内陆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一般为枯水期,个别水域由于面源污染严重也可能在丰水期;对于北方河流,冰封期的自净能力很小,情况特殊。

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定拟预测时段的设计水文条件,如十年一遇连续7天枯水流量、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

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确定参数的方法有实验测定法、经验公式估算法、模型实定法、现场实测法等。

对于稳态模型需要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对动态模型或模拟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的模型,还需确定初始条件。

21、水环境预测评价数学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22.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意义何在?有哪些主要类型?定义:水环境保护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对水体质量的要求,以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物排放状况为基础,通过总量控制,对各种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作出安排,以达到控制污染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目标:协调系统内部各组成或部分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水污染控制费用满足水环境质量要求.范围和层次来划分:流域规划任务:在一个流域范围内确定水污染控制的战略目标,包括环境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

主要内容:在流域范围内协调各个重要污染源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流域范围内的各个河段和支流满足水质要求。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流域范围内具有复杂的污染源的城市或工业区的水污染控制规划。

区域规划是在流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将流域规划的结果—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污染源,并为此制定具体的方案。

.设施规划设施规划的目的是按照区域规划的结果,来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所选的污水处理设施既要满足污水处理效率的要求,又要使污水处理的费用最低。

从不同管理目的来划分针对水质管理的不同目的,水环境规划可以分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水污染系统规划、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等类型。

水环境综合整理规划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害的总体部署。

而其它规划属于专业规划范畴.23.什么是排放口最优化处理?什么是最优化均匀处理?什么是区域最优化处理?排放口优化处理问题-以每个小区的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在水体水质条件的约束下,求解各个污水处理厂的最佳处理效率组合。

排放口优化处理问题,在水污染控制系统中研究最多,技术也最为成熟,它是建立在河流水质状况模拟基础上的优化问题。

最优化均匀处理在实际的河流污水系统中常与城市污水系统(或工业区)联系在一起,需均衡考虑污水处理厂规模及经济效益问题,也就是一个小区的污水可能进行处理,也可能输往另一个小区后作集中处理,这就出现最优化均匀处理问题。

区域最优化处理的规划,实际这是排放口最优化处理和最优化均匀处理有两者的综合,而后两者又是前者的特例。

系统的分解试探法24.何谓“全部处理或全不处理”的策略?试说明之。

由于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一经确定后,为发挥其经济效应,在某一个节点汇集来的污水,不可能把它“分裂”为两部分或多部分进行处理。

对一个节点来说,它本身收集的污水加上由其它节点转输来的污水,只存在两种可能选择:或者全部处理,或者全部转输到其它节点上去处理,这就是“全部处理与全不处理”的决策。

25.何谓试探法?它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有什么作用。

区域最优化处理系统规划的分解可以通过试探法进行,试探法是一种直接寻优的方法,它没有固定的运算程序。

在试探过程中主要的要点是力求在制定的程序中包含最大数量的组合方案,从中选出目标值最优解。

常用的试探法:开放节点试探封闭节点试探最优输水路线试探试探法具有很多优点,它原理简单,方法易行,而且本身对目标函数的形式没有特别的要求,因此应用起来十分灵活,框图编出的程序,不仅可以计算区域最优规划问题,同时也可以计算排放口最优化处理问题和最优化均匀处理问题。

26.污染源排入河流后水体的污染与自净过程。

归纳水体中耗氧和充氧的各种来源。

水体中的耗氧过程a.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碳的氧化分解,在这个过程中耗氧;b.有机物的分解产物氨氮又因硝化作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过程中耗氧;c.沉积在河底的淤泥发生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和水底分解作用,产生有机酸和还原性气体,这些物质释放到上面的水体成为流水中的BOD而耗氧;d.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水生植物(和藻类)呼吸作用而耗氧;e.水中还原性物质引起水体中耗氧;f. 流出本水体的水流,将挟带一定的溶解氧输送到下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