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唑酮(痢特灵)致药物热1例
_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1例_朱红

中国药物警戒第8卷第11期2011年11月November,2011,Vol.8,No.11病例:患者,男,47岁,于2010年4月18日以“肺部感染”收住。
患者三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行抗炎治疗症状时有反复。
近2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一直未治疗。
入院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H333)2.0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及左氧氟沙星(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11151-1)0.4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抗感染治疗7天后,症状无缓解。
行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上肺支气管黏膜炎性改变;胸部CT示:右肺阴影。
请相关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右上肺病变多考虑不良病变建议手术治疗。
于2010年4月30日在全麻下行“胸腔下右肺中上叶切除术”,术中见右肺上叶可触及一大小约6cm×5cm×5cm 的肿块,质硬,病变组织已明显侵及右肺中叶,行右肺中叶切除,清除肺门及气管旁的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肺结核”,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H333)2.0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抗感染并给予止血、抗结核、保肝、营养支持药物及对症治疗,5月11日伤口拆线,但当晚23时患者出现寒战、发热、右侧胸部轻度疼痛、心慌、气短,心率在发热时可达135次/分,次日体温最高至40℃。
查体:T39.8℃,P110次/分,BP120/70mmHg;皮肤无皮疹;手术切口愈合好,无红肿、渗液及渗血;听诊左肺呼吸音清晰,右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罗音和胸膜磨擦音;心率110分/次,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化验示:血沉53mm/h;血常规:中性粒细胞79%,肝功:AST65IU/L、ALT78IU/L、ALP153IU/L、γ-GT104IU/L、血糖7.08mmol/L,余项正常。
考虑发热为术后感染所致,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058)1.0g,静脉滴注,8小时一次,使用5天后仍发热不减,呈不规则热型。
常用抗生素致药物热临床分析

常用抗生素致药物热临床分析作者:徐宁, 胡毅坚, 黄小萍作者单位:宁波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浙江省宁波,315010刊名:中国基层医药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年,卷(期):2011,18(15)1.陈灏;任振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征[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 2008(03)2.刘华生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药物热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04(09)3.赵国兴实用药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学 19944.齐俊英;傅鹰发热待查病因中药物热构成比的系统性综述[期刊论文]-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2(06)5.陶仲为发热病的诊治[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02)6.Lohr LA Prolonged fever of childhood orgin 1997(09)7.Lipsky BA;Hirchmann JV Drug fever[外文期刊] 1981(08)8.张晋萍药物热82例分析[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08(06)9.汪复;张婴之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200410.张春红;张秀华16例药物热浅析[期刊论文]-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3(05)11.杨炯;何伟青霉素致药物热误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误诊误治 2008(02)12.扬晓华1 23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1(02)13.张帮杰;刘淑媛;王庆治长期发热113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09(11)14.王利红抗生素引起药物热在小儿临床上的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08(09)15.梁国庆;谢仲豪抗生素致药物热18例[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07(04)1.李雪梅抗生素致药物热47例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医学2011,32(2)2.刘正印.吴梓涛.盛瑞媛药物热40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2000,20(6)3.钟文卫.钟森林.Zhong Wen-wei.Zhong Sen-lin吡喹酮引起药物热1例[期刊论文]-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22(2)4.李红.孙灵敏对常用抗生素致药物热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jcyy201115038.aspx。
静脉点滴致药物热反应一例

静脉点滴致药物热反应一例汤文静刘晓彤患者韩某,男性,46岁,农民。
因右侧膝关节韧带断裂。
来我院住院治疗。
入院检查:T37℃,脉搏9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70㎜Hɡ。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神智清,检查合作。
做注射用青霉素皮试(+)。
术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磷霉素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约一小时左右,患者出现高热。
体温39℃,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70㎜Hɡ,两侧肺部听诊无罗音。
给予退热药物,但体温一直不退。
停药后体温下降较快。
次日当重新应用此药物时,发热又复出现。
考虑为药物热反应。
第三日,改用环丙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发热又复出现,停药后即恢复。
据患者家属反映,此患者在每次静脉滴注抗生素时,都有此现象发生。
可确诊其为药物热反应。
讨论:药物热是药物过敏反应之一。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药源性疾病。
是由于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反应。
尤以血制品、疫苗、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磺胺类、抗肿瘤制剂以及α-甲基多巴等药物易致药物热。
出现药物热的原因可分为三类:(1)机体对药物的高敏性所致的发热反应,为常见的发热现象。
病人可表现出单独的发热,有时还合并其它过敏体征。
如寻麻疹等。
(2)药物本身所致的发热反应,这类发热反应是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如赫克斯海默氏反应。
这主要是青霉素作用于梅毒螺旋体,后者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所致。
有的发热还与红细胞溶血有关。
如应用伯氨喹啉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减少,易致发热反应。
(3)微生物或热源所致的发热反应在临床上最常见。
多数药物热与机体的免疫性(即抗体-抗原反应)有关。
该患者表现为单独的发热。
属机体对药物的高敏性所致的发热反应。
可能与其过敏体质有关,其中可能有重要的遗传因素。
药物热与病理热不同。
停药后体温下降较快,当重新应用药物时,发热又复出现。
一般无特殊治疗方法,停药后即可恢复。
但对那些病情十分严重的病人,可合用糖皮质激素类,以抑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借以达到控制体温上升的过敏反应的目的。
关于部分检验项目的说明

关于部分检验项目的说明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
呋喃唑酮为广谱抗菌药,对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抑制作用。
过量使用呋喃唑酮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一般反应较轻);溶血性贫血、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多发性神经炎;新生儿和G-6-PH缺乏可致溶血性贫血。
若超量或长期连续用药,可引起动物中毒,严重会导致动物死亡。
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人体可引起溶血性肝坏死等疾病。
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将其列为禁用兽药,严禁在任何食品动物中应用,但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仍将其作为治疗水产品肠胃病的特效药使用。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铅、铜等的无机物,以及除虫菊酯、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00万吨,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虫剂、落叶剂等类农药。
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铅铅是一种慢性、积累性毒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新鲜水果(浆果和其他小粒水果除外)中铅限量值为≤0.1mg/kg、浆果和其他小粒水果中铅的限量值为≤0.2mg/kg、新鲜蔬菜(芸薹类蔬菜、叶菜蔬菜、豆类蔬菜、薯类除外)中铅限量值为≤0.1mg/kg、芸薹类蔬菜、叶菜蔬菜中铅限量值为≤0.3mg/kg、豆类蔬菜、薯类中铅的限量值为≤0.2mg/kg。
人体若长期大量摄入铅含量超标的食品,铅会蓄积在体内,可能影响神经系统、智力发育等。
莱克多巴胺莱克多巴胺是“瘦肉精”的一种,属于β-兴奋剂类药物。
呋喃唑酮片(痢特灵)口服引起过敏反应

呋喃唑酮片(痢特灵)口服引起过敏反应发表时间:2012-10-30T11:32:04.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20期供稿作者:史克云[导读] 再付痢特灵时无服用其他药品,也无饮酒史等。
该患者过敏反应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应引起临床关注。
史克云(兰州市中医院肛肠科甘肃兰州 730050)【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06-011、病历介绍患者,女,47岁,因饮食不洁引起腹泻数次,自服痢特灵0.1g。
服药后2小时,患者颜面部尤其是双侧眼睑严重水肿,随后全身及头皮内出现大片水泡样丘疹。
遂到门诊就诊。
因不详过敏史,医生给予口服扑尔敏4mg,每日三次,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推注等抗过敏治疗。
治疗当日日光皮疹消退。
第二天音患者腹泻未愈,又自服痢特灵0.1g,1小时后患者再次出现以颜面部为主的大片水泡样丘疹,伴心慌,出冷汗。
查体:心率100次/分,BP:90/80mmHg。
追问药物过敏史,发现前一天发病也是口服痢特灵后出现过敏症状。
此后未再服用其他药物,也未吃过海鲜发物。
因此考虑为痢特灵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
故医生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推注等抗过敏治疗。
患者颜面部丘疹逐渐消退,以后给予多次门诊复诊,未再发生过敏反应。
故确诊为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
2、讨论该药品为基础呋喃类抗菌药,偶有过敏反应报道追问患者病史时,曾有自服此类药品史(如呋喃坦啶等),但无既往过敏史发生。
再付痢特灵时无服用其他药品,也无饮酒史等。
该患者过敏反应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应引起临床关注。
单一应用呋喃唑酮根治幽门螺杆菌成功1例

1 2 %时, 单独应 用其 治疗 H P感染无效 。 呋喃唑 酮又名痢 特灵 , 是一种硝 基呋喃类 广谱抗 生素 . 对 常见的革兰 氏阴性菌和 阳性 菌有抑制 作用 , 临床上 多用 于 治疗细菌引起 的痢疾 、 肠炎 、 霍乱等肠道感染疾病 , 还 可以用
于治疗 胃 、 十二指肠溃 , 这 与 其 能抗 幽 门 螺 杆 菌 、 抑 制 胃酸 分
保护作 用 ; 并 可提高 胃黏膜 内源 性前列 腺索水平 , 增加 胃黏
膜的保护作用[ 5 ] 。 而且临床研究还发现 , 呋 喃唑 酮 口服 后 不 易
联疗法 , 而改用 呋喃唑酮 ( 1 0 0 n a g 3次/ d ) , 共服药 2 周 。1 个
月后行 ” C尿素 呼气试验 . 结果显示 H P阴性 。
・
5 00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 0 1 6 年 1 2 月第 1 8 卷第 6 期
C h i n J H e a l t h C a r e M e d , D e c e m b e r 2 0 1 6 , V o l 1 8 No.6
,
・
病例报告 ・
单一应用 呋 喃唑酮根治幽 门螺杆菌成功 1 例
究 协作组 , 刘文 忠 , 谢 勇, 等. 第 四次全 国幽门螺杆菌感染 处 理共识报告 [ J ] . 中华内科杂志 , 2 0 1 2 , 5 1 ( 1 0 ) : 8 3 2 — 8 3 7 . 【 4 ]G r a h a m D Y, L e e YC, Wu MS . Ra t i o n a l h e l i e o b a e t e r P Y - | o r i t h e r a p y :
素( 5 0 0 m g , 2次/ d ) ; 疗程为 2周。 服药第 3天患者 出现头晕 、
雏鸡痢特灵急性中毒的诊治

雏鸡痢特灵急性中毒的诊治
李德昌;闪玉兰
【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年(卷),期】2001(031)002
【摘要】@@1998年4月份,海原县海城镇某养鸡专业户购进1日龄商品代海
赛克斯蛋鸡苗1 700只,3日龄时,为防雏鸡白痢,应用呋喃类药物呋喃唑酮(痢
特灵),因药物过量,加之拌药不匀,而导致雏鸡急性中毒。
虽经及时治疗,死亡
率仍达21.8%,尤其以体质强壮者为多。
rn1 临床症状rn 患鸡表现为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摇头伸颈,不停鸣叫,翅膀及腿部僵直,出现角弓反张,有的中毒10min左右因痉挛抽搐,惊蕨而死,有的延至数小时后死亡。
rn2 剖
检变化rn 心包积液,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心肌变性;肝脏有点状出血,有的
出现明显的肝周炎;肾充血、稍肿大;胃肠明显充血、出血。
rn3 诊断rn 根据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确诊为痢特灵急性中毒。
【总页数】1页(P46)
【作者】李德昌;闪玉兰
【作者单位】宁夏海原县动物检疫站,;宁夏海原县畜牧兽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31
【相关文献】
1.颗粒饲料拌入痢特灵引发肉用雏鸡中毒的诊治 [J], 崔殿阁;秦丽霞
2.1例雏鸡痢特灵中毒的诊治 [J], 刘水珠
3.雏鸡痢特灵中毒的诊治 [J], 张长锋
4.雏鸡痢特灵中毒的诊治 [J], 张炎文;张长锋
5.AA雏鸡痢特灵中毒的诊治 [J], 陆林;李文烈;易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种抗生素药物热一例报告

多种抗生素药物热一例报告奉新县中医院熊训斌李小蓉邮编:330700 患者男,16岁,1999年1月19日因发热、咳嗽、咽痛,在奉新县人民医院就诊,使用盐酸林可霉素,三天后发热未退,咳嗽症状好转。
往靖安县中医院住院,使用“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钠”,仍发热不退,血尿常规检查正常。
自发病第10天开始出现“麻疹”样皮疹。
体温在39—40ºC之间。
皮疹时隐时现。
发病第12天转靖安县人民医院住院,使用“氨苄青霉素、先锋必、环丙沙星”等药,仍高热不退。
2月17日应邀会诊。
T39.8ºC,发育营养正常。
发热面容。
无贫血外貌。
肝脾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口腔粘膜未见科氏斑。
头面及全身可见散在暗红色小皮疹,消退和新增交替出现,疹点消退部分未见色素沉着。
临床观察,患者在用药时体温会更高,皮疹会增多。
诊断:抗生素药物热、药疹。
因会诊意见未统一,2月11日转江西省某医院住院,仍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患者体温升至41.5ºC以上,停用抗生素,改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发热及皮疹于使用第二天消退。
患者热退一周后过敏试验,多种抗生素均有过敏。
家族史调查发现:祖母有“青霉素”过敏史,姑姑有使用“林可霉素”休克病史。
随访五年,使用中药,未再出现药物热及药疹。
讨论:对该例药物热及药疹的患者应与感染性发热,如:结核、伤寒、肺炎、败血症、麻疹、风疹、急性血吸虫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如:白血病、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鉴别诊断。
麻疹与该病很相象,鉴别要点是:如果是麻疹顺证应该是发热、出疹、退热。
如逆证,可能合并肺炎。
笔者在近十年间接诊过三例逆证麻疹患者,发热均在二周以上。
以瘀滞为主一例,舌质灰滞,苔薄白,表情淡漠。
以阴虚内热为主一例,舌红干无津,见少许疹点。
以湿热为主一例,表现为高热,舌质红,苔黄腻,大便干结,脉数。
这些类型均有一个特点,未出透疹时,口腔粘膜科氏斑一直可见,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麻疹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有特异性确诊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温再 次 升 高达 3 . ℃ , 9 3 症状 、 体征 同前 , 气 : H 74 0 血 P .3 、
P O 2 1mn 、 O 6 9mm g 血 沉 6m / ; 化 全 项 : C 2 . r 3 Hg P 2 . H ; 6 m h生 谷 丙 转 氨酶 6 / ; R 29 m / 血 常 规 : 3U L C P4 . gL; 白细 胞 2 . 14× 1 L 中 性 粒 细 胞 9 . % 、 酸 性 粒 细 胞 0 6 ; 常 规 、 0/ 、 54 嗜 .% 尿 凝
影示 : 食管炎 。消化科建 议予呋 喃唑酮 、 兰索拉唑 、 克拉 霉素 治疗 , 术后第 3天服 用 呋喃唑 酮片 ( 津力生 制药 股份 有限 天
公 司 ; 效 期 20 有 0 8年 1 0月 8 日 一 0 1 l 2 1 年 0月 7 日) . / 0 1g2
1体温降至正 常。2 0 3 09年 7月 7日复查血 常规 : 白细 胞 5 9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陈新谦 , 2 金有豫 , 汤光 , 新编 药物学. 1 等. 第 5版 , 北京 : 民卫 人
生 出版 社 ,0 5,0 . 20 13
1 收稿 日期 :0 9— 7—1 ] 20 0 6
≯ \
;
有效 率 为 9 .6 , 单 纯 常 规 治 疗 组 临 床 有 效 率 为 5 1% 而
52 7
临床肺科 杂志
21 00年 4月 第 l 5卷第 4期
呋 喃 唑 酮 ( 特 灵 ) 药 物 热 1例 痢 致
吕静 迟 玉敏 孙 宝 华
患者男 ,8岁 , 5 因间断发热 1月余 于 20 0 9年 6月 2 t 5 E人
L 中性 粒 细 胞 6 % 、 酸 性 粒 细 胞 8 8 。 于 2 0 、 1 嗜 .% 0 9年 7月 3
再 次 服 用 呋 喃唑 酮 0 1g及 兰 索 拉 唑 、 拉 霉 素 , 时余 后 . , 克 3小
他药 物联合治疗 幽门螺 杆菌时应用 广泛 , 在应用此 药过程 中 应注 意其致发热 、 皮疹 等过敏反应 ,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 精神 和经济负担 。
参 考 文 献
[ ] 刘晓红 , 国良. 1 孙 呋喃唑酮过量 至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误诊误治
用, 口服吸收少 , 主要在 胃肠道 中起作用。主要不 良反应为恶 心、 呕吐等 胃肠 道 反应 , 敏反应 , 可致 头痛 、 立性低 血 过 还 直
压 、 血 糖 、 发 性 神 经 炎 等 。 近 些 年 来 呋 喃 唑 酮 在 与 其 低 多
酸氢氯 吡格雷 , 硝苯地平缓释片及美托 洛尔等药继续服用 , 未 再 出现发热 , 体温正常 8天后 出院。20 0 9年 6月 2 , 5 1 患者 3
反应 、 一 D 二聚体 ( ; 一) 肺动脉造影 、 肺功能 未见异常 。给予头 孢他啶 、 左氧氟沙 星抗炎治 疗 , 3天后停 用呋 喃唑酮 、 索拉 兰
唑及 克 拉 霉 素 , 药 后 第 2天 体 温 降 至 正 常 ; 阿 司 匹 林 , 停 拜 硫
细菌如大肠杆 菌 、 葡萄球菌 、 门杆 菌 、 沙 志贺杆菌等有 抑菌作
×1 L 中性 粒 细 胞 5 . % 、 0/ 、 5 1 嗜酸 性 粒 细胞 1 . % 。 04
讨 论
d 以及兰索拉唑 、 , 克拉霉 素 , 时后开 始 出现发热 , 温最 3小 体 高达 3 .℃ , 9 3 伴发冷及气喘 , 当时查 体未见 阳性体征 。检查 :
血气 :H 7 40、 C 2 3 3m g P 2 64 m Hg 血 常 规 : P .6 P O . mH 、 O . m ; 3 5 白细 胞 1. 0/ 、 性 粒 细 胞 7 . % 、 酸 性 粒 细 胞 18x1 L 中 73 嗜 9 7 ; 血 常 规 、 常 规 、 化 全 项 、 核 抗 体 、 E 肥 达 氏 .% 凝 尿 生 结 C A、
血常规 (一) 。人 院后 予头 孢吡肟 、 丁胺卡那 霉 素、 炎平 注 喜
射液治疗 , 停用呋喃唑酮等 药物 , 2 日 第 体温 降至正 常 , 未再
出现 发 热 。20 09年 7月 2 1 查 血 常 规 : 细 胞 8 0×1 3复 白 . 0/
作者单位 :6 0 1 河北 沧州, 0 10 沧州市 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拉霉素 , 5小时余 后体 温再 次升高 , 最高达 3 .  ̄ 症状、 93C, 体征
同前 , 当时 测 血 培 养 (一) 2 0 ;0 9年 7月 4 日血 常 规 : 细 胞 白 1. 1 L 中性 粒 细 胞 8 . % 、 酸 性 粒 细 胞 1 . % ; 77× 0/ 、 06 嗜 02 次
呋喃唑酮 又名 痢特 灵 , 其化 学名 为 3 ( - 一5硝基 糠醛 缩氨 基)一唑烷酮 , 分子式 C H 0 N , 3分子量 2 5 1 , 2 . 6 为硝基呋 喃类 抗菌药 , 它作用于微生 物的酶 系统 , 制 乙酰 辅酶 A, 抑 干
扰微 生 物 的糖 代 谢 , 而 起 到 抑 菌 作 用 … 。对 消 化 道 的 多 数 从
院 。患者入院前 1 月余前 因患冠心病而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手
术, 手术顺利 , 并发症 。术后 开始服用拜 阿司 匹林 、 酸氢 无 硫
氯 吡 格 雷 、 苯 地 平 缓 释 片 及 美 托 洛 尔 , 院时 行 上 消 化 道 造 硝 住
日再次试验性 服用 1 呋喃唑酮 0 Ig 未服用 兰索拉唑及克 次 . ,
7 . 9 , 统 计 学 处 理 , =1.3 P<0 o , 明苦 碟 子 治 04% 经 x 34 , . l说
综合本研究结果 : 在常规治疗 基础上加 用苦碟子 注射液
治疗 慢 性 肺 心 病 急 性 加 重 期 临 床 疗 效 显 著 , 于 常 规 治 疗 组 , 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