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作者:陈延军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1期[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度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文章分析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论述我国如何走循环经济之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传统经济[作者简介]陈延军,中共新乡市委党校组织科科长,经济师,河南新乡,453000[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1-0065-0002循环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
党的十六大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议中指出: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要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目标。
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是一种最佳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循环经济,并在实践中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型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型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可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度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作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使资源环境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可持续经济,或者说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方案0)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方案0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1.创建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2.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项目内容1.园区规划园区占地面积2000亩,分为四个功能区:生产区、研发区、教育区和生活区。
(1)生产区: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车间、仓库、物流配送中心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
(2)研发区:设立循环经济研发中心,开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3)教育区:建设循环经济培训基地,开展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园区内企业和员工的环保意识。
2.园区产业链构建园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构建三条产业链:(1)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包括废弃物回收、分拣、处理、再利用等环节。
(2)产品生命周期产业链:涵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回收、再利用等环节。
(3)环保产业产业链:包括环保设备制造、环保技术研发、环保服务等领域。
3.政策支持(1)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的政策服务。
(3)制定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园区内企业遵守环保法规。
四、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筹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目标、内容、投资预算等。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3.企业入驻:吸引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入驻,签订合作协议。
4.产业链构建:推动企业间合作,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5.项目运营:开展园区运营管理,确保项目稳定运行。
五、项目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国家政策调整对项目产生影响。
发展战略-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精品

探索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摘要]四川省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在内容上、程度上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其模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四川省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路径, 积极探索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模式,将循环经济机理运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区域模式。
[关键词]环境污染循环经济区域模式[Abstract]Sichuan Province around the building a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in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are different, their model can not be stereotyped. There should be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throughout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ose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rete path, and explore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ctively around an effective model for the mechanism of circular economy ,which would be applied to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regional model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Keywords]Pollution Circular Economy Regional model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肩负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主体的历史责任。
博兴县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Lin l n W a g W e, a g Ja b Z e g YiXin o a g Dei g, n iLin n o, h n , a g Ta a i
第 1 卷 第 4期 8
2O O 8年 1 2月
中 国环境 管理 干部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EM CC
Vo . 8 O 4 11 N . De . 0 8 c2 0
博兴县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 展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梁德 亮 , 王 伟 , 梁建 波 , 毅 , 郑 相 涛
( xi g C u t v r n n a o e to r a Bo n h n o g 2 6 0 ) Bo n o n y En i o me t lPr t c i n Bu e u, xi g S a d n 5 5 0
Ab ta t sr c :Box n i g Cou y c r i d ou h a tc nd e pl r ton on de e o ng cr ul to — nt a re tt e pr c ie a x o a i v l pi ic a i n e c no a e on l c lr s ur e u ro iy,s pp r i nd t y l a i n e p ie i — o my b s d up o a e o c s s pe i rt u o tng i us r e dng e t r rs s v g o o l n r ng co e y wih t oc lr a iy. Ac or i g t ic a i n e o o yS b sc r usy a d wo ki l s l t he l a e lt c d n o c r ul to c n m a i fa e r r m wo k,c o e y c mbi d wih Box n un ysa t lst a in,t o gh u iii g t l s l o ne t i g Co t ' c ua iu to hr u tl n he3R z prncpl i i e,t ki g n us r e d n nt r r s s s he u o t a ng c o h i a t e a n i d t y l a i g e e p ie a t s pp r ,t ki e olgy c a n s h ln i k,Box ng c nt a u fle he cr u a i n o a e il nd e r i ou y h sf lil d t ic l to fm t ra sa ne gy,i ta l o tuc e nii ly c ns r t d
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实践。
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路径和措施
01
措施
02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环保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企业达
03
标排放。
04
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 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加强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引导更 多的钢铁企业采取类似的模式,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 绿色转型。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政府出台更多有利于钢铁行业 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模 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 系,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提 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强化政策支持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大 对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济 的投入力度,推动产业转型 升级。
05
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 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XX钢铁公司的循环经济实践
总结词
XX钢铁公司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 害化处理,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
国内外钢铁市场竞争激烈,攀枝花钢铁产 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需要提高 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攀枝花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推进长流程生产向短流 程生产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推广先进技术
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推广 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 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 资源利用率。
南充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组织+ 专业大户” 的运行机制 , 大力发展各种无污染 、 低
收 稿 日期 :08 1— 5 2 0 — 0 0 基金项目: 西华 师 范 大 学科研 启 动 项 目(7 0 2 0B 7 )
作 者 简 介 : 玉萍 (92 )女 , 刘 18 - , 四川 成 都人 , 士 , 要研 究方 向 为循 环 经 济 。 硕 主
业循 环 经 济效 应 E益 凸显 运 用 聚 类 分 析 的 方 法 , 南充 市农 业 经 济 划 分 为 粮 菜 牧 、 蚕 牧 、 油 果蚕 牧 为 主 导 的 l 将 粮 粮 三 个 区域 , 三 类 农 业循 环 经 济模 式发 展 。 分 最终 , 南 充建 立一 个生 态上 自我 维持 、 济上 高 效 益 的农 业 生产 系统 , 在 经
园等一批大的种植基 地和养殖园 区。新建成 5 万亩笋 材两用竹基地 、 万亩 中药材基地。“ 3 订单 ” 种植优质粮 油8 0万亩 , 发展无公 害蔬菜 基地 l 3万亩 , 蚕桑 、 水果 、 水产等基地不 断扩张 。
济效 益 、 生态效 益与社会效 益同步发展 , 推进农业结构
第2 第 1 4卷 期
20 0 9年 2月
四川理工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lo i un U ie i fS i c & E n “ (oi1Sine dt n o ra fSc a nvr t o ce e h sy n n e gSca c csE io ) e i
以顺西优质农 产品加 工示范区为代表 的生态示范 区, 凸现循环经济效 应。示 范区内把发展经济 、 保护环
境、 节约资源相结合 , 突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农业产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分析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分析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与目标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并在废弃物的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多重效益,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基本完善、初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能力显著增强,循环经济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
二、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法规保障。
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财政投入,出台了有关税收和金融服务的政策,对循环经济领域的企业进行了资金的扶持和鼓励。
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重点行业包括能源、建筑、交通、钢铁、电子、纺织等领域。
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量较大,也是能否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以钢铁行业为例,在钢铁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炼钢需要高温,导致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较大。
而且钢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废渣、废渣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程度仍然不足。
因此,对于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区域循环经济是以地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由多个企业和产业链组成的循环经济体系。
在我国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一些地方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废弃物管理比较混乱、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够完善等。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管理,鼓励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着重解决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问题。
五、循环经济创新实践与经验分享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1我国循环经济探索实践中的主要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5个省和直辖市、数十个城市在循环经济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此外,许多省市在循环经济的某一方面进行了试验示范,或正在积极准备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作。
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和贵阳市规划已出,并正在实践着较系统的循环经济模式。
1.1江苏的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社会模式结合生态省建设,江苏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制定了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的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进展。
(1)循环型工业。
循环型工业是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
江苏省循环型工业建设主要体现在产业生态结构重组,即依据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者的共生结构及其食物营养链网关联原理,按照工业系统的物质能量流要素,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进行重新组织和构建,形成生态工业系统。
循环型工业的实践重点是推进绿色产品研发,全面展开企业清洁生产,加速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区域循环型工业综合示范区和循环型工业基础设施。
(2)循环型农业。
江苏省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把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核心是运用食物链原理,优化农业产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产业链的结构,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具体方法是把农业关联产业的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将农业产业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害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3)循环型服务业。
发展循环型服务业的做法是,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落实到服务产业内各行业部门,开展创建绿色饭店、绿色餐饮业等活动。
由于服务产业本身特有的“流通和服务”特性,循环型服务业具有链接其他产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循环型一产、二产和循环型社会的共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探索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摘要]四川省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在内容上、程度上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其模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四川省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路径, 积极探索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模式,将循环经济机理运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区域模式。
[关键词]环境污染循环经济区域模式[Abstract]Sichuan Province around the building a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in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are different, their model can not be stereotyped. There should be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throughout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ose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rete path, and explore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ctively around an effective model for the mechanism of circular economy ,which would be applied to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regional model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Keywords]Pollution Circular Economy Regional model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肩负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主体的历史责任。
受西部开发战略的影响, 在可预见的未来,四川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避免, 巨量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必将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因此, 必须未雨缪,及早研究并发展循环经济,并且找到相应的发展模式。
一四川省成都市环境污染现状1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近几年成都市(含区、县(市) ) 年产垃圾208万吨, 其中, 通过焚烧和无害化填埋处理的生活垃圾约133 万吨, 无害化处理率约63% , 而郊区县(市)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只能达到18% , 其大部分的生活垃圾只能通过简易填埋堆放, 这对当地地下水资源和乡村生态环境危害较大, 已明显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垃圾资源化利用也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 浪费巨大; 目前, 成都市6 县4 市的污水年排放量已超过5000万立方米, 但污水处理设施年处理量不到5% , 大量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河流, 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给城乡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压力。
农村水源面污染较为严重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家乐、度假村等餐饮娱乐的兴起, 在吸引了众多城镇居民到城郊乡村来消费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量生活污染, 农村的公共环境管理本来基础就薄弱, 加上农村污染本身就有主体分散、排污随机、不确定等特点, 这些餐饮企业产生的废水、农户生活污水、养殖屠宰废水、部分乡镇企业工业废水等, 都统统排入河渠, 使目前农村大多数河流、沟渠、湖塘等水体都严重污染。
2农村垃圾污染显现多元化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致使垃圾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前农村产生的垃圾一般都是有机垃圾, 能通过农村原有的自净能力进行自然循环降解,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但现在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的塑料袋、塑料餐盒、废旧电池、化肥包装袋、烂塑料薄膜等越来越多, 已达到随处可见。
由于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环卫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没有能力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以致垃圾四处堆放, 恶臭不断散发, 白色污染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1】二推行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经济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 农业推行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关键性的基础环节, 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 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解决。
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 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 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1“四位一体”型发展模式“四位一体”是辽宁省首创的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沼气池、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有机结合,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取得能流、物流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效益,既能使食品达到绿色标准,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主要模式有:沼气池- 猪舍- 鱼塘;沼气池- 牛舍- 果园;沼气池-猪禽舍- 厕所- 日光温室(或果园、鱼塘、大田种植)等,是庭院经济与农业循环结合最典型的一种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其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能够节水、节能等为特点,已在全国农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发挥了重大作用。
[3]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安、巴中、广元6市,该区域按照“开发资源、培育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延伸天然气产业链,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
在农业建设上,“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对川东北经济区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利用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运作。
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还田,扩大绿肥作物种植面积,保护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足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天然林资源,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引入生态农业企业,提高农业示范区示范与辐射范围。
2农业副产物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农业副产物资源化,消解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副产物再利用的主要技术有:一是利用牛粪、秸秆进行食用菌生产技术;二是利用蔗渣、茶叶进行蚯蚓生产技术;三是畜禽粪便的资源化、秸秆氨化技术,将粪便类或秸秆物经过发酵后进行还田作为肥料使用,是减轻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有效措施;四是利用农业有机物的沼气制造技术等。
农业废弃物可分为有机废弃物和无机废弃物,其中数量较大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谷壳、蔬菜及瓜果的副产品、藤蔓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优质有机肥料和饲料的主要来源,可以用于农业循环综合利用[4]。
3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该模式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的特点,是一个在空间上多层次和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能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药材、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又为农作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立体种植型,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林药间作等。
如在我国华北,实行泡桐树和农作物间作技术,使小麦单产平均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提高了%,加上泡桐的收入,经济效益比对照前提高了%。
二是立体养殖型,包括陆地立体圈养模式、水体立体养殖模式。
川南地区,包括宜宾、自贡、泸州、内江、乐山5市,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基础,立体复合型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川南农业的发展。
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根据山区地域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立体性特点构建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包括农林立体结构生态模式、生物物种共生模式、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模式。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农、林、药、菌等物种特点,通过合理组建与立体生态位的构建,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达到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4农业生态恢复型发展模式该模式采用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农业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模式。
这一模式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理华南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和西北的沙漠化问题。
此外,还采用生物模拟自然顶及群落,实行乔、灌、草结合,建立多层次、多年生、多品种的复合群落。
山东省陵县张西楼村在治理风沙、盐碱时,采用打浅井、开深沟、建造人工防护林、引进抗盐碱的豆科牧草发展畜牧业,种植压青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等立体配置的植被结构。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域,包括甘孜、阿坝两个州,该区域按照“保护生态、点状发展”的思路,根据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加大水能、旅游和矿产等优势资源合理开发的力度,改进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生态经济区。
近年来,川西北部分土地沙化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在该区域建立农业生态恢复型发展模式,有益于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并且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在川西高原高山区气候寒冷,全年只能生产一季耐寒粮食作物,畜牧业以放牧牦牛和绵羊为主,新农村建设应该考虑对江河源区和生态保护区进行生态移民和根据旅游发展要求移民,使部分从事畜牧和粮食生产的农民转移到旅游业和其他行业中,缓解操场压力、减少陡坡耕种和森林砍伐,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农民生活质量,也达到保护江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的目的[5]。
5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该模式就是利用农村庭院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建立高效农户生态系统,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辅之以加工业,通过立体经营的种植业、链式循环的养殖业和技术密集的加工业,进行综合发展,多次增值利用,独立地形成一个无废弃物的循环式结构。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庭院经济为主,把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太阳辐射能,并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经营管理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攀西地区,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雅安市3个市(州),主要发展以阳光旅游、民族风情为代表的旅游业,农村庭院经济模式的运用使其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